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放疗前后鼻咽癌等肿瘤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 ,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86例肿瘤患者和 2 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水平进行测定 ,并对其变化、与临床分期及患者生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患者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为 (2 0 7.5± 16 8.5 )pg/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 (P <0 .0 5 )。其中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与健康体检者的差异无显著性 ,但放疗后明显降低 (P <0 .0 5 )。鼻咽癌福州分期标准的T4和临床分期Ⅳa患者的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较高。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的患者生存期较短 (P =0 .0 0 6 1)。结论 :放疗前肿瘤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 ,鼻咽癌放疗前VEGF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食管癌放疗前后血清TGFβ1 水平改变与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酶联方法对30 例明确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TGFβ1 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改变与病变长度、部位、X 线分型、近期疗效及转移复发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放疗前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 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 0.01),放疗后血清TGFβ1 水平改变与病变长度、部位、X线分型无关( P>0 .05) ,与近期疗效及转移复发密切相关(P< 0.01)。认为血清TGFβ1 水平可以作为监测食管癌放疗疗效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CK、Tubulin-β及PCNA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裸鼠体内移植瘤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裸鼠分成放射组与未放射组两组,分别用10只裸鼠接种每组S1、F1细胞。分析鼻咽癌细胞F1、S1放疗前、后的细胞形态、体内增殖及转移能力。结果鼻咽癌及放疗后复发组织中CK、Tubulin-β及PCNA水平与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年龄及性别无关。放疗后复发组织中CK与Tubulin-β及PCNA表达则表现为正相关性( P<0.05)。两组均未发生肺转移,比较放疗后两组F1、S1裸鼠移植瘤瘤体质量,放射组均较未放射组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PCNA、CK的表达水平,S1裸鼠移植瘤明显比F1高(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的复发过程中CK、Tubulin-β的水平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但不是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食管癌放疗前后血清TGFβ1水平改变与放疗疗效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酶联方法对30例明确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TGFβ1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改变与病变长度、部位、X线分型、近期疗效及转移复发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放有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放疗后血清TGFβ1水平改变与病变长度、部位、X线分型无关(P〉0.05),与近期疗效及  相似文献   

5.
血浆 EB病毒游离 DNA检测对监测鼻咽癌患者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Cao SM  Min HQ  Gao JS  Hong MH  Xiao XB  Zhang CQ  Liu XD  Zhang AL  Guo X 《癌症》2003,22(3):302-306
背景与目的:有报道 , 测定血浆中的 EB病毒游离 DNA( EBV-DNA)的拷贝数可作为诊断及监测鼻咽癌患者病情变化的手段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浆 EBV-DNA检测在鼻咽癌患者预后监测上的价值, 并进一步与 VCA/IgA、 EA/IgA进行比较.方法:比较鼻咽癌放疗后 30例远处转移患者、 22例局部复发患者、 24例无 瘤生存者血浆中 EBV-DNA、 VCA/IgA、 EA/IgA水平.分别应用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血浆 EBV-DNA水平,免疫酶法检测 VCA/IgA、 EA/IgA;前瞻性观察 2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放疗剂量达 40 Gy时及放疗结束时上述指标的变化. 结果:放疗后各组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浆 EBV-DNA含量的中位数有显著性差异, 远处转移组为 135 100 copies/ml(四分线区域 5 525~ 1 003 750 copies/ml) >局部复发组的 20 500(四分线区域 0~ 58 500 copies/ml) > 无瘤生存组的 0 copy/ml(四分线区域 0~ 0 copy/ml), P均 < 0.05. 远处转移组的血浆 EBV-DNA水平高者较多, 当阳性标准为 1 000 000 copies/ml时,诊断远处转移组的敏感性为 27.3%,而诊断局部复发组的敏感性为 0.0%,特异性均为 100.0%.在初诊患者放疗前、放疗剂量达 40 Gy时及放疗结束时, EBV-DNA水平逐渐降低,平均含量分别为 32 050 copies/ml(四分线区域 3 880~ 317 750 copies/ml)、 0 copy/ml(四分线区域 0~ 14 375 copies/ml)、 0 copy/ml(四分线区域 0~ 2 940 copies/ml), P均 < 0.05, 而 VCA/IgA、 EA/IgA的水平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 血浆 EBV-DNA检测可用于监测鼻咽癌患者预后,其价值明显优于 VCA/IgA、 EA/IgA.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鼻咽癌中CK、Tubulin-β及PCNA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观察鼻咽癌细胞F1、S1放射治疗前后的细胞形态、体内增殖和转移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鼻咽癌及放疗后复发组织中CK、Tubulin-β及PCNA的表达。结果放射后F1、S1裸鼠移植瘤瘤体质量分别较未放射组的F1、S1裸鼠移植瘤瘤体质量低(P<005)。各组均无肺转移,放射治疗后S1裸鼠移植瘤淋巴结转移率高于F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放射组F1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CNA表达高于未放射S1裸鼠移植瘤(P<0.05);放射治疗后S1裸鼠移植瘤中CK和PCNA表达均高于放射后的F1裸鼠移植瘤(P<0.05/0.01)。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组织中PCNA表达高于鼻咽癌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鼻咽癌组织中CK与Tubulin-β、Tubulin-β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放疗后复发组织中CK与Tubulin-β和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5)。鼻咽癌及放疗后复发组织中CK、Tubulin-β及PC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颈部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CK和Tubulin-β参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过程,并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但不能独立作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艾毅钦  李荣清  刘光贤  王枫  唐翠芬 《癌症进展》2010,8(5):500-504,475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放疗后2~3个月、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及2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中CD105的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血清CD105水平明显降低(P〈0.01);临床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在T、N及临床各分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其治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均较未出现复发转移患者低(P〈0.01和P〈0.05),放疗前CD105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N分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且N2~3的患者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是N。患者的8.975倍。结论血清CD105水平可以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新指标,血清应当是检测循环中CD105更有用的标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治疗前鼻咽癌患者血清胸甘激酶1(TK-1)水平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77例鼻咽癌初治患者(治疗组)治疗前采用酶增强化学发光技术检测TK-1浓度,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特征资料,并予首程根治性放疗,随访6个月,进行近期疗效评价;所有资料经SPSS 13.0软件统计包处理,进行t检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治疗组治疗前TK-1浓度(3.60±1.78) ρmol/L高于对照组(0.49±0.37) ρmol/L,t=-7.737,P=0.000;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中颈动脉鞘受累、颅底受侵、颅神经受累、咽后淋巴结肿大、茎突前间隙受侵及VCA-IgA与TK-1浓度有相关性,P值均<0.05;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及近期疗效与治疗前TK-1浓度显著相关,P值均<0.05;而TK-1阳性率与茎突后间隙、N分期、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部位有相关性,P<0.05.其他临床特征与治疗前TK-1浓度无相关性.结论: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检测血清TK-r浓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TK-1浓度越高,则临床分期越晚,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鼻咽癌(T1-2N0-1M0)患者放疗前、后血清TGF-β1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临床分期和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10日至2011年7月3日共入组早期鼻咽癌初治患者57例,根据入组患者放疗前的血清TGF-β1含量,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A组29例:血清TGF-β1值低于或等于标准值的患者;B组28例:血清TGF-β1值高于标准值的患者。观察患者放疗前、放疗至40 Gy、放疗后的血清TGF-β1含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含量。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的平均血清TGF-β1水平(50.2±3.2 ng/ml)作为本试验患者的标准值。结果 57例患者放疗前血清TGF-β1水平为(46.9±1.8)ng/ml,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7例患者放疗中、放疗后的血清TGF-β1水平为分别为(23.2±1.0)ng/ml和(19.4±0.7)ng/ml,与健康志愿者及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放疗前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4±1.4)ng/ml vs(58.8±1.0)ng/ml,P<0.05];而两组放疗中、放疗后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鼻咽病灶及颈部淋巴结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分期患者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0、N1a和N1b分期患者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的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能明显降低早期鼻咽癌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患者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的血清TGF-β1水平与T、N分期无关,也不能有效监测肿瘤客观反应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TGF—β1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血清TGF—β1水平能否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ELISA方法测定63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27例正常女性的血清TGF—β1浓度。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低分化的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略高于高、中分化的患者(P〉0.05);肿瘤细胞减灭术可使血清TGF—β1浓度显著下降。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较正常女性显著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血清TGF—β1水平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梯度蛋白2(AGR2)的水平,探讨其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5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治疗前后、30例鼻咽喉部炎症患者(炎症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AGR2水平,并分析治疗前后AGR2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鼻咽癌患者均给予放疗,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鼻咽癌组、炎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AGR2水平分别为(22.92±5.24)μg/L、(9.50±4.15)μg/L和(8.75±2.18)μg/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8.400,P=0.000),其中鼻咽癌组患者血清AGR2水平明显高于炎症组和健康对照组(t=14.241,P=0.000;t=15.254,P=0.000).鼻咽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GR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5.15±10.33)μg/L∶(22.92±5.24)μg/L,t=12.774,P=0.000)];Ⅲ~Ⅳ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AGR2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t=5.938,P=0.000;t=0.759,P=0.032);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AGR2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t=6.879,P=0.000;t=2.700,P=0.009);有颈动脉鞘、颅底受累者治疗前血清AGR2水平分别高于无受累者(t=8.342,P=0.000;t=8.255,P=0.009);颅神经受累者治疗前后血清AGR2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受累者(t=7.743,P=0.000;t=3.021,P=0.004).治疗完全有效患者治疗后血清AGR2水平[(13.86±2.93)μg/L]明显低于部分有效患者[(15.85±3.24)μg/L,t=2.267,P=0.028]和无效患者[(20.65±6.59)μg/L,t=4.935,P=0.000],部分有效患者血清AGR2水平明显低于无效患者(t=3.196,P=0.004).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AGR2增高,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Chen K  Wang HQ  Zhang Z  Lu XZ  Ouyang D 《癌症》2008,27(6):650-653
背景与目的:热休克蛋白(HSP)70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但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清IgA/VCA滴度及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检测鼻咽癌组织中HSP70的表达和含量水平,探讨HSP70表达与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IgA/VCA滴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鼻咽癌组织中HSP70表达,ELISA法检测38例鼻咽癌组织中HSP70含量,免疫酶标法检测38例鼻咽癌患者血清IgA/VCA滴度。结果:HSP70在38例鼻咽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0.5%。在不同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鼻咽癌组织中HSP70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SP70表达和含量与血清EB病毒抗体IgA/VCA滴度呈正相关(P=0.001)。HSP70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和80.0%,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0.0%和78.6%(P=0.04)。结论:HSP70在临床Ⅱ、Ⅲ期鼻咽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IgA/VCA滴度正相关,HSP70阳性患者常规治疗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Epstein-Barr病毒VCA/IgA抗体(serum immunoglobulin Aagainst Epstein-Barr vires capsid antigen,EBV—VCA/Ig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鼻咽癌诊断指标之一,但它对鼻咽癌预后判断的意义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VCA/IgA抗体水平与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为确立VCA/IgA能否作为鼻咽癌独立的预后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四会市肿瘤发病与死亡登记资料,选择1990至200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全部317例四会籍初诊鼻咽癌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前血清VCA/IgA抗体不同水平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临床分期中Ⅲ、Ⅳ期的抗体水平率较Ⅰ、Ⅱ期为高,P=0.01。抗体滴度越高的患者生存时间越短,低水平组(〈1:160)的患者(n=170)与高水平组(≥1:160)患者(n=147)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0%和43.0%,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临床分期、性别、治疗年代和EBV-VCA/IgA水平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VCA/IgA抗体水平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91例术后局部复发转移食管癌放疗疗效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放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行放疗的91例患者资料,术后复发时间为1~35个月,中位数为11.1个月.吻合口复发4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吻合口复发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锁骨上区+纵隔淋巴结转移23例.常规放疗56例,三维适形放疗35例,剂量50~70 Gy.68例联合化疗1~4个周期.结果 随访率为9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20%和14%.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术后T分期、术后N分期与预后相关(P=0.001、0.000、0.001、0.000、0.028、0.00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是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06、0.009、0.000).结论 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患者放疗可以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术后复发时间长、术后分期早、放疗后近期疗效好、放疗总剂量≥60 Gy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放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行放疗的91例患者资料,术后复发时间为1~35个月,中位数为11.1个月.吻合口复发4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吻合口复发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锁骨上区+纵隔淋巴结转移23例.常规放疗56例,三维适形放疗35例,剂量50~70 Gy.68例联合化疗1~4个周期.结果 随访率为9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20%和14%.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术后T分期、术后N分期与预后相关(P=0.001、0.000、0.001、0.000、0.028、0.00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是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06、0.009、0.000).结论 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患者放疗可以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术后复发时间长、术后分期早、放疗后近期疗效好、放疗总剂量≥60 Gy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 3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进行血清SIL— 2R和IL— 8水平检测 ,结果发现 :①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SIL— 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并且部分缓解组血清SIL— 2R水平较完全缓解组升高明显 (P <0 .0 1) ,病情控制后血清SIL— 2R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②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IL— 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但病情控制后血清IL— 8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动态观察血清SIL— 2R和IL— 8水平对鼻咽癌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合并皮肌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鼻咽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大量服用强的松对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12例合并皮肌炎的鼻咽癌患者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同时服用较大剂量的强的松。对照组:同期12例单纯鼻咽癌患者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分别与治疗组病例配对比为对照。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放疗方法上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66.7%和33.3%;对照组分别为100.0%、75.0%和50.0%(P>0.05)。治疗组死亡8例,其中死于鼻咽癌癌复发3例,远处癌转移4例,重度皮肌炎1例;对照组死亡6例,其中死于鼻咽癌癌复发2例,远处癌转移4例(P>0.05)。结论:合并皮肌炎的鼻咽癌的放疗疗效与单 鼻咽癌的放疗疗效相近;鼻咽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大量服用强的松未明显增加鼻咽癌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91例术后局部复发转移食管癌放疗疗效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放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行放疗的91例患者资料,术后复发时间为1~35个月,中位数为11.1个月.吻合口复发4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吻合口复发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锁骨上区+纵隔淋巴结转移23例.常规放疗56例,三维适形放疗35例,剂量50~70 Gy.68例联合化疗1~4个周期.结果 随访率为9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20%和14%.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术后T分期、术后N分期与预后相关(P=0.001、0.000、0.001、0.000、0.028、0.00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是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06、0.009、0.000).结论 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患者放疗可以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术后复发时间长、术后分期早、放疗后近期疗效好、放疗总剂量≥60 Gy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362例早期鼻咽癌单纯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早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的长期疗效及不同T与N分期对预后影响.方法 搜集接受单纯放疗的362例早期(T1~T2 N0~1M0期,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70个月,全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为85.0%.T1N0、T2N0和T1N1期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6%、91.3%和85.8%(χ2=3.83,P>0.05),T2N1期的(73.1%)比前3个期别明显减低(χ2=30.0,P<0.05),而4个期别的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区域复发生存率均无差异.T1N0、T2N0和T1N1期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4.9%、97.5%和95.6%(χ2=0.53,P>0.05),T2N1期的(81.2%)比前3个期的明显减低(χ2=26.6,P<0.05).结论 单纯常规放疗对T1N0、T2N0和T1N1期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T2N1M0期的疗效明显差于前3个期别,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针对T2N1M0期筛选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的个体给予放化综合治疗是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 s IL - 2 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对 6 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 s IL - 2 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 s IL - 2 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P<0 .0 0 1) ,且随病情进展而升高。放疗后血清 s IL - 2 R水平较放疗前显著降低 (P<0 .0 0 1)。放疗结束时 ~ 期血清 s IL - 2 R<6 0 0 U / ml与 >6 0 0 U / ml 3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 (P=0 .0 0 2 1) ; ~ 期 <10 0 0 U / ml与 >10 0 0 U /ml 3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 (P=0 .0 0 46 )。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 s IL - 2 R明显增高 ,并与肿瘤进展、预后密切相关 ,可作为肿瘤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