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超氧化物歧化酶放射免疫测定的临床意义(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分布于生物界,从大到高等动物的人及小到细菌,从动物到植物都有SOD的存在。按SOD酶的辅基不同分三种,含铜锌离子SOD称为SOD-1;含锰离子SOD称为SOD-2;还有含铁离子SOD称为SOD-3。不管SOD的来源及哪一种SOD,  相似文献   

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主要侵及运动神经元。有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疾病的个体发生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SOD-1)基因突变,该基因编码一种广泛表达的酶,该酶在氧自由基的清除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观察提示SOD-1活性的改变或降低可能在神经变性过程中起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这种可能性,作者使鼠的SOD-1基因发生突变,使其与在人类家族性肌萎  相似文献   

3.
超氧化物歧化酶按辅基不同分为含Cu,Zn离子的SOD-1,含Mn离子的SOD-2,含Fe离子的SOD-3。本中心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清SOD-1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 (一)患者均为我院烧伤科住院病人,共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3~76岁,平均30岁。烧伤面积范围2~90%,平均38.4±32.9%。浅Ⅱ°9例,面积18.9±16.8%,深Ⅱ°13例,面积26.5±12.4%,Ⅲ°11例,面积31.9±27.6%。 (二)正常对照组为本院门诊体检健康者,共42例,平均年龄43岁,无肝、肾功能异常,无其它相关疾病。 二、方法;采用RIA法,SOD-1试剂盒由上海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检测仪器为上海日环仪器厂生产的SN-682 B型电脑全自动γ-计数器。  相似文献   

4.
甲亢患者血清SOD RIA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含金属离子的酶蛋白,能清除及歧化氧自由基(OFR),对机体起保护作用。近年来此课题研究较活跃,文献报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及癌症、老年人、高原地区人SOD的变化。本文选择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血清SOD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正常人对照组32例(男性11例、女性21例)均选自本院健康体检者。甲亢组55例(男18例、女37例)来自本院门诊,经T_3、T_4测定和临床确诊。二、方法:肘静脉采血3ml分离血清-20℃冰箱内保存待测。SOD-1试剂盒为北京华清生化技术研究所提供,按说明书操作。  相似文献   

5.
人体内存在自由基与抗自由基系统,其中超氧自由基和含铜锌离子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uperoxide dismutase,SOD-1)是主要一种,两者相对平衡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起重要作用。为探讨长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SOD-1含量的影响,我们观察了不同透析期尿毒症40例患者血清SOD-1含量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尿毒症组:40例(男22,女18),尿毒症患者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37例,狼疮性肾炎、高血压病、肾结石各1例。年龄20~67岁,平均46.5岁。透析期由2~42个月不等,平均12.4±7.5个月,均由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按常规透析。选取其中26例原发病为慢性肾炎患者观察其中一次血液透析前后血清SOD-1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6.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 S)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化性疾病 ,在 AL S所有的病例中有 5 %~ 10 %是家族性 AL S( FAL S) ,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与 2 1号染色体上的 SOD- 1基因 (编码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的突变有关 ,但突变的 Cu/Zn- SOD酶功能障碍并不能直接损伤神经元而导致 AL S的发生。因为正常野生型 Cu/Zn- SOD对 AL S发病前后的治疗无效。因此可以认为可能是 Cu/Zn- SOD突变后导致机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而引发 AL S  相似文献   

7.
含铜、锌离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C·Zn-Superoxide dismutast,Cu·Zn-SOD),是机体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一种重要的酶系统。近年来研究表明,机体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与SOD紧密相关。本文以Graves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Cu·Zn-SOD,以期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tor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广泛分布子细胞内和各种体液中。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机体各种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与SOD密切相关。为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OD-1水平,以及与血清转运铁蛋白(Transferrin.TF)和AFP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了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3例正常人进行联合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67例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SOD-1含量进行了同步配对检测,旨在进一步探讨SOD在脑血管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  相似文献   

10.
刘路  何伶俐 《放射免疫学杂志》1995,8(2):F003-F003,67
自从1999年Mccord等首先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来,已成为当前各基础临床学科研究的热题之一。为了观察肝病患者血清中SOD-1活力的变化,我们对283例肝病患者进行了测定,并与本地区77例健康成人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调节超氧化物水平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这些酶的活性有两种形式:线粒体中的锰酶(SOD2)、细胞内存在的铜锌酶(SOD1)或细胞外表面的铜锌酶(SOD3),其中SOD2最为重要。超氧化物在体内是通过大量的路径形成的,包括正常细胞呼吸作用、内皮细胞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等。在一些缺血器官再灌注后可见到超氧化物阴离子的过量释放并导致了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SOD RIA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表明,氧目由基在生物界和医学界方面的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其抑制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金属离子的酶蛋白,是体内自由基的清除剂。有关糖尿病患者的血清SOD水平,文献报道不一。本文用放免法对糖尿病患者分组进行了SOD测定,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所有有氧代谢的细胞中都有超氧化物氧化还原酶(简称SOD),而大多数的厌氧菌则缺乏此酶。推测该酶的功能是保护细胞免遭有氧代谢反应中产生的超氧化物基(O_2~-)的损伤,该酶能催化下列反应:O_2+O_2~-+2H~+→ H_2O_2+O_2Fridovicil及其同事已证实所有有氧代谢细胞均需要这种酶。目前已发现4种SOD,其中之一是在真核细胞的胞液和线粒体的膜间隙内。它含有铜和锌,除了活性类似之外,它与其它3种毫无关系。牛和人红细胞中的SOD就是这种酶。有2种SOD含锰,其中1种在线粒体基质中,另一种在细菌如大肠杆菌基质中。第4种SOD含铁,在大肠杆菌的胞质间隙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自1993年1月~1994年3月对肺癌、原发性肝癌、非淋巴性白血病,脑出血、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DDV中毒261例患者血清进行了SOD-1检测,查询了SOD-1含量低下与死亡病例的关系,并对15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与治疗后缓解期血清SOD-1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凝血酶(Thrombin,EC3.4.21.5)是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具有与胰凝乳蛋白酶相似的序列与结构。它含A、B两条多肽链,由一个链间二硫键相连。B链为功能链,具有典型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折叠结构,含有1个位于两个β折叠桶之间的活性中心,2个外结合位点(Exosite Ⅰ、Exosite Ⅱ)。1个Na 离子结合位点,一个自我催化水解环(Autolysis Loop)以及一个W60d环(W60dLoop)。凝血酶具有Na 离子诱导的变构酶特性,在血液中有Na 离子结合型和Na 离子解离型两种构象。这两种构象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相互转化的部分机理是由于效应因子或底物结合到凝血酶的特定位点而引起酶构象发生变化和能量转移,从而改变了Na 离子结合与解离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氧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注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很多疾病的关系也在不断得到证实。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中SOD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的关系,我们检测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中SOD-1与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的含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48例甲亢病人(其中治疗组36例,治愈组12例)的血清SOD-1含量,并与42例正常人的SOD-1含量作对照,以探讨其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每一生物体均须利用ATP,ATP的生成和水解是由一系列ATP酶所介导的。在这些ATP酶中,有的酶与胞膜内外,细胞器内外离子交换有关,这类酶称为“离子流动性”ATP酶(IMAA)。IMAA共分为P、V、F3类,本文就3类IMAA的分子结构、功能特点、能量转换机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粒细胞的免疫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嗜酸性粒细胞相关蛋白在电镜下,嗜酸性粒细胞(EP)的颗粒有三种类型.初级颗粒是圆形的,有均一电子密度,具有早幼EP特性的颗粒.当其分化时颗粒出现核心,即称为次级或特殊颗粒,它包括一个电子致密的核心和一个电子射线能透过的基质,基质有过氧化物酶活性,核心又称为结晶样体.第三种颗粒是小的,含酸性磷酸酶和芳香硫酸脂酶的颗粒.研究含结晶样体的颗粒的性质,有助于对EP功能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骨骼肌纤维内ATP酶的超微定位方法徐彦平何巍*(中国医科大学第二电镜室,*第一临床学院药剂科沈阳110001)哺乳动物骨骼肌纤维的肌浆网膜上,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离子转运蛋白,其实质是一种Ca2+-Mg2+依赖式ATP酶,在Ca2+和Mg2+存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