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开展磁疗法中,我们进行了磁鍉针与单纯鍉针的临床止痛疗效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观察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其年龄分布:20~45岁间8例;46~60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秦氏"头八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秦氏"头八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20例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表、EDSS、MRI、复发次数等,以判定疗效。结果:秦氏"头八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MS总有效率为80%,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肢体乏力、麻木、疼痛、头晕、头痛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残障得到减轻,日常运动、情绪、精神、睡眠、精力、工作影响等6个方面的积分(P<0.05)明显提高。结论:秦氏"头八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MS在临床总有效率、改善症状、减轻残障,以及预防复发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舌针配合脊髓针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舌针配合脊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临床效果.方法:将186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采用舌针配合脊髓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舌针配合脊髓针治疗脑血管病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例对温针结合头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5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温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8.00%,有效率92.00%;对照组治愈率为36.00%,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结合头针治疗颈性眩晕有显著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白塞氏综合症是全身性多系统损害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类似中医“狐惑病”。主要症状为复发性口疮、外生殖器溃疡、眼结膜溃疡,是临床上不常见的疾病。目前,国内尚无理想的药物治疗本病。我们采用“赤医针”对白塞氏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此将结果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在我们观察治疗的19个病例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0-41岁的13例,42-50岁的6例;病程二个月——1年的5例,不足2年的7例,三年以上的有7例。二、治疗方法针具:选用牙科不锈合金钢丝。主穴针全长2寸5分,针长2寸,直径1.2毫米;赤针Ⅰ、Ⅱ穴用针全长2寸,针长1.5寸,直径1.0毫米;配穴Ⅰ用针,全长4.5寸,针长4寸,直径0.6毫米;配穴Ⅱ用针,全长2.5寸,针长2寸,直径0.4毫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火针结合体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标准共选择乳腺增生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火针结合体针治疗,每周2次,口服香胡乳安片;对照组用口服"乳癖消"治疗,每次6片,每日3次。两组均2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34例中,临床治愈9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30例中,临床治愈1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结合体针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头痛"范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起病急,治愈难等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笔者从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浮针配合通窍活血汤治疗本病30例,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临床观察病例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5岁至50岁,平均年龄为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0年。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本组病例均采用浮针配合通窍活血汤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是临床常见病,自1996年以来,本人运用头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本院住院病人。入院时均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或脑出血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稳定,遗留右侧或左侧肢体瘫痪,要求进行针灸治疗,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共9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8岁。以60—70岁病者为多数。脑溢血者39例,脑血栓、脑栓塞者57例,左侧偏瘫54例,右侧偏瘫42例。将其随机分为头针加体针观察组58…  相似文献   

9.
头针与体针结合治疗中风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是临床常见病 ,自1 998年以来 ,本人运用头针和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住院病人 ,入院时均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 ,或脑出血者 ,经内科治疗 ,病情稳定 ,遗留右侧或左侧肢体瘫痪 ,要求进行针灸治疗 ,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共 96例 ,其中男性 5 1例 ,女性 45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80岁 ,以 60~ 70岁病者为多数 ,脑溢血者 39例 ,脑血栓、脑栓塞者 5 7例 ,左侧偏瘫 5 4例 ,右侧偏瘫 42例 ,将其分为头针加体针观察组 5 8例 ,单纯体针对照组 38例…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690-1692
目的:对比观察平衡针和传统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纳入受试者287例,治疗组143例和对照组144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治疗,单取"腰痛"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治疗,取阿是穴、委中、夹脊、腰痛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阳陵泉、环跳、昆仑等穴,以临床症状分级为指标进行观察评价。结果:平衡针组和传统针组在临床疗效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平衡针组的临床治愈例数明显多于传统针组。结论:在临床疗效方面,平衡针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组,尤其是临床治愈明显高于传统针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卧针"斜刺阿是穴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肩袖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卧针"斜刺阿是穴治疗,对比组给予直刺阿是穴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对比组治愈8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针"斜刺阿是穴法明显优于直刺阿是穴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舌针治疗小儿脑瘫10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滋平  刘炳权  吴兵 《新中医》2007,39(11):27-28
目的:观察舌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2例,采用舌针(选穴:心穴、脾穴、肾穴)治疗;对照组98例,采用传统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0%,对照组为68.3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2岁以下者总体疗效要优于2岁以上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舌针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治疗,而早期诊治对该病治疗成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泼尼松及甲钴胺片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5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临床治愈20例,显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耳鸣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药组7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和穴位注射治疗;药物组76例,单纯行药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病程与疗效的关系、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总有效率针药组88.6%,药物组65.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病程≤29天和>30天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病程的长短与疗效有明显相关性,病程越长疗效越差。不同年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0岁以上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对耳鸣患者的疗效更佳,疗效与患者的病程及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蔡灵敏  郭翱  王彬伟 《中医正骨》2022,(4):74-76,79
目的:观察双头加压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采用双头加压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骨折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5~60岁,中位数41岁;左侧16例,右侧24例;新鲜闭合性骨折29例,开放性骨折11例;Mery...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老十针"为主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采用"老十针"为主针刺治疗,对照组43例口服药物艾司唑仑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十针"为主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针刺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根据Berg平衡量表评定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7.5%(P0.05)。根据Tinetti量表及"站起-走"计时测试评定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中 ,笔者经常使用头皮针与体针配合治疗中风后遗症 ,效果很好。为进一步总结这一方法的确切效果 ,曾对 5 0例中风患者单纯使用体针 ,另外 5 0例使用头针与体针相结合进行对照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1 .1 治疗组使用头皮针与体针治疗 5 0例患者中 ,男 2 8例 ,女2 2例 ;年龄最大 81岁 ,年龄最小者 32岁 ;其中从发病到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最短者 2 h,最长达到 3个月 ;辨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2 1例 ,肝阳上亢、风火上扰 1 9例 ,气虚血瘀 9例 ,元气败脱、神明散乱 1例。1 .2 对照组 5 0例中 ,男 31例 ,女 1 9例 ;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使用脐针"四正位"联合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4年3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皮肤科门诊的慢性瘾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64岁,平均43.43±14.84岁;病程10个月~35年,平均6.8±1.9年。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7~60岁,  相似文献   

20.
针电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乃华 《中国针灸》2000,20(3):175-177
针电位是针刺作用原理的基础。笔者通过长期实验研究 ,对针电位的机理及其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1 95 9年 ,前苏联学者И .И .Русецкий认为 :“针刺时发现有电位的改变 ,离子由上皮向深部移动 ,表面部位带阴电 ,而深部组织带阳电”[1 ,2 ] 。上述观点已在国内外广泛传播 ,本文通过实验观察得出不同结果 ,故对此提出商榷意见。1 实验方法1 1 实验对象随机按门诊次序测试接受治疗的病人 5 0例 ,男 3 5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小 1 0岁 ,最大 5 6岁。操作者为同一针灸大夫 ,取不同穴位 ,使用普通不锈钢毫针 ,进针深度在 5~ 1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