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肉瘤样癌及癌肉瘤的新认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长期以来,肉瘤样癌与癌肉瘤的组织学起源、病理分型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类似名称众多,从而给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带来紊乱。从最新的WHO定义及病理学上的研究趋势着手,对此类肿瘤作一分析,还对发生在各部位的肉瘤样癌与癌肉瘤按其临床特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了 12例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变化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12例中 ,男性 10例 ,女性 2例。平均年龄 60岁。临床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吞咽困难。病程从 10余天到 5个月。发生在食管中段者 5例 ,下段者 7例。大体形态 :8例呈典型的息肉样生长 ,2例呈蕈伞型 ,另 2例髓质型 ;病理均为鳞癌与肉瘤样成分 ,6例浸润深度位于粘膜固有膜或粘膜下层。 5例术后时间超过 5年者尚有 3例存活 ,5年生存率为 5 0 %。结论 食管肉瘤样癌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 ,以息肉样生长为主 ,因病程短 ,浸润深度常较浅 ,手术切除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63岁,因“左侧胸闷,咳嗽半年,痰中带血1月”于2006年5月13日入院。胸部CT检查示:左肺上叶中央型肺癌,伴左肺上叶阻塞性炎症。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示:恶性肿瘤。腹部彩超及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于2006年5月16日行左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左上肺”恶性  相似文献   

4.
1病案摘要患者女,汉族,75岁,因上腹部饱胀、疼痛伴间歇性呕吐1个月入院。起病无明显诱因,近1月食纳减少、上腹部胀痛、尤以进食后加重、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等,呕吐后上述症状稍感缓解,未进行特殊治疗,体重下降3kg,门诊胃镜提示:胃窦部一巨大7cm×8cm黑色肿物,完全阻塞幽门,质软触之易出血(图1),取活检作病理检查,拟诊为进展期胃癌巨块型。既往有胆囊切除史,个人史无特殊,胞弟因患胃癌去世。入院查体:消瘦,右上腹见陈旧性手术瘢痕,剑突下饱满,可扪及一肿快,边界不清,局部深压痛,肝脾未触及。辅助检查:总蛋白58.3g/L,白蛋白32.9g/L,血气分…  相似文献   

5.
11例癌肉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癌肉瘤组织学本质,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根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11例癌肉瘤分别作了CK,EMA及Vimentin标记,部分病例作了S-100,α1-ACT,Desmin及Myoglobin标记。结果:结合光镜HE切片及免疫标记进行分析,其中8例肿瘤中所谓间叶样成分,同时对CK或EMA呈阳性表达,且癌与肉瘤样区有移行,诊断为肉瘤化癌;另3例癌与肉瘤间无移行关系,且两种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病理诊断及临床的特点。方法:对14例食管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肉瘤样癌多为息肉样腔内生长,有细短蒂和食管壁相连,个别呈浸润生长,光镜下肉瘤样成分与癌成分共存,瘤体多以肉瘤样成分为主,肉瘤样组织中未见明确的骨、软骨、横纹肌肉瘤等异源性成分。14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50%。结论:食管肉瘤样癌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以息肉状生长为主,是一种侵袭性差、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佳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其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41岁.因左侧腰部酸胀数日于2011年7月21日就诊.腹部CT显示:肝内多发转移灶,左肾下极一巨大占位为12 cm×16 cm,部分区域坏死,考虑左肾占位肝内多发转移.行左肾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腹膜后肿物直径为20 cm,肿物与腰大肌粘连明显,肾门处见数枚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诊断:左肾癌肉瘤伴坏死侵及被膜,未侵及肾盂;输尿管及血管断端(-).免疫组化:CK7(+)、Vimentin(+)、S-100(-)、Ki-67 指数为70%.术后3周患者左侧腰部疼痛,入院查体:左腹部巨大包块,肝大肋下平脐.胸部CT、全腹CT显示双肺、胸椎、肝脏、脾脏、胰腺转移.诊断:左肾癌肉瘤术后Ⅳ期.入院后第4天患者左下腹剧烈疼痛,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性 ,70岁。因吞咽疼痛伴梗噎 1月余 ,于 1999年11月 10日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尚可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钡餐检查示 :食管中段见一长约 6cm软组织块影 ,向腔内生长 ,其粘膜破坏 ,钡剂通过尚通畅。诊断为食管癌。患者于同年 11月 15日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见 :肿瘤位于食管中段 ,大小约 6 .0cm× 6 .0cm× 4.0cm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周围淋巴结肿大 ,予以清扫。大体标本 :切除食管一段 ,长 8.0cm ,直径 4.0cm ,距上切缘 3 .0cm、下切缘 2 .0cm处食管腔内可见一息肉状肿物 ,大小为 5 .0cm× 3 .0…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2岁,以"发现阴茎龟头肿物3年,增大明显5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Hg,阴茎龟头可见一3cm×3cm×3cm大小肿物,菜花样,表面破溃,有结痂,有臭味,尿道外口分辨不清,双侧腹股沟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可推动,质硬,边界清.  相似文献   

10.
食管肉瘤样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12例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变化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2例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0岁。临床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吞咽困难。病程从10余天到5个月。发生在食管中段者5例,下段者7例。大体形态:8例呈典型的息肉样生长,2例呈蕈伞型,另2例髓质型;病理均为鳞癌与肉瘤样成分,6例浸润深度位于粘膜固有膜或粘膜下层。5例术后时间超过5年者尚有3例存活,5年生存率为50%。结论:食管肉瘤样癌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以息肉样生长为主,因病程短,浸润深度常较浅,手术切除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肾盂癌肉瘤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2008年8月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3岁.主因间断全程无痛肉眼血尿7个月于2008年8月17日入院.入院前以肾结石治疗.查体:右肾区叩痛,余无阳性体征.B超及CT示右肾盂实质性占位5.0cm×3.0cm,肿物CT值平扫37.8Hu,增强54.59Hu.术前诊断右肾盂癌.行右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肾周筋膜完整,脂肪囊无侵润,输尿管无异常.未见肿大淋巴结.手术顺利.见肾盂内充满黄色鱼肉样肿物.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0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个月伴急性尿潴留于2006年7月入院.查体:肛诊:前列腺Ⅲ度增大,表面光滑,质软,未及硬节.血清PSA 3.54 ng/mL,fPSA 0.11 ng/mL.B超示前列腺体积6.5 cm×5.5 cm×4.6 cm,可见低回声团块.CT检查示前列腺增大,密度不均,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后病灶内可见不规则强化,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30 岁。反复回吸涕中带血二月余,于2001 年11 月1 日入院。二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回吸涕中带血,鲜红色,每次出血量约1ml 左右,晨起明显。近半月右鼻腔出血,量不多,近2 月总量约100ml 。无头面部胀痛及麻木感。体检:右鼻腔中后段紫红色新生物,有活动出血,鼻中隔无偏曲。CT: 右侧鼻腔巨大肿物,上颌窦、蝶窦、额窦软组织影,息肉样病变可能。诊断:右鼻腔新生物(出血坏死性息肉) 。术中见:右后鼻腔巨大肿物,直径约6cm, 有蒂,境界不清。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9岁,汉族.主因间断性上腹部隐痛半年,加重1周于2010年3月10日入我院胃肠外科.患者半年来上腹部饱胀不适,伴间断性隐痛,进食后加重,可自行缓解.无返酸,无明显恶心、呕吐,大便成形,量中等,无黑便、血便.自行口服"奥美拉唑"等药物,症状无明显好转.患者上诉症状加重1周,于当地医院查胃镜示:胃角处可见一处不规则溃疡病变,大小约2.5 cm×2.0 cm质脆.  相似文献   

15.
肝脏癌肉瘤临床少见,肝脏癌肉瘤和结肠癌原发性双重癌更是鲜有报道,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1病案摘要 患者女性,46岁。因肝肿瘤术后半年,发现右侧腹部包块1月余,于2011年3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8月24日行体检,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内占位性病变(图1)。  相似文献   

16.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根据WHO的最新分类被称为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是一种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多形性细胞组成,多发生于骨与软组织的少见恶性间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肉瘤样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01月至2021年01月术后经病理证实的7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4例、女3例;患者年龄69~83岁,中位年龄76岁。以血尿为首发症状2例,血尿伴膀胱刺激症状1例,血尿伴腹痛1例,血尿伴排尿困难1例,体检发现膀胱占位2例,病程3天~5月。膀胱肉瘤样癌影像学无特异性,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膀胱肉瘤样癌;肿瘤直径范围为0.6~9.0 cm,镜下见肿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分裂象多见且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示Vim阳性表达率85.7%(6/7),SMA阴性表达率71.4%(5/7),CK7阳性表达率57.1%(4/7),EMA阳性表达率28.6%(2/7),CK5/6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desmin、Myosin、myo-D1、S-100呈阴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40%~90%。结论:膀胱肉瘤样癌罕见且具侵袭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联合多方式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19.
阴茎肉瘤样癌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50岁,农民。因阴茎肿物2个月于1999年1月10日入院。2个月前阴茎冠状沟处长有1个米粒大小的结节,淡红色,逐渐增大,经抗炎治疗无效,且迅速增大。入院后查体见阴茎冠状沟左侧有一淡红色、大小为1.0cm×0.9cm×0.8cm的肿物,略高出粘膜表面,累及龟头及包皮。拟诊为阴茎癌,行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阴茎平滑肌肉瘤,于1999年1月15日行阴茎切除。病理检查:阴茎切除标本,长9.0cm,直径3.0cm,冠状沟左侧原切口处仍有一大小为2.5cm×0.8cm×0.8cm的结节状突起,切面呈灰白色。镜下见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大部分为梭形或不规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并总结肝细胞癌肉瘤(hepatocellular carcinosarcoma,HCS)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9年11月至2020年5月病理学诊断为HCS的患者资料。总结HCS的特点,比较治疗方式及预后。  结果  共纳入1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8(41~71)岁,中位肿瘤直径7(2.0~15.6)cm。2例肿瘤位于左半肝,9例肿瘤位于右半肝,9例患者乙型肝炎,2例AFP>20 ng/mL,6例CA19-9>40 U/mL。影像学显示所有病灶为混合密度,其中2例病灶中心含囊性变、4例含坏死区。中位无瘤生存时间6(2~8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2(3~8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36.4%、11.1%。根治性(R0)切除1例,姑息性切除10例,1例R0切除及3例多学科综合治疗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生存时间显著延长。  结论  HCS发病率低,侵袭性强,预后差。CA19-9特异性较AFP和CEA高,病灶以坏死或囊变为较显著特征,术前难以确诊。发现时R0切除几率很小,多学科综合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