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辯証要約:1.眩者、視物旋轉,暈者,头目昏暈。2.經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故眩暈之因不外風,主藏不外肝。3.眩暈偏虛症,宜審三因,肥人眩暈,气虛有痰,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瘦人眩暈,血虛有火,治宜滋陰降火为要,兼帶抑肝之剂,伤寒吐、汗、下后,必是陽虛,此皆三因之虛症。4.眩暈偏实症,宜審四气,扶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热悶,湿則重滯。5.眩暈一症,多屬上盛下虚所致,虛者、气血虛,盛者,痰涎風火,故河間云:“無痰不眩,無火不暈”。6.眩暈之因,气虛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陽,治当升陽补气,血  相似文献   

2.
久利仿陰症,不仅在痢疾門中常見,同时在一般腸炎病症中心常常見到。其病因是热邪仿及陰分,或誤用溫燥所致。其症狀:泄利不止,口渴引饮,舌干失津如鏡,愈飲愈泄,並伴有微热微咳,其脈多沉細而数,間或也有浮虚无力者。此病多見于小兒,成人間或也有。  相似文献   

3.
病因:罹此病者,多半是腦力劳动,阴虛阳亢者;或者年老体虛,腎阴亏損,阴阳不調而致。如向齋医案云:“心神过用,虑竭將来,穷追以往,驯至肝胃阴亏,龙雷火起,汗眩交并,如驾风云高臥,不能动搖,动則天眩地转,甚則心烦意乱,不知所以”按临床所見,确实如此。治疗:本病之标阳而本阴,当阳浮飞越,阴液云亡,治当以潛阳降逆,培补真阴,治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系宋代錢乙把金匮腎气丸去桂附之辛温而制成的滋肝补腎之剂。錢氏以本方为治腎精不足、虛火炎上、脸生雀斑、头目眩暈、咽喉燥痛、口舌疮裂、耳聋齿搖,腰膝痿軟、骨蒸热酸痛、小便淋秘或不禁、遺精梦洩、水泛为痰、自汗盜汗、亡血消渴、尺脉虛大、妇人經事不調、小儿虛損、腎疳脑热疮毒等証。后来医家对本方临床应用甚多,据沈金鱉《杂病源流犀烛》就有用六味地黃丸以治火爍肺金之咳嗽,阴亏之不寐,色慾过度之遺  相似文献   

5.
治疗癎症的临床經驗簡介(附139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癇症即俗称的“羊癇疯”,是一种常見的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癎症在祖国医学《內經》中論述比較簡单,而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均有所发揮。其临床症状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頸項强直,两目上视,口吐涎沫,面色蒼白,牙关紧閉,或大小便自遺,发出类似羊、犬的叫声等,苏醒后除感头痛、劳倦外,其他如常人。癇症虽有較典型的症状,但其病情各有不同,如  相似文献   

6.
中心性視网膜脉絡膜炎,是眼底病中較常見的疾患。其主要症狀为眼前阴影,視力模糊,視物变小或变形。在眼底病变,則有視网膜血管痙攣,黃斑水肿,反射輪扩大,中心窝反射减弱或缺如,黃斑部有散在的灰白色小点。患者年龄多在20—40岁之間。发病每是突然,病眼多属单側,病程恒纠(?)数月。中医古典文献中接近于本病的記載者,《龙木論肝風目暗內障篇》有:“此眼初患之  相似文献   

7.
寿宁县渺洋村吳正琴孙,二岁,病下利,目閉,身冷。前医認为少阴証,投以理中、四逆之剂,势轉危篤,請我会診。診其脉,寻按均不可得。据前医云,脉絕已半日矣。余細思,若脉絕半日,豈有生机尚在?其中必有原因。遂启齿观察,見其舌苔黃燥;再視其肛門,周围紅赤巽常;驗其大便,則甚粘膩;下利虽頻,而量极少,与少阴之下利清谷大相悬殊。此系伏热,热深厥深,故見身冷脉伏。内眞热而外呈  相似文献   

8.
患者黃××,女,29岁,工人,門診号4992。主訴:左側胸部第三肋骨处疼痛已八个月,无咳嗽、外伤史。患者于1963年2月間,并无外伤感冒等原因,突于左上胸部第三肋骨处发生疼痛,經用青霉素、止痛散等治疗,未見瘥减。曾在某医院×光透視阴性。近来疼痛加剧,患側上肢不能上举,轉側或劳动吋,痛则更甚,伴有口苦、目眩、心悸善惊等症。检查:患处有一紫块,稍見隆起,触之則痛,患处周围,且有斑斑瘀点可見。目眶黎黑,面色暗晦,舌边浆,脉細涩。心、肺及化驗、体温,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9.
本院中医科于1959年1月至1960年12月,共收治传染性肝炎病人五十二例,除三例因入院时病情严重併发肝性昏迷死亡及四例治疗进步中途出院外,其余四十五例均获治愈出院。分型施治: 一、表証阶段:发热恶寒,身重疲倦,脉浮,苔白,眼球微黄,治疗以发表为主。偏于热而实者,脉必浮数,苔白舌紅,以清热解表佐以理脾渗湿之葯,如薄荷、荆芥、蒼术、茵陈、粉葛、黄芩、山梔、薏米、神麯、厚朴、茯苓、甘草、滑石之类,或以銀翘散加减治之;偏于寒而虛者,脉必浮弱,舌苔淡白,  相似文献   

10.
“眩暈”是临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种症狀。它可以在多数疾病中出現,对病人的精神威胁很大。茲将我院1962年—1964年8月所收治的25例經西医确定診断的各种疾病的眩暈患者的辨症施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三十多年前,余曾治一黃姓病人,年十八岁。患腹痛下痢三日,經前医治疗未效。就診时症状为:腹部剧痛,里急后重,下赤白粘液,无粪,日夜如廁七八十次。舌紅,苔黃膩,脉沉实而数。检其前方,为芩、連、硝、黃等味。据云,服后見水泻数次,而腹痛未稍减,仍純下赤白。余思:此症乃系热郁积滞,前医用清热蕩滌法,取其通因通用,治法尚无不合,  相似文献   

12.
根据灵樞癲狂篇關于癲疾的最早記載:“癲疾始生先不樂头重痛,視举目,赤甚作積,已而煩心……”又云:“癲疾始作而引口呼啼喘悸者……”簡單地敘述了發作先兆及其發作時情况。此后,甲乙經对該病症狀記載較詳,如:“癲疾羊鳴沫出,暫起僵仆,或狂走欲自殺,多言不休,目妄見,瘈瘲搖头,口喎,戾頸强”等。 關于癇症的記述,素問大奇論曰:“心脉滿大,癇瘈筋攣,肝脉小急,癇瘈筋攣。”甲乙經:“小兒驚癇加瘈瘲,手足擾,脊强急,目轉上搖……”。  相似文献   

13.
论桂枝汤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太阳病,无论已治或未治,只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损,表邪留恋未解者;表证兼里虚不甚,脉不浮紧而浮弱者;非外邪所致营卫不和,自汗,发作阵作者;太阴中风证或太阴表证,症见四肢烦疼、脉浮取而微、沉取而涩者;太阳病误下,正气抗邪于上,其气上冲,热痞兼表证者;阳明经表证症见目痛、鼻干、额头作痛、缘缘面赤、汗多脉迟者;阳明日晡发热兼寒热如疟,脉虚浮的太阳表证;太阴虚寒兼表证身疼者;妊娠恶阻,产后中风持续不解者等,病机均为营卫不和,临床均可应用桂枝汤。  相似文献   

14.
中医在望診中、診察舌象、占极其重要的位置,医者从病人的舌象变化,能測知症候的寒热虚实,病情的輕重浅深。古代医籍,在舌診方面,提供了不少宝貴資料,但还有些舌象未經举列,或略而不詳,现将临証实践中,所遇舌象三种摘要叙述,请予指正。一、顫动舌患者于伸舌时,舌頻顫动,此种舌象,多见于慢性病人,常同时见虛証虛脉;即脉症虚象不著,只要不见实候,仍当从虛論治。因舌本为人身內藏精华所貫注,顫动不宁,为气血俱虛的具体表现。其治法以培补为先,偏于阳虛者側重益气,偏于阴虛者侧重滋血,其顫动即止。至于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全书论脉约100条,其论脉之精,实为它书所能媲。其中浮脉就占40余条,愚不揣鄙陋,对其作以探讨,以就正于同道。一、脉辨部位浮脉主虚论中同为浮脉,病变有在表在里之异,施治则有解表温补之殊。如《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  相似文献   

16.
引言痨型克山病,从目前发展规律性来看,不是偶而发生的,是有它一定的积累过程及其互相传变关系。如脾病可以传肺,而肺病可以传肾。又如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卽阴损及阳、阳损及阴。但,有时突出一、二脏,或五脏俱有证候。临症时,必须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症候变化,善于掌握病机转归,施治之。只要认清病情,分清虛实,用法适当,疗效是显著的。痨型克山病患者,属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虛中有瘀,自当以虛者补之,有瘀则逐之的原则摸索经验。据各地文献记载,不同学者们对本病病  相似文献   

17.
第276条太陰病,脈浮者,可发汗,宜桂技湯。本条大多数注家均認为太阴病脉浮可用桂枝湯。如柯韻伯認为太阴病脉浮为在表,当見四肢煩疼等証,故主用桂枝湯。周禹載認为太阴證見腹滿,脉仍見浮,乃太阳风候,用桂枝湯是凭脉不凭証。唐容川認为太阴病是指腹滿湿气为病,今脉浮是湿从外至,仍欲外出之象,故用桂枝湯。独舒馳远認为太阴病用桂枝湯与法不合。他說:“証属里阴,虽脉浮亦不可发汗,卽余外兼太阳表証,当以理中为主,内加桂枝,两相合治,此一定之法也。今只据脉浮,卽用桂枝,专治太阳,不顾太阴,太不合法。”  相似文献   

18.
眩暈一症作为主訴或随訴症状之一的疾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鮮。但其病因、病机及診治等各方面均比較复杂,中西医学的认識均有不同;茲就个人短期实习中有关本症的认識与体会,加以引述討論,以便今后在临床实践中能进一步結合起来。眩暈古称“眩冒”,早在《內經》《五藏生成篇》即有“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虛,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則入肝”,《至真要大論》又有“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的記載;宋元以后論述更詳,如宋、严用和《济生方》;“所謂眩运者,眼花  相似文献   

19.
膽黃症,據張景岳說是受驚而成。景岳全書說:「胆黃症,凡大驚大恐及鬥毆傷者皆有之。嘗見有虎狼之驚,突然喪胆而病黃者,其病則驟;有酷吏之遭,或禍害之慮,恐佈不巳而病黃者,其病則徐。如南北朝齊永明十一年,有太學生魏準者,因惶懼而死,舉體皆青,時人以爲胆破,即此之類。又嘗見鬥毆之後,日漸病黃者,因傷胆而然。其症則無火無濕,其人則昏沉困倦,其色則正黄如染,凡此數症,皆因傷胆。蓋胆傷則膽氣敗而膽液泄,故爲此症,經曰『胆溢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胆』,義猶此也。且胆附於肝,主少陽春生之氣,有生則生,無生則死,故經曰『凡十一臓皆取决於胆』者,正以胆中生氣爲萬化之元也。若此諸症皆以胆傷,胆傷則生氣敗,生氣既敗,其能生乎?所以凡患此者,多致不救。然當察其氣之微甚,速救其本,猶可以挽囘,而煉石補天之權,則操之醫之明者」。他對胆黃論治說:「胆黄症皆因傷胆而然。但既受傷,则臓  相似文献   

20.
咽痒咳嗽是指患者自觉咽喉部犹如羽毛搔之 ,痒痒不能够自控而不得不咳嗽的症状。患者一旦觉得咽喉部瘙痒就得咳嗽 ,须咳嗽几声或者几分钟甚则半个多小时 ,咳至面红耳赤方止 ,无痰或者咳少许痰液。此症虽非重症 ,伴随症状亦不多 ,但夜间常常发作 ,影响睡眠 ,随之而来的是精神萎靡不振 ,注意力不集中 ,影响工作和生活。笔者在临床工作对此类患者留心观察 ,辨证施治 ,疗效满意 ,略有心得 ,简介如下。1 风热上扰型新近发病 ,症见咽痒咳嗽 ,咽喉干燥 ,可伴咽部疼痛 ,舌淡红苔薄白 ,脉浮或浮数。局部检查 :咽粘膜充血 ,偶见乳蛾。辨为外感风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