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瑛 《现代护理》1998,4(4):42-42
1病例介绍患者男,36岁,以左上腹胀满,乏力、低热5个月余干199o年6月7日上午八院。患者曾于1年前患过结核性胸膜炎,经抗疫治疗好转。近五个多月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左上腹胀满而再次来院诊治。经B超检查示为“肝脾肿大,巨牌症,脾亢”。门诊以“巨脾症,脾亢”收住人院。查体:T:37.3℃,P82次/分,几:15/9kPa,盆血貌,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稍膨隆,腹壁静脉无怒张,肝助下2cm,剑下3cm,质地中等。脾肋下10cm,腹水症(+)。化验:Hb66g/dl,WBC30X109/L,中性70%,淋巴30%,血小板70X10g/L。肝功能:总…  相似文献   

2.
肝脾联合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85%~90%的肝细胞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传统上一般被视为手术禁忌,多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效果很差.为探讨手术治疗对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作者对2001年1月~2007年6月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5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充进患者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28例,分别行肝肿瘤联合脾切除术及单纯肝肿瘤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常规改变.手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及术后5a无瘤生存率,判断手术安全性及病例选择对手术影响.结果:肝癌切除+脾切除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一期肿瘤联合脾切除术可促进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正常,改善患者免疫机能,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表达T细胞标志CD2、CD3以及γδ型T细胞受体。病理表现为肿瘤性T细胞在肝脏血窦和脾脏红髓的弥漫性浸润,不形成结节,易造成误诊。通过对患者肝脏活检标本、脾脏穿刺标本和骨髓标本的免疫表型及TCR受体分析,诊断为1例成人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结合文献复习,可以认为免疫表型及TCR受体分析是诊断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眩指目眩或眼前发黑,晕是头晕或感觉自己或外部转动,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称之为"眩晕"[1]。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也可发于青年人,常易频繁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或演变为中风、晕厥或昏迷,甚而危及生命。发病于肝肾亏虚,以风、火、痰、瘀为特征。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久病体虚、年迈肾虚、跌扑闪挫等多种因素。我们以肝脾肾为切入点对眩晕辨证论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4岁,农民工。因左季肋区不适5个月,伴疲软、乏力、巩膜黄染、贫血2个月入院。2005年2月下旬开始感左季肋区不适,曾在多家医院检查血常规、B超,均示脾轻度肿大,其余未发现明显异常。同年5月开始,患者感觉左季肋区有重压感,伴疲软、乏力易疲劳,在广东某镇医院查肝功能、B超、血常规,发现总胆红素、转氨酶轻度升高,甲~戊病毒血清学检查均阴性;WBC3.1×10^9/L,Hb105g/L,BPC80×10^9/L,B超示肝脾肿大。予保肝降酶退黄治疗2周,症状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伴脾亢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同时行部分脾栓塞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伴脾亢患者行双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以及测定栓塞前后血象变化。结果126例肝癌伴脾亢患者除有发热、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一般性并发症外,出现胸腔积液3例、栓塞性胆囊炎3例、肝性脑病2例、心肌梗死1例等较重并发症。结论对肝癌伴脾亢患者进行肝脾双介入治疗的方法较单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更为有效,具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合并脾大脾亢患者经精准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system thrombosis,PVST)的形成因素,为精准脾切除术后预防与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10年3月-2018年6月共计387例HLD合并脾大脾亢患者作为对象.男213例,女174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74例,B级113例,监测记录所有患者凝血指标、术前超声测量门静脉宽、术后第1天、7天、14天监测患者的血小板(platelet,PLT),肝功能(胆红素,白蛋白)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术后PVST发生率随时间增长呈线性增长趋势.387例患者中173例术后出现PVST,发生率为44.7%(173/214).PVST组与非PVST组围手术期一般资料中,PVST组门静脉宽度(14.02±2.87)mm,明显高于非PVST组的(12.85±2.58)mm;2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延长时间、白蛋白等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PVST组PLT(421.40±203.49)×109/L明显高于非 PVST 组(376.42±180.33)×109/L;术后 14d,PVST 组 PLT(560.66±208.77)×109/L 也明显高于非 PVST 组(487.14±283.21)×109/L,胆红素PVST 组(13.72±10.85)umol/L 明显低于非 PVST组(19.44±17.64)umol/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术后并发症:出血115例、胰瘘16例、发热246例、肝功能异常188例,术后死亡患者0例.结论:形成PVST的因素与门静脉内径、PLT、胆红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8岁。左上腹不适1个月。当地医院多次检查肝功能正常;B超示脾明显肿大,肝右叶近外侧缘见一直径1.7 cm结节。查体:肝肋下2 cm,表面光滑,质中、无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脾损伤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42例肝脾损伤而血流动力学较稳定,神志清,伤情轻者,采用绝对卧床休息,止血,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非手术治疗措施,并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胳部体征的变化。结果:42例中除2例分别于入院第3,5天因B超示腹腔内再出血而行紧急手术治愈,余40例用非手术疗法治愈。42例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伤情轻、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腹腔内其它脏器伤的肝脾损伤者,  相似文献   

11.
正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45.5%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1]。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2]。导致失眠产生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一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率逐年攀升,若不加以治疗干预,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是肝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难题.该病病位主在肝,脾虚为其发病的基础,肝郁脾虚证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普遍存在,运用"理脾调肝"法治疗本病效果可观.基于此,作者从"理脾调肝"角度探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中医治疗,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肝脾T细胞淋巴瘤的脾、肝及骨髓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脾T细胞淋巴瘤 (hepatosplenicTcelllymphoma ,HSTL)比较少见 ,只占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 5 % ,因其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 ,1994年REAL分类将其作为暂定亚型[1 ] ,WHO(2 0 0 1)分类将其确认为一种独立疾病[2 ] 。HSTL病理形态上特征性表现为肝、脾、骨髓的窦内侵犯 ,因此容易漏诊。本文对 1例HSTL的肝、脾、骨髓侵犯的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2 9岁。 1年前无诱因出现腹胀、纳差 ,进行性加重 ,恶心、呕吐 ,腹泻 ,腹痛 ,厌油等 ,并无意中发现左腹部包块 ,疼痛 ,于当地医院查B超、骨髓穿刺、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治疗方法,使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肝脾破裂能正确及时地处理。方法通过总结十年来398例肝脾破裂病例分析、手术方法的比较,总结出来肝脾破裂手术的关键所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等。结果398例病人中364例一期愈合,26例脂肪液化Ⅱ愈合,2例死亡(合并其他损伤),5例转上级医院,1例继发消化道出血(胆道出血)。结论肝脾破裂修补要彻底,脾破裂尽可能还是以手术切除为主,极少数病人可保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B超诊断因创伤所致的20例肝脾真性破裂,旨在探讨创伤后,肝脾损伤急诊B超检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①患儿,10岁;②黄疸;③肝脾大;④腹水;⑤肝功异常;⑥血沉增快。  相似文献   

17.
肝、脾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材料与方法本组肝、脾损伤共 78例 :肝脏损伤 36例 ,脾脏损伤 4 2例 ;男 5 1例 ,女 2 7例 ;年龄 13~ 6 8岁 ,平均 36岁 ;车祸 4 4例 ,高空坠落伤 16例 ,被打伤与牛角顶伤 12例 ,重物撞击伤6例。临床除受伤部位疼痛外 ,常可见到伤员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口干舌燥、血压下降与烦躁不安等 ;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下降 ,诊断性腹腔内穿刺术 (DPP)和灌洗术 (DPL)检查阳性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与神志不清等症状。采用美国GEProspeed单螺旋CT机 ,层厚 5~ 10mm ,层距 5~ 10mm ,Pitch值为 1~ 1.5。2 结果肝脏损伤的 36例中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脾损伤手术方式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脾损伤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43例,死亡1例,并发胆漏2例,膈下感染3例,胆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3例。结论使用恰当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技巧治疗肝脾损伤,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脾亢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治疗组患者则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性脾栓塞(PSE)联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瘤体大小变化情况以及血常规变化情况。根据CT复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瘤体缩小例数为35例(70%),治疗组患者的瘤体缩小例数为46例(92%)。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常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性脾栓塞在伴脾亢肝癌治疗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岳妍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0):865-866
"脾约"概念始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247条及<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均有所论述,两处论述基本相同,言:"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