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穴齐灸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并与针刺治疗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2-05/2005-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就诊的病程大于半年的脑卒中患者51例,均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艾炷灸组25例,针刺组26例。①艾炷灸:取穴:百会、曲鬓、肩井、曲池、合谷、风市、足三里、丰隆、悬钟、复溜、太冲。将艾炷放在标记穴位上,第一作者和多位助手同时点着以上穴位。患者觉得微烫立即取下,9遍/次,1次/d,5次/周,10次为1疗程,共5个疗程。每个疗程进行1次Fugl-Meyer评分(包括3方面内容:即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运动功能评定共50项,每项2分,满分100分,〈50分为有严重运动障碍。关节活动及疼痛评定均为22项,每项2分,总分4H4分。关节活动度评分标准:0分:被动运动只有几度;2分:被动运动正常。疼痛评分标准:0分:在关节活动全范围或者终末端时感疼痛;2分:关节活动无疼痛)。②针刺组:患者取上述穴位,行针刺治疗。5rain行针1次,留针0.5h后按从上到下的次序起针,疗程同艾炷灸组。治疗5个疗程后进行Fugl—Meyer评分。结果51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艾炷灸组患者治疗5个疗程后Fusl—Meger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针刺组治疗5个疗程后Fusl—Meger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穴齐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后遗症期的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疼痛尚有一定改善作用,而针刺对于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干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申脉、照海穴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泻照海补申脉针刺法。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Romberg率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中的平衡功能量表评定患者的下肢平衡功能,通过测量下肢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结果:(1)4个疗程治疗后,2组闭眼/睁眼长度比率、闭眼/睁眼面积比率、FMA平衡部分得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疗程治疗后,2组主动关节活动度(屈曲)、被动关节活动度(屈曲)、等长最大肌力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大(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照海补申脉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卫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2):140-141,149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改善脑血管微循环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物理或药物止痛,观察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肩手综合征评分、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及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肩手综合征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手综合征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肢体功能康复,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和康复训练对于治疗中风后偏瘫侧肩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病人6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和针刀组,每组30例。普通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穴位处方:颈4~6夹脊、肩井、天宗、肩髃、肩髎、肩贞、臂臑、后溪、合谷;操作: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4周为1个疗程。针刀组采用小针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刀每周治疗1次,康复训练每日1次,4周1个疗程。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Melle评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VAS疼痛度与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评定2组综合疗效。结果:2组治疗方法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针刀组较普通组在治疗后效果更佳(P0.05);治疗后普通组治愈6例,显效7例,好转12例,无效5例;针刀组治愈13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0例,针刀组疗效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康复训练对于治疗中风后偏瘫侧肩关节疼痛是比普通针刺更加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也证明了小针刀治疗和康复训练在中风病人后期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针刺联合关节松动术和远红外理疗贴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为病理类型的中风肩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术和远红外理疗贴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运动针刺,治疗5次/周,4周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2个疗程后肩痛情况。结果第1个疗程治疗后2组间及与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VAS、P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52%高于对照组82.76%(P<0.05)。结论运动针刺联合关节松动术和远红外理疗贴可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并改善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等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穴位不同针刺方式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恢复。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手针(AC)组、电针(EA)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组和假穴位刺激(Sham)组4组,每组各30例,所有的病例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手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手法针刺治疗,电针组则增加电刺激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则增加肌电刺激,治疗假穴位刺激组则接受假刺激治疗,穴位统一选择"曲池"和"外关"两穴,1次/d,30min/次,5d/周,共4周。所有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表(FMU)、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对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的FMU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FMU和MBI评分均有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手针组、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和假穴位刺激组相比,三组疗效指标FMU和MBI的前后变化值明显优于假穴位刺激组(P0.05)。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比电针组、手针组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疗效指标FMU值更明显(P0.01),而电针组和手针组相比较,电针组比手针组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疗效指标FMU值更显著(P0.05)。神经肌肉电刺激、手针和电针三组在改善患者ADL能力疗效指标MBI评分上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三种穴位不同针刺方式均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运动功能和促进ADL能力的恢复,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了电刺激和患者主动运动模式,比针刺刺激更有利于脑卒中后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口腔定位疗法联合特定穴位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常规疗法,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第一疗程加用廉泉、风池、金津、玉液针刺,第二疗程进一步加用口腔定位疗法。于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后分别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第一、第二疗程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改善值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总改善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对照组患者2个疗程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改善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患者第二疗程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改善值高于第一疗程(P<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特定穴位针刺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且疗效高于单纯常规疗法。此外,融入口腔定位疗法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融入特定穴位针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Lokomat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将下肢功能偏瘫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机器人组(2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指导,自行训练;机器人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训练,每次30 min,每周3次,连续训练10周(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分别评测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力肌张力和髋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前,2组间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髋、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机器人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髋、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27.09 ±4.95)分、(17.43±1.97)°和(29.17 ±2.20)°,与组内治疗前的(11.82 ±3.12)分、(9.42±1.42)°、(13.84 ±2.95)°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24.55±10.09)分、(9.94±2.42)°和(26.36 ±1.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肌力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机器人组和台疗组的各项肌力肌张力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机器人组治疗后各项肌力肌张力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采用Peairson相关分析法计算髋、膝关节活动度与下肢关节活动度的相关性,下肢运动功能与髋、膝关节活动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Lokomat机器人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并降低肌张力,进一步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定手法和干涉波结合主动运动训练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疗效。方法将7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手法及干涉波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手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结合患侧肩部的主动运动训练。结果对照组治疗前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6.12±2.54)分,关节活动度(10.20±4.4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2.79±5.26)分;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9.17±2.23)分,关节活动度(25.37±4.19)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4.49±4.64)分。观察组治疗前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6.23±2.44)分,关节活动度(10.56±5.05)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3.22±4.85)分;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12.26±2.33)分,关节活动度(33.75±4.27)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7.25±5.72)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三项评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率(65.8%比4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法及干涉波结合主动运动训练对缓解肩关节周围炎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和疼痛的影响效果,为临床有效护理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借鉴方法。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4月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穴位贴敷组和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穴位贴敷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组在穴位贴敷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泥灸。比较3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晨僵时间和中医疗效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前,3组患者DAS28评分、VAS评分、晨僵时间以及中医疗效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组DAS28评分、VAS评分、晨僵时间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和穴位贴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泥灸可有效缓解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缩短晨僵时间,提高中医疗效,延缓关节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使用艾盒灸对于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现代单孔艾灸盒及六孔艾灸盒对34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交替灸足三里穴、涌泉穴、三阴交穴、神阙等穴位,每日艾灸4到6个穴,每个穴位施灸15~25min,每日1次,一般8~10d为1个疗程。艾灸操作前及后借助英国糖尿病足部症状评分表进行评分以及予疼痛(VRS)评分并作前后评分比较。结果:艾灸后糖尿病患者疼痛减轻,足部不适症状缓解,疾病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使用现代艾盒灸交替施灸足三里穴、三阴穴交、神阙穴等对0级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临床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Bobath和运动再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同时施以常规针刺疗法,对照组仅施以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Fugl-Meger测量得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提高,治疗组继发性残疾的发生率20.51%,对照组为43.74%。结论针刺结合促通技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推按运经仪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针灸疗法进行对比。方法:①选择1998-08/1999-06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脑卒中患者30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按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推按运经仪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各15例。推按运经仪治疗组:采用北京密波自动化控制设备厂生产的推按运经仪。将仪器5个极板分别置于患侧肢体阳经穴位:肩、臂臑、曲池、外关、合各、环跳、髀关、果丘、昆仑、足三里,选用频率50~100Hz、输出量60%~90%,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30min/次,1次/d,30d为1疗程。针灸治疗组:根据“治萎独取阳明”的原则,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选穴与治疗组相同,针用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30d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③采用脑卒中评分穴包括7项内容:神志状态、语言表达、上肢肩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趾关节、综合功能,5级评分:0~4分,分数越高病情越轻雪评估患者病情。④根据治疗1疗程前后脑卒中评分变化判定疗效:恶化:病情加重积分减少或死亡者;无效:积分增加<4分;有效:积分增加≥4分;显效:积分增加≥10分;恢复正常:治疗后积分≥21分。⑤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q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脑卒中患者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推按运经仪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经1个疗程治疗后脑卒中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眼(19.60±3.89),(20.80±3.73)分;(13.07±5.43),(13.73±6.19)分,q=5.1424,5.5622,P<0.05演。②推按运经仪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经1个疗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眼恢复正常:2例(13%),3例(20%);显效:6例(40%),5例(33%);有效:6例(40%),6例(40%),无效:1例(7%),1例(7%),恶化:0,0,P>0.05演。结论:推按运经仪能有效治疗脑卒中,效果与传统针灸疗法相当。骨禺  相似文献   

14.
背景单纯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效果不够显著,水针由于作用穴位时间长且有药物的协同作用,理论上疗效较佳.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水针结合频谱照射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干预效果,并与单纯针刺治疗进行比较.设计病例对比观察.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卫生所.对象选择2001-05/2004-11在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卫生所门诊就诊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94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将94例患者分为2组,结合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各47例.方法①结合治疗组穴位注射选取风池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阿是穴、背俞穴、夹脊穴.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每个穴位注射二三厘米.每个患病部位取穴2个/次,隔日1次.30 d为1个疗程.频谱照射在穴位注射后,用频谱仪对注射部位进行照射.30 min/次,隔日1次.30 d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及频谱照射均治疗1个疗程.②针刺对照组选取上述穴位进行单纯针刺治疗,30 min/次,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并根据评分进行疗效比较.显效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80%;有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在20%~80%;无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20%.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针刺对照组和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30±0.90,0.50±0.40;6.57±1.21,6.64±1.13(t=23.958,35.116,P<0.01)],结合治疗组患者评分下降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93.14±10.12)%,(80.13±11.08)%(t=8.764,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93.6%,78.7%(X2=4.644,P<0.05)].结论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频谱照射能显著缓解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疼痛,而且干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炷灸联合五行音乐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安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五行音乐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炷灸干预,比较两组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PHQ-9、GAD-7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5个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3个症状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艾炷灸联合五行音乐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单纯运动疗法组(单纯组)和运动疗法结合封闭治疗结合组(结合组).两组均行运动疗法,结合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封闭疗法,于治疗4周后对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即VAS法)、肩关节活动度(屈曲方向)、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进行评定.结果:结合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与单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的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艾盐包热熨手三阳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关节活动度和偏瘫手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9月收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护理与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艾盐包手三阳经热熨,1次/d,30 min/次,5次/周,连续干预4周。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及干预4周后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关节活动度、偏瘫手功能分级。结果 最终81例完成试验,试验组40例,对照组41例。结果显示,干预2周后试验组的上肢运动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的上肢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上肢关节活动度方面,干预2周后试验组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肩内旋和肘屈的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肩内旋、肩外旋、肘屈、腕掌屈和腕背伸的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干预4周后,2组偏瘫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盐包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穴位敷贴在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医院治疗的LDH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穴位敷贴,对照组采用常规热敏灸联合穴位敷贴,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腰椎疼痛、腰椎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两组疼痛、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能够改善LDH患者腰椎疼痛及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每天进行1次常规康复训练及1次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周治疗5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日常生活能力(MBI)、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MBI评估均有明显提高(P0.05),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的FMA-UE和肩关节前屈、水平内收、水平外展主动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肌肉关键点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42例)和穴位埋线组(43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普通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穴位埋线组加用肌肉关键点穴位埋线疗法,共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AS、FMA及B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穴位埋线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MA、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普通针刺组较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MA、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普通针刺组相比,穴位埋线MAS降低及FMA、BI升高更明显(P<0.05)。此外,穴位埋线组治疗1周后的各项评分与普通针刺组治疗4周后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整个治疗过程2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普通针刺及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而穴位埋线治疗起效更快、频次更少、作用时间长、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