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下鼻甲黏膜下手术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肥厚性鼻炎320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病史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黏膜恢复及鼻腔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85.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治疗肥厚性鼻炎微创安全、出血少,并发症少,是治疗肥厚性鼻炎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与黏膜下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分别对48例和4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下鼻甲黏膜下等离子消融术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观察两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疗效。结果施行下鼻甲黏膜下等离子消融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施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组(P<0.05),但两者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鼻甲黏膜下等离子消融术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术后疗效也不亚于后者,对非单纯下鼻骨性肥大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3.
夏立萍  潘晓玲  江万进 《安徽医药》2015,36(12):1530-1531
目的 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和下鼻甲部分切除的治疗效果及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肥厚性鼻炎患者,根据术式分为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A组,35例)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组(B组,33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满意度、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手术方法;规范的系列化整体护理是提高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下鼻甲肥大的手术处理有多种方法,不同的方法疗效也有所不同。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在鼻科得到应用,其疗效得到耳鼻咽喉科医师的认可。总结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105例鼻内镜下下鼻甲手术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下鼻甲肥大的患者105例,均为汉族,男性70例,女性35例;年龄19~57岁,平均34岁;病史1~30年,平均10年。主要临床表现:鼻塞65例,鼻塞伴头痛40例,其中伴变应性鼻炎31例。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鼻中隔偏曲不明显,均为双侧下鼻甲肥大,均对麻黄碱不敏感,常规行鼻窦CT扫描除外鼻窦炎、鼻息肉等其他病变,如有上述情况,不记入本组。术前血常规、胸部X线片等常规检查,结果均无手术  相似文献   

5.
张明 《青岛医药卫生》2008,40(2):126-126
我们于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采用微波热凝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中,男26例,女4例:年龄19-47岁:病程1.2-10.5年。均有持续性鼻塞和下鼻甲肥大,下鼻甲对1%麻黄素反应不敏感。微波热凝术采用WB2100型微波治疗仪,功率为30W。患者取坐位,1%地卡因鼻甲黏膜表面麻醉,将微波探头插入下鼻甲黏膜下开始治疗,约2周局组织坏死脱落,创面愈合;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慢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临床上对治疗下鼻甲病变手术方式很多,但各种术式对下鼻甲均会造成鼻甲黏膜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采用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治疗下鼻甲病变10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锋 《医药论坛杂志》2014,(11):115-117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下鼻甲肥厚的临床效果及治疗意义。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下鼻甲肥厚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行射频温控组织体积消融术(A组30例)、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B组30例)、下鼻甲激光烧灼术(C组30)、下鼻甲部分切除术(D组30例),观察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前、后糖精传输时间、视觉模拟得分VAS、下鼻甲尺寸改变量。结果 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与术前相比4组方法均能显著地缩小双侧下鼻甲,并改善鼻腔通气症状(P=0.001)。其中C、D两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射频温控组织体积消融术明显优于其它3种,为最优选择方案。其次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亦优于下鼻甲激光烧灼术、下鼻甲部分切除可作为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骨性肥大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并有术后随访1年记录的94例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骨性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上述患者施行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下鼻甲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组(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联合下鼻甲成形组(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成形术)及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组(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术后1年,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组34例,治愈21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85.3%,其中轻-中度肥大者有效率96.5%,重度肥大者有效率20.0%,无出现并发症;联合下鼻甲成形组32例,治愈24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3.7%,其中轻-中度肥大者有效率92.9%,重度肥大者有效率94.4%,有1例出现并发症;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组28例,治愈14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75%,其中轻-中度肥大者有效率77%,重度肥大者有效率73.7%,有5例出现并发症,各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4,P>0.05)。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组内下鼻甲轻-中度肥大与重度肥大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2,P<0.05),其余两组下鼻甲轻-中度肥大与重度肥大患者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χ2=0.05,P值均>0.05)。结论对鼻中隔偏曲合并轻-中度下鼻甲骨性肥大者,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对下鼻甲黏膜损伤极少,最大限度保护鼻腔黏膜功能,无明显并发症,可作为首选术式。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成形术对鼻中隔偏曲合并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的下鼻甲肥大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对下鼻甲黏膜损伤少,并发症少,符合功能性治疗原则,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术式选择及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50例采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B组40例采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并选择我院2010~2012年期间120例传统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C组,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手术应用效果。结果3组鼻塞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5.2%、86.8%、9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C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A、B组,且C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B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2%,明显低于C组的1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手术方案术后改善鼻腔通气均效果良好,但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黏膜下切除作为首选手术方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作为次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周枫 《福建医药杂志》2013,35(2):134-136
目的 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减容术的最佳术式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根据术前VAS评分、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将慢性鼻炎下鼻甲肥大予以分型,再选择手术方式.结果 330例患者中135例中下鼻甲骨质增生肥大型行取鼻外侧径路行下鼻甲减容术,95例黏膜增生型,100例水肿浸润型行下鼻甲黏膜下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术后疗效评定满意.结论 合理的术式选择决定手术后的疗效.其中鼻外侧径路行下鼻甲减容术后疗效最佳,下鼻甲黏膜下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次之,单纯下鼻甲黏膜下切除远期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1.
<正>为分析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鼻功能的影响,探讨对下鼻甲肥大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回顾分析我院1999—2010年下鼻甲部分切除患者364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64例患者男性206例,女性58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1岁。全部患者就诊症状都是双侧鼻腔通气不畅,偶伴有头疼、黄脓涕。X线片示各个鼻窦密度基本正常。264例患者检查双侧下鼻甲肥大,下鼻道狭窄,下鼻甲部分黏膜和鼻中隔紧贴,X线片示各个鼻窦密度基本正常,双侧下甲增大。其中鼻中隔偏曲65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鼻甲手术的有效、简单方法。方法用1%地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棉片鼻腔表面麻醉3次,根据下鼻甲情况区别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下鼻甲手术新试达到了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具有较为广泛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江滨  赵晓 《贵州医药》2002,26(3):234-236
近年文献报道[1~ 3] 微波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较佳 ,似乎可取代传统的下鼻甲切除术[4 ]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粘 骨膜下切除术及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为探讨微波热凝治疗的临床价值 ,寻求较安全、简便、效佳的慢性鼻炎治疗方法 ,我们收集近 8年来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并获术后随诊的慢性鼻炎 14 3例 ,疗效各异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4 3例 (2 86侧 )中男 96例 ,女 4 7例 ;门诊 85例 ,住院 5 8例 ;年龄 13~ 4 6岁 ,平均 2 3岁 ;病程 3月至 6年 ,平均 8月 ;所有病人鼻塞、嗅觉减退与下鼻甲肿大有关 ,无鼻中隔偏曲 ;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80-82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宫腔镜以及开腹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研究组34例患者均以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以常规开腹手术实施治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过程出血量、手术进行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等均显著偏少(P<0.05)。完成手术治疗后,两组均具有一定比例的发热、阴道出血量多等相关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结论针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治疗,宫腔镜电切术可以产生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作为诊断和治疗宫内病变的金标准,它被临床证实,并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宫内病变[1]。目前,宫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方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子宫黏膜下肌瘤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年龄28~60岁;对照组年龄28~55  相似文献   

16.
我院采用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技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25例,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9年8月-2013年10月我院内镜检查病人中共发现消化道黏膜下肿物25例,所有手术患者均无内镜治疗禁忌证,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凝血试验、心电图等检查。年龄25~70岁,中位年龄47.5岁,其中食道13例,胃1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之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之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均能获得较好疗效,但宫腔镜手术更具优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手术系统切除颊黏膜肿瘤的手术护理配合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进行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手术系统切除颊黏膜肿瘤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取普通护理,试验组25例,采取手术室配合护理,比价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出血、涎瘘、腮腺炎。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12%,试验组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手术系统切除颊黏膜肿瘤患者采取积极手术室配合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与经腹手术切除黏膜下肌瘤合并肌壁间肌瘤的护理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行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的患者42例,讨论其护理方法。并将2010年4月以前行经腹手术切除黏膜下肌瘤合并肌壁间肌瘤的30病例作对照。结果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为临床带来便捷的护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有非常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是一种新方法,术前术后便捷的护理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率。但也要认真仔细,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汪文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34-235
目的尽可能减少损伤下鼻甲黏膜,保留鼻腔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肥厚性鼻炎,使鼻腔通气改善。方法对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诊断的患者,在鼻内镜下将下鼻甲骨骨折外移,下鼻甲黏膜点状分离,形成结构正常的新下鼻甲,改善鼻腔通气。结果本组104例(149侧)患者全部鼻塞症状消失,下鼻甲创面光滑平整,无干痂及粘连。随访1~2年,全部病例无其他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骨折外移加黏膜点状分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简便、使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