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使不良反应报告规范化,制度化.方法 对我院2011年1-11月132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部分医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粗糙,流于形式.结论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需改进,规范,设立制度.应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重视他们的素质培养,并展开全方位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药理分析,为安全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9年1月~2009年7月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120份病历资料中,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46例,发生率为4.1%;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皮疹、高热;以青霉素G、头孢曲松钠及头孢他啶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多。结论:对我院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并进行药理分析,有助于针对性的加强用药管理,提高临床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韦英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112-112,117
目的:对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了解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以提高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共收到报告35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抗菌药,占总报告数的48.6%,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抗菌药的52.9%;中成药占总报告数的31.4%.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住院患者为主,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菌药、中成药为主,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大部分可以治愈,绝大部分对原疾病的治疗影响不大,不良反应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以皮疹多见,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以"很可能"为主.结论:必须加强医务人员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对抗菌药、中成药的使用进行重点监测,对年龄、给药方式、遗传等易感斟素足够重视,提高门诊患者的报告率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水平.  相似文献   

4.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但我院不良反应检测报告站收集到三例患者发生口腔溃疡的不良反应,此反应此前未有报道,我院进行了分析验证,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防范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机体伤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李静  陈卫军  彭曦 《农垦医学》2010,32(1):56-58
目的:调查我院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为完善和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医护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知识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7份。被调查人群中,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占69.02%,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不知道上报的占6.74%,认为上报不良反应有顾虑的占48.16%,太麻烦的占47.49%。另有98.32%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培训。结论: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我院的医护人员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意识。同时,应强化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的监管职责,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药剂科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样本为我院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这一年时间内,我院自主收集并上报的院内药品不良反应信息(ADR)50份,并针对院内药剂科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ADR)在监督管理中出现问题的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对策。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结果可以了解到,在我院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ADR)报告份数50份,但是药品不良反应信息(ADR)进行上报的报告份数为30份(60.0%),得出我院药剂科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ADR)上报率较低,同时上报的报告中不完整的报告15份(50.0%),不完整信息中患者自述信息不完整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ADR)报告10份(66.7%),药品信息及诊断记录不完整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ADR)报告份数5份(33.3%),我院药剂科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ADR)报告信息完整度较低。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我院药剂科存在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ADR)报告监测方面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应针对现阶段我院药剂科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以此做到对我院药剂科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使我院药剂科的工作人员重视院内药品不良反应信息(ADR)的监测工作,在提升我院的管理工作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院内药剂科的药品管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杨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00-170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生素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提高我院不良反应报告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到2012年12月上报的66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66例中有40例痊愈,24例好转,2例未好转。结论:在使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所谓药品的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目前药品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要源于门诊和住院病例,由药剂科专人负责收集。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度所有ADR报告进行了整理分析,共计161例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掌握ADR发生的特点,更加完善我院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便于临床上跟更好地使用。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统计,归纳。结果:我院使用的20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中,有9个品种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症状有8类。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如注意配伍,使用剂量,滴注速度,患者个体差异等问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发生426例药品不良反应,对此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4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表现、所涉及的药品种类、病人一般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了解在药品不良反应方面我院不同职业和职称医务人员的认知度。方法择取我院不同职业和职称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不良反应认识正确率方面,相比于医师和护士,药师的正确认识率相对较高,药师认识正确率随职称增加而提升(P0.05)。结论在药品不良反应方面,我院不同职业和职称医务人员的认知度存在差异,在认识正确率上,药师比医师和护士相对较好。对于此应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职业和职称的医务人员参与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培训,将药师专业优势发挥出来,使不良反应上报流程得到优化,以提升不良反应上报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2008年我院8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s)报告进行分析,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我院呈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在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10岁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16例,占25.00%;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 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为此,笔者对我院2010—2011年收集的1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总结、分析,以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雷俊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81-2982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类型,探讨预防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3年12月近6年来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12262例输血患者中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1例,发生率为0.42%,其中过敏反应36例,占70.59%,发热反应14例,占27.45%,其他1例占1.96%。结论我院的输血不良反应率和文献报道相近,其主要类型是由输注血浆类制品引起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6.
贾歆 《黑龙江医学》2013,37(9):887-88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从患者年龄、药品品种及受累器官进行统计。结果 126例报告中涉及8类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引起ADR/ADE占比例最大(23.81%)。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继续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孕产妇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了解我院2012年孕产妇人群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对我院2012年收集的56例孕产妇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通过查阅我院产科2012年住院病历以及门诊、住院医师上报的孕产妇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6例孕产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单中所填项目中的主要项目进行整理、归类,按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8.
谭业蕙 《广州医药》2011,42(6):58-61
目的 掌握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181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65.75%;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最高,占46.97%,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他定,占6.0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上报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64例抗精神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占主要地位,以利培酮最多,主要是神经系统的锥体外系反应.结论 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工作,强化医护人员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0.
2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发生的27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年龄在60岁以上;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主要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