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廓  张键 《中国临床医学》2007,14(5):690-692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慢性进行性退化和软骨下骨的硬化重塑为特征的关节疾病[1],1995年国际OA专题会议提出了OA的最新定义,认为OA是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软骨下骨三者降解和合成正常偶联失衡的结果。目前认为OA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遗传、发育、代谢和创伤因素,可累及可动关节的全部组织,其中关节软骨是组织损伤的主要部位[2]。关节软骨主要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组成。在生理状况下,软骨细胞在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之间保持着平衡,并调节着…  相似文献   

2.
唐原  夏亚一 《中国临床康复》2011,(41):7759-7762
背景:力学刺激对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有重要作用。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对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在促进骨细胞骨形成和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0-01/2009-12)与流体切应力对成骨细胞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影响有关的文章,纳入4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力学负荷刺激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可提高LRP5G171V鼠骨细胞骨形成敏感性,导致骨量增多,密度增大。体内和体外力学实验都支持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是力学刺激的正常反应通路,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在力学刺激作用下能提高成骨或骨细胞的成骨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力学刺激对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有重要作用.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对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在促进骨细胞骨形成和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 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 数据库(1990-01/2009-12)与流体切应力对成骨细胞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影响有关的文章,纳入43 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力学负荷刺激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可提高LRP5 G171V 鼠骨细胞骨形成敏感性,导致骨量增多,密度增大.体内和体外力学实验都支持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是力学刺激的正常反应通路,Wnt/β-连锁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在力学刺激作用下能提高成骨或骨细胞的成骨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主要由外伤或疾病造成.关节软骨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很差,长期以来治疗方法很多,疗效多不令人满意.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一直是骨科界关注的难点和重点之一.介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多种方法及其进展,主要包括软骨下骨钻孔技术、截骨术、骨膜移植技术、软骨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生长因子和人工基质的应用以及自体或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的移植技术,并就其临床应用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背景: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与骨软骨移植是关节软骨缺损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与自体和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清理术结合软骨缺损区微骨折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Tegner 运动评级判定疗效并随访观察3-24个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患者进行观察随访,通过评价移植后关节活动度、临床症状的改善、关节影像学检查等评估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效果。并对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进行动物实验研究,通过对移植部位的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评估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效果。结果与结论:关节软骨缺损应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后的患者,关节清理术结合软骨缺损区微骨折术总有效率89.7%。关节软骨缺损应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后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的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正常,偶有关节静息痛或活动后轻微疼痛,影像学检查见移植骨软骨位置良好,修复愈合良好。关节软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后的实验动物,关节活动度正常,移植关节面光整,关节软骨被透明软骨覆盖,细胞有序排列,软骨基质分泌,修复软骨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阳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关节软骨是无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组织,通常情况下软骨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这导致自身修复能力有限。生理负荷下,关节软骨经常处在应力环境中。根据软骨自身的结构和特点,作为人工软骨的替代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目的:总结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材料的应用进展及其生物替代材料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以"关节软骨,生物材料,生物力学"为中文关键词,以"tissue enginneering,articular cartilage,scaffold material,biomechanic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3-01/2010-10相关文章。纳入与运动有关的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目前常用于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生物材料以及生物替代材料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0篇文献为主重点对运动性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关节软骨是一种各向异性、非均质、具有黏弹性并充满液体的可渗透物质,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损伤的关节软骨在生物力学方面均与原来的软骨不同,且极易退变。骨软骨柱移植力学性能近期效果最佳;脱细胞软骨基质、小肠黏膜下基质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普通聚乙烯醇水凝胶的最大缺陷是力学性能的不足;聚乙烯醇材料其良好的柔韧性和高弹性能,具有与人关节软骨相似的力学性能;n-HA浆料与聚酰胺66在溶剂中复合,无论在力学性能还是化学组成上都与自然骨相似。提示在众多关节软骨替代材料中,无论是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复合材料其生物力学性能各有不同,且目前还无法再造与天然生成的软骨具有相同力学性能的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期实验自行研发了一种可进行成骨及成软骨双向诱导分化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 目的:探索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力学刺激能否提高组织工程骨软骨修复山羊膝关节缺损的效果。 方法:取青山羊12只,制作双侧后肢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均植入在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成软骨、成骨诱导2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体,不同的是实验组将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置于磁力搅拌仪上给予力学刺激,对照组未给予力学刺激;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置。植入后12,24周进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评分。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新生软骨与骨组织生成,实验组修复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空白对照组无新生软骨生成。表明通过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阶段的力学刺激,可以改善以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对膝关节缺损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关节软骨的损伤与修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主要由外伤或疾病造成。关节软骨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很差,长期以来治疗方法很多,疗效多不令人满意。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一直是骨科界关注的难点和重点之一。介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多种方法及其进展,主要包括:软骨下骨钻孔技术、截骨术、骨膜移植技术、软骨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生长因子和人工基质的应用以及自体或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的移植技术,并就其临床应用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背景:关节软骨是无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组织,通常情况下软骨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这导致自身修复能力有限.生理负荷下,关节软骨经常处在应力环境中.根据软骨自身的结构和特点,作为人工软骨的替代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目的:总结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材料的应用进展及其生物替代材料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以"关节软骨,生物材料,生物力学"为中文关键词,以" tissue enginneering,articular cartilage,scaffold material,biomechanics"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3-01/2010-10相关文章.纳入与运动有关的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目前常用于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生物材料以及生物替代材料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0篇文献为主重点对运动性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关节软骨是一种各向异性、非均质、具有黏弹性并充满液体的可渗透物质,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损伤的关节软骨在生物力学方面均与原来的软骨不同,且极易退变.骨软骨柱移植力学性能近期效果最佳;脱细胞软骨基质、小肠黏膜下基质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普通聚乙烯醇水凝胶的最大缺陷是力学性能的不足;聚乙烯醇材料其良好的柔韧性和高弹性能,具有与人关节软骨相似的力学性能;n-HA浆料与聚酰胺66在溶剂中复合,无论在力学性能还是化学组成上都与自然骨相似.提示在众多关节软骨替代材料中,无论是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复合材料其生物力学性能各有不同,且目前还无法再造与天然生成的软骨具有相同力学性能的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10.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关节软骨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背景:近些年组织工程和基因技术开辟了修复软骨关节的新途径,但目前尚在研究阶段,有较多问题需解决。骨形态发生蛋白可促进软骨生成和修复,在关节软骨修复上有着很好的前景。 目的:总结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关节软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应用前景。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北京大学医学部“ScienceDirect Onsite”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1996—01/2007—05有关英文文献,检索词“BMPs,cartilage repair/chondrocyt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应用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96—01/2007—05有关中文文献,检索词“骨形态发生蛋白,关节软骨修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初审,纳入标准:①与目前关节软骨修复的现状和问题有关的文献。②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关节软骨修复的作用研究的文章。 文献评价: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61篇,除去无关研究和重复性研究,采用40篇。 资料综合:临床上修复关节软骨有几种主要方式,如软骨或骨细胞移植、骨膜移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等,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目前反映最好的一种方式,但仍存在问题。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关节软骨修复具有促进作用,有促进软骨分化、基质形成,并抑制软骨细胞去分化等作用。 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在促进软骨修复方面的作用有良好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节软骨修复这个临床上的难题将有望被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与关节疾病,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关节内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临床上可引起关节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由此导致残疾,影响生存质量~([1])。关节软骨在OA研究中受到很多的关注,因为关节软骨的损伤是导致OA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最主要的病理特征。骨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三者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总结和分析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相关方面的研究,阐述了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价值和作用,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资料来源:以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Bone Morphogenic Protein-7为检索词,检索science online,ElsecierSD数据库,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网等(1991-01/2009-06);以关节软骨损伤,转化生长因子13,骨形态发生蛋白7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1991-01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资料选择:纳入与生长因子有关的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文献,排除重复文献.结局评价指标:①骨折的愈合情况.②骨细胞的增殖情况.③软骨形成的能力.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95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生长因子对尤其是转化生长因子β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文献进行分析.关节软骨损伤在运动员中非常多见,并且关节中的软骨组织修复能力较差.由于一旦损伤即产生永久性病变,且关节软骨损伤的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显著,治疗的困难是运动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转化生长因子β是调节软骨形成的重要因子,对多种细胞具有刺激或抑制作用.通过提高软骨细胞的敏感性,在骨性关节炎的软骨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着中枢的作用,同时对体外软骨细胞的蛋白合成有调节作用,在诱导特殊肉芽组织方面也有重要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7能诱导间充质来源软骨和创面周围软骨产生特异性胶原及黏蛋白,对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具有明显的作用.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膝关节软骨损伤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二者联合是否会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它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的:介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方法、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分类;重点阐述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以"骨形态发生蛋白,运动损伤,关节软骨,修复"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ports injuries,articular cartilage,repair"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1998-01/2010-04的相关文章.纳入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74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20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强大的促成骨活性,能够诱导间充质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骨、软骨组织;但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各成员诱导成骨作用的能力不同,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成骨能力最强.同时相关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但要将其应用于临床仍存在作用机制不明、复合材料的选择、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透明质酸与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成人关节软骨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非常有限。透明质酸钠作为一种独特的线性黏多糖,是构成关节软骨和滑液的主要成分。许多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已证明,关节内应用透明质酸钠有明显的营养、润滑软骨和止痛效果。目前有许多促进软骨再生的研究,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效果均不理想。如关节软骨的移植方法受到软骨来源的极大限制,软骨刨刮、软骨下骨钻孔、磨造、凝胶或纤维植入、电磁场、激光刺激等方法的确切效果还未能得到广泛认可。组织工程学及多肽生长因子的研究尚未成熟,要将它们应用于骨关节疾病的临床治疗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透明质酸作为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完全可以利用其来源广泛、提纯简便、用药方法安全易行、价格适宜的特点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是细胞立体培养的良好支架,是临床常用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脂肪干细胞具有向骨及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适合骨软骨缺损修复。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联合成软骨诱导脂肪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后修复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56只,2只用于传代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3×109L-1浓度接种到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其余5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股骨髁间制备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细胞复合材料组、单纯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复合材料组植入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单纯材料组植入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植入。从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察比较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2周时大体观察、CT、磁共振和组织学检查细胞材料复合组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区完全被软骨组织修复,修复组织与周围软骨色泽相近,支架材料基本吸收,未见明显退变和白细胞浸润,所有标本均未见丝素蛋白残留。单纯材料组缺损区缩小、部分修复,且呈纤维软骨样修复。空白对照组缺损无明显修复。提示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修复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能力优于单纯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形成透明软骨修复动物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重建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可作为新型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16.
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关节软骨损伤的组织工程化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各种生长因子与软骨细胞再生的关系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并开始进行生长因子与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总结转化生长因子β在关节软骨修复中的最新进展,为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1995-01/2004-12与关节软骨损伤的机制和类型、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关节软骨修复的研究有关的文章,检索词"TGF-β,articular cartilage"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zglckf.com及相关连接的数据库中1999-01/2004-12与转化生长因子β、关节软骨修复的研究有关的文章,检索词"转化生长因子β,关节软骨",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为与转化生长因子β修复软骨损伤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及Me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是否应用随机设计、对照、盲法.资料提炼收集到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修复软骨损伤的文章95篇.1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6篇内容陈旧的文章及24篇重复性研究.15篇文献中3篇涉及关节软骨损伤的机制和类型,6篇涉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生物学功能,6篇涉及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资料综合①超过关节软骨生理耐受限度的撞击、剪切、扭曲和摩擦等外力都可致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软骨缺损分为部分厚度和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两种类型,关节软骨自身修复能力很差.②转化生长因子β是多种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均能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并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结合,开始信息传递.③转化生长因子β通过刺激骨、软骨细胞合成胶原和基质蛋白,快速形成细胞外基质,达到其促进骨、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在关节软骨损伤的组织工程化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通过发挥软骨诱导作用,促进干细胞分化为软骨;或促进软骨特异性基质的合成,如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在当前各种软骨缺损修复方法都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转化生长因子β作为具有良好软骨诱导作用的细胞因子,将在软骨组织工程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是细胞立体培养的良好支架,是临床常用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脂肪干细胞具有向骨及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适合骨软骨缺损修复.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联合成软骨诱导脂肪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后修复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56只,2只用于传代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3×109 L-1浓度接种到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其余5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股骨髁间制备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细胞复合材料组、单纯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复合材料组植入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单纯材料组植入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植入.从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察比较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2周时大体观察、CT、磁共振和组织学检查细胞材料复合组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区完全被软骨组织修复,修复组织与周围软骨色泽相近,支架材料基本吸收,未见明显退变和白细胞浸润,所有标本均未见丝素蛋白残留.单纯材料组缺损区缩小、部分修复,且呈纤维软骨样修复.空白对照组缺损无明显修复.提示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修复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能力优于单纯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形成透明软骨修复动物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重建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可作为新型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18.
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医学界及运动损伤领域所关注的问题.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生长因子在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分析关节软骨损伤修复难的原因,阐述众多生长因子中转化生长因子β1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关节软骨损伤的组织工程化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涛  吕刚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0):219-221
目的:各种生长因子与软骨细胞再生的关系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并开始进行生长因子与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总结转化生长因子β在关节软骨修复中的最新进展,为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1995—01/2004—12与关节软骨损伤的机制和类型、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关节软骨修复的研究有关的文章。检索词“TGF—β,articular cartilage”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zglckf.com及相关连接的数据库中1999—01/2004—12与转化生长因子β、关节软骨修复的研究有关的文章,检索词“转化生长因子β。关节软骨”,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为与转化生长因子β修复软骨损伤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及Me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是否应用随机设计、对照、盲法。资料提炼:收集到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修复软骨损伤的文章95篇。1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6篇内容陈旧的文章及24篇重复性研究。15篇文献中3篇涉及关节软骨损伤的机制和类型。6篇涉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生物学功能,6篇涉及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资料综合:①超过关节软骨生理耐受限度的撞击、剪切、扭曲和摩擦等外力都可致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软骨缺损分为部分厚度和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两种类型,关节软骨自身修复能力很差。②转化生长因子β是多种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均能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并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转化生长因子口受体结合,开始信息传递。③转化生长因子β通过刺激骨、软骨细胞合成胶原和基质蛋白,快速形成细胞外基质,达到其促进骨、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在关节软骨损伤的组织工程化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通过发挥软骨诱导作用,促进干细胞分化为软骨;或促进软骨特异性基质的合成,如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在当前各种软骨缺损修复方法都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转化生长因子β作为具有良好软骨诱导作用的细胞因子,将在软骨组织工程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背景:软骨细胞移植等组织工程方法已经成为非常有潜力的骨关节炎治疗措施,软骨下骨的成骨细胞对软骨细胞的作用不仅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而且与细胞移植治疗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培养人膝关节软骨下骨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构建两者共培养的细胞培养模型,探讨软骨下骨成骨细胞对软骨细胞的作用。方法:收集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和严重创伤患者行截肢后遗弃的胫骨平台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连续消化后进行贴壁培养的方法,培养软骨下骨的成骨细胞,应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方法,培养软骨细胞,然后应用多孔插入器细胞培养池构建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三维共培养模型。结果与结论:通过免疫组化,NBT/BCIP染色,茜素红染色等检查,证实成功培养出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实时定量RT—PCR显示,在与骨关节炎的软骨下骨成骨细胞共培养的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明显下降。可见骨关节炎患者的成骨细胞能促进软骨细胞的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