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治疗价值。方法对51例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单极电凝打孔,直径一般为2-4 mm,深度4-6 mm,两孔间隔约10 mm。手术前后监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术后监测排卵情况并观察妊娠率。结果术后1个月血清FSH升高,LH、LH/FSH、T下降(P〈0.05)。术后自然排卵率84.3%(43/51),术后2年内妊娠39例,术后累积妊娠率76.5%(39/51)。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术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案,并且创伤小,术后粘连少,多胎妊娠率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少。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 e,PCO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4例PCOS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卵巢电凝打孔,观察治疗前后的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两者比值(LH/FSH),雄激素(T),胰岛素(INS)的变化。应用基础体温、B超检测排卵,术后半年未孕者诱发排卵。结果术后第1个经期血清T、LH、LH/FSH明显下降(P〈0.05)。术后自然排卵率75%(48/64),妊娠率59%(38/64)。结论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治疗PCOS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为排卵困难的PCOS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也是治疗严重PCOS病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LOD)后结合氯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手术前后分别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36例的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睾酮(T)的水平,并在术后监测患者卵泡的发育、排卵及妊娠数。结果:36例患者月经情况改善,术后LH和T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排卵率为86.1%,1年内累计妊娠20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效,具有术后排卵率高,妊娠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电凝打孔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腹腔镜电凝打孔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疗效。方法:对克罗米酚治疗无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0例行腹腔镜多点打孔术,观察手术前后FSH、LH、T、E的变化,术后排卵及受孕情况。结果:用该方法治疗PCOS恢复排卵率85%,受孕率6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治疗PCOS简单易行、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多次进行,为难治的PCOS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楔切、打孔术对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ovarysyndrome ,PCOS)症状的效果。方法 :观察比较 35例PCOS患者术前、术后血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睾酮 (T)水平 ,术后排卵情况 ,妊娠率及妊娠结果。结果 :35例中失访 2例 ,30例术后 1月月经复潮且正常 ,2例月经稀发 ,1例术后无月经复潮并怀孕。术后LH ,LH FSH和T值均较术前降低 ,而FSH值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术后排卵率 93 9% (31 33) ,术后妊娠率 72 7% (8 11) ,术后附件区无粘连。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楔切、打孔术治疗PCOS损伤小 ,并发症少 ,术后排卵率及妊娠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与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8-01间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难治性PCOS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33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B超组行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术。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随访1 a,观察2组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术后2组血清LH、T水平均显著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a,2组排卵率、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术治疗难治性PCOS的效果与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相同,是治疗难治性PCOS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卵巢电凝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的效果。 方法应用电视腹腔镜对 16例促排卵方案治疗无效的PCOS行卵巢电凝术 ,观察术后排卵情况及对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 ,比较术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睾酮 (T)、雌二醇 (E2 )水平的变化。 结果  16例卵巢活检经病理诊断均为多囊卵巢。术后患者血清中LH和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t=14 75 ,P <0 0 1;t=13 2 0 ,P <0 0 1) ,LH/FSH比值 ( 1 3± 0 5 )趋于正常。 10例 ( 6 2 5 % )术后 2周期内自然行经 ,余 6例术后未自然恢复排卵在给氯米芬后全部促排卵成功。 结论 药物促排卵方案治疗无效的PCOS可选择卵巢电凝术进行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临床价值、适应证及机理。方法:对符合PCOS标准的不孕症47例采用腹腔镜电针双侧卵巢打孔术,观测术后排卵、妊娠、流产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FSH,LH和T值的变化及月经情况的改变。结果:术后血清雄激素(T)及黄体生成激素(LH)明显下降,术后排卵率为85.1%。妊娠率为61.7%,早期流产率为10.3%,无1例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可提高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自然排卵率及对克罗米芬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妊娠率,是PCOS不孕症特别是难治性PCOS患者恢复卵巢生理功能的有效手段,但应掌握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术后3个月未妊娠者尽早采用促排卵药物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远期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为用克罗米芬治疗无效的138例PCOS患者施行腹腔镜卵巢电凝打孔术,观察手术前后FSH、LH、E2、T、PRL的变化,对比手术前后卵巢体积及形态的变化,术后根据基础体温测定和B超监测排卵情况,随访月经恢复正常、受孕和新生儿的情况。结果:随访24~78个月,48例随访60个月以上。术后LH、T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卵巢体积由术前平均14.2cm3降至9.8cm3,月经情况明显改善,用此方法治疗PCOS患者恢复自然排卵率达92%,5年累计妊娠率达89.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PCOS简单易行,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性高,远期疗效好,对子代无不良影响,为药物治疗失败的PCOS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达英-35、来曲唑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化分组,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0)用达英-35和来曲唑治疗;观察组(n=30)用达英-35和来曲唑并加用复方玄驹胶囊。比较两组各激素水平、优势卵泡个数及排卵个数。结果对照组LH、FSH/LH比值在调整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睾酮(T)、LH、FSH/LH在调整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孕酮(P)[(0.42±0.07)vs.(0.85±0.27)]和FSH/LH[(1.04±0.23)vs.(1.21±0.21)]较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LH水平[(6.34±1.68)vs.(5.38±1.43)]显著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排卵个数[(0.67±0.71)vs.(1.13±0.68)]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配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卵泡发育时间段卵泡抽吸术对多囊卵巢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符合PCOS诊断标准的不孕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分别在卵泡发育期和卵泡成熟期穿刺抽吸卵泡。B超监测排卵后指导同房,观察未孕患者穿刺前及第1次穿刺后促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睾酮、窦卵泡数目;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率,卵巢过激发生率、流产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用量。结果 1组患者多胎妊娠率较2组显著增高(P〈0.05);流产率、OHSS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1、2组未孕患者穿刺前较第一次穿刺后LH、T水平显著下降(P〈0.05);F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未孕患者第1次穿刺后较穿刺前窦卵泡数目显著减少(P〈0.05)。结论卵泡穿刺术可提高降低患者LH和T水平,减少窦卵泡数目,减少OHSS的发生率,临床可根据患者对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卵巢被膜的厚度等选择着合适的时间进行穿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排卵率及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方法 :选择药物治疗时间在 2年以上未妊娠的PCOS患者 ,经腹腔镜行多囊卵巢电灼打孔术 ,术后配合应用促排卵药物 ,观测血FSH、LH、T、P、E2 的变化及排卵率。结果 :排卵率达 89% ,受孕率为 6 8%。术后LH、T、E2 浓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与术前平均值比较 ,均P <0 .0 1,术后受孕者 ,各种激素下降幅度较大 (P <0 0 1) ,病程较长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本疗法简单易行 ,创伤小 ,康复快 ,可重复多次进行 ,患者易接受 ,为困难的PCOS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卵巢打孔术(laparoscopic ovarian drilling,LOD)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近远期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为46例诊断为PCOS合并不孕症的患者行LOD。对比手术前后患者性激素水平,并随访手术后月经周期、排卵情况、妊娠率及术后5年卵巢储备功能。结果:术后血清中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升高,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及LH/FSH水平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患者月经周期状况明显改善,6个月内累计妊娠率、排卵率明显增加(P<0.05)。与术后即时相比,术后5年患者LH、T、LH/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随访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D治疗PCOS合并不孕症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月经情况,增加排卵率、妊娠率,但术后远期可能存在复发的可能。对有生育要求并行单纯促排卵药物治疗3个月后疗效仍较差的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应及时行LOD,术后检测激素水平与排卵情况,积极促进并合理指导患者受孕,尤其把握术后最佳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育的方法。方法对12例PCOS患者15个周期采用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发育,配合经阴道B超下卵泡穿刺术释放卵母卵泡,再行人工授精。结果15个周期中妊娠4例,妊娠率为27%;治疗后第2次月经周期中1例自然妊娠,其他病例在3个月内月经恢复正常,但之后5例月经周期延长,2例复发闭经;患者血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值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卵泡穿刺结合人工授精,能迅速阻断PCOS的病理环节,具有创伤较小、疗效确切、简便等优点,可作为治疗PCOS不育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阴道改良小卵泡穿刺抽吸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育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诊断为PCOS不育患者98例,按照是否进行小卵泡穿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妊娠及流产情况及研究组穿刺前后血清激素的变化。结果研究组OHSS发生率为4.09%,无流产发生;对照组OHSS及流产的发生率为16.32%,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LH(4.84±0.67)U/L、LH/FSH(0.93±0.26)、T(1.70±0.39)nmol/L及基础卵泡数(30.12±5.96)个均低于术前LH(8.89±1.67)U/L、LH/FsH(1.72±0.48)、T(2.12±0.59)nmol/L及基础卵泡数(35.22±6.52)个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妊娠率无差异。结论B超引导下经阴道改良小卵泡穿刺抽吸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能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状况,减少卵巢基础窦卵泡数目,减少其后促排卵周期中OHSS发生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 a)替代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诱导排卵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的效果。 方法 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 /卵泡刺激素 (FSH)促排卵周期 ,当卵泡成熟后出现OHSS高危倾向时使用GnRH a鼻喷剂喷鼻 ,共 2d ,总剂量为 80 0~ 10 0 0 μg。用黄体酮 4 0mg/d肌注支持黄体功能 ,共15d。 结果 OHSS高危患者使用GnRH a诱导排卵 32例 ,其中排卵 2 8例、排卵率 88% ;妊娠 12例、妊娠率 38% ;流产 3例、流产率 2 5 % ;多胎妊娠 5例中双胎 3例、三胎 1例及五胎 1例 ,多胎妊娠率 16 % ;无一例重度OHSS发生。 结论 GnRH a替代hCG诱导排卵可以减少OHSS发生 ,且不降低妊娠率 ,但仍有较高的多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卵泡刺激素(FS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生殖中心的130例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IVFET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中的FSH选择分成两组: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果纳芬)和高纯度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HP,丽申宝),比较两组患者的Gn总剂量、Gn天数、获卵数、获成熟卵率、2PN率、优胎率、冻胚率、鲜胚妊娠率、冻胚妊娠率、多胎妊娠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及Gn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总Gn剂量、Gn天数、获卵数、2PN率、优胚率、冻胚率、鲜胚移植妊娠率、冻胚移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中-重OHSS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uFSH-HP组获成熟卵率较rFSH略高(80.80%vs.71.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FSH-HP组的Gn费用显著低于rFSH组[(6 037±1 569)vs.(9 049±1 332)元](P0.01)。结论 uFSH-HP组取得与rFSH组相似的妊娠结局,但费用更低,可考虑做为PCOS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