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多实验研究已经证明,山莨菪碱(654—2)对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应用654—2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也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尤其654—2对 RDS 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用654—2治疗家兔油酸型 RDS,以观察其对 RDS 时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为临床应用654—2治疗呼吸窘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通过X 线胸片观察了20只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家兔的肺水肿与低氧血症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呼吸衰竭出现时,肺水肿只表现为较轻程度的(?)级或Ⅱ级;当肺水肿程度加重时,动脉血氧分压并无显著性降低(P>0.05)。说明两者间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于临床各科,死亡率较高。为研究其发病原理及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需要进行动物实验。实验动物用的较多的是狗和家兔;猫、豚鼠、大鼠、小鼠用的较少。研究淋巴流量及其成份的变化多用带有慢性淋巴管插管的羊、在清醒状态下观察。实验手段比较多用的是静脉注入细菌内毒素  相似文献   

4.
党参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血气和酸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测定了油酸复制大鼠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模型血气和酸碱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了党参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党参有提高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的作用,并能纠正大鼠酸碱平衡紊乱,从而对党参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戴甜  曹书华 《医学综述》2008,14(6):900-902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多病因所致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自1967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首次报道以来,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一直是研究领域的热点。大量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起关键作用。现对细胞因子在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感染与新生儿呼吸窒迫综合征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6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和70例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进行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经回归分析后筛选出高危因素包括:感染、窒息缺氧、胎粪吸入以及择期剖宫产;其中对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最大的为感染因素,其次依次为缺氧窒息、胎粪吸入和择期剖宫产。结论:感染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密切相关,是新生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之一,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剖宫产率及选择性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选择性剖宫产RDS的胎龄分布及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结果:选择性剖宫产儿发并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随着孕周变化而变化;自然分娩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46%,非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60%,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与宫缩尚未发动的选择性剖宫产有密切联系,且其发生率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降低选择性剖宫产率或选择适当的时机行剖宫产,将有助于降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唐敬丽 《吉林医学》2013,(20):4116-4117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新生儿科的发生或者未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9例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的时间窗宽,辅助通气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高危因素有:早产儿;糖尿病孕妇;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新生儿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并防止新生儿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各种高危因素,这对提高新生儿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是各科疾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自1967年Ashbaugh报告12例以来,该综合征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临床病症,为广大临床和实验工作者所重视。关於本症的命名,以往较为混乱。目前国内外多数人赞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一名称。此综合征一经发生预后不良。美国估计,此征病死率为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根本原因是目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尚未明确。因此,建立合适的急性肺损伤鼠类模型有助于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预防策略。本文就实验动物选择、急性肺损伤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对策。方法 对我院ICU病区于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72例,其中生后24h内发病36例(50%),出生24h后至日龄28d内发病36例(50%),需机械辅助通气40例(55.56%)。结论 有关新生儿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应考虑为:对出生后24h内发病的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为新生儿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对出生24h以后至28d以内发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为新生儿继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关新生儿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目前仍是以机械辅助通气为主,辅之以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医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1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组,再选取同时期入院的健康新生儿240名作为健康组。对影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窘迫综合征组中剖宫产、孕次≥3次、胎次为2次和3次的患儿占比均高于健康组,且呼吸窘迫综合征组的患儿孕龄短于健康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孕次≥3次、胎次为2次和3次、孕龄短均为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OR=1.575、4.100、2.441、4.028、2.422,均P<0.05)。结论:剖宫产、孕次≥3次、胎次为2次和3次、孕龄短均为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和有效防治,避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获得最佳的母婴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 (654 -2)和参麦注射液联合用药对家兔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耳缘静脉注射油酸 ,复制RDS动物模型 ,观察RDS时血清一氧化氮及血气、肺系数、肺病理改变 ,并探讨654 -2和参麦注射液联合用药用对RDS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NO水平在60min、120min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血气呈进行性下降 ,肺病理损伤严重。经药物治疗后血清NO水平下降 ,血氧分压升高 ,肺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654 -2和参麦注射液联合用药能减轻内皮细胞损伤 ,减少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 ,对家兔呼吸窘迫综合征显示了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有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征和足月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之分,前者又称肺透明膜病变(HMD)。我院产科护理人员准备为新生儿洗澡时发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老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2例老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老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66.6%,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1.7%,其与延误诊断有关。结论 提高对老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认识,及时鉴别老年常见危重病症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早诊断,才能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患糖尿病母亲所生婴儿中,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龄及体重配对的对照组。因此,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作者研究了脐带血胰岛素浓度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0例早产儿中,1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脐带血平均胰岛素浓度(22.3±37uU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肺损伤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梅  郑春兰  马加庆 《医学综述》2009,15(19):2909-2912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和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由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构成的调节网络的失控,导致肺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的靶细胞受损已被广泛认同。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的互相激活和级联反应是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本文对细胞因子在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母产前应用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影响的时效关系。方法将540例有早产征象的孕母按不同孕龄分为A、B、C三组各180例:A组孕龄为28—31周;B组孕龄为32—34周;C组孕龄为大于或等于35周。其中各组再随机分为用药小组90例和对照小组90例。用药小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盐酸氨溴索,而对照小组只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对比产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结果A组的用药小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21.11%,A组的对照小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42.22%,两者比较,x2值为9.2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用药小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14.44%,B组的对照小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28.89%,两者比较,X2值为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用药小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6.67%,C组的对照小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12.22%,两者比较,x2值为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母28~31周是产前应用盐酸氨溴索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春天 ,北京、广东、山西及部分省相继出现“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疫情 ,“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流行期间 ,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防治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做了大量的工作 ,具体做法报告如下。1 开展多形式、多渠道“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健康教育“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初期 ,群众缺乏对“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知识的了解 ,出现紧张、恐惧心理 ,此时 ,针对不同人群 ,适应不同文化、年龄普及“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知识 ,消除恐惧心理是健康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对不同人群进行了健康教育。1.1 利用覆盖面广…  相似文献   

20.
作者给兔静脉内注射油酸建立了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模型,并探讨高频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 HFJV)对ARDS的防治作用。他们选用健康家兔24只,雌雄兼用,体重1.6~2.5kg,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治疗组:注射油酸后1.5小时(预实验显示此时ARDS模型已形成)接受HFJV;预防组:注射油酸前10分钟开始给予HFJ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