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安徽医科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学首先在国内开展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研究。1995年王声湧发表了“车祸流行病学”[1],1997年吴系科教授发表了“流行病学新分支——伤害流行病学”[2],为了促进伤害研究,国内先后召开了有关交通医学及意外伤害事故多起学术会议,为我国的伤害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伤害死亡率为36·80/10万~76·70/10万,分别居城乡人群全死因的第4、5位,城市人群的前3位伤害死因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跌落[3]。深圳市居民伤害标化发生率为7·07%,居前3位是交通伤、跌倒伤及碰撞伤,伤害的标化死亡率为5…  相似文献   

2.
1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Epi是“关于”的意思,-demi是“人群”,而-ology是学说之意。所以,流行病学的本意是关于人群中疾病的学说。日本将它译为“疫学”似乎更加贴切,但容易与传染病学相混淆。  相似文献   

3.
现场流行病学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底SARS在全球大规模暴发以来,许多人在许多场合都提到了“现场流行病学”,但至于什么是现场流行病学,至今尚无明确的定义。有些人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 现场”;有些人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 疾病控制”;还有些人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中与现场工作有关的方法学”.以上这些都不全面和准确。  相似文献   

4.
我国伤害预防与控制研究现况和展望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66  
我国伤害研究工作始于 80年代[1] ,星星之火 ,正形成燎原之势。 90年代以来 ,各类伤害研究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一、交通事故伤的研究80年代中期 ,安徽医科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学首开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研究的先河 ;1987年暨南大学对广东省交通事故和摩托车车祸进行系列研究 ;与此同时 ,第三军医大学开展了交通事故伤的临床、机理、急救和流行病学的综合研究 ;尔后 ,各地陆续报道了车祸的流行病学或临床分析。 1995年王声发表了“车祸流行病学”[2 ] ,1997年吴系科发表了“流行病学新分支———伤害流行病学”[3 ] ,同年王正国主编…  相似文献   

5.
“两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妇女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对妇女儿童健康的高度重视。“两纲”中妇女儿童健康指标、工作指标是“两纲”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更是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我市在“两纲”实施以来,采取积极措施,贯彻落实“两纲”提出的目标,促进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计划免疫工作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计划免疫工作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内容。四川省1982年以来,加强了冷链建设,在城乡普遍实施计划免疫,使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其效益究竟如何,亟待研究。为评价四川省计划免疫工作的价值和效益,现分析如下。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1 流行病学资料根据历年四川省疫情报告资料计算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 接种率调查资料采用1985年以来按照世界  相似文献   

7.
标化死亡比(SMR)是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总结性统计指标。由于 SMR 特有的一些优点,使其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揭示职业危害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SMR 本身也有一些缺点和局限性,其中最应值得流行病学工作者注意的就是:在一般情况下,既使是根据同一标准人群死亡率计算出的 SMR,其相互间仍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奋起抗击非典的战场上 ,有一大批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为了尽快摸清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 ,冒着生命危险 ,日夜奔走、穿行于非典病人、病人亲属、病人同事、病人朋友、染病医生、染病护士及其他与非典病人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的人们之间。他们的工作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意义。为提高我们的现场流行病学的工作技术水平 ,为做好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准备 ,本期“继续医学教育园地”栏目 ,特请中国现场流行病学项目第一期学员雷杰、谢淑云同志撰写了“1起SARS暴发传播链调查案例分析” ,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9.
5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观察到儿童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普遍下降的现象。可是,儿童死亡率高低不等的现象不仅在不同国家持续存在,在同一国家里不同的社会经济水平人群也继续存在。最近完成的题目为“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死亡率:社会经济差异、趋势和意义”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调查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死亡率趋势和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国际人口处与联合国地区委员会合作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该项研究包含了各个不发达地区的国家:非洲(肯尼亚)、拉丁美洲(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和巴拉圭城市)和亚洲(约旦和泰国)。通过比较,讨论了这六个国家儿童死亡率情况:分析了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0.
胃癌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胃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 ,迄今病因不十分明确 ,病死率很高。因此 ,开展胃癌病因学的研究和预防发病是减轻其危害的根本途径。近半个世纪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胃癌的病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 ,取得许多重要进展 ,为胃癌的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最直接 ,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胃癌病因主要是某些致癌物质通过人们的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方式 ,不断地侵袭人体而形成。许多国家先后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尚未找到符合所有胃癌高发区的特有的一种食物 ,通过食物与胃癌死亡率的相对研…  相似文献   

1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核算期内(通常是1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的数值。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衡量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在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妇幼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国民经济发展与妇幼健康水平提高之间应有一种互动的关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必定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使国家对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基金的投入也随之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也标志着个人经济水平的提高,个人投入医疗卫生保健的消费基金也会增加。随着国家和个人投入的增加,势必会提高社会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和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会有效的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目前有关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的研究比较多,但尚未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正> 建国40年以来,由于采取了有效地防治措施,使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笔者通过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及卫生经济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评价了40年来哈尔滨市实施传染病防治措施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国40年以来,传染病防治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效益。80年代比60年代急性传染病总发病率下降了63.03%;消灭和控制了天花、鼠疫、霍乱及副霍乱三大烈性传染病。肺结核患病率下降了94.79%;急性传染病死亡率下降了93.75%;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0.36岁。卫生大环境取得较大改观,多次做国家授予“卫生城”、“先进卫生城市”、“无鼠  相似文献   

13.
合肥市1996~2003年妇幼卫生“两纲”监测指标分析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苏林  吴海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175-1177
“两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妇女、儿童的关心、爱护,对妇女、儿童健康的高度重视。“两纲”中妇女、儿童健康指标、工作指标是“两纲”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更是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合肥市在“两纲”实施以来,采取积极措施贯彻落实“两纲”提出的目标、指标,促进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现将1996~2003年合肥市妇幼卫生“两纲”监测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英文流行病学网上资源的分布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资料的手段逐渐向网络资源搜索转变。因特网上蕴含着丰富的流行病学信息资源,但目前未见系统整理、筛选流行病学网上资源的报道。本研究系统地搜集了因特网上的英文流行病学网站,研究其分类分布状况,并首次借鉴了期刊评价方法中的“引文分析法”,筛选出英文流行病学网站各分类的“核心区”,为流行病学工作者更充分的利用网上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研究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发生的状况及特点,为制订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86-1999年收集的“死亡证明书”、“死亡推断书”及“死亡确认书”中的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部分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4年来,普陀区和童青少年标化伤害死亡率为10.83/1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伤害死亡率逐渐增高;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死因中,溺水、机动车车祸、意外中毒、意外跌落、被杀及自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年龄组的主要伤害死因有所不同。[结论]社会、学校、家庭都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安全的重视程度,防止和减少伤害死亡,提高健康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流行病学日渐成为卫生保健和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也面临许多重要挑战.正确把握流行病学的未来发展方向,认清这门学科的性质、任务与特点;处理好生物学假说与统计学的关系;重视试探性研究与阴性研究;努力探寻新的结构以加强流行病学对公众政策、决策过程的影响,将会提高流行病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及人们对它的信赖。  相似文献   

17.
方美玉 ,194 5年 12月出生。 1970年毕业于原中山医科大学 ,现担任广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 ;为全军第七届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 ,广州军区第六届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州军区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病毒学会委员 ,广东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委员。主要从事南方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快速诊断及综合防制研究。在国家“九五”和“十五”期间承担全军医药卫生科研重点项目“热带重要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及防制研究”、“热带重要虫媒病毒病的病原及快速侦检研究”二项课题 ;承担广东省卫生…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国外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761年Morgagi’s首次描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来,人们所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探讨适宜的治疗方案;然而,夹层动脉瘤的潜在死亡率还不清楚,围绕这一课题的医学文献较少;本文就近年来国外研究情况概述如下。1 流行病学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还不清楚,已公布的数字还不能表示总人口的发病率,因为有1/3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生前  相似文献   

19.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的理论问题与研究方法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因问题是一切医疗实践活动 (诊断、治疗及预防 )的重要理论基础 ,因此它在医学研究领域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 ,流行病学从群体的角度出发对病因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并对许多疾病的病因在新的层次上进行了阐释[1] 。然而 ,发展总是与问题并存。当前 ,流行病学在研究饮食、生活方式或环境因素与疾病之间的潜在联系时很少能够得到确定性的结果 ,例如 :二氯二苯三氯乙烷 (DDT)与乳腺癌、电磁场与脑瘤等的病因学研究中往往得出相互矛盾的结果 ,Taubes[2 ] 认为这种现象表明流行病学在病因推断问题上面临其自身的极限。虽…  相似文献   

20.
人们早已了解“空气、水、地质”与人体健康有直接联系,并用环境影响来解释一些非传染病的地区性流行。人们对地球化学环境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许多微量元素在参与或干扰哺乳动物新陈代谢作用上来说都很重要。遗憾的是,确定环境地球化学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很不容易。但是,牙齿的流行病学则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表明微量元素可以影响人群健康。适合这种研究目的的牙科疾病是龋齿。此病在许多国家流行,常有大量人群可供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