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检测miRNA-45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外侵的关系。方法:收集15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组织,用miRNA芯片技术分析比较miR-451在有无淋巴结转移间,转移淋巴结数≥3个与<3个间,癌组织有无外侵间的表达差异。结果:相对于无淋巴结转移,伴有淋巴结转移的PTC中miR-45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在颈部转移淋巴结≥3个PTC中较<3个表达下调更显著(P<0.05)。相对于无外侵,miR-451在有外侵的PTC中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NA-451在PTC中表达显著下调,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PTC中下降更加显著,可能有助于诊断PTC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单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超声声像特征,寻找单灶PTC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node metastasis,LNM)的相关高危因素,总结单灶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提高单灶PTC颈部淋巴结的超声检出率,用以指导临床对单灶PTC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的甲状腺癌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单灶PTC的95个病例,分析病灶的超声声像特征,并探讨影响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肿瘤所在长轴方位与淋巴结转移区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25)。位于侧叶下部的肿瘤可局限于下极周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少部分并发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上中部区域的肿瘤如果发生淋巴结转移,则多数为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合并中央区上极周围淋巴结转移,只是中央区淋巴结术前超声发现率较低。不同肿瘤大小的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建立模型预测术前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发现,当肿瘤大小取最大直径,ROC曲线Cut-off值为9,即肿瘤最大直径>9mm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单灶PTC淋巴结转移规律,当肿瘤最大直径>9mm、肿瘤位于下部时,增加了超声医师提示可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依据,有望提高中央区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对单灶PTC在超声声像图上中肿瘤最大直径>9mm、肿瘤位于下部时临床可以考虑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了一定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Galectin-3和miR-322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miR-32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行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的组织标本,包括42例PTC、29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A)及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G),另取FA瘤旁正常组织29例作对照组(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织中Gal-3 mRNA和miR-322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22与Gal-3的靶向关系。miR-322与Gal-3表达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Gal-3和miR-322的诊断价值。结果 PTC、FA、NG和NC组织中Gal-3 mRNA表达量分别为1.76±0.42、0.85±0.37、0.89±0.39和0.25±0.14;PTC、FA、NG和NC组织中miR-32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0±0.21、0.50±0.17、0.49±0.19和0.12±0.04; PTC中Gal-3 mRNA和miR-322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Gal-3 mRNA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BRAFV600E和BRAFT1799A基因突变有关(P<0.05);miR-322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BRAFV600E和BRAFT1799A基因突变有关(P<0.05)。miR-322可抑制野生型Gal-3 3’UTR报告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而对突变型Gal-3 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经ROC曲线分析,miR-322和Gal-3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3(95%CI:0.572~0.889)、0.711(95%CI:0.614~0.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5(95%CI:0.802~0.997)。结论 miR-322和Gal-3在PTC中高表达,miR-322与Gal-3具有靶向调节关系,两者可能成为PTC重要的辅助诊断分子以及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现方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体检筛查是否会导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过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 39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主诉的疾病发现方式,将入组患者分为四组:体检组、颈部不适组、自检组、其他疾病意外发现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现方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现方式与肿瘤病灶大小、是否侵犯包膜、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位置显著相关(P<0.05),而与病灶分布以及病灶的数目无关(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颈部不适组患者肿瘤病灶>1 cm的发生风险是体检组患者的1.626倍(OR=1.626,P=0.012),自检组患者肿瘤病灶>1 cm的发生风险是体检组患者的2.245倍(OR=2.245,P<0.001);自检组患者肿瘤病灶侵犯包膜的发生风险是体检组患者的1.649倍(OR=1.649,P<0.001);自检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体检组患者的1.642倍(OR=1.642,P<0.001);颈部不适组患者仅在中央区有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体检组患者的0.575倍(OR=0.575,P=0.044),在中央区以及颈侧区都有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体检组患者的1.803倍(OR=1.803,P=0.038);自检组患者仅在中央区有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体检组患者的0.283倍(OR=0.283,P<0.001),在中央区以及颈侧区都有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体检组患者的3.299倍(OR=3.299,P<0.001)。结论:健康体检有助于降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病灶增大、包膜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值得继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lncRNA PVT1)和miR-19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内分泌科及甲状腺外科收治的120例PTC患者进行研究(PTC组),1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癌旁>4 cm以外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中PVT1和miR-195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分析二者表达相关性及对PTC诊断价值。结果:PTC组患者癌组织中PVT1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P<0.05),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患者癌组织中miR-195水平低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P<0.05),良性病变组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T1、miR-195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C患者组织中PVT1和miR-195表达呈负相关性(r=-0.840,P=0.000)。ROC曲线显示,PVT1的AUC为0.769,敏感性为60.00%,特异性为90.00%,miR-195的AUC为0.892,敏感性为81.67%,特异性为83.33%。结论:PTC患者组织中PVT1高表达,miR-195低表达,二者表达呈负相关性,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能参与PTC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跳跃转移(中央区无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21例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跳跃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PTC跳跃转移率为8.3%(43/521),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OR=3.401,95%CI:1.770~6.536;P=0.001),年龄>45岁(OR=2.856,95%CI:1.488~5.482;P=0.002),单侧癌(OR=3.424,95%CI:1.182~9.920;P=0.023)是PTC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跳跃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比较cN1b的PTC患者和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的cN0 PTC患者跳跃转移情况,发现肿瘤位于上极cN0的PTC患者出现潜在跳跃转移的可能性高于cN1b患者(P=0.022)。  结论  PTC颈侧区淋巴结跳跃转移并不少见,术前、术中针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很重要,尤其是肿瘤位于上极,年龄>45岁的单侧PTC患者,必要时需行患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原发灶的大小不同,探讨CT、超声及CT联合超声检查在PTC患者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验证实为PTC的209例患者的术前CT和超声图像。根据PTC原发肿瘤的大小分成3组:肿瘤直径<1 cm组99例,1~2 cm组68例,>2 cm组42例,比较CT、超声及CT联合超声检查在术前颈部淋巴结评估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CT联合超声诊断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高准确度、高敏感度、低特异度,但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度较低;当肿瘤较小时(<1 cm),超声比CT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当肿瘤较大时(≥1 cm),CT比超声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更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但超声诊断颈侧区淋巴结的转移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度。结论对于术前PTC病灶≥1 cm的患者,CT检查在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方面优于超声。当原发灶较小时(<1 cm),CT联合超声检查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方面并无优势。  相似文献   

8.
王思贺 《现代肿瘤医学》2020,(10):1707-1711
目的:分析miR-155-5p和ELK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5例胆囊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采用RT-PCR检测组织中miR-155-5p和ELK3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ELK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肿瘤组织中miR-155-5p和ELK3表达水平的关系,分析miR-155-5p和ELK3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肿瘤大小、转移、浸润等病理特征及3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miR-155-5p、ELK3 mRNA表达水平及ELK3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miR-155-5p和ELK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02);miR-155-5p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浸润、胆管侵犯、肝脏侵犯有关(P<0.05),ELK3阳性率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胆管侵犯和肝脏侵犯有关(P<0.05);miR-155-5p高表达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低于miR-155-5p低表达组患者(P<0.05),ELK3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ELK3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胆囊癌组织中miR-155-5p和ELK3表达上调,与胆囊癌转移、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胆囊癌临床预后预测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陈伟超  姚繁  杨安奎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20):1040-1045
  目的  探究术前彩超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评估现状及其诊断效能。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13家三甲医院PTC患者的术前彩超报告及手术病理报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彩超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评估现状。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通过两种淋巴结判定方式评估术前彩超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1)假设以超声报告发现/描述中央区淋巴结作为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标准;2)以超声报告判断/考虑典型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作为诊断标准。  结果  除去资料不符者,共收集1 016例患者资料,其中925例术前彩超对中央区淋巴结进行评估。925例中有825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384例,无转移组441例。以发现中央区淋巴结为诊断标准,中央区淋巴结的检出率为18.9%(3.0%~50.0%),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33.59%、89.11%和63.27%。以典型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征象作为诊断标准,中央区淋巴结的检出率为8.2%(0~33.0%),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7.97%、97.96%和60.73%。  结论  彩超对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检出率和敏感度较低,说明2012年国内指南推荐cN0的PTC在保护功能前提下进行预防性清扫符合目前的评估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小RNA-138-5p(miR-138-5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102例NSCLC组织和98例癌旁组织中miRNA-138-5p表达, 分析miRNA-138-5p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Kaplan-Miere法绘制生存曲线,差异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总生存(OS)的因素。结果 QPCR检测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miR-138-5p表达水平为0.42±0.1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1.03±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miR-138-5p表达与TNM分期、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miR-138-5p高表达者的中位OS>36个月,显著高于低表达者的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分析显示除miR-138-5p表达外,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和TNM分期也与OS有关(P<0.05)。结论 miR-138-5p在NSCLC中表达下调,其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预后有关, miR-138-5p可作为NSCLC诊断和预后预测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株中L1CAM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各32例,甲状腺癌细胞株及正常甲状腺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组织及细胞株中L1CAM的表达,观察其与肿瘤部位、直径、数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AJCC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L1CAM蛋白及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无表达(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1CAM蛋白水平与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具有相关性(P均<0.05),肿瘤直径大于1 cm、肿瘤多发、淋巴结转移及AJCC分期Ⅲ-Ⅳ的甲状腺癌组织中L1CAM表达量高;L1CAM蛋白及mRNA在BHT101、B-CPAP甲状腺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在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NTHY-ORI 3-1无表达,在BHT101中高于其他细胞株(P<0.05)。结论:L1CAM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展及转移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PVT1(lncRNA PVT1)和miR-30d-5p的表达,探讨其与I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间经手术切除的47例ICC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5 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组织中lncRNA PVT1、miR-30d-5p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3年总生存率(OS)的关系。结果:ICC组织中lncRNA PVT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30d-5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lncRNA PVT1表达与ICC患者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iR-30d-5p表达与ICC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CC组织中lncRNA PVT1表达与miR-30d-5p表达呈负相关(P<0.05)。lncRNA PVT1低表达者3年OS明显高于高表达者(P<0.05),miR-30d-5p高表达者3年OS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5)。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lncRNA PVT1表达、miR-30d-5p表达均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C组织中lncRNA PVT1高表达、miR-30d-5p低表达,二者表达与ICC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超声特征,研究并探讨超声成像对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49例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的68枚结节,与同期随机选取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82枚结节做对比,分析两者的二维超声特点、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的各参数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灶均有手术及病理评估。结果:MTC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73.5%),边界清楚(50.0%),纵横比<1(89.7%),结节内伴钙化(60.2%),结节内存在血流(58.8%),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55.1%);与PTC相比,MTC多表现为结节较大,边界清楚,纵横比<1,结节内存在血流,结节内钙化多为粗大钙化,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5)。MTC的SWE各参数为Emax(48.4±19.1)kPa,Emean(32.3±14.5)kPa。淋巴结超声检查,MTC可疑淋巴结22例,诊断准确率为81.5%。结论:MTC既具有恶性结节的一般特点,又有相对特异的超声表现,超声成像对MTC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有较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否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14例于2015年0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合并或不合并HT的PT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有无包膜侵犯、中央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514例PTC病例中合并HT者74例(14.40%),不合并HT者440例(85.60%),与不合并HT组相比,合并HT组女性比例更高(91.89% vs 74.09%,P<0.05),年龄较小[(41.37±11.89)岁 vs (44.35±11.79)岁,P<0.05],肿瘤直径更小[(1.20±0.91)cm vs (1.53±1.18)cm,P<0.05],发生包膜侵犯(18.92% vs 31.14%,P<0.05)、中央淋巴结转移(17.57% vs 30.45%,P<0.05)的比例较低,但肿瘤的多灶和多中心性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合并HT的PTC多集中于女性群体,病灶组织偏小,且PTC合并HT不会使疾病侵袭性加强。然而,合并HT患者TSH高,则可能会使PTC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5.
张依  杜左萍  纪红 《现代肿瘤医学》2021,(17):3039-3042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其细胞系内基因长链非编码RNA00052(long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 00052,Linc00052)的表达水平,以及Linc00052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作用机制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正常肺细胞系与肺癌细胞系之间Linc00052表达水平的差异,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Linc00052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Linc00052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inc00052与肺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在A549细胞系中过表达Linc00052,采用MTT实验检测过表达Linc00052前后细胞增殖变化,并采用qRT-PCR检测miR-330-3p表达变化。结果:肺癌细胞系较正常肺细胞系中Linc00052明显低表达,同时肺癌组织比癌旁组织中Linc00052明显低表达(P<0.01);Linc0005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2)、淋巴结转移(P=0.002)、远处转移(P=0.005)和临床分期(P=0.001)有关。肺癌的Linc00052表达水平减低与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P<0.05)。过表达Linc00052后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qRT-PCR结果证实,过表达Linc00052可显著下调miR-330-3p 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Linc00052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Linc00052有可能通过负调控miR-330-3p在肺癌中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RF3a/GSPT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RF3a/GSPT1和CyclinD1表达在PTC中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RF3a/GSPT1和CyclinD1在80例PTC及72例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eRF3a/GSPT1和CyclinD1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RF3a/GSPT1和CyclinD1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eRF3a/GSPT1的表达差异在肿瘤大小、甲状腺被膜侵犯中具有统计学意义;CyclinD1的表达差异在多灶发生、淋巴结转移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在PTC中eRF3a/GSPT1与CyclinD1的表达呈现正相关。结论:eRF3a/GSPT1和CyclinD1在PT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成为PTC潜在的诊断标志物;eRF3a/GSPT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甲状腺被膜侵犯有关,可能促进PTC的发生、发展,CyclinD1对PTC淋巴结转移有提示作用;eRF3a/GSPT1和CyclinD1可能协同促进PT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直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危险因素,为规范手术清扫范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18年4月在解放军第960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颈部中央区和侧区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685例肿瘤直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侧区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685例肿瘤直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有54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总转移率为791%;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715%(490/685),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52%(378/685),“跳跃性”转移率为267%(52/195)。在中央区转移的490例患者中,有326例(665%)出现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大、侵犯包膜、多灶性、双侧肿瘤和不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患者的肿瘤直径大、侵犯包膜、多灶性、双侧肿瘤和不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55岁、男性、双侧性、侵犯包膜是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侵犯包膜、不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直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在常规进行规范的治疗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同时,积极行预防性侧区淋巴结清扫,尤其是对于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侵犯包膜、多灶癌、双侧肿瘤、不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1月至2016 年12 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通过χ2检验方法比较微小癌(直径≤1 cm)与非微小癌(直径>1 cm)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通过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甲亢合并PTC患者女性(93.75%)多于男性(6.25%),中位年龄48岁。术前超声结果以低回声结节(93.75%)、微钙化(67.50%)、边界不清(87.50%)为主要特征;术后病理显示微小癌居多(78.75%),微小癌组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危险度中/高危及TNM分期III-IV期的比率均低于非微小癌组(均P<0.05);本研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为41.25%,转移组原发癌灶直径、患者年龄<45岁以及非微小癌所占比例均明显增大(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原发癌灶直径增大与颈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P<0.05)。结论:甲亢合并PTC女性为主,微小癌居多,其恶性程度低于非微小癌;原发癌灶直径增大是甲亢合并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血清miR-1294及miR-444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EOC患者作为EOC组,另选取9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和60例正常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miR-1294及miR-4443表达水平。以miR-1294及miR-4443的最佳截断值为标准将EOC患者分为高miR-1294组(n=33)、低miR-1294组(n=73)和高miR-4443组(n=36)、低miR-4443组(n=70)。EO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血清miR-1294表达水平(0.48±0.13 vs 1.16±0.57、1.21±0.62)在EOC组明显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均<0.001)。血清miR-4443表达水平(0.71±0.18 vs 1.36±0.64、1.45±0.70)在EOC组明显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均<0.001)。miR-1294和miR-4443高表达组的EOC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腹膜转移与miR-1294和miR-4443低表达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EOC患者生存期短与miR-1294及miR-4443低表达有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O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淋巴结转移[HR(95%CI)=1.885(1.206~4.118)]、腹膜转移[HR(95%CI)=3.106(2.315~6.226)]、miR-1294<0.73[HR(95%CI)=2.614(1.865~5.512)]及miR-4443<1.04[HR(95%CI)=1.975(1.508~4.903)]。结论:miR-1294及miR-4443的低表达与EOC患者生存期短有关,是EOC患者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