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析糖尿病胃轻瘫中医病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分析糖尿病胃轻瘫中医发病原因、病理机制,本病病位虽在胃,但其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气主通降;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其气主升。"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肝主疏泄,是脾胃正常升降的重要条件。糖尿病日久损伤了脾胃的运化功能以及肝失疏泄,则易发本病。  相似文献   

2.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本文对脾胃病分为肝都气滞、肝胃不和、寒邪客胃、肠胃积热、中气下陷、胃阴不足、脾胃阳虚等证型,分别运用理气通降、和胃降逆、散寒通阳、通腑泄热、升清降浊、滋阴通降、温中健脾通阳等治法,调畅脾胃气机,使其恢复“脾升胃降”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脾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整理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廉方传承工作室成员廖成荣中医师运用疏肝健脾和胃法的治疗经验。廖成荣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胃主通降,脾胃病常常累及肝、脾、胃三脏腑,在继承杨廉方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脾胃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董建华治疗胃痞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军祥 《中医杂志》1996,37(3):155-156
董建华教授治疗脾胃病证上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学术思想,现就其治疗胃病经验介绍如下:1 胃病壅滞,主用通降,慎用开破胃病是指胃脘部痞塞满闷、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的一种病证。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生理上,胃主通降,以降为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升清,以升为健。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疏泄不利,均可直  相似文献   

5.
从四个方面介绍危北海教授治疗脾胃病的治法特色。1)益脾胃重气阴同补,兼以益肾,脾、胃、肾同治,补肾阳以助脾,滋肾阴以养胃。2)调升降为脾胃病治疗之要,升脾气以助运化,降胃气以纳水谷,则脾胃病自愈;调升降还须和肝,肝、脾、胃同调,和肝以清肝疏肝为主。3)化瘀血提高脾胃病疗效,化瘀配伍行气、清热、温阳、益气等治法,能更快促进脾胃病痊愈。4)降阴火截断脾胃病病机之变,阴火源于脾胃虚损,可延及五脏,虚实转化,故而降阴火可存元气,截断病机变化,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6.
脾主运化、升清、统血、四肢,胃与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症,表现主要是受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临床依据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将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反胃、痢疾、泄泻、便秘等归属脾胃病证。张宝军主任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提出"调胃诸法,和降为先"。并应用"降胃八法"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肿瘤的病位广泛、内伤病因、正气内虚病机、扶正培本治则,甚至"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用药经验都与脾胃藏象学说密切相关。正气内虚、脏腑经络失和是肿瘤的发病基础,中焦脾胃运化无源、升降失权、燥湿相抟是产生火、痰、瘀、浊、毒等致病邪气的关键病机。本文探讨了脾胃藏象学说与肿瘤的病因、病机、治则,并对脾主运化与健脾和胃消积法,脾主运化与健脾利水化痰法,脾主升清、胃主通降与升清降浊、调畅气机法,脾主统血与益气摄血法,脾在体合肉与补虚劳法,胃主受纳与醒脾开胃法,营出于中焦与健脾益气养血法,胃喜润恶燥与滋阴清热法,内生阴火与甘温除热法等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认为FD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主要病机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中焦气机不利[1]。胃土壅滞,气机升降失调,反克其所不胜,则易影响肝木的疏泄功能。肝木疏泄功能失调,克犯脾土,则导致脾胃功能的失常;脾胃虚弱,肝木乘虚克伐,使虚者更虚,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述"肝木肆横,胃土必伤;胃土久伤,肝木愈横";肝与脾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病可以传脾犯胃,脾胃病亦可累及肝,故  相似文献   

9.
基于脾胃“通降论”总结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及辨证思路。生理上,胃以通降为顺,脾主升清,脾胃共为升降之枢。病理上,胃失和降,内生郁滞,脾失健运是糖尿病胃轻瘫发病的基本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行中医精准辨证用药,认为胃排空延迟为代表的消化道紊乱是“胃失和降”的病理表现,神经代谢产物一氧化氮与微循环障碍是“内生郁滞”的微观体现,胃肠激素分泌异常是“脾失健运”的重要因素。治当降胃理脾,以通降胃腑,理气健脾为大法,注重气血、寒热、虚实的权变轻重,临床常用香苏散合金铃子散行气化瘀,以半夏泻心汤平调寒热,以四君子合二陈汤升清降浊,常用药对如枳实配枳壳、干姜配黄连、葛根配天花粉,均可在针对病机的基础上缓解症状、改善血糖,临床应灵活选用,如此则疗效可期。  相似文献   

10.
业师龚去非主任医师,系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从医刀余载,学验俱丰,尤长于脾胃病的治疗。他认为脾胃以通为顺,贵在升降格司,纳化有常,治在调和为其要。《内经》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龚老认为,脾胃病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衰,傅志所伤,疾病影响,劳倦太过,饮食不慎等引起。因而脾胃病患者,本虚标实者居多,虚在脾为本,实在胃为标,与仲景“虚则太阴,实则阳明”之论相符。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肝主流泄,协助脾胃纳化。脾胃与肝,三者一气相通,则升降有度,细…  相似文献   

11.
脾胃病病程日久、症状繁多 ,但究其病机 ,则主要是由于中气不足 ,不能发挥正常的升降功能。《注解伤寒论》说 :“脾助胃消磨水谷 ,脾气不转 ,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临床指南·脾胃》云 :“脾宜升则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胃的主要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胃为水谷之海 ,饮食入胃 ,经胃腐熟后 ,必须下行小肠 ,才能将食物进一步消化 ,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吸收 ,输送至全身。所以说胃主通降 ,以降为和 ,以降为顺 ,以降为功。《脾胃论》云 :“胃为水谷之海 ,饮食入胃 ,而精气先输脾归肺 ,上行春夏…  相似文献   

12.
<正>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但以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或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为多见。临证常相兼多种症状,病情亦有轻重缓急之分。本讲仅就急性胃痛的病因病机、发病特征,辨证要点、治疗方法简述于下: 一、病因病机:急性胃痛的部位虽然在胃,从临床看,与脾、肝两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脾与胃相表里,一主运化,一主受纳,一升一降,共同担负着人体消化、吸收与输布功能。肝主疏泄,肝气条达则脾胃升降正常。  相似文献   

13.
单兆伟教授认为胃痛的基本病机为脾升胃降失和、胃中气血阻滞,而脾胃之健运依赖于肝木之条达,土得木而达。临证主张胃痛从肝论治,肝胃同治,灵活运用疏肝理气和胃、清肝泄热和胃、滋阴养肝和胃、降胆通逆和胃、温阳养肝和胃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娜 《天津中医药》2011,28(6):445-446
1 胃失和降为发病基础王长洪主任认为食管为胃之系,为胃气所主,通过其蠕动功能将食物推进胃中,传化物而不藏,与胃同属六腑的范畴.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食管乃胃之门户,胃土受病,食管亦受影响.反流的形成,首先责之于胃的通降功能失调,气机逆乱,反顺为逆,胃气上逆,《临证指南医案》中述:"胃宜降则和……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脾胃同居中焦,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失调,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清浊相干,形成反流.《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吐酸》中说:"酸者,肝木之味也……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若平素性情急躁或抑郁,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机不畅,横逆犯胃,胃浊上逆,亦成反流.肝升肺降可促进脾运胃纳,使胃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肝气不升,肺失肃降,也会影响脾升胃降功能,致痰气阻隔,上逆于咽,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15.
骆常义  王淑英 《河北中医》2000,22(7):514-515
老年人脾胃本虚 ,决定了老年脾胃病的病理特点。《内经》指出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经临床观察 ,老年脾胃病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衰 ,每因饮食、情志、寒湿等更伤脾胃 ,或因脾胃本身气虚运化无力等 ,以致饮食积滞 ,湿浊困脾 ,形成本虚标实或虚中夹湿者居多。其虚在脾为本 ,其实在胃为标。与仲景“虚则太阴 ,实则阳明”之论相符。脾胃同居中焦 ,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脾升则健 ,胃降则和。肝主疏泄 ,协助脾胃纳化 ,脾、胃与肝 ,三者一气相通 ,则升降有度 ,纳化有常 ,共同完成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运化功能 ,是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16.
陶春祥 《中医杂志》2004,45(9):714-714
答:胃切除术后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上腹灼痛,口苦泛酸,纳差,食后饱胀,大便溏薄等.常发生于术后2周左右,亦有长达1年者. 中医学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机体的消化活动依赖于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其功能特点为脾主升,胃主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切除术后,脾胃功能受损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故脾胃升降失常是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7.
脾胃病临床很常见,其治疗方法各异,笔者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故脾胃升降为之主要轴心,理气一法运用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取重要部分。现就临床试探,粗略认识体会,不妥之处恳请斧正。1 脾胃乃升降之轴心 脾胃居中焦,诚人体气机升降的轴心。脾主升清,将水谷之精微输送四肢百骸以充养,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排泄糟粕。正如叶天士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主降则和……”。这  相似文献   

18.
杨晋翔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胆胃两腑,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属于本虚标实,本虚指脾胃气虚,标实则为痰热、气滞、血瘀、湿热等。"胆胃不和"是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提出本病治法"主在胆胃,贵在通降"。杨晋翔教授常用治法有:清胆和胃通降法、理气化瘀通降法、健脾和胃通补法、养阴益胃通降法及结合胃镜表现用药。杨老师临证处方,善用药对,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见一症用一对药",其常用药对有:旋覆花、代赭石;黄连、吴茱萸;川楝子、延胡索;香附、苏梗、陈皮。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肠梗阻的病机为中焦气滞、痰浊、血瘀、热毒壅滞而致浊阴不降,腑气不通,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亦相关。针对邪实,以辛味药开壅滞之中焦,以苦味药降不通之腑气。辛味药主行善散,可助脾升清阳、运化精微以行气、活血、化湿;苦味药主泄善降,可助胃之降逆,通腑以祛郁结。辛苦同用,则脾升胃降,复司其职,清浊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20.
升清降浊法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升清降浊法治疗便秘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我们认为在肺、脾、肝、肾四脏。1 1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 ,主宣发肃降 ,肺实气壅 ,气机郁滞或肺虚气陷 ,升降失调 ,致清阳不能升 ,浊阴不能降 ,从而影响大肠传导功能 ,形成上窍塞而下窍闭。1 2 脾主升 ,胃主降 ,脾胃互为表里脾喜阳 ,胃喜阴 ;或感受外邪 ,或内伤湿邪 ,脾胃阴阳失调 ,则脾升胃降机能失常 ,脾气不升 ,则生胀 ,浊气不降 ,则大便秘结。《内经》中就认为 ,便秘与脾受寒湿侵袭有关。如《素问·厥论》云“太阴之厥 ,则腹胀后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