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SCC)是乳腺癌中一种少见的类型,为乳腺化生性癌的一种,所占比例不到乳腺癌的1%。在组织学上,乳腺鳞状细胞癌与其他部位的鳞状细胞癌并无区别,以癌珠及细胞问桥形成为特点。本文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病例。  相似文献   

2.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6例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光镜下对6例乳腺鳞状细胞癌作了描述,在组织病理学特征方面,有3例见到囊肿变化和末端导管鳞状细胞癌改变,并非由肿瘤中心坏死所致。结论:该肿瘤可能由导管上皮化生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3.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十分少见,国内关于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报道多为小样本的经验总结和个案,例数较少,笔者结合本科病例资料,进行了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4.
乳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文献报道的例数很少,而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更为罕见,大约只占乳腺癌的0.04%~0.10%~[1]。大多数的乳腺鳞状细胞癌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激素受体一般为阴性且进展较快,对其治疗方案和预后尚存争议~[2]。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上象限一绿豆大小结节,轻压痛,两个月后自感肿块增大,遂于2011年9月7日在局麻下行右乳肿块切除活组织检查+右乳囊肿穿刺抽吸术。术后病理提示:纤维腺瘤囊性变,穿刺液中未见恶性细胞。术后两个月因肿块再次增大入院并体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收集1981年1月至2008年12月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6例,12例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高分子细胞角蛋白(HCK)、Ki-67,并获得随访,对所有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低,占该院28年间所有乳腺癌的0.8 %,发病年龄25 ~ 72岁,中位年龄49岁。16例均行手术治疗,7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ER一般阴性,大部分表达HCK。结论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与一般乳腺癌相比无特异性,确诊需经组织病理学诊断。预后评价不一,有针对性的规范性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转移非常罕见,本文报道3例患者以乳腺肿块就诊,影像学检查无法与原发性乳腺癌相鉴别,通过肿块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宫颈鳞状细胞癌转移。虽经积极的抗肿瘤综合治疗,但患者生存期仍然极短。结论:乳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极易误诊为原发性乳腺癌,需结合病史、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一旦出现乳腺转移,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乳腺腺鳞状癌是乳腺化生性癌中一种少见的类型,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少见。占乳腺癌的0.07%-2.00%。我院44年间(1956-2000年)经治疗乳腺癌12836例。其中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仅13例。占0.1%。发病年龄39-79岁,中位54岁,全部以乳腺单个肿块为首发症状就诊,根据TNM分期,其中Ⅰ期1例,Ⅱ期7例,Ⅲ期5例,治疗以改良根治术为主。术后辅助放疗及化疗,乳腺鳞状细胞癌归类于浸润性特殊型癌,病理形态特殊,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结果:本组13例,5年生存率为75.0%(6/8)。10年生存率为66.7%(4/6)。优于相同期别的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结论:由于其临床表现与一般乳腺癌无特征性差别。确诊需靠组织学诊断。并排除其他类型乳腺癌伴鳞状上皮化生及由皮肤或表皮样囊肿发生的鳞状细胞癌。本组13例镜下观察结果支持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导管上皮鳞状上皮化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复习我院 1980~ 2 0 0 0年间病理活检资料 ,发现乳腺鳞状细胞癌 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 1,女 ,5 0岁。发现左侧乳腺肿块 2个月 ,于 1982年 3月 10日入院。查体 :左乳腺外上象限有一大小为 4 .0×3.0cm无痛性肿块 ,质硬 ,无明显界限。病理检查 :巨检 ,淡黄色软组织一块 ,切面可见一肿物 ,大小为 4 .0× 2 .8×0 .5cm ,灰白灰黄色 ,细颗粒状 ,与周围脂肪组织无界限。镜检 :瘤细胞较大 ,由多角形大细胞构成不规则实性团块状 ,或呈条索状 ,瘤细胞之间可见到细胞间桥。胞浆呈颗粒状 ,可见到多量的角化珠 ,呈深红色。胞核中等 ,有的较小 ,呈空泡状 ,病理性核分裂相易找见。间质中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血管内可见到瘤栓。病理诊断 :乳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病例 2 ,女 ,37岁 ,发现右侧乳腺肿物半年 ,于 2 0 0 0年 5月 2日入院。查体 :右侧乳腺内下象限可触及一大小为3× 1cm的肿物 ,边界不清。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 :巨检 ,灰白色肿物一个 ,2 .8× 1× 0 .6cm ,带少量脂肪组织。切面为灰红色 ,质地较脆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囊实性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经病理证实的26例囊实性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等影像学表现,对照术后病理及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鳞状细胞癌高龄者居多(平均70.1岁),囊内乳头状癌(平均67.7岁)、黏液癌相对较低(平均55.1岁);鳞状细胞癌生长迅速,囊内乳头状癌及黏液癌相对比较迟缓;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乳头周围(4/5),囊内乳头状癌及黏液癌与其他乳腺癌相似,多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鳞状细胞癌肿瘤直径平均值最大(49.6 mm),囊内乳头状癌(35.2 mm)、黏液癌(25.1 mm)次之;鳞状细胞癌较黏液癌及囊内乳头状癌恶性程度高,且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皮肤浸润;黏液癌及囊内乳头状癌术前穿刺确定诊断的成功率较低,鳞状细胞癌较高.MRI共同点:肿块多为圆形或分叶状,T1WI呈现等-稍高信号,T2WI上显示高信号,增强后均呈环状强化;MRI不同点:黏液癌和鳞状细胞癌边缘粗糙,囊内乳头状癌边缘光整;鳞状细胞癌的囊壁较厚,且不均匀,囊肿内癌的囊内可见乳头状软组织影,增强后均表现为明显强化,黏液癌囊壁均匀,不伴有乳头状成分.超声:较其他乳腺浸润癌囊实性乳腺癌肿瘤内部回声较低,且伴后方回声增强,大部分黏液癌同时有侧方阴影,鳞状细胞癌血流丰富,黏液癌及囊内乳头状癌血流供应较少.结论 囊实性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多样,MRI及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术前穿刺活检及临床表现,能够推测组织学类型及病变范围,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隐性乳腺癌的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检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牛昀  范宇 《中华肿瘤杂志》1995,17(4):298-300
用常规病理方法在全乳腺切除标本内检查隐性乳腺癌原发灶的结果常不满意,国外文献报告检出率为45%~75%,国内报告检出率为50%~56%。从1988年4月~1994年2月我们采用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方法检查了20例女性隐性乳腺癌标本内的原发癌灶,16例(80%)找到乳腺内原发灶,明显提高了检出率。本组检出癌灶最大径(1cm者10例,癌灶体积最小者仅有0.3cm×0.1cm×0.1cm。另外5例(31.25%)还找到了用常规病理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的隐性多原发灶。我们还分析了应用全乳腺大切片技术仍未找到乳腺内原发灶的可能原因,分析了腋淋巴结转移癌的雌、孕激素受体、单克隆抗体M_4G_3检测结果,进一步推论原发灶就在乳腺内。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einoma of the breast,PSCC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4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生存超过5年的7例,3例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回顾性研究的结果提示,PSCCB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普通类型的乳腺癌比较无特异性,确诊需依据病理诊断,由于其发病率低,规范的治疗和预后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富于脂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8例乳腺富于脂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及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9.5岁.大体现,肿瘤呈实性灰白色,境界不清,直径1.1~5.8 cm.组织学表现,肿瘤呈巢状或片状分布,瘤细胞体积较大、多边形、胞质丰富,呈泡沫状或透亮.瘤细胞苏丹Ⅲ染色阳性而PAS阴性.电镜可发现癌细胞胞质存在脂滴.免疫组化显示,5例HER-2阳性,1例同时表达ER和PR.所有患者行乳腺癌根治切除,8例均出现淋巴结转移.随访患者中5例于手术后12个月内死亡,1例健在,术后已生存14个月.结论:乳腺富于脂质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侵袭性肿瘤,病理诊断应与其他乳腺良恶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因子Livin和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 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Livin、Caspase-3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Livin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3%,高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旁组织的25.0%和10.0%( P<0.05);Caspase-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7%,明显低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旁组织中的75.0%和80.0%(P<0.05);L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增加显著升高(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Livin蛋白与ER、PR表达负相关(P<0.05),与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P> 0.05.Caspase-3蛋白与ER、PR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与c-erbB-2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L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标志,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Caspase-3在Livin抗凋亡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单纯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Hu WG  Zhang BN  Xuan LX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1):682-68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单纯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原发性单纯乳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以乳腺单发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最大直径为2.5~10.0cm。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与国际抗癌联盟(U1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标准分期,Ⅱa期6例,Ⅱb期2例,Ⅲa期2例,Ⅲb期2例。10例患者有随访资料,平均随访时间54.2个月,6例存活,4例死亡。结论 原发性单纯乳腺鳞状细胞癌在大多数情况下诊断采用排除其他癌的方法,最初可从穿刺细胞学诊断中得到提示。目前尚无规范性的治疗方案,预后评价不一。  相似文献   

16.
卵巢癌乳腺转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5岁,腹胀2周入院。体检发现大量胸腹水,胸、腹水涂片均找到癌细胞。胸部磁共振证实为左下肺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癌。血CA125:38×104 U/L,CA-153 23×104 U/L。剖腹探查见腹膜及盆腔内脏器呈弥漫性癌侵袭。行子宫及双附件、大网膜切除。病理检查:双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分化较差);大网膜转移癌。1个月后发现左乳房3块不规则肿物并左腋窝淋巴结肿大。用Trucut针穿刺肿物活检,病理报告为癌变。应用泰素帝化疗1疗程,乳腺肿物明显缩小后行左乳房改良根治性切除。3个肿物分别位于乳腺外上、外下和内下象限,直径均约3 cm,切面呈灰白鱼肉状。镜检:乳腺组织内见大小不等的癌巢侵袭,癌细胞呈乳头状结构,乳头内的纤维间质极度稀少,乳头的形态怪异呈羽毛状、手指状或簇状,部分区域为腺管状或筛状,小部分区域呈实性细胞团。癌细胞异型性较大,排列紊乱,极向消失,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核大小形态不一,染色深,核分裂多见,并见灶性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 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 9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 :正常子宫颈鳞状细胞有 2 /10表达VEGF ,9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VEGF表达率为71 7% ( 66/92 ) ,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高、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VEGF表达分别为6/10、65 0 % ( 13 /2 0 )、75 0 ( 15 /2 0 )、80 0 %( 3 4/4 2 )。且VEGF表达在正常子宫颈鳞状细胞和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7。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高、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MVD值分别为 2 2 4± 7 9,2 7 9± 9 1,3 0 7± 11 8,3 4 6± 14 3 ,VEGF表达和MVD皆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P<0 0 5。结论 :检测VEGF的表达对宫颈早期鳞状细胞癌的判断可能是有用的指标 ,且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乳腺肉瘤3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1985年6月至2000年9月收治的34例乳腺各种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叶状囊肉瘤18例,恶性淋巴瘤4例,癌肉瘤4例,纤维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脂肪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随诊1个月-15年,5年生存率为66.70%(12/18),10年生存率为62.50%(5/8)。结论:对凝有乳腺肉瘤可能的患者宜常规行术中快速病理确诊;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等较少发生淋巴转移者如瘤体较大宜行全乳腺切除,瘤体较小者可行保留乳房手术;对癌肉瘤、恶性淋巴瘤等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宜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19.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271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71例乳腺肿块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7例乳腺癌细胞学诊断癌及可疑癌者共144例,敏感性为69.6%。64例乳腺良性病变细胞学假阳性率为0%,特异性为100%。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是确诊乳腺肿块性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苗瑞政  姜言明 《癌症》1997,16(2):131-131
乳腺鳞状细胞癌4例苗瑞政姜言明张敏关键词乳腺肿瘤鳞状细胞癌中图号R737.9乳腺鳞状细胞癌罕见,我院曾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53岁(住院号186981)。发现左乳腺肿物半年就诊入院。检查见左乳下方3.5×3.5×3cm肿块,质软,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