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加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加皮为临床常用中药村,因品名、性状、功效、主治与中药五加皮有相似之处,临床与五加皮混用情况相当严重。近年来,香加皮的新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临床用量日趋增加。然而,香加皮的毒副作用屡见报道,其成分杠柳毒苷的药理作用也受到人们重视。本文综述了香加皮的本草学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及其发展前景等,为香加皮的临床合理应用及其新的药用价值的综合挖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香加皮临床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香加皮临床应用情况、及其毒性杠柳毒苷来源情况,药理作用等。对香加皮、五加皮(南加皮、北五加皮)进行鉴别,并对香加皮市场药店流出误投现象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前,五加皮与香加皮的应用较为混乱,一些地区和医疗单位把五加皮与香加皮互为代用,严重影响了临床的治疗效果。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来源不同,性状不同,虽然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祛风湿、壮筋骨的临床作用,但是两者科属、性、味、化学成份、药理作用不一样,不可混用。尤其...  相似文献   

4.
关水华  季峰 《国医论坛》2005,20(6):49-49
药典虽然明确列出五加皮与香加皮是两种不同的药材,但因两者均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为治风湿痹痛的常用中药,故常见一些医师在临床上不加区别的应用,或一些药师不加区别的调配。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对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来源、本草记载、性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两者不可混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唐薇冬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738-1739
五加皮与香加皮是临床常用中药材,历届《中国药典》均有收载。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由于两者之间的品名(别名)、性状、功效、主治相近,一些地区和医疗单位对此认识不足,习惯于将五加皮与香加皮互为代用。虽然两者都有相似的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但它们的来源、性、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都有所不同,有必要阐述两者的异同点,以期得到重视,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刘秀英 《河南中医》2002,22(3):66-66
从《神农本草经》收载中药 36 5种发展到现代本草书籍收载的 5 70 0多种 ,中药品种是随着时代变迁、品种变异、部位分列及新品种的发掘而逐渐增加。由于中药品种繁多 ,往往导致临床用药混淆 ,影响中药疗效。笔者调查发现 ,以下 5种情况是造成中药临床应用混淆的主要原因。1 书籍收载差异我国历代本草书籍出版较多 ,由于某些书籍刊印中有差异 ,致使临床混淆。如五加皮与香加皮 :《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将五加皮列为香加皮别名。因此本地区有将二种不同药物混淆应用者。《中国药典》收载之香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 ,即北五加皮。五加之…  相似文献   

7.
五加皮与香加皮是科属截然不同的两味药,虽均有祛风除湿的作用,但其药理作用差异较大.国家药典曾明确规定二者不可混用.但目前把香加皮当五加皮应用者仍很普遍,有必要进行区别.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阐述,提示二者分属不同科属,功效不同,临床中不能相互代替;强调香加皮有毒,不宜过量使用;指出医生使用时应将二者严格区别,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快速鉴别香加皮与其混淆品五加皮、地骨皮,避免因基原混乱影响用药安全。方法 从CGIR数据库获取的香加皮DSS标记序列,对香加皮DSS序列进行酶切位点分析,筛选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间差异位点,选择香加皮的特异性酶切位点Cla I,设计PCR-RFLP反应引物,对影响PCR-RFLP反应的退火温度、循环数、Taq酶、不同型号PCR仪、酶切时间等条件进行考察。利用建立的PCR-RFLP鉴别方法对不同产地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进行适用性考察。结果 在退火温度59 ℃、循环数为40个时,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样品经过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后,可出现清晰明亮的片段,酶切时间30 min,香加皮药材及其基原物种均可产生约140 bp和290 bp的目的片段,而2种混淆品五加皮和地骨皮药材及其基原物种只在250~500 bp有一条约430 bp的目的片段。该方法能对香加皮及其混淆品五加皮、地骨皮进行准确鉴别。结论 建立了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的PCR-RFLP鉴别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适用性好,为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五加皮与香加皮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东  池美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627-1627
五加皮为常用中草药,属中药祛风湿类,性辛温,归肝肾经、无毒、有祛风湿补肾强筋骨的作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将五加皮归为五加科植物,称南五加,将香加皮称北五加,为萝蘼科植物杠柳的根皮。1997年版《中国药典》定为香加皮有毒,强心利尿、不宜多用。笔者在近期工作中,发现以香加皮替代五加皮,五加皮与香加皮性味归经相似,但功能主治不同,故必须区分,且香加皮有毒,不宜过量,况且也未见有关文献报道二者能互相替代。为确保疗效,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鉴别。  相似文献   

11.
五加皮和香加皮以及红毛五加皮、刺五加都是临床常用的中药饮片,因五加皮各地使用习惯差异较大,特别是历来多数地区均将香加皮作五加皮人药,或者将红毛五加皮作五加皮人药,更有甚者将刺五加与红毛五加皮混为一体,也作五加皮入药,导致目前市售五加皮伪劣混用现象极为严重。为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实践经验,笔者在此对这四种中药进行鉴别比较,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药香加皮与五加皮的来源、性状、显微等生药学鉴定,为中药从业人员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中发现人们通常把不同科属、不同品种,作用又不完全相似的五加皮、香加皮混用。为使五加皮、香加皮合理应用。更好地发挥各药功效,特写此文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香加皮及其易混淆品的区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避免有毒中药香加皮与其易混淆品五加皮和地骨皮的混用误用,介绍三者区别并建立简便快捷的鉴别方法.方法:使用薄层层析法和化学鉴别法.结果:三者在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等各方面有诸多差异,可以运用简捷的方法对其进行区别鉴定.结论:掌握香加皮与其易混淆品五加皮和地骨皮的区别及鉴定方法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五加皮属于中药药名中的同名异物,在临床应用中容易混淆,而出现毒副作用。现将五加皮、香加皮和地骨皮加以区别。五加皮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gracilistylusW .W .Smith ,香加皮来源于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sepiumBge的干燥根皮。地骨皮来源于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seMill干燥根皮。现将将三者鉴别特征列表比较,以供临床使用参考。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鉴别比较表鉴别内容香五加皮五加皮(细柱五加)地骨皮形状卷筒状、槽状或片状单或双卷筒状筒状、槽状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灰褐色,有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阐述.提示二者分属不同科属,功效不同,临床中不能相互代替;强调香加皮有毒,不宜过量使用;指出医生使用时应将二者严格区别,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五加皮与香加皮在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比较分析,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以杜绝混用。  相似文献   

18.
香加皮不能当五加皮药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萍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5):357-358
香加皮俗名“北五加皮”,五加皮俗名“南五加皮”,两药同具“五加皮”之名,实为不同来源、功效不尽相同的两种药物,且香加皮有毒,有的地方南、北五加皮不分,处方上开五加皮,常给北五加皮,致临床上曾有过很多关于误服香加皮而中毒死亡的报告[1~3] 。《中国药典》1977年版即将香加皮与五加皮两药分别收载,时至今日,以香加皮做五加皮药用的现象仍比比皆是,屡见不鲜。据调查[4 ,5] ,在我国北部及南方多数省区均如此。笔者于1999年  相似文献   

19.
五加皮、香加皮均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一些地区和医疗单位因其作用相似而互为代用。其实两者的科属、性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用量均不一样。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现将五加皮、香加皮从以下方面进行鉴别比较 :1 来源鉴别 [1 ]1.1 五加皮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干燥根皮。1.2 香加皮萝 艹摩 科植物杠柳 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2 性状鉴别 [1 ]2 .1 五加皮呈不规则卷筒状 ,长 5~ 15 cm,直径 0 .4~ 1.4cm,厚约 0 .2 cm。外表面灰褐色 ,有稍扭曲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  相似文献   

20.
以香加皮充当五加皮入药,在早期本草书籍中就有记载。直至现在,在中药市场及临床上的供应和使用这种现象仍然存在,把二者混为一体。从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开始,就明确将香加皮和五加皮作为二个品种收载的。为防止误用现象发生,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