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5例,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4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5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66例。另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体检健康者57例作为对照组。各组CRP、Hcy、LP(a)、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及诊断方法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清CRP、Hcy、LP(a)、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血清CRP、Hcy、LP(a)、D-二聚体水平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CRP、Hcy、LP(a)、D-二聚体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SAP组CRP、Hcy、LP(a)、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CRP、Hcy、LP(a)、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RP、Hcy、LP(a)、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单项、2项及3项指标检测。结论血清CRP、Hcy、LP(a)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和预防冠心病的辅助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探讨3项指标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6例。另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和UAP组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3项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53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52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53例,检测各组患者hs-CRP、sICAM-1、D-二聚体水平;另选取健康对照组52例,并与疾病组3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DR组、NDPR组、PDR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CRP、sICAM-1、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PR组、PDR组与NDR组比较,hs-CRP、sICAM-1、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与NDPR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hs-CRP、sICAM-1呈正相关(r=0.578、0.482、0.438,P0.05)。健康对照组、NDR组、NDPR组、PDR组比较,hs-CRP、sICAM-1、D-二聚体单项阳性率和联合检测阳性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DR组、NDPR组、PDR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sICAM-1、D-二聚体水平变化能动态反映T2DM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程度,联合检测可提高T2DM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对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疗效及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18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采取规范的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两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00%)高于对照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7、0.66,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88、5.85、11.38、5.89,P均<0.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2、5.66,P均<0.05).结论 依迭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能明显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同时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0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同等例数健康检孕妇作对比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评估指标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子痫前期重度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子痫前期轻度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水平三项指标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能有效判断病情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为患者后续病症进行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一级预防效果,对强化母婴安全保障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晓倩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4):735-736,747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联合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检测在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阑尾炎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的结果将之分成四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组(n=42),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组(n=9),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组(n=8),阑尾周围脓肿组(n=13),同时选择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均检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并对其检测结果作出分析比较。结果阑尾炎组的白细胞计数为13.63±3.70×10~9/L、C反应蛋白水平为14.73±9.34mg/L、D-二聚体水平为1.14±1.13mg/L,比对照组白细胞计数6.83±1.70×10~9/L、C反应蛋白3.76±2.52mg/L、、D-二聚体0.30±0.20mg/L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组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其它阑尾炎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升高趋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组和阑尾周围脓肿组的D-二聚体、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白细胞、D-二聚体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在阑尾炎的诊断工作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D-二聚体、Fbg、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卵巢癌患者(癌症组),同期卵巢良性肿瘤患者45例(良性肿瘤组)及健康体检者42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各组空腹血血浆D-二聚体、Fbg、CA125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Fbg、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除CA125明显升高外,血浆D-二聚体和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Fbg、CA125水平与卵巢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分期越高,其水平也越高;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Fbg、CA125在卵巢癌中明显升高,并与恶性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房颤组95例患者及窦性心律对照组55例患者,比较两组血浆hs-CRP、v WF、D-二聚体及Fbg水平。结果:房颤组hs-CRP、v WF、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P0.05);Fbg水平在房颤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房颤组中,hs-CRP与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v WF、Fbg及D-二聚体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与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57-3659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7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31例与存活组7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入院时、入院12h与24h的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水平,并评估其临床检验的开展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在入院12h与24h的两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现,创伤性休克患者入院12h与24h的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与其预后存在密切相关性。针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病情评估,为临床急救起到辅助性指导作用,具有良好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异常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血凝仪检测46例初诊APL患者(其中高危18例、中低危28例;12例随后并发DIC)、157例非APL患者和30例对照的PT、APTT、FIB、TT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L和非APL组的PT和D-二聚体升高(均P0.05),且APL组的PT和D-二聚体高于非APL组(均P0.05),而APL组FIB低于对照组和非APL组(均P0.05)。APL患者高危组的PT高于中低危组(均P0.05),而APTT、TT、FIB和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后并发DIC的APL患者的PT、D-二聚体水平高于,而FIB低于未并发DIC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PL患者PT与FIB呈负相关(r=–0.43,P0.05),与WBC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APL患者PT升高与病情有关,高水平的PT、D-二聚体和低水平的FIB对APL合并DIC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溶栓,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后2、4、244、8 h抽血测定血浆D-二聚体及hs-CRP,其中再通组58例,未再通组31例,并与健康对照组89例进行对比。结果溶栓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及hs-CR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溶栓再通组2 h血浆D-二聚体含量达峰值,后迅速下降,但48 h仍高于治疗前,而未再通组血浆D-二聚体在4 h后迅速下降,与再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再通组hs-CRP平均含量在各时间点与再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及hs-CRP均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的指标;且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对判断动脉溶栓是否再通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D-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 165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难治复发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初诊组和完全缓解组(P〈0.01),初诊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急性自血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关系,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 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组102例、单纯糖尿病组78例和健康对照组72例,检测血清胱抑素 C、同型半胱氨酸和 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3项指标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糖尿病组 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胱抑素 C、同型半胱氨酸和 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D-二聚体对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主动脉夹层(AD)及壁间血肿(IMH)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62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血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存在明显差异;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中,AD组与对照组相比较〈0.05存在明显差异,IMH组与对照组相比较〈0.05存在明显差异。AD组与IMH组相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以D-二聚体〈0.25mg/L为阴性标准,IMH组阳性率为58.3%,AD组阳性率95.9%,对照组阳性率8.1%。若以D-二聚体〈0.5mg/L为阈值,IMH组阳性率为50.0%,AD组阳性率87.8%,对照组阳性率4.8%。结论:D-二聚体增高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存在相关性,但D-二聚体水平相对较低尚不能作为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74例SCLC患者(SCLC组),7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60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析D-二聚体及FIB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SCLC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SCLC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性SCLC(ED-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性SCLC(LD-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与SCLC患者吸烟、肿瘤累及部位、最大肿块直径、远处转移有关(P0.05);FIB水平与SCLC患者肿块数目、病理分型、远处转移有关(P0.05)。SCLC治疗有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较放疗和化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情稳定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D-二聚体和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放疗和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IB可作为SCLC辅助诊断、病情监测、放疗和化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Hcy和hs-CRP水平,其中Hcy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应用希森美康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结果急性期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Hcy、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D-二聚体、hs-CRP的测定对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对脑梗死治疗观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互关系.方法:确诊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7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同时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超标准值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1,<0.05,<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发生及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化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孕期延长时间大于对照组,动脉压、24 h尿蛋白定量、脐动脉S/D比值以及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虽然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虽然两组患者D-二聚体值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D-二聚体值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用硫酸镁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压、血脂水平等指标,使得孕期延长,有效降低了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D-二聚体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22例,冠心病组65例,冠心病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23例(AMI组),稳定型心绞痛18例(SAP组)。分别应用全自动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免疫法、ELISA法检测4组血清hs-CRP,BNP,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和UAP组血清hs-CRP,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组及SAP组(P〈0.05或P〈0.01);SAP组各指标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BNP及D-二聚体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22例,冠心病组65例,冠心病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23例(AMI组),稳定型心绞痛18例(SAP组)。分别应用全自动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免疫法、ELISA法检测4组血清hs-CRP,BNP,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和UAP组血清hs-CRP,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组及SAP组(P<0.05或P<0.01);SAP组各指标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BNP及D-二聚体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