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抽取200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阴性的中专学生作为试验组,按0、1、6方案接种,接种后7、12、24、36个月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抗-HBs和HBsAg.同时抽取200名未接种疫苗的HBV感染阴性的学生作为对照组,比较感染率.结果试验组全程免疫后,200名学生中有179人HBV抗HBs阳性,3年中HBV感染率1%(2/200),抗HBs阳转率达89.5%.对照组HBV感染率4.50%(9/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免疫效果,能有效阻断HBV感染,预防乙型肝炎发生,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是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中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及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对调查对象采静脉血2~3ml,采用ELISA方法进行乙肝相关免疫学指标的检查。健康教育对策包括:普及乙肝防治知识、加强心理护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防止他人感染、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指导。对象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专新生。结果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专新生HBV总感染率为36.08%,HBsAg阳性率为15.78%,与广东省感染率相仿。HBV感染在广西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青少年中流行程度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专职业学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对职业学校中专生乙型肝炎(下称乙肝)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并探讨HBV两对半组合模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2008年与2009年两年的入学新生共2937例中专学生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其中2008年1716例,2009年1221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中1716例中健康者1524例(88.81%),其中5项全阴印8例,单项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865例。感染率11.19%,在感染者中大三阳121例,小三阳46例(63.02%和23.96),占总人数7.05%。2009年1221例,健康者1106例(90.58%)。5项全阴性者549例,单项抗HBS阳性者(含主动和被动免疫)653例。感染者115例感染率9.42%,感染者中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71例阳性率61.74%,占总数5.81%和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29例阳性率25.22%,占总数2.38%。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对中专职业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复种和HBV携带者管理的可靠依据。乙肝两对半对HBV感染,复制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体,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HBV感染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世界上30%的人感染过或者成为HBV的携带者。据统计[1],全球共有3.5亿HBV慢性感染者,每年因HBV慢性感染所致的肝纤维化或者肝癌感染致死的人数有100万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中专学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发病情况,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发现感染率较高,且实习生高于在校生,男生高于女生等,但发病率较低,由于一旦发病,治疗难度大,建议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流行面广、感染率高、危害性大的传染病.人体感染乙肝病毒(HBV)后,因机体免疫状况差异而出现不同的血清标志物.为了解和掌握在校大学生HBV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接种效果、避免集体生活传播提供可靠依据,对3 000例在校大学生乙肝六项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显示,乙肝患者或HBV携靛者占4.2%.具有免疫功能者占1.8%,六项指标均为阴性者占94.0%.对六项指标均为阴性者提出接种乙肝疫苗,避免HBV在学生群体中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开平市学生儿童HBV感染状况和提供防治对策。方法2001年应用ELISA法对全市104630名学生儿童进行HBsAg检测。结果学生儿童HBsAg阳性率为8.6%,其中学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的阳性率分别为3.7%(275/7454)、6.8%(3892/57181)和12.1%(4865/40293)。三者之间相比具显著性差异。结论学生儿童阶段是HBV感染传播的重要阶段,提高学生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可有效降低人群HBV感染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保山市聋哑学校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聋哑学校乙肝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校的90名师生采集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HBV5项血清学指标。结果 90名调查对象中,聋哑学生68人,教师22人,均无乙肝疫苗免疫史,全校HBsAb阳性率仅为23.3%。HBsAg阳性聋哑学生4人,阳性率为5.9%;HBsAg阳性教师1人,阳性率为4.5%。聋哑学生及本校教师分别有83.8%、31.8%为乙肝易感人群。聋哑学生与同年龄自然人群、本市正常学生HBsAg阳性率相近(P>0.05),HBsAb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均低于本校教师及自然人群(P<0.05)。结论聋哑学生感染HBV机会较自然人群小,但是聋哑学生面临HBV感染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2000~2003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生HBsAg及ALT检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入校新生HBV感染情况,为预防学生感染HBV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对入校新生进行HBsAg及ALT调查。结果:4年内HBsAg平均阳性率为5.36%4年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感染在城乡之间、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应加强对学生乙肝的防治,加强在大学生中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0.
朱丽  陶薇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1):176-178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分为无症状携带、急性HBV感染、慢性HBV感染、暴发性HBV感染和隐匿性HBV感染5种形式。隐匿性HBV感染是指血清HBsAg阴性,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隐匿性HBV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再激活、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发展成典型的乙型肝炎,加重HBV的传播,并最终发展为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具有严重的危害性。隐匿性HBV感染的分子机制比较复杂,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本文对隐匿性HBV感染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HBV感染动物模型的发展对理解病毒复制、疾病发病机理,尤其是对鉴定HBV感染治疗的候选药物是很重要的。然而,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已经限制了动物模型的可能性。猩猩易于感染HBV,但是不能表现疾病的所有症状,也很昂贵,不利于作为动物模型使用。类似HBV的病毒在土拨鼠、松鼠、鸭子身上已经对描述许多HBV知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与HBV感染人体有一定的差距。1985年Chisari等首先建立HbsAg大蛋白的HBV转基因小鼠(transgenicmice,Tg)模型以来,这类模型已成为人们研究HBV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病毒性肝炎病理发生的重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全面开展核酸检测无偿献血人群HBV感染情况,探明目前筛查模式的适合性,有效保障血液的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中心169808例无偿献血者使用“两遍ELISA检测+一遍核酸检测”的检测策略,将HBsAg和HBVDNA为阳性的献血者按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民族、职业、献血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169808例献血者HBV总阳性率为0.393%,ELISA阳性率为0.359%,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034%。HBV感染者献血人群的特征为18~25岁、男性、中专及以下、汉族、其他、初次献血,HBV感染者的因素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和献血方式有关,与民族无关。结论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HBV阳性率有一定比例,使用“两遍ELISA检测+一遍核酸检测”模式可以降低因ELISA漏检而导致的输血后乙肝病毒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学生家庭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以及肝细胞癌相关的HBV变异情况,为HBV感染、肝细胞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浦东新区15个学校及幼儿园60个班级中调查学生1 611名,其中HBsAg阳性学生8名。对该8名学生及其18名一级亲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肝五项。采用荧光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multiplex-PCR、巢式PCR法联合克隆测序方法检测HBV基因组、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和前S(PreS)区。结果 一级亲属HBsAg与HBcAb阳性率分别为33.3%(6/18)与38.9%(7/18)。母亲HBsAg与HBcAb阳性率均为71.4%(5/7),高于其他一级亲属阳性率(P<0.05)。8个家庭中7个家庭(87.5%)有2人及2人以上HBV感染或曾经感染,8个家庭共26名家庭成员中14人HBsAg阳性,阳性率为53.8%。共检测了4组母亲和子女的HBV基因,其中3组HBV基因为C型,1组母亲为C型、子女为B型;在肝细胞癌相关HBV变异中,子女的BCP区热点突变频率低于母亲,PreS区C型有8个变异位点在母亲和子女体内均表达、其余关键位点均未在子女体内发现。结论 HBV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HBV感染通过母婴传播可能性较大,但也存在后天血液传播等方式感染;子女HBV基因进化程度低于母亲,符合HBV进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潘丽  李玲艳  李胡焕  苏润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64-1065
我国现有1亿多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大目,目前尚没有能够有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一旦感染HBV,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大多数终身携带病毒。控制HBV感染流行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5.
郭秋荣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6):109-110
目的 了解庆阳地区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为大、中专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2206名大、中专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对于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中专学生的正确回答率都比较高;有23.2%的大学生及33.7%的中专生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中专学生选择同情和关怀的占首位,达70%左右.2.6%的中专生和8.3%的大学生自我报告有过性行为,性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P<0.05).结论 学校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特点,制订适宜的健康教育策略,使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有全面、正确的认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一批新的高等职业院校应运而生,这批新诞生的高等职业院校有相当部分是在原有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于是就出现了短期内大,中专学生共存的特殊现象,中专,大学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等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文章从分析大,中专学生的差别入手,浅谈对大,中专学生教育管理的认识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在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免疫力情况,并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们对98级18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肝功及HBV感染五项指标检测。结果:我院学生HBsAg阳性率为1.6%,抗-HBs阳性率为30.1%,感染率为33.3%,男女学生之间HBV感染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一个肝功能异常。结论:我院学生HBV感染及对HBV的免疫均力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性传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大约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慢性感染者超过3.5亿。15%-40%的慢性感染者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HBV感染导致世界上每年大约100万人死亡,是致死的第十大死因。我国是HBV高流行地区,总人口中70%-90%曾感染HBV,8%-15%是慢性感染。HBV持续感染既可引起肝病,又可成为传染源,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危害极大。HBV在世界各地的感染率差别很大,在欧美低流行国家成年人感染较常见.性行为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9.
潮州地区高考学生HBsAg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焕桐 《广东医学》2006,27(5):743-744
目的了解本地区中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HB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003~2005年高考体检学生共15 806例的HBsAg。结果2003~2005年高考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7.6%,16.6%和15.2%;乡镇学生HBsAg的阳性率为21.2%,显著高于市区学生的12.3%(P<0.01);男性的HBsAg阳性率19.1%,显著高于女性的13.3%(P<0.01)。结论本地区2003~2005年高考学生的HBV感染率(平均感染率16.5%),显著高于全国的HBV平均感染率9.8%。乡镇学生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市区学生,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0.
陈万宁  万德胜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57-2358
目的:调查东莞市2001年至2004年城镇和乡镇高考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现状,从中了解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HB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2001年至2004年高考体检学生共20 639人的HBsAg。结果:2001年至2004年高考学生HBsAg的携带率分别为23.69%、18.58%、16.22%、14.88%;乡镇学生HBsAg阳性率18.96%,显著高于城镇学生的阳性率14.87%(P<0.01);男性的HBsAg阳性率20.94%,显著高于女性阳性率15.60%(P<0.01)。结论:被调查的东莞市2001年至2004年高考学生的HBV感染率(平均感染率17.49%)显著高于全国的HBV平均感染率10.3%,乡镇学生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