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检测雄激素受体(AR)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6年间101例经病理确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肿瘤组织雄激素受体(AR)表达状况,分析AR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101例TNBC患者中,AR表达阳性患者27例(26.7%),AR表达阴性患者74例(73.3%)。AR阳性TNBC较AR阴性TNBC更多表现为非浸润性导管癌(P=0.015)和较低的组织学分级(I/II,P=0.000)及低Ki-67表达(P=0.010)。AR阳性较AR阴性TNBC患者具有较好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P=0.014,P=0.02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R阴性表达、高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于2 cm与不良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AR阴性表达、高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于2 cm与不良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R阳性表达为判断TNBC患者良好无进展生存期及良好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AR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存在相关性,AR表达对TNBC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AR可能在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E-钙黏蛋白(E-cad)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47例TNBC患者的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TNBC组织中E.cad的阳性率为32%(47/147)。E-cad阳性表达与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均〈0.05)。E—cad阴性患者的5a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低于E-cad阳性患者(61%vs89%,27%vs65%,P均〈0.05)。结论TNBC中E-cad阳性者预后好,上调E—cad表达可能成为TNBC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 TNB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及E-钙粘蛋白( E-cadherin)表达情况及二者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从而分析MMP-9与E-cadherin在TNB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7例TNBC组织中MMP-9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TNBC中MMP-9阳性表达率为53.54%,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32.28%。 MMP-9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7),组织学分级(P=0.006),临床分期(P=0.003),淋巴结转移(P=0.000)和淋巴管浸润(P=0.015)相关。 E-cadhe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6)和淋巴管浸润(P=0.021)相关。同时统计结果显示二者表达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 P>0.05)。结论 MMP-9和E-cadherin与TNBC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可能成为TNBC靶向治疗的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肿瘤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 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2月3日至2020年1月20日具有完整病理和临床数据的22例女性TNBC新辅助化疗患者肿瘤组织的蜡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D 1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D 1的表达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通过影像学及病理学评估,PD 1阳性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TNBC患者肿瘤组织中PD 1的表达情况具有预测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Ki-67、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和a-叶酸受体(folatereceptoralpha,FRA)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Ki-67、AR、FRA与TNBC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AR及FRA在80例TNB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组织中Kj-67、AR、FRA阳性率分别为81.25%、25.00%、71.25%。Ki-67、FRA阳性表达率与TNBC患者高淋巴结转移、低组织学分级和5年生存时间有关,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AR阳性表达率与TNBC高组织学分级和5年生存时间有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FRA表达高者,生存时间短,且与5年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371,r=-0.498);AR表达高者,生存时间长,与5年生存时间呈正相关(r=0.465)。Ki-67与FRA表达呈正相关(r=0.332),与AR表达呈负相关(r=-0.462)。结论:TNBC组织中Ki-67、FRA阳性者预后差,AR阳性者预后良好,联合检测这三个抗体的表达,可能为评价TNBC预后提供新指标,为TNBC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乙醛脱氢酶1(ALDH1)阳性表达及CD55高表达在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65例随访5~8年的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ALDHl和CD55表达检测,判定ALDH1阳性表达及CD55高表达标本,分析各临床疾病特征与CD55高表达及ALDH1阳性表达的关系。计算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其与CD55高表达、ALDH1阳性的相关性;分析5年生存率与临床疾病特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ALDH1阳性表达占24.6%(16/65),CD55高表达占33.8%(22/65)。ALDH1阳性表达和CD55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绝经状况、肿瘤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表达情况、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术后是否接受其他治疗均无关(P〉0.05),与肿瘤是否复发密切相关(氏0.01)。与ALDHI阴性、CD55低表达患者相比,ALDH1阳性表达、CD55高表达患者的5g生存率显著降低(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DH1阳性表达、CD55高表达、肿瘤直径(〉5cm)、组织学分级(III级)、Her2表达阴性、术后未接受治疗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乳腺癌组织ALDH1阳性表达和CD55高表达可能是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84例正常乳腺组织及84例乳腺癌组织、43例区域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标本(依据组织类型及临床病理特性分组),取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手术切除的病理存档蜡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二步法)分别检测3组标本CXCR4的表达情况。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生存率采用时序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区域淋巴结转移癌组织CXCR4阳性率分别为11.9%、53.6%、74.4%;转移组织CXCR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原发肿瘤。乳腺癌组织CXCR4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ER表达、PR表达、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发生远处转移组CXCR4表达水平(74.1%)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组(43.9%,P〈O.01)。CXCR4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66.7%(30/45)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87.2%(84/89,P〈0.05)。结论CXCR4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ER、PR及C-erbB-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56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ER、PR、C—erbB-2检测,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家族史、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数目、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预后患者的关系。结果C—erbB-2表达阳性组患者具有年龄较小(P=0.001)、肿瘤体积较大(P=0.001)、组织学分级较差(P=0.002)、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P:0.001)、预后较差(P:0.001)等特点;ER,PR,C—erbB-2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也较差。结论激素受体及C—erbB-2表达水平可作为制定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杜巍  曾灿光  戎铁华  侯景辉 《癌症》2001,20(6):631-634
目的:探讨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组织中p21^waf1、c-erbB-2和p53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121例腋淋巴结阴性乳腺部石蜡切片中p21^waf1、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3种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p21^waf1蛋白表达率为48.8%,与病理组织学分级、ER状态有关;p53蛋白表达率为36.4%,c-erbB-2蛋白表达率为26.4%,与组织学分级有关;(2)p21^waf1阳性表达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0.01);Cox阳性组患者无瘤生存率高于阴性组(P<0.05);c-erbB-2阳性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Cox模型分析显示仅有c-erbB-2表达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乳腺癌组织p21^waf1、c-erbB-2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21waf1表达依赖于p53途径刺激;p^21waf1、c-erbB-2表达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预后有关,且c-erbB-2表达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索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γ-氨基丁酸A受体π亚基(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subunit pi,GABR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 Omicsnet 数据库分析 GABR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13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32例标本中GABRP的表达情况。卡方检验分析GABRP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化疗疗效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分析GABRP表达与TNB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GABRP在TNBC中高表达;GABRP表达水平与乳腺癌ER、PR、HER2、组织学分级、TP53突变、年龄、月经情况显著性相关(P<0.05)。在132例TNBC病例中,GABRP表达与临床分期、T分期、流产史显著性相关。GABRP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病理学疗效不相关(P>0.05),但与临床疗效显著性相关(P<0.05);GABRP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P<0.05)。[结论] GABRP在TNBC中高表达,高表达的GABRP与TNBC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BRCA1、TopoⅡα、Bcl -2在三阴性年轻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和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年龄<40岁行手术切除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各31例。对其病理切片免疫组化 BRCA1、TopoⅡα、Bcl -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RCA1、TopoⅡα、Bcl -2阳性和阴性在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 <0.05),而 TopoⅡα、Bcl -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RCA1、TopoⅡα、Bcl -2低表达和乳腺癌预后存在正相关,BRCA1低表达和非三阴性乳腺癌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CD2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其表达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CD24在不同乳腺癌亚型中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分析CD24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相关预后因素的关系;收集73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CD24的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流式细胞术分选CD24high/low细胞亚群,Transwell小室检测CD24high/low细胞不同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D24high/low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变化关系。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CD24在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其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与CD24low组比较,CD24high组患者的预后更差(P<0.05)。免疫组化提示,CD24在TNBC中高表达,阳性率达82.19%,CD2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均无关(P>0.05),仅与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P<0.05)。Transwell小室结果表明,CD24low细胞群的迁移能力明显弱于CD24high细胞群(t=22.814,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D24low组的E-cadherin和β-catennin蛋白水平明显低于CD24high组,而 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D24high组,以上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24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其表达与EMT相关蛋白相关,可能参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与EGFR 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7年1 月至2004年1 月200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并将200 例病例对应的石蜡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 的表达,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检测EGFR 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200 例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42例(21.00%),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等病理参数的分析中,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布无明显差异,而在绝经状态及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分析中,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17例死亡(生存率59.52%),非三阴性患者26例死亡(生存率83.5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EGFR 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较高(69.05%),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表达EGFR 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较短。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其与常规的乳腺癌预后相关因素缺乏特定联系,患者预后差。EGFR 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并为临床提供了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细胞免疫状态和 Th1/ 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比较4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6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组、非三阴性乳腺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免疫状态及 Th1/ Th2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两组相比,在发病年龄、月经状况、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在淋巴结转移和内脏转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 CD3、CD4、CD19 T 细胞亚群无改变,CD8和 CD69水平有变化,但后两者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中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乳腺癌患者 IL -2分泌减少,IL -6、IL -10分泌高,存在 Th2漂移。结论:三阴性乳腺癌转移风险高,预后差。乳腺癌存在 Th1/ Th2失衡,但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并没有明显的 Th2优势,说明三阴性乳腺癌发病机制具有更为复杂的生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 TopoⅡα)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01例, 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101例,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opoⅡα蛋白在两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TopoⅡα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1.9%, 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48.9%,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α蛋白表达水平与两型乳腺癌患者月经状况、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等临床病理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中, TopoⅡα蛋白阳性和阴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81.0%和60.5%,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1%和76.3%, 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37, P=0.04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poⅡα蛋白表达可以作为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子。三阴性乳腺癌中, TopoⅡα蛋白阳性和阴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7%和8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和84.5%,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  结论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 TopoⅡα蛋白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 提示此型乳腺癌患者可从蒽环类化疗药物中获益, 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 TopoⅡα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较TopoⅡα蛋白阴性预后差, 对于临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uP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3例三阴性乳腺癌、56例非三阴性乳腺癌及20例乳腺良性疾病标本中uPA的表达,并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uPA在三阴性乳腺癌、非三阴性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26%、55.36%和10.00%,统计结果显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3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uPA阳性表达率为93.33%,而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为50.00%(P<0.05);组织学分组中,G1级组uPA阳性表达率为33.33%,G2级组为71.43%,G3级组为92.31%,阳性表达率随着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PA表达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uP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提示其可以作为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T富集结构域蛋白1B(ARID1B)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ARID1B在TNBC、非TNB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RID1B在120 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69/120)、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ID1B在90例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1%(55/90),在30例非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10/3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7)。TNBC患者ARID1B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Ki-67增殖指数密切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p53表达均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ARID1B高表达TNB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27.9个月(95%CI:25.1~30.8个月),显著低于低表达者的49.1个月(95%CI:40.2~5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ARID1B在TNBC中高表达且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Ki-67指数及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其有可能是TNBC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徐丹妮  张巍  牛昀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16):828-833
  目的  探讨视黄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related orphan receptor-γ,ROR-γ)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Oncomine网站数据库分析乳腺浸润性癌与癌旁组织中ROR-γ mRNA的表达差异,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评估ROR-γ mRNA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预后意义。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269例TNBC患者的组织标本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TNBC组织中的ROR-γ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结果  Oncomine和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的ROR-γ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0 1)。相较于其他分子亚型,ROR-γ在TNBC中的预后意义更为显著,且与不良预后相关。IHC检测结果显示,ROR-γ蛋白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ROR-γ在TNBC中的高表达率为18.2%(49/269)。ROR-γ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年龄(P=0.001)、已绝经状态(P<0.001)、高肿瘤Ki-67指数(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03)。ROR-γ高表达是TNBC患者无病生存期(P=0.031)和总生存期(P=0.029)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ROR-γ在TNB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增殖活跃、淋巴结转移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或可作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为TNBC的诊疗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三阴性乳腺癌肿瘤间质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标记54例三阴性乳腺癌肿瘤间质中IL-17和CD34的表达,分析IL-17与微血管密度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L-17在54例三阴性乳腺癌肿瘤间质中的阳性细胞百分比为39.02%。IL-17高表达组的患者微血管密度更高(335.66个/mm2vs 244.76个/mm2,P=0.017)。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L-17阳性细胞百分比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454,P<0.001)。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生存分析显示,IL-17高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RFS较差。[结论]IL-17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通过促进肿瘤内炎症的发生及血管新生促进肿瘤的浸润生长,同时,IL-17也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a-B晶体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通过分析a-B晶体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其在TNBC的预后及靶向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法检测30例TNBC,50例非TNBC的石蜡标本切片组织中的a-B晶体蛋白,比较TNBC与非TNBC组织中a-B晶体蛋白表达差异性,对a-B晶体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a-B晶体蛋白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20/30),明显高于在非TNBC中的表达率42.00%(21/50)(χ2=4.566,P< 0.05);a-B晶体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无明显差异(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P53表达、ki-67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且呈正相关。a-B晶体蛋白在TNBC中的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分期、P53表达、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   结论  a-B晶体蛋白的阳性表达在TNBC与非TNBC之间存在差异。a-B晶体蛋白在TNBC中高表达,且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TNBC。a-B晶体蛋白与乳腺癌预后不良相关,而a-B晶体蛋白在TNBC中的高表达可能为TNBC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