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07-111
目的通过"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再运用肌骨超声观察治疗前后的积液指数与滑膜厚度变化情况以及膝关节周径、疼痛视觉评分(VAS),进而为"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并使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对其开展治疗,治疗期间密切留意患者膝关节病情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经过手法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评分(VAS)及肌骨超声下测量的患者膝关节积液和关节滑膜组织厚度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测量膝关节周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VAS评分优于治疗前。治疗前患者膝关节周径(406.307±44.157)mm,治疗后(388.260±42.130)mm,治疗后周径小于治疗前。肌骨超声下显示关节积液量治疗后较前减少。从滑膜组织增厚情况来看,患者经过治疗后滑膜厚度减少。结论 "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能有效减少膝关节积液量及关节滑膜厚度,从而改善膝关节肿胀,减轻膝关节疼痛,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试从实验角度探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只实验兔采用Vide—manT的经典关节制动造模方法,造模成功6周后,按随机原则分成特色手法组(A组)、一般推拿组(B组)、药物对照组(C组)三组进行对照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各组实验兔的膝关节间隙改变,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三组实验兔膝关节间隙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使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的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具有较好的增加实验兔膝关节间隙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振  张狄  宋双临  边振宇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2):2115-2118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结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1、IL-6、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7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结合温针灸治疗,2组疗程为4周。比较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量表(LKSS)评分、WOMAC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血清IL-1、IL-6、TNF-α水平。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36±0.17)分]、WOMAC评分[(2.72±0.34)分、(0.94±0.14)分、(15.40±2.22)分]以及LKSS评分[(76.13±8.4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81±0.43)分、(4.31±0.52)分、(1.65±0.22)分、(20.38±2.46)分、(62.01±7.75)分,均P<0.001],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 < 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8.21±1.25)ng/L]、IL-6[(33.61±4.46)ng/L]、TNF-α[(12.09±1.77)ng/L]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12.13±1.65)ng/L、(54.81±6.03)ng/L、(15.40±2.51)ng/L, 均P<0.001]。  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129-133
目的评价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改善屈曲挛缩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合并屈曲挛缩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其中男19例、女61例,年龄47~74岁,平均(60.54±8.12)岁。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周期12周。随访52周,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躯体功能(WOMAC-PF)、自我效能(OA-SES)。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测定膝关节后方压痛阈值。结果共67例患者完成随访。在第12周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WOMAC-PF、OASES、压痛阈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第52周随访,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仅有14%患者仍存在屈曲挛缩,而对照组屈曲挛缩病例达到60%(P0.05)。此外,膝关节后方压痛阈值与膝关节屈曲挛缩严重等级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屈曲挛缩型膝骨性关节炎,其近期止痛效果与塞来昔布相似,但其改善屈曲挛缩的远期效果优于塞来昔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主要采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手法配合针刺(取穴犊鼻、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血海等)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结果:治愈42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3%。结论: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手法配合针刺能有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唐君  韩金生 《浙江医学》2020,42(14):1539-1542
目的观察夹胫推肘牵膝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并确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采用夹胫推肘牵膝手法,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常规推拿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和膝关节屈曲挛缩等级变化,同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WOMA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WOMA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僵硬、日常活动程度以及日常活动难度4小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治疗组4小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屈曲挛缩等级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46%和9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胫推肘牵膝手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等级方面具有优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防风膝痹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痛痹型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其对KOA患者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及白介素(IL)-1β 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痛痹型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膝骨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采用防风膝痹汤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采用KOA分级量化评分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进行综合疗效评价;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膝骨关节液的TNF-α 及IL-1β 的浓度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75.00%(P<0.05).2组治疗后KOA分级量化评分比较(5.26±1.84)与(6.55±2.19)(P<0.05).对照组VAS明显高于观察组(2.69±1.02)与(1.42±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 浓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1.36±4.75)与(36.43±6.51)pg/mL(P<0.05).观察组IL-1β 浓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51±3.23)与(18.32±4.18)pg/mL(P<0.05).结论 防风膝痹汤联合针刺治疗痛痹型KOA患者,能明显减少KOA分级与VAS评分,降低关节腔内促炎相关细胞因子TNF-α 及IL-1β 的浓度水平,具有显著的抗炎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虚寒型膝骨关节炎温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0):164-166
目的 观察温针灸与针刺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实际临床效果,探讨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有效途径。 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4年4月笔者医院针灸科虚寒型膝骨关节炎患者83例,随机分成温针灸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依从性。 结果 治疗结束后,温针灸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和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5.2 %和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治疗疗程结束时,温针灸组患者关节疼痛的缓解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温针灸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比较前1个疗程结束时减轻,疗程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性关节炎评分(WOMAC评分)、健康调查评分(SF-36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10月温州市中医院就诊的80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2组均需连续治疗28 d。观察2组疗效,于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VAS评分、WOMAC评分评价症状改善情况,采用SF-36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8,P<0.001);2组治疗后各时点的VAS评分、WOMAC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WOMAC评分及SF-36评分分别为(3.20±0.98)分、(10.96±1.89)分、(96.83±2.96)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30±0.99)分、(27.56±7.20)分、(80.03±3.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和改善患者骨关节活动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连续20 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88%(23/32)、93.75%(30/3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OMAC量表中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4):268-272
[目的]分析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置换术(T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单髁置换、UKA、全膝置换、TKA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UKA和T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应用的国内外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UKA组术后HSS评分明显优于TKA组[WMD=3.84,95%CI(3.34,4.35),P<0.01],而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0, 95%CI(0.42,1.16),P=0.16];UK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TK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KA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明显低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KA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功能评分优于TKA组,出血量少于TKA组,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建议优先选择U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2.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的作用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加以分析.方法自1993年1月~1998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22例(24膝).结果随访82个月(56~120个月),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优良率为87.5%.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重度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满意.病人的选择、手术技术和假体安装的精确度及术后的功能锻炼均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91-94
目的探讨依托考昔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我院治疗的14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统计软件SAS9.1程序产生随机分配序列,将其以1∶1∶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四组,再实施盲法用A、B、C、D分别表示组别,依托考昔组(A组)、运动训练组(B组)、依托考昔联合运动训练组(C组)和健康教育组(D组)四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予以KOA常规治疗,A组加以依托考昔治疗,B组加以运动功能训练,C组加以运动训练联合依托考昔治疗,D组进行健康教育,四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的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6 min步行距离、SF-36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并记录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A、B、C组治疗后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降低更明显(P0.05);(2)A、B、C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和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C组升高更明显(P0.05);(3)A、B、C组治疗后NF-κB、IL-1β和MM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降低更明显(P0.05);(4)治疗后四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且C组升高更明显(P0.05);(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托考昔联合功能训练治疗KOA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疼痛及关节运动功能,减少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病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贵杰  胡召云 《安徽医学》2009,30(7):807-808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病损的效果。方法应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病损101例,其中膝半月板损伤75例,滑膜炎11例,骨关节炎6例,痛风3例,化脓性膝关节炎3例,关节内游离3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优良率96%。结论关节镜技术使复杂的膝关节手术实现了微创、简捷,有效缩短术后恢复周期,提高了对膝关节病损的诊治水平和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3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0.5~4年,平均27个月.应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患者术后在膝关节症状、功能及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综合评定:优25膝(83.3%),良3膝(10%),差2膝(6.6%),优良率为93.3%.有2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好转.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疼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不满意的常见原因,其通常有感染、无菌性松动等因素,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明确病因。近年研究发现术后不明原因疼 痛可能和旋转力线不良相关,作者分析了本院32例初次TKA术后不明原因膝痛患者的旋转力线,并将其和无疼痛患者比较,探讨术后疼痛和旋转力线的关系。发现疼痛组患者胫骨旋转角、股骨旋转角、联合旋转角、胫股失匹配角均较无疼痛组内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假体内旋是初次TKA术后不明原因疼痛的一大因素,应避免假体过度内旋安放,减少术后疼痛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的不同摆放体位对术后患肢肿胀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术后将患肢置于髋关节屈曲30°、膝关节屈曲30°的自制抬高垫上。B组:术后将患肢置于髋关节屈曲30°、膝关节屈曲60°的自制抬高垫上。抬高72 h后观测患肢肿胀程度、皮下血肿面积、水泡及皮温情况,并记录膝关节被动与主动屈曲角度。结果:2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皮下血肿面积、水泡及皮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比较,最大被动关节屈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最大主动关节屈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髋30°、屈膝30°比屈髋30°、屈膝60°更有利于减轻患肢肿胀,增加患肢主动活动度。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in severe valgus knees may provedepends on the severity of the valgus deformity and the extent of soft-tissue releasereview 8 to 11 years (mean, 10 years) follow-up results of primary TKA for varient-different type implants.challenging, and choice of implan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valgus knee deformity with use 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