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不同抗病毒治疗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病程的影响.方法利用病毒唑、阿昔洛韦、丽科伟治疗病毒性脑炎,观察三组病人的症状、体征、脑电图恢复时间及总疗程.结果三组病人的症状、体征、脑电图恢复时间及总疗程明显不同.结论丽科伟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脑炎在症状、体征、脑电图恢复时间及总疗程上明显优于阿昔洛韦、病毒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病脑)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43 例采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 30 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 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退热时间, 头痛、呕吐消失时间, 意识清醒时间, 肢体瘫痪恢复时间, 脑电图好转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阿昔洛韦是治疗小儿病脑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24岁,2002年因"发热、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收人唐山市某医院.查体除发热、意识不清外无明显异常.经头颅CT、脑电图及腰椎穿刺检查后,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2003年12月27日因"发热、昏睡、胡言乱语"收入江苏某医院.查体主要为发热、言语混乱、时间空间定向障碍.经脑电图、腰穿检查后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处理后完全恢复.2005年12月,以"头痛、发热伴意识模糊1 d"收入南京某医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05—2014-08来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吸氧、止痉、降颅压、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实验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体征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2组患者血清指标;分析2组临床疗效;统计2组患者后遗症的发生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头痛、抽搐、惊厥、意识障碍、脑脊液恢复及脑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IL-1、IL-6及TNF-2等血清指标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L-1、IL-6及TNF-ɑ等血清指标均明显降低,均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降低更为明显,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a的随访,实验组1例出现视力障碍,1例出现癫痫后遗症,后遗症发生率5.0%;对照组13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后遗症,主要包括视力障碍、癫痫、智能迟缓等,发生率为32.5%,实验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够显著改善体征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IL-6、IL-1及TNF-α等血清指标,明显改善后遗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病毒性脑膜炎患者60例,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颅内降压、对症治疗以及病毒唑、干扰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和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症状恢复情况、后遗症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总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可以提高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和患者症状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使用更昔洛韦10mg/(kg·d)静滴,2次/d,对照组使用病毒唑15mg/(kg·d)静滴,1次/d,疗程7~14 d.对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在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神志恢复的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对比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有明显疗效,优于病毒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疗程均为7~14d。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惊厥、体温和脑膜刺激征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惊厥恢复时间(1.17±0.29)d、体温恢复时间(1.49±0.41)d及脑膜刺激征恢复时间(2.37±0.5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辅助治疗可加快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的认识.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36例患儿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分析临床表现,体征,诊断与治疗.结果 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占同期儿科病脑住院人数0.3%~1%,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波增多,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全身症状恢复快,共济失调恢复慢.结论 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的诊断采取症状性诊断方法,激素治疗效果好,多数患儿在病程2周~3周恢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06~2007-06收治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并作电话或门诊复诊随访.结果 实验室检查中脑电图较脑脊液、CT阳性率高,58例患者经抗病毒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 对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患者,应重视患者前驱症状及体征,及早做脑电图、脑脊液、CT检查以免误诊.以治疗脑炎为主的同时辅以抗精神病药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无精神症状的病毒性脑炎101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其精神症状以混合型多见(60.0%),伴随的躯体症状体征出现率低(35.8%~66.3%),与对照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误诊率高于对照组(41.1%vs25.7%,P<0.05);实验室检查中脑电图较脑脊液、CT、MR阳性率高。95例患者经抗病毒等及抗精神病药治疗后,除4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外,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患者,如病前有感染、腹泻、口唇疱疹等病史,应动态观察病人有无意识障碍、智能下降、癫发作、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及脑脊液、脑电图是否有异常变化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以治疗脑炎为主的同时辅以少量短期的抗精神病药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春至 2 0 0 1年冬 ,我院采用丽科伟治疗 3 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74例患儿中 ,男 42例 ,女 3 2例 ,年龄 1 2~ 14岁 ,1 2~ 3岁15例 ;4~ 6岁 2 6例 ,7~ 14岁 3例。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特点、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 ,并排除其它类型颅内感染〔1,2〕。临床主要表现 :部分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发热、嗜睡、烦躁、呕吐、头痛 ;部分患儿有昏迷、抽搐、脑膜刺激征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符合病毒性脑炎改变。脑电图示中至重度弥散性异常。2 治疗方法按随机抽样原则 ,将 48…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神经节苷脂在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患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14例V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均采用常规抗病毒、降温治疗,单一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联合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有效性。结果联合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退热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脑膜刺激时间、头痛消失时间、止吐时间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94.74%vs 77.19%,P0.05)。结论采用更昔洛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VE,可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12—2011-12收治的21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治疗组10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治疗,2组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惊厥控制时间及头痛呕吐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显著,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成人急性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及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比较几种抗原病毒药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6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病因学、临床神经病学、神经影像学资料,比较病毒唑、阿糖胞苷及无环鸟苷三种抗病毒药物疗效。结果:在发病早期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性抗原阳性率为38.10%,脑脊液为35.71%,血清巨细胞病毒抗原阳性率为21.43%,脑脊液为16.67%。无环鸟苷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死亡率明显低于病毒唑和阿糖胞苷。结论:成人急性病毒性脑炎中以单纯疱疹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为主,无环鸟苷是一种特效、低毒抗疱疹病毒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的认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6例患儿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分析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占同期儿科病脑住院人数0.3%~1%,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波增多,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全身症状恢复快,共济失调恢复慢。结论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的诊断采取症状性诊断方法,激素治疗效果好,多数患儿在病程2周~3周恢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06—2014-06收治1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静滴更昔洛韦,5mg/(kg·次),q12h。治疗组静滴更昔洛韦,5mg/(kg·次),q12h;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10万IU/(kg·次),1次/d。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χ2=24.23,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干扰素治疗明显优于单独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症状尽快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5收治的6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对症支持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肌内注射,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5,P=0.145),但研究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163,P=0.001);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增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有助于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11—2017-01医院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6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治疗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 d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意识恢复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炎症因子NSE、IL-6、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7 d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更昔洛韦治疗效果理想,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治疗乙脑4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流行性异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2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其中包括止惊、脱水、预防感染、降温等。除外,治疗组入院当天根据病人年龄加用干扰素治疗,100~300万U/(kg.d),1次/d,肌内注射,疗程3 d。对照组入院当天即使用病毒唑30 mg/(kg.d)加生理盐水静滴,疗程5 d。结果治疗组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干扰素能抑制乙脑病毒复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使乙脑患者病情改善快,治愈率高。干扰素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6-2015-06我院诊治的11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对症、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额叶释放征阳性、病理征阳性及脑电图异常比例均下降(P0.01),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MMSE与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