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中阑尾根部及系膜应用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行LA的171例阑尾炎病人随机分成A、B、C 3组,A组阑尾残端及系膜使用Hemolock夹夹闭;B组采用丝线分别双重结扎阑尾残端及系膜;C组阑尾系膜丝线结扎,阑尾残端结扎后“8”字缝扎包埋残端。评估3组病人手术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结果手术时间A组最短,C组最长(P < 0.01);术中出血量B组和C组均明显高于A组(P < 0.01),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排气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腹腔镜下阑尾根部及系膜处理方式都是安全可靠的,Hemolock夹夹闭的方式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且更适合初学者使用,丝线结扎及缝合包埋残端的方式更适合有一定腹腔镜基础的手术者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不同阑尾根部处理后的差异,寻找最佳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阑尾根部的处理方法。方法对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阑尾根部的处理将患者均分成A、B、C组,各38例。A组采取丝线结扎,B组采取塑料钛夹夹闭,C组采取圈套器套扎,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费用。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A组的手术时间为(54.7±4.9)min,B组手术时间为(44.4±4.9)min,C组的手术时间为(49.3±4.8)min,B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费用为(3285±30.98)元,B组的手术费用为(3083.00±35.79)元,C组的手术费用为(3697.00±50.68)元,B组的手术费用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3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盆腔脓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8(5.26%),B组切口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8(7.89%),C组切口感染3例,炎性肠梗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8(10.53%),B组与A组、C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丝线结扎、塑料夹夹闭、圈套器套扎3种方法都安全有效,但塑料夹夹闭较丝线结扎,圈套器套扎的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更低,故在手术过程中可适当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几种常用的阑尾残端处理方式的优劣性。方法:LA治疗阑尾炎共352例,根据阑尾残端处理方式分为单纯丝线结扎(A组113例)、单纯套扎线套扎(B组137例)、经丝线结扎或套扎线套扎后加荷包缝合包埋(C组102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腹,荷包缝合包埋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丝线结扎组和单纯套扎线结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丝线结扎组与单纯套扎线结扎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阑尾残端单纯丝线结扎、单纯套扎线套扎、经丝线结扎或套扎线套扎后加荷包缝合包埋均是安全可靠的,术中可根据阑尾根部情况选择合理的残端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牛旭 《河北医学》2016,(12):2043-2045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 LA )三种阑尾残端处理方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接受LA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共152例,根据术中阑尾残端处理的方式分为腔镜下荷包包埋组( A 组79例)、单纯丝线双重结扎组( B组42例)、Hemolock夹毕组( C组31例),对比三个组的手术时长、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腹,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单纯双重丝线结扎阑尾根部组手术时间短于荷包缝合包埋组和 Hemolock 夹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对于Hemolock夹毕组,荷包包埋组和单纯双重丝线结扎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所需住院时长较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手术中的出血量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中三种阑尾根部的处理方式均是安全可靠的,手术的处理方法可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操作者对术式的熟练程度及患者自身身体条件如阑尾位置、阑尾根部水肿情况,腹壁的厚度、炎症粘连程度等来决定。  相似文献   

5.
林鸿彪  刘琪  梁欣 《海南医学》2012,23(23):66-68
目的 研究分析7#丝线三重套扎法和可吸收夹固定法处理阑尾根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处理阑尾根部方式不同分为7#丝线三重套扎法组(A组)和可吸收夹固定组(B组),每组64例,并对感染、粪瘘等术后并发症以及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手术均完全成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术后1d均出现下降,但A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含量在术后3d的升幅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B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两种方式处理阑尾根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优缺点比较,推断出两种方法处理阑尾根部都是安全可靠的,而且对机体无刺激,术后无不良反应.但腹腔镜7#丝线三重套扎法处理阑尾根部术后营养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此技术简单易学,容易在医院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术中推行结扎后夹闭法处理阑尾残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因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阑尾尾端采用单纯丝线结扎或单纯Hemolock夹夹闭,观察组阑尾尾端采用丝线结扎后Hemolock夹夹闭,术后7d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肛门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7d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VA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中实施结扎后夹闭法处理阑尾残端,未增加手术创伤,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与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对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临床收治的6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B组给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Cobb角、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3.33%,较B组(80.00%)显著提高(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均显著下降,且A组患者下降更显著(P<0.05)。术前两组AOF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均显著上升,且术后A组患者上升更显著(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3%,较B组(17.02%)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与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相比,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效果更显著,可改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使用丝线结扎+Hem-o-lok结扎锁夹闭阑尾残端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使用单盲法将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1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93例。研究组阑尾残端采用丝线结扎+Hem-o-lok结扎锁夹闭,参照组阑尾残端丝线结扎后,予盲肠浆肌层荷包包埋,统计两组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手术总费用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8 h腹痛VAS评分及电话随访2周腹痛VAS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A中采用丝线结扎+Hem-o-lok结扎锁处理阑尾残端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初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初次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74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老年标准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分析气胸、电极脱位、囊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起搏器阈值、感知、电极阻抗等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和BMI,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年龄以及心力衰竭和肺部疾病的占比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气胸和囊袋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心室和心房的起搏阈值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及超高龄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安全且可行,关注老年患者生理特性并注重围术期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阑尾系膜Hem-o-lok结扎夹处理辅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在阑尾炎患者治疗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87例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阑尾根部及系膜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夹闭组(n=44)和结扎组(n=43)。两组均行LA,夹闭组采取Hem-o-lok夹闭法,结扎组采取丝线结扎法。统计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疼痛程度),并发症,对比术前、术后24 h、48 h、72 h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夹闭组手术时间短于结扎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结扎组,住院费用高于结扎组(P<0.05);术后24 h、48 h两组血清IL-8、TNF-α水平均高于同组术前,SOD低于同组术前(P<0.05);夹闭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与结扎组(1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系膜Hem-o-lok结扎夹处理辅助LA应用于阑尾炎患者,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单侧和双侧入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神木市人民医院接受PKP治疗的OVCF患者148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74例,单侧入路PKP)和双侧组(74例,双侧入路PKP)。评价两组的疼痛评分、病椎功能、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椎体前缘高度、中间高度及局部后凸Cobb角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间上述指标在各观测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住院天数及1年内临近椎体再骨折率均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单侧和双侧入路PKP在改善OVCF患者疼痛、恢复伤椎高度及功能方面的效果相当,但前者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骨水泥用量及放射暴露,降低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 PCV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治疗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PCVP与PVP治疗的58例陈旧胸腰段脊柱OVCF,其中28例采用PCVP治疗记为观察组,30例采用PVP治疗记为对照组。记录2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分布等级、骨水泥渗漏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pain visual simulation, VAS)评分。结果 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用量大于对照组,骨水泥分布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P治疗陈旧OVCF安全有效,可较PVP注入更多的骨水泥,使其达到更好的双侧分布;而且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serum angiopoietin-like 4, ANGPTL4)、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 TSGF)与早期宫颈癌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西安市阎良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接诊的10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均行子宫颈癌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另选同期手术治疗的102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ANGPTL4、EPO及TSGF表达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NGPTL4、EPO联合TSGF诊断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术前病例组血清ANGPTL4、EPO及TSGF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术后血清ANGPTL4、EPO及TSGF表达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10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淋巴结转移15例;其中淋巴结转移组血清ANGPTL4、EPO及TSGF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NGPTL4、EPO及TSGF均是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L4、EPO联合TSGF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24。结论 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ANGPTL4、EPO及TSGF水平均明显升高,三者联合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演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型锁定钢板皮外固定应用于指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指掌骨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固定手术,观察组实施微型锁定钢板皮外固定,并依照患者软组织损伤实际情况采取石膏进行外固定。术后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围术期指标、Jamar握力、总关节活动度(total angle of motion,TAM)、上肢功能评定(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TAM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Jamar握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 采取微型锁定钢板皮外固定方式对指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进行治疗,再采取石膏进行外固定,虽然增加患者的手术时间,但是能够减少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较高,另外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观察呋塞米预处理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KRP)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择期行经尿道PKRP男性患者50例,年龄65~80岁,ASAⅠ~Ⅱ级,BMI 20~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5):对照组(C组)和预处理组(P组)。C组手术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烦躁、血压升高、心率降低等前列腺电切术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 TURS)先兆时给予呋塞米20 mg进行处理,P组手术60 min时给予呋塞米20 mg预处理。记录术前(T0)、麻醉后(T1)、手术开始(T2)、手术30 min(T3)、手术60 min(T4)、手术90 min(T5)、手术结束(T6)7个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每搏输出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及全身液体水平(total body water, TBW)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于T0、T3、T4、T5、T6采集动脉血2 mL,记录动脉血Na+、K+、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数值。记录术中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总输液量、总灌洗量、用药次数及TURS发生率。结果 与C组比较,P组T5-6时HR升高、TBW和MAP降低,T6时SVV降低、Hb升高(P<0.05)。与T0时比较,C组T4-6时HR降低、MAP和TBW升高,T1、T4-6时SVV升高;P组T4时HR降低、MAP升高,T1、T4-5时SVV升高,T4-5时TBW升高(P<0.05)。两组患者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Na+、K+、Hct和术中用药次数及TUR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60 min时给予呋塞米预处理可维持经尿道PKRP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可有效评估呋塞米预处理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清肺补肺汤联合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榆阳区人民医院2018年8月到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清肺补肺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咳嗽、咯痰、喘息以及哮鸣音症状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有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CD4+、CD3+、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指标均有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肺补肺汤联合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有效提升肺功能指标,增强免疫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中药局部冷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中医脑病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局部冷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等各凝血指标,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等各纤溶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水平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FIB、D-D水平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纤溶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Ig、tPA-A含量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AI-1含量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局部冷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0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G组和C组各51例。G组采用GDFT治疗,C组采用常规补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输液总量、晶胶体使用量、尿量和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标本切除时(T2)、手术结束(T3)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等情况;在T0及术后1,2,3 d(T4,T5,T6)测定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D-乳酸、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外周血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的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气管拔管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G组的输液总量、晶体液及胶体液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尿量及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G组T1~T3时MAP和SVV均下降,T2、T3时CVP上升;与T0时比较,C组T1~T3时MAP和CI均下降,CVP上升,T2、T3时SVV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G组T1~T3时MAP和CI升高,SVV下降;G组T2、T3时CVP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4~T6时的血浆DAO、D-乳酸、LPS及外周血iFABP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6时G组的血浆DAO、D-乳酸、LPS及外周血iFABP浓度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微循环灌注,改善组织氧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