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五禽戏对成年人血脂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VIP和Wan Fang Data等5个数据库中有关五禽戏对成年人血脂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controlled trail,RCT),检索时限为各期刊有文献收录之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合计663名成年人,其中包括92名慢性病患者,参与者年龄范围为35~72岁,干预时间为12周~2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五禽戏可明显降低成年人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以及明显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4个结局指标的均差(MD)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00[95%CI(-1.46,-0.54),P<0.0001]、-0.43[95%CI(-0.65,-0.21),P<0.0001]、-0.62[95%CI(-0.92,-0.33),P<0.0001]、0.24[95%CI(0.19,0.28),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五禽戏对健康成年人血液TC降低效果明显,其MD及95%CI为[-1.03,95%CI(-1.54,-0.51),P<0.0001],对慢性病患者TC未发现明显效果,其MD及95%CI为[-0.92,95%CI(-1.91,0.07),P=0.07]。结论:五禽戏对成年人血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由于纳入研究较低的方法学质量,明确的干预效果可能需要有更多具有较高方法学质量、更长干预时间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建库以来到2018年3月已公开发表的~(125)I粒子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通过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5篇,共1 015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125)I放射组病人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RR=2.06,95%CI:1.62~2.62,P0.000 1),生存风险低于对照组(HR=0.38,95%CI:0.26~0.57,P0.000 1);~(125)I放射组术后1个月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WMD=-6.08,95%CI:-9.05~-3.10,P0.000 1),术后3个月总胆红素也低于对照组(WMD=-37.72,95%CI:-44.99~-30.45,P0.000 1);胆道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125)I近距离放射组肿瘤缩小,而对照组肿瘤增大(SMD=-2.77,95%CI:-5.10~0.44,P=0.02);术后1个月2组谷丙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06,95%CI:-7.97~1.85,P=0.22);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68~1.35,P=0.80);~(125)I近距离放射组的病人疼痛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RR=21.08,95%CI:4.43~100.16,P=0.000 1)。结论与单纯放置支架、胆道引流术相比,~(125)I近距离放射能有效地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存时间和胆道通畅时间,并能抑制肿瘤生长和缓解疼痛等,同时并不增加肝功能损害和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耐力运动及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液及肝脏中铁调素(hepcidin)表达的影响,并测定分析与之相关的铁代谢指标、低氧应答因子、炎性因子、抗菌肽活性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耐力运动组(n=10)、力竭运动组(n=10),对照组不运动,耐力运动组和力竭运动组分别采用为期4周的中等运动强度跑台训练和力竭运动强度跑台训练对大鼠进行干预,而后分别采集血样,进行血常规指标及血清中铁转运因子、低氧应答因子、炎性因子及抗菌肽活性相关指标测定;取肝脏标本,固定、包埋、切片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测定不同组别动物肝脏中hepcidin、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周耐力性运动后大鼠血清中hepcidin水平降低(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4周力竭性运动后大鼠血清及肝脏中hepcidin水平升高(P<0.01),EPO浓度降低(P<0.01),同时伴有血清及肝脏中HIF-1α表达增加(P<0.01),血清转铁蛋白(T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 TFR)水平降低(P<0.01),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P<0.001,P<0.001);同时血清中与hepcidin抗菌肽活性相关的toll样受体4(TLR4)、NF-κ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结论:4周耐力性运动可下调大鼠血清中hepcidin水平;而4周力竭性运动可使大鼠血清及肝脏中hepcidin水平显著上调,提示不同运动方式对hepcidin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耐力运动及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液及肝脏中铁调素(hepcidin)表达的影响,并测定分析与之相关的铁代谢指标、低氧应答因子、炎性因子、抗菌肽活性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耐力运动组(n=10)、力竭运动组(n=10),对照组不运动,耐力运动组和力竭运动组分别采用为期4周的中等运动强度跑台训练和力竭运动强度跑台训练对大鼠进行干预,而后分别采集血样,进行血常规指标及血清中铁转运因子、低氧应答因子、炎性因子及抗菌肽活性相关指标测定;取肝脏标本,固定、包埋、切片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测定不同组别动物肝脏中hepcidin、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周耐力性运动后大鼠血清中hepcidin水平降低(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4周力竭性运动后大鼠血清及肝脏中hepcidin水平升高(P<0.01),EPO浓度降低(P<0.01),同时伴有血清及肝脏中HIF-1α表达增加(P<0.01),血清转铁蛋白(T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 TFR)水平降低(P<0.01),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P<0.001,P<0.001);同时血清中与hepcidin抗菌肽活性相关的toll样受体4(TLR4)、NF-κ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结论:4周耐力性运动可下调大鼠血清中hepcidin水平;而4周力竭性运动可使大鼠血清及肝脏中hepcidin水平显著上调,提示不同运动方式对hepcidin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一次性下坡跑运动后FNDC5和Irisin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30只8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一次性下坡跑运动组(n=25)。运动组大鼠在坡度为-16度的跑台上以17米/分的速度跑90分钟。在运动结束后的1天、3天、5天、7天和14天分别选取5只大鼠采集尾静脉血和比目鱼肌。通过ELISA检测大鼠血清Irisin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骼肌中FNDC5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中PGC1-α蛋白水平以及AMPK的磷酸化。结果:大鼠一次性下坡跑运动引起CK活性增加(运动后第5天,P<0.05)和PGC1-α水平显著增加;FNDC5的m RNA水平在运动后的第1天和第3天升高(P<0.05),随后降低;血清Irisin水平在运动后第1天增加(P<0.05);同时,骨骼肌中AMPK激活。结论:一次性下坡跑运动引起PGC1-α表达增加,并在运动后初期通过调控大鼠骨骼肌表达FNDC5引起血清中Irisin含量增加,进而通过激活AMPK在运动后的骨骼肌能量代谢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PubMed、Cochrane library、NCKI、万方、维普(VIP)数据库中阿帕替尼联合TACE(实验组)和单纯TACE(对照组)治疗PLC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并分别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均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研究,其中随机对照文献6篇、回顾性分析文献3篇,未描述文献2篇;累积720例患者,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363例、357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客观缓解率(ORR)(OR=3.26,95%CI=2.22~4.79,P<0.001)和疾病控制率(DCR)(OR=3.72,95%CI:2.51~5.52,P<0.001)显著提高,尤其是3个月后;患者6个月(OR=2.89,95%CI=1.36~6.15,P=0.006)、12个月(OR=3.06,95%CI=1.69~5.53,P=0.002)生存率显著提高;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OR=-2.56,95%CI=-3.05^-2.06,P<0.00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OR=-3.59,95%CI=-6.0~1.14,P=0.004)及甲胎蛋白(AFP)(OR=-0.69,95%CI=-0.99^-0.40,P<0.001)表达水平降低。但在3个月内,两组间ORR(OR=1.37,95%CI:0.63~3.02,P=0.43)和DCR(OR=1.52,95%CI:0.49~4.68,P=0.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栓塞后综合征(肝区疼痛、食欲下降、发热、恶心呕吐)无明显增加(P>0.05),但药物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腹泻、皮疹)显著增加(P<0.05),无乏力、口腔黏膜炎、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PLC比单纯TACE更能提高远期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时间,且未增加栓塞后综合征。但也应注意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五酯胶囊(片)对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五酯胶囊(片)与FK506合用治疗肝肾移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2004年1月—2014年1月。由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491例患者。根据干预时间的长短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1)干预1个月后:与FK506组相比,合用组血药浓度显著增加〔SMD=0.75,95%CI(0.54,0.97),P〈0.001〕,FK506剂量减少〔SMD=-1.52,95%CI(-1.78,-1.26),P〈0.001〕;(2)干预3个月后:合用组血药浓度显著增加〔SMD=0.44,95%CI(0.25,0.64),P〈0.001〕,FK506剂量减少〔SMD=-1.71,95%CI(-1.95,-1.47),P〈0.001〕;(3)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峰浓度Cmax〔SMD=1.57,95%CI(0.26,2.09),P=0.00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h)〔SMD=1.66,95%CI(1.10,2.23),P〈0.001〕和达峰时间(tmax)〔SMD=1.03,95%CI(0.52,1.55),P〈0.001〕有显著差异。结论五酯胶囊(片)对FK506组的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可提高其血药浓度,降低其用量,提高生物利用度。受限于纳入研究数量,上述结论尚需今后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搜索建库至2022年2月公开发表的比较RFA与MWA治疗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801例患者中,RFA组379例,MWA组422例。RFA组与MWA组在总并发症(OR=1.40,95%CI:0.77~2.55,P=0.27)、完全消融率(OR=0.85,95%CI:0.39~1.83,P=0.67)、复发率(OR=1.74,95%CI:0.74~4.07,P=0.21)、3年OS的亚组分析(OR=0.71,95%CI:0.42~1.18,P=0.18)和总OS(OR=0.90,95%CI:0.70~1.16,P=0.41)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A组皮下气肿发生率低于MWA组(OR=0.20,95%CI:0.08~0.53,P=0.001);而MWA组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RFA组(OR=1.74,95%CI:1.17~2.60,P=0.006)。结论 RFA与MWA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近,RFA治疗的皮下气肿发生率更低,但MWA治疗的PFS更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无训练年轻女性骑车与跑步的脂肪氧化动力学、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和最大脂肪氧化率(MFO)的差异。方法:12名无训练年轻女性采用递增负荷模式分别完成自行车测试和跑台测试,测定每级负荷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气体代谢指标,采用每级负荷后30秒气体代谢数据计算脂肪氧化率,通过3阶数多项式拟合曲线确定脂肪氧化动力曲线及Fatmax和MFO。结果: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对脂肪氧化率均有影响。随着运动强度增加,脂肪氧化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骑车的脂肪氧化率在50%~60%VO2max强度阶段呈现相对较高水平(4.48~4.68 mg/min/kg),跑步的脂肪氧化率在50%~65%VO2max强度阶段呈现相对较高水平(6.36~6.67 mg/min/kg)。相同强度跑步运动脂肪氧化率高于骑车运动,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和最大脂肪氧化率也高于骑车运动(56.51±2.50%VO2max vs 53.18±3.25%VO2max,P<0.05;6.71±1.15 mg/min/kg vs 4.74±1.67 mg/min/kg,P<0.001)。骑车和跑步诱导脂肪氧化率达最大的95%以上强度范围分别为44.86~60.60%VO2max和48.21~65.41%VO2max。结论:相同强度运动,跑步脂肪氧化率高于骑车,且跑步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和最大脂肪氧化率也高于骑车,提示在对肥胖、糖尿病及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其他疾病的运动干预中,跑步的干预效果可能优于骑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相同摄氧量下,对比一次向心和离心运动对骨骼肌分泌脂代谢肌肉因子的激活作用。方法:首先确定SD大鼠在-5°下坡跑离心运动时,摄氧量与相同速度平坡跑无显著差异。然后将66只SD大鼠分为向心运动组(E组)、离心运动组(L组)与对照组(C组)。E组进行一次中等强度0°平坡跑运动,L组进行一次-5°下坡跑运动,并分别在运动后0、6、12、24、48小时处死取材。电镜观察各组肌细胞微结构变化,测试腓肠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和纤维连结蛋白Ⅲ型域包含蛋白5(FNDC5)表达以及血清鸢尾素(Irisin)和肌联素(CTRP15)浓度。结果:对PGC-1α和FNDC5蛋白表达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时间与运动方案两因素间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离心与向心训练间存在显著的主效应(P<0.01),且L组PGC-1α、FNDC5蛋白表达量更高;对于血清Irisin和CTRP15浓度,时间和运动方案间存在非常显著交互效应(P<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E组和L组的Irisin和CTRP15在多个时间点相对于C组出现了显著升高(P<0.01),且L组在12、48小时显著高于E组(P<0.01)。结论:相同摄氧量下,离心运动对Irisin上游信号PGC-1α、FNDC5的激活作用比向心运动更显著,且可在训练后更长的时间内促进Irisin与CTRP15高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与创伤性颅脑损伤(TBI)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Springer、Science director、ACS、ProQuest、TaylorFrancis、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设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文献资料中死亡风险优势比(odds ratio,OR)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与GFAP的关系。结果符合条件的文献有16篇,其中正常对照组患者753例,TBI患者1 14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GFAP表达量与Marshall CT分级(OR=-5.44,95%CI=-7.07~-3.82,P0.01)、TBI程度(OR=-3.47,95%CI=-3.52~-3.41,P0.01)、TBI类型(OR=3.19,95%CI=2.51~3.88,P0.0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OR=2.78,95%CI=2.76~2.81,P0.01)、生存与否(OR=-1.66,95%CI=-2.35~-0.97,P0.01)有关。(2)GFAP表达与时间间隔具有相关性,与72h表达量(OR=-0.09,95%CI=-0.46~0.28,P0.01)和7d表达量(OR=2.51,95%CI=2.03~3.05,P0.01)均相关。结论 GFAP蛋白表达水平与TBI的伤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持续性运动(MICT)对老龄大鼠运动表现、骨骼肌氧化应激、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10、脂联素和瘦素分泌的影响。方法:48只8月龄SD大鼠适应性喂养2周后进行体成分、耐力和抓力测试,随机选取12只大鼠作为成年对照组,禁食12 h后宰杀;剩下36只大鼠常规饲养10个月,18月龄时进行适应性跑台1周后随机分为三组:老龄安静组、老龄MICT组和老龄HIIT组,每组12只。之后进行8个月跑台训练,老龄MICT组以速度17 m/min进行跑台训练;老龄HIIT组以起始速度15 m/min,时间为4 min,之后跑台速度增至25 m/min,运动1 min,依次交替进行9个循环;两种运动的总时间均为45 min,1次/天,5天/周。末次训练48 h后检测体成分,并进行耐力和抓力测试;耐力测试后48 h禁食12 h宰杀,腹主动脉离心抽取血浆,连同成年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和骨骼肌炎症因子(IL-6、IL-10和hs-CRP)、氧化应激(SOD、MDA、8-OHdG和4-HNE)和脂肪细胞因子(瘦素和脂联素)含量。结果:(1)与成年对照组相比,老龄安静组大鼠的体重、体脂/瘦体重比值和体脂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瘦体重%、骨骼肌指数、抓力和耐力显著降低(P<0.01),血浆氧化应激、hs-CRP和脂联素均显著增加(P<0.05)。(2)与老龄安静组相比,老龄HIIT组大鼠体脂重量显著减少(P<0.05),瘦体重百分比、耐力、抓力和骨骼肌指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老龄MICT组大鼠耐力显著增加(P<0.05)。(3)与老龄安静组相比,老龄HIIT组血浆氧化应激水平(MDA:P<0.05,8-OHdG:P<0.01,4-HNE:P<0.05)、慢性炎症状态(hs-CRP,IL-6/IL-10比值,IL-10)和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血浆瘦素显著升高(P<0.05),而老龄MICT组脂联素显著降低(P<0.01);与老龄安静组相比,老龄HIIT组和老龄MICT组骨骼肌SOD2显著升高(P<0.01),8-OHdG(P<0.01)和4-HNE(P<0.05)显著降低;与MICT组相比,HIIT组大鼠骨骼肌8-OHdG (P<0.05)和MDA(P<0.01)显著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耐力与血浆8-OHdG呈负相关(r=-0.72),血浆hs-CRP与体脂百分比(r=0.55)、MDA(r=0.58)和4-HNE(r=0.66)呈正相关,血浆瘦素与体脂%(r=-0.58)呈负相关。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可通过调控血浆瘦素水平,改善老龄大鼠体成分,增加骨骼肌指数,提高老龄大鼠运动表现;高强度间歇训练可降低老龄大鼠炎症与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跟着地跑者相比无跑步习惯人群是否存在足弓肌肉力量下降的趋势。方法:本研究招募无跑步习惯者和后跟着地跑者(习惯穿着缓冲跑鞋进行跑步)各12名。两组受试者均进行优势侧的持续10秒的跖趾关节力量测试和足趾拉力测试,分别获取最大力量数值并除以体重进行标准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人群力量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相比于无跑步习惯组,后跟着地跑组的跖趾关节绝对力量和足趾拉力均无明显差异,但其跖趾关节相对力量具有下降趋势(P=0.065)。结论:后跟着地跑者相比普通无跑步习惯的人群,足弓相关构成肌肉的相对力量存在一定下降趋势,跑姿和缓冲跑鞋对其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8周爬梯负重训练对SD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PGC1α/FNDC5/MSTN表达及血清Irisin浓度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on组,n=10)和爬梯训练组(Lad组,n=10),Lad组采用改进的爬梯负重抗阻力量训练模型,3天训练1轮,共进行8周。训练结束后48小时取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肌肉组织中PGC1α/FNDC5/MST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Irisin浓度。结果:与Con组相比,Lad组比目鱼肌PGC1α表达显著降低(P<0.05)、FNDC5表达有降低趋势,MSTN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趾长伸肌PGC1α表达显著增加(P<0.05)、FNDC5表达有增加趋势,MSTN表达显著降低(P<0.05);血清Irisin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8周爬梯负重训练诱导SD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PGC1α/FNDC5/MSTN差异表达但不影响血清Irisin浓度,提示长期抗阻力量训练后机体可能存在复杂的平衡拮抗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和比较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用途,使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作为参考标准。方法检索了Medline和Embase中用MRI评估MPI诊断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并对比文献中用增强超声心动图(ECHO)、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所做的相关研究。结果通过汇总分析所有资料基础上产生随机效应模型,文章中涉及MRI对2970例病人的28项研究和ECHO对1323例病人的13项研究,冠心病的诊断率至少在50%以上,通过常规CCA检查管腔狭窄至少在70%~75%。MRI诊断比值比的对数(3.63;95%CI:3.26~4.00)明显高于SPECT(2.76;95%CI:2.28~3.25;P=0.006)及ECHO(2.83;95%CI:2.29~3.37;P=0.02)。而在SPECT和ECHO间没有明显差异(P=0.52)。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诊断冠心病方面MRI优于ECHO和SPECT。ECHO和SPECT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跑台运动干预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行为功能、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Control组)、假手术运动组(Control+Ex组)、6-OHDA安静组(PD组)、6-OHDA运动组(PD+Ex组)。依据实验设计要求,PD和PD+Ex组右脑内侧前脑束(MFB)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偏侧P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于相同位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造模后的第7天颈部皮下注射阿朴吗啡(APO)进行旋转行为测试,评价PD模型的可靠性,不符合PD模型标准的大鼠剔除。运动组术后1周开始进行跑台训练,运动方案为11 m/min,30 min/day,5 days/week,共4周。采用旷场试验评价PD模型大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联用技术检测纹状体DA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纤维的表达。结果:PD和PD+Ex组移动距离较Control组显著降低(P<0.01);PD+Ex组第3、4周移动距离较PD组显著增加(P<0.01)。PD和PD+Ex组纹状体DA含量较Control组显著降低(P<0.01);但PD+Ex组第3、4周纹状体DA浓度较PD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PD模型大鼠总移动距离与纹状体DA浓度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且二者均随6-OHDA药物及运动干预持续时间延长出现"时序性"变化特征。运动干预通过减缓纹状体DA丢失改善PD模型大鼠自主行为功能,推测其机制可能与运动的神经保护作用减轻了6-OHDA神经毒素对DA能神经元的毒性损伤、促进其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中的作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Highwire、Medline、CBM、CNKI、CSJD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关于右美托咪啶在CABG围术期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研究,共计56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啶注射液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RR=–2.26,95%CI–4.44~–0.07,P=0.04),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降低(RR=0.21,95%CI 0.09~0.53,P=0.0009),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RR=0.53,95%CI 0.29~0.98,P=0.04),而ICU时间(RR=–0.27,95%CI–0.56~0.02,P=0.06)、病死率(RR=0.77,95%CI 0.20~3.05,P=0.71)、心动过缓(RR=1.46,95%CI0.88~2.44,P=0.14)、低血压(RR=1.55,95%CI 0.98~2.46,P=0.06)、合并应用升压药物(RR=0.99,95%CI 0.56~1.76,P=0.98)及房颤(RR=0.82,95%CI 0.58~1.17,P=0.27)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BG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治疗可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谵妄的发生,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治疗慢性心力衰竭(HF)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0年9月。收集所有采用RDN治疗HF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8篇,共275例HF患者。随访6~12个月,8篇文献中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结果显示,RDN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变化为7.61%(95%CI:6.21~9.01),P<0.01;6篇中对6分钟步行试验(6MWT)测定结果显示,RDN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变化为1.01%(95%CI:0.73~1.30),P<0.01;6篇对血压值测定结果显示,两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DN治疗慢性HF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6周有氧跑台运动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小鼠骨骼肌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究有氧运动防治IR在骨骼肌脂质代谢方面的调控机制。方法: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C,n=20)和IR模型组(n=60),正常饮食组饲以基础饲料,IR组小鼠喂饲高脂饮食10周以建立IR模型。随机筛选40只成模IR小鼠再次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HC,n=20)和运动组(HE,n=20)。对HE组小鼠施以6周、75%最大摄氧量(VO2max)强度跑台训练。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小鼠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游离脂肪酸(FFA);并对小鼠骨骼肌组织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对比HE与HC两组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结果:经过6周有氧运动,HE组小鼠平均体重(BW)、FIN及血脂水平较HC组显著降低;OGTT曲线显著改善;经筛选骨骼肌基因芯片结果发现,与脂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个,其中MAPK9和Acsl4表达显著上调,Rxr表达显著下调。结论:6周有氧运动明显改善IR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症状。HE组小鼠骨骼肌脂代谢相关基因MAPK9、Acsl4和Rxr表达显著变化,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运动增强骨骼肌细胞脂质代谢、改善机体IR症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过度运动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大鼠为实验对象,以游泳作为运动方式,并给予各组不同运动量训练8周,于训练前后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TXB2、6-keto-PGF1α浓度.结果表明,过度运动训练组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浆TXB2浓度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5,P<0.01),同时6-keto-PGF1α浓度明显降低(P<0.01).提示上述改变可能是运动能力和抗疲劳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