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现有房性早搏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前周期、房性早搏联律间期的时间及特点.结果 61例房性早搏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25例(41%),2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24 h平均房性早搏(3270±256)次,阵发性心房颤动(251±38)次.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分别为(352±39)ms和(835±98)ms,未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分别为(447±41)ms和(725±105)ms,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未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房性早搏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P-on-T房性早搏是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房性早搏的认识可以有效地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现有房性早搏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前周期、房性早搏联律间期的时间及特点.结果 61例房性早搏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25例(41%),2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24 h平均房性早搏(3270±256)次,阵发性心房颤动(251±38)次.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分别为(352±39)ms和(835±98)ms,未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分别为(447±41)ms和(725±105)ms,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未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房性早搏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P-on-T房性早搏是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房性早搏的认识可以有效地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射频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与药物控制心室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平均年龄(45.6±15.1)岁,其中30例经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恢复窦性心律,其余30例给予β受体拮抗剂和/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和/或洋地黄类药物控制患者的心室率在静息状态下≤80次/min,平均随访时间(10±20)个月,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价方案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积分高于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组(P<0.05)。结论经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较药物控制心室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 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反应的效果。方法  5 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者被随机分为地尔硫 治疗组 (D组 ) 30例和毛花甙丙对照组 (C组 ) 2 9例 ,观察用药后的心室率和血压变化。结果 D组用药后心室率从 (14 1± 13)次 min降至 (82± 10 )次 min ,有效率为 93.3% ;C组用药后心室率从(14 2± 15 )次 min降至 (88± 11)次 min ,有效率为 72 .4 %。D组心室率下降和有效率均优于C组 ,P <0 .0 5。最大效应时间D组为 (7.0± 2 .5 )min ,C组为 (10 5± 2 9)min ,P <0 .0 1。地尔硫 治疗组有 2例出现一过性无症状性低血压 ,无需处理。结论 静脉应用地尔硫 能快速、有效和安全地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反应的效果.方法 5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者被随机分为地尔硫治疗组(D组)30例和毛花甙丙对照组(C组)29例,观察用药后的心室率和血压变化.结果 D组用药后心室率从(141±13)次/min降至(82±10)次/min,有效率为93.3%; C组用药后心室率从(142±15)次/min降至(88±11)次/min,有效率为72.4%.D组心室率下降和有效率均优于C组,P<0.05.最大效应时间D组为(7.0±2.5) min,C组为(105±29) min,P<0.01.地尔硫治疗组有2例出现一过性无症状性低血压,无需处理.结论静脉应用地尔硫能快速、有效和安全地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反应.  相似文献   

14.
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现有房性早搏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前周期、房性早搏联律间期的时间及特点.结果 61例房性早搏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25例(41%),2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24 h平均房性早搏(3270±256)次,阵发性心房颤动(251±38)次.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分别为(352±39)ms和(835±98)ms,未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分别为(447±41)ms和(725±105)ms,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未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房性早搏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P-on-T房性早搏是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房性早搏的认识可以有效地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伴长RR间歇(RR间期≥2.0 s)的临床意义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61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其24 h动态心电图是否伴有长RR间歇分为长RR间歇组(长歇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结果 (1)长歇组长RR间歇时间大多分布于22:00-06:00.(2)长歇组最慢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均较对照组低,而左房内径增大(P<0.05或<0.01).(3)长歇组有6例伴有头晕、晕厥等症状的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节律符合自主神经系统昼夜节律性变化.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患者的平均心室率及最慢心室率较低,并且心房增大.对于有头晕、晕厥等症状的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患者应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喹那普利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42例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最宽P波和P波离散度,并与喹那普利干预治疗3个月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前的P波离散度为(54.7±3.6)ms,P波离散度≥40 ms 32例(76.2%),治疗后P波离散度为(42.7±2.8)ms,P波离散度≥40 ms 7例(16.7%)。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喹那普利能减轻高血压病患者心房解剖重构及电重构,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成人P波离散度正常值测定及其重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P波离散度(Pd)制定正常值范围。方法采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测定100例健康成人和30例有阵发性房颤病史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二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测量Pd正常值范围。结果心房颤动组P波离散度增高(47.8±7.6)ms,与健康成人(20.6±10.5)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d在男女性别及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人工目测的方法测定的Pd值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P波离散度<40ms为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8.
静脉普罗帕酮和西地兰转复阵发性非瓣膜病房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普罗帕酮和西地兰在转复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作用及副作用。方法 阵发房颤患者 ,分为西地兰组和普罗帕酮组。静脉推注西地兰 0 .2~ 0 .6mg或普罗帕酮 70~ 2 1 0mg ,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心室率及副作用。结果  51例患者 ,西地兰组 2 6例 ,转复成功 1 1例 (42 3 % ) ;普罗帕酮组 2 5例 ,转复成功 2 0例 (80 % ) ;0 .0 5 >P >0 .0 1。转复成功时间 :西地兰组 (90 .0± 48 7)min ;普罗帕酮组 (74.6± 40 .3)min ;P >0 .0 5。未转复成功者的心室率下降情况 :西地兰组由 (1 32 .5± 1 8.5)次 /min降至 (80 .8± 2 0 .2 )次 /min,普罗帕酮组由 (1 2 9.7± 2 0 .1 )次 /min降至 (67.2± 1 9.6)次 /min ,P >0 .0 5。结论 在阵发性房颤转复中普罗帕酮的成功率高于西地兰 ,普罗帕酮转复时间较西地兰无差别 ,普罗帕酮和西地兰组药物无明显副作用 ,3h普罗帕酮和西地兰减低心室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 ararrhythmia,VA)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5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和38例正常人的HRV时域指标,并根据是否有VA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VA组和非VA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HRV的比较,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HRV与VA的相关性。结果 VA组、非VA组和对照组的24小时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24h,SDNN)分别为(85.97±15.65)ms、(115±20.56)ms、(133.21±27.65)ms。VA组与非VA组和对照组比较HRV明显降低(p<0.01),非VA组与对照组比较HRV降低(p<0.05),与HRV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律失常与非心律失常优势比OR值为3.62。结论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HRV降低与VA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房性心律失常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7例(病例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及60例(对照组)非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监测24h动态心电图,得出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心率变异指数(HRVI)、24h内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及24h平均心室率,并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以Pmmax>110 ms、Pd> 40 ms、HRVI< 25、SDNN≤100 ms作为判定房性心律失常的阳性预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阳性率.结果 病例组Pmax、Pd 及24h平均心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9.40±8.25) ms比(93.36±9.45) ms,(42.76±6.14) ms比(34.20±6.38) ms,(89.29±24.62)次/min比(73.86±14.60)次/min],HRVI、SDNN显著低于对照组[35.16±14.93比39.77±16.01,(98.79±26.87) ms比(123.37±22.14)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l).病例组Pmax> ll0ms、Pd >40ms、Pmax> 110 ms+ Pd >40 ms、HRVI< 25、SDNN≤l00ms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有明显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