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脑卒中除常见的各种神经功能缺损之外,临床上伴有抑郁症状者亦不少见,PSD的抑郁症状常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康复。所以有效的治疗手段配合合理的护理方法,有利于PSD患者的全面康复,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80例)和常规康复治疗组(66例),治疗30天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Fugl-Meyer运动功能及ADL积分上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非常明显(P〈0.01),综合康复组与常规康复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均可降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13常生活活动能力,但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及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PSD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20项研究中PSD及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对照研究进行再分析,评价其综合显著性差异和效应大小。结果:①脑卒中患者中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CSS评分比较:综合检验Z=8.0628,自由度16,P<0.001;效应大小:d平均=0.7031。②抑郁组抗抑郁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综合检验Z=51.8899,自由度26,P<0.001;效应大小:d平均=3.6761。③抑郁组抗抑郁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Z=30.3631,自由度30,P<0.001;效应大小:d平均=1.868。④抑郁治疗组与对照组抑郁症状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Z=24.7187,自由度26,P<0.001;效应大小:d平均=2.3253。⑤抑郁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Z=11.5910,自由度30,P<0.001;效应大小:d平均=0.80。结论:PSD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相关;抗抑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突发的、持续的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1].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保障的普及与完善,脑卒中后获得住院康复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卒中本身给患者造成的躯体和心理改变,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患者住院康复期间的睡眠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良的睡眠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讨有助于卒中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睡眠干预方法,从而帮助脑卒中住院患者更好地参与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影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相关因素,明确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主要干预方式,以指导脑卒中患者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及良好的生活方式。 方法选择初次脑卒中偏瘫患者482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疾病特征等。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有意义的相关因素。 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至介入康复治疗天数、平衡能力、脑卒中后抑郁、年龄等5种因素可进入回归方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层面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14.7%;其次为发病至介入康复治疗天数,解释量为13.6%。这两个变量联合预测力近30%。 结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至介入康复治疗天数、平衡能力、脑卒中后抑郁、年龄等因素可较好地预测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对步行能力恢复情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 pression,PSD)及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PSD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20项研究中PSD及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对照研究进行再分析,评价其综合显著性差异和效应大小。结果:①脑卒中患者中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CSS评分比较:综合检验Z=8.0628,自由度16,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0.7031。②抑郁组抗抑郁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综合检验Z=51.8899,自由度26,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3.6761。③抑郁组抗抑郁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Z=30.3631,自由度30,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1.868。④抑郁治疗组与对照组抑郁症状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Z=24.7187,自由度26,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2.3253。⑤抑郁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Z=11.5910,自由度30,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0.80。结论:PSD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相关;抗抑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视频游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有关视频游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经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视频游戏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功能独立性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传统康复治疗时间相等时,采用视频游戏与传统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纯传统康复治疗法;在传统康复治疗基础上额外增加一定时间的视频游戏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优于单纯传统康复治疗。结论视频游戏辅助传统康复治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传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规范的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和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5例首发脑卒中并伴有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给予规范的心理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按常规心理护理.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分别于治疗前及4周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HAMD评分和CSS评分在治疗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末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的心理护理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幸存者多遗留不同程度残疾。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下降及精神障碍等逐渐受到重视[1]。脑卒中的康复目标是使患者残存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减少神经功能缺失,提高ADL及生存质量,回归家庭和社会[2]。本研究目的是探索早期综合康复对急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与简单康复疗法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72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简单康复疗法组32例,以Bobath治疗为主;综合康复疗法组40例,除采用Bobath治疗外,增加中药、针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每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的ADL、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无组内和组间显著性差异;治疗6周后,简单疗法组的ADL、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疗法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康复疗法与简单康复疗法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优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的抑郁障碍及抗抑郁药物对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筛选出有抑郁障碍者2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用抑郁量表(CES-D)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评定患者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患者CES-D20项评定总分以基底核和皮质受损者较高,总分>25者,占51.9%;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盐酸多塞平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脑卒中部位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抗抑郁治疗可提高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抑郁与焦虑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间收治的1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运动康复+针灸组,对照组三组,每组各50例,运动康复+针灸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运动及针刺疗法治疗;运动康复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结果经统计分析康复组及康复+针灸组经治疗后,在运动障碍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过运动康复+针灸组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并且可以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并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33例急性脑卒中合并有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15例和运动组18例,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运动组患者配合运动疗法.结果运动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采用运动疗法能防止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病情进展,并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重症抑郁者占10%~25%,轻度抑郁者占10%~40%。并发PSD的患者可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使死亡率增加。为此,本研究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了早期护理干预以探讨其对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50例.康复护理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评定护理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得分.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后,康复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运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刘欣  李金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15-2316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早期药物及心理干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秦皇岛市脑血管病医院2007-06/2009-06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卒中后抑郁患者59例,随机分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实验组早期给予抗抑郁药及心理干预治疗,1个月后用HAMD-17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抗抑郁药及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89-4690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随机将9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偏瘫肢体运动能力(FMA)、日常生活能力(BI)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综合康复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具有中度以上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评定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能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6周末治疗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轻微,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显著,同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