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采用实验动物模型评价脑心清片对麻醉开胸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麻醉开胸犬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模型,采用专用软件测量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计算冠脉阻力、总外周阻力、心脏指数等参数。各组均以给药前各项指标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机监视记录结果及分析。结果十二指肠给予脑心清2、4 g生药/kg对麻醉开胸犬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8 g生药/kg给药后有降低系统血压的趋势,并显著降低总外周阻力。结论脑心清片具有明显抗心肌缺血作用,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后心脏血液流变学,其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主要与其降低总外周阻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朱平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深圳518172)舒张压(DBP)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主要是由于外周小动脉阻力增大所致,而弹性大动脉僵硬度可能正常或较低。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单纯DBP升高而且基础心率72次/min,因此,对于该患者的降压治疗可作如下选择:1)长效钙拮抗剂如波依定、络活喜等这类药物对周围血管有高度选择性的,对降低DBP效果明显;2)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等)可直接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DBP明显下降,有较好的疗效;3)对心率快的DBP升高病人,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心率减慢时,DBP降低的幅度比收缩压(SB…  相似文献   

3.
47例正常儿童和21例哮喘儿童气道阻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对儿童肺功能气道阻力 (IOS)检测的应用评价。方法 采用脉冲振荡法 ,对正常组 4 7例 ,哮喘发作组 2 1例进行肺功能测定 ,组间比较总黏性气道阻力 (R5) ,中心气道黏性阻力 (R2 0 ) ,外周气道黏性阻力 (R5- R2 0 ) ,外周气道弹性阻力 (X5) ,总阻抗 (Zres)。结果 在总阻抗、总黏性气道阻力呈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在外周气道黏性及弹性阻力呈极显著性差异 (P<0 .0 1) ;而在中心气道黏性阻力上两组却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在正常儿童组外周气道存在黏性阻力分布 :0 .138± 0 .0 99k Pa/ l/ s。结论 脉冲振荡法可以作为儿童肺功能检测和小儿哮喘诊断及治疗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newborns,VLBWN)与足月儿在生后72 h循环过渡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变化趋势的异同。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极VLBWN为研究组,出生体质量≥2 500 g的足月儿为对照组。在生后24 h、48 h、72 h三个时间点使用无创心排血量检测仪进行床边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LBWN组共28例患儿;胎龄中位数为28(26~32)周,体质量(1.26±0.24)kg。足月儿组共50例,胎龄中位数为38(36~39)周,体质量(3.24±0.36)kg。VLBWN与足月儿相比,其心脏指数(P=0.001)、心肌收缩力指数(P0.00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P=0.009),氧输送指数(P0.001)和每搏输出量指数(P=0.001)等均显著低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LBWN组的心肌收缩力在生后72 h内无明显变化,与足月儿组相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33);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在72 h内的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没有足月儿组显著;两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上升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4%vs.30.5%,P=0.007)。结论 VLBWN的心肌收缩力及外周血管阻力均显著低于足月儿,且其心肌收缩力在循环过渡期内无明显增加,全身血管张力不能像足月儿那样快速增加,故更易发生循环过渡失败。  相似文献   

5.
压宁定(乌拉地尔,urapidil)是一种新型的α1受体阻滞剂,具有直接扩张外周阻力血管及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的双重降压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40例不同年龄、不同病因的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的促红素治疗、观察血色素、血粘度、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心排出量、外周血管阻力以及血压变化等临床指标,发现促红素对肾性贫血的疗效为90%,但高血压的发生也达37.5%。高血压的发生与促红素的剂量、患者的年龄;以往有无高血压等有关。高血压发生的时间大部分随着血色素的增加而增高,但少数与此无关,血粘度和心排出量的增加,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的变化在这类高血压的发生中不占主要地位。高血压发生的主要机理是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小婴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术后左心室肌力指数(Smith-Madiganinotropy index,SMII)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的变化特点,为出院后患儿的随访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达到临床控制及部分控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的外周气道功能状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院60例已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经规范化诊治3月后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行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IOS)气道阻力及常规通气功能后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200μg吸入,15 min后再次测定气道阻力及常规通气功能。同时选择30例对照者行气道阻力及常规通气功能检测。了解我院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情况,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情况,并观察支气管舒张前后气道阻力及通气功能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1)我院哮喘规范化治疗3月后临床控制率为56.9%;(2)临床控制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为12.1%,部分控制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为45%;(3)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控制组及部分控制组外周气道阻力仍明显升高,控制组中心气道阻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外周气道阻力下降幅度大于中心气道阻力,结论 (1)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后临床控制率为24.5%;(2)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后仍存在气道高反应性;(3)即使在控制水平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仍存在外周气道阻力升高,且随着控制水平的降低而加重。IOS可用于评估哮喘外周气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先心病术后早期外周血管阻力(SVR)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连续纳入2020年10月~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外科术后恢复室接诊患儿,共纳入80例,分为非体外循环组19例,体外循环组61例。为更好的研究SVR在不同疾病中的情况,体外循环组分为非紫绀型先心病组(40例)及紫绀型组(21例)两个亚组。记录返回PICU即刻的SV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相关术前术中数据等,总结分析SVR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与非体外循环组相比较,体外循环组的体质量、身高、术前血氧饱和度、术后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均下降(均P<0.05);与非紫绀型先心病组相比较,紫绀型先心病组术前的血氧饱和度下降、术后血氧饱和度下降、CPB时间增加、术后LVEF值下降(均P<0.05)。体外循环组患儿术后SVRI较非体外循环组患儿明显减低[(1357±299 )vs. (1129±330),P<0.01],进一步比较体外循环各亚组与非体外循环组的SVRI,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SVRI较非体外循环组无明显差异,而紫绀型先心病术后患儿SVRI明显减低(P<0.01)。体外循环组组内比较,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SVRI较非紫绀型患儿显著减低(P<0.01),同时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CI较非紫绀型患儿显著升高(P<0.01),紫绀组患儿术后SVV虽较非紫绀型患儿升高,但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示术后SVRI与体质量呈正相关(r=25.079,P<0.05),与体外循环时间呈负相关(r=?2.831,P<0.05)。 结论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外周血管阻力可维持基本正常水平,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外周血管阻力会明显下降,甚至可能会增加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的风险。体外循环术后患儿SVRI主要受体质量和体外循环时间影响,体质量越低、体外循环时间越长,术后其外周血管阻力可能会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控制水平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状况及外周气道功能,观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炎症指标能否反映外周气道功能的改变.方法 收集在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哮喘患者66例,分为控制组(21例)、部分控制组(28例)、未控制组(17例)以及健康对照组(20名).所有受试者第1天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行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气道阻力及肺功能基础值、诱导痰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测定;第2天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_(NO)),若所测得的FEV_1≥70%预测值则行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当气道阻力升高至基础阻力2倍或乙酰甲胆碱达到最大浓度时终止试验,3 min后行气道阻力及通气功能检测;然后嘱受试者行5次深吸气后再复测气道阻力及通气功能.比较4组受试者诱导痰细胞计数和分类、诱导痰中ECP浓度、FE_(NO)水平与ACT评分间的相关性;观察激发后以及深吸气后外周气道阻力的变化与ACT评分、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痰ECP水平及FE_(NO)间的关系.结果 (1)哮喘患者诱导痰EOS计数、ECP浓度以及FE_(NO)随着控制水平的下降逐渐增高,且诱导痰EOS计数、ECP浓度均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和-0.56,均P<0.01).(2)在健康对照组,乙酰甲胆碱激发后中心气道阻力(R_(20))、外周气道阻力(R_5-R_(20))增高程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472,P>0.05),而在控制组及部分控制组激发试验后外周气道的反应强于中心气道(F值分别为18.09和14.14,均P<0.01),但激发后R_5-R_(20)的变化与ACT评分、诱导痰EOS计数、ECP、FE_(NO)水平间无相关性.(3)深吸气后,健康对照组R_5-R_(20)由(0.13±0.14)kPa·L~(-1)·s~(-1)降至(0.08±0.09)kPa·L~(-1)·s~(-1)(t=2.84,P<0.05),而控制组、部分控制组R_5-R_(20)分别由(0.24±0.15)、(0.31±0.18)kPa·L~(-1)·s~(-1)>增至(0.30±0.16)、(0.39±0.17)kPa·L~(-1)·s~(-1)(t值分别为3.90、4.68,均P<0.01),但相关分析显示,深吸气后R_5-R_(20)的变化与ACT评分、诱导痰EOS计数、ECP、FE_(NO)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即使在控制水平的哮喘患者,仍存在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且该炎症状态随着疾病控制水平的降低而逐渐加重;哮喘患者深吸气所致的外周气道舒张作用消失;检测诱导痰中的炎症指标并不能反映外周气道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意义.方法采用脑血流动力学分析仪检0,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正常老年26例,老年高血压26例).结果老年高血压其脑血流速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明显下降,脑血管外周阻力明显增高,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接近正常.结论控制血压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脑血流动力学参敷.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及常见病,冬季容易促进病情发展。这是因为,冬天平均气温较低可使身体的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而且寒冷的刺激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因此,高血压病人在冬季要特别注意做好自我保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老年难治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也以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作为标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多见。随着增龄,老年人心脏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弹性降低,顺应性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逐渐升高;主动脉壁的可膨胀性在心脏收缩时也下降,脉压增大,收缩压较舒张压增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可使血压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是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而发挥降压作用,其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短效制剂可能增加高血压患者死亡率,不同类型的钙拮抗剂对交感神经活性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重视生存质量,强调生活方式改变治疗。因为老年人降压治疗能同样受益,故无论其年龄如何,都主张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它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Denension,占95%以上)和继发性高血压。血压测量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BP)。血压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与每搏输出量、大血管的顺应性、外周血管阻力等因素。SBP主要反映大血管的顺应性,而DBP则主要反映外周血管阻力。脉压是SBP和DBP差值,是多因素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肺功能,探讨OSAHS与气道外周阻力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住院并确诊为OSAHS的青海地区成年患者184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OSAHS患者分为三组,即轻度组(5≤AHI≤15)、中度组(1530)。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AHI与R5-R20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用于分析OSAHS不同严重程度与R5-R20之间的关系;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性别进行亚组分析,进一步探索OSAHS不同严重程度与R5-R20之间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184例确诊为的青海地区成年患者。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AHI的增加,OSAHS患者的R5-R20随之增加(r=0.402,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得出,OSAHS严重程度每增加一个度,R5-R20增加(β,0.340;95%CI,0.199~0.481;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女性还是男性(女性:β,0.517;95%CI,0.207~0.827;P=0.002;男性:β,0.309;95%CI,0.144~0.474;P<0.001),COPD或非COPD的亚组内(非COPD:β,0.262;95%CI,0.113~0.410;P=0.001;COPD组:β,0.497;95%CI,0.154~0.840;P=0.005),OSAHS严重程度与R5-R20的上述关系仍然存在。 结论OSAHS不同严重程度与外周气道阻力相关,即OSAHS越严重,外周气道阻力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盛夏季节,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的外周阻力减小,许多高血压患者血压开始回落。据临床观察,往往在冬季对药物疗效不佳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也得到较好的疗效。然而此时高血压患者也千万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向食管下段灌注盐酸对慢性咳嗽患者咳嗽症状、咳嗽敏感性和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 17例慢性咳嗽患者经鼻插入5F胃管至食管下段,注入0.1 N盐酸共10 min,于灌酸前后测量肺通气功能、气道阻力和辣椒素咳嗽激发试验,记录灌酸期间患者自觉症状、咳嗽次数.比较灌酸前后咳嗽症状、咳嗽敏感性和肺通气功能、气道阻力的变化.结果 灌酸后呼吸阻抗Zrs、中央气道阻力R20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共振频率(Fres)及外周气道阻力(R5-R20)无显著性变化(P>0.05);灌酸前后患者咳嗽敏感性也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远端电极多项反流指标与灌酸总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停止灌酸后pH值恢复正常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向慢性咳嗽患者食管下段灌注盐酸可使气道阻力增加,尤其是中央气道阻力,这可能与胃食管反流诱发咳嗽有关.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有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348例患者中 5 7例 (2 .4 % )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 ,其中穿刺部位单纯血肿 4 4例 (1.9% ) ,严重出血 5例 (0 .2 % ) ,假性动脉瘤 5例 (0 .2 % ) ,股动脉夹层 1例(0 .0 4 %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例 (0 .0 8% )。 2例患者需要外科处理 ,无一例死亡。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冠脉造影术 (6 .2 %∶1.0 % ,P <0 .0 1)。经验不足的术者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 :冠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 ,主要与穿刺方法不当和抗凝治疗有关。但只要及时处理 ,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