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务院确定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为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并于1994年12月实施改革。在此前后,各地也作了某些改革的探索,但所用“改革之名”颇多。如:“医疗制度”、“医疗保健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健康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职工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医疗费用保险”和“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等,用词竟达十多种,有的还分别冠以“城市”、“农村”、或“职工”、“农民”等。甚至同一个文件、讲话中出现不同的用词,…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转型,各种心理需求、种种消极社会心理相继产生,出现各种现代化社会“心病牢狱”。世界卫生组织布兰特女士预言:身心性疾病成为新世纪的一种潜在危机,人类在经过“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后,已开始进入“精神病时代”。因此,心理疗疾就成了21世纪健康主题。新时期,老年朋友要做到“三忘”、“三爱”,即“忘老”、“忘忧”、“忘我”;“爱生活”、“爱他人”、“爱自己”。  相似文献   

3.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是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概括。笔者认为在对“丰”、“富”、“稳”三字内涵的认识过程中,应增强对“健康”的认识,也就是说,由“丰”、“富”、“稳”构成的“新农村建设”中必须以“农民健康”为基础,若离开了“农民健康”,“新农村建设”只是纸上谈兵。籍此,笔者围绕强化“农民健康服务”择要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饮食的有无、丰富不丰富、好不好、是否科学合理,就像“天”一样“大”的大事!“安全第一”!安排得好——享尽“口福”而健康长寿;安排不好——“病从口入”,既不能保证“生活质量”,也不能保证“生命质量”,会令人抱憾终生!  相似文献   

5.
“三”是“三得”:即“看得惯”、“忘得快”、“想得开”。“看得惯”就是对社会上出现的许多新现象要看得惯,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可牢骚满腹,这样才能保持心平气静、生活平衡。“忘得快”,一是对过去的个人恩怨、坎坷要彻底忘掉,不能有半点缠绵;二是对自己以前的成绩也要忘掉,不要老提“我当年怎样怎样”。“想得开”是对“人走茶凉”想得开,切勿有“人老无用,无人看得起”的叹息。  相似文献   

6.
腰腿疼和颈椎病的“倒行”治疗文/@@乔柏青人走路都是向前行,“倒行”是一种反常态行为。除了“倒行”,还有“爬行”、“倒立”、“赤脚”、“饥饿”、“长啸”等行为,这些行为在特定情况下对人体有一定医疗保健作用,祖国医学称之谓“反常态疗法”。“倒行”与“前...  相似文献   

7.
在人们的印象中,可以用来形容抑郁症患者的词语无非是“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思维迟钝”、“满面愁容”、“情绪低落”等,而很难把“抑郁”与“微笑”联系在一起。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有不少人患上“微笑性抑郁”,尤其是在白领阶层。  相似文献   

8.
陈桂林  马星 《中国保健》2009,(18):711-711
近几年传染病的流行,已被各个国家重视,传染病流行主要原因是人类流动性大,人口过于密集,加上监管工作的疏忽和群众缺乏防病知识等诸多因素引起。另外,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人和自然的不和谐,也是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已杜绝的甲类传染病也开始流行,如“霍乱”;新的传染性疾病,如“非典”、“禽流感”、“甲型流感”、“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流行性出血热”、“水痘”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确保人类的健康,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防病工作必须加大力度。如何做好防病工作,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火”是什么病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昭和 《家庭医学》2004,(21):24-24
何谓“上火”“上火”是一种俗称,属于中医学“火热证”范畴,指人体受到“火热之邪”侵袭,出现一系列“热证”表现。由于火性上炎,“上火”的人多会有头面部“热”的表现。出现咽喉干痛、头昏目胀、鼻腔热烘、口舌生疮、流鼻血、牙痛等症状。“火”为夏季主气,火与温、暑三气同性,所以夏季易致人“上火”。秋冬季节气候变化无常,空气干燥,也是容易“上火”的季节。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各大网站对于“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女性为何成了“剩女”进行了一番调查,众网友把剩女难嫁的主因归结为:“她们太挑剔,对男人的要求太高”,说她们是“自找的,都是挑来挑去惹的祸”,“自觉很优秀,眼光过高,择偶范围狭窄”。而剩女们对自己不嫁的理由多半是:“难寻完美男人”、“单身即自由”、“单身是快乐”、“难忍琐碎生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非典”、“芬必得”事件、哈尔滨“欣弗”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禽流感”、汶川地震、“猪流感”、“开胸验肺”等,一系列令社会焦虑不安的卫生事件在我们身边此消彼长,卫生部门的新闻通报制度,被推至史无前例的风口浪尖。令人欣慰的是,卫生部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面对媒体。  相似文献   

12.
《论语》,可谓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其中不乏养生思想,归结起来可用“志”、“乐”、“仁”、“性”、“道”、“行”六字概括。  相似文献   

13.
仿佛一夜间,“妇科诊疗”在南京陡然升温,“妇”字专科、“妇科”特色门诊如雨后春笋,而且借助媒体大肆造势,诸如“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经验丰富”、“取得很好疗效”之类的宣传鼓动厂屡见不鲜、充耳可闻,令人躲避不及。事实真相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9):I0003-I0003
广元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多年来,全院职工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行“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学习强院、科技兴院、依法治院、文化立院”的建院方略,艰苦奋斗,团结拼搏,使医院得到快速、协调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近年来先后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医院”、“四川省文明医院服务窗口示范单位”、“四川省十佳城市医院”、“四川省医院感染控制先进单位”、“四川省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成效显著单位”、“广元市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药膳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的“消渴”范畴,其病是由于素体阴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基本病理为燥热偏盛,阴津亏损,以阴虚为体,燥热为标,病位在肺、胃、肾。根据临床表现,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及“上中消”、“上下消”、“三消”等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不少医疗单位把开展乙肝门诊作为“摇钱树”。本来仅是一般的普科医生,摇身一变成了专科医生,甚至连不具备行医资格的土郎中,居然也办起了治疗乙肝的“研究所”。这些假“专科”、假“研究所”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做特做不实的广告宣传,如“克星”、“转阴王”、“神医”等等,招揽各地的乙肝病人。有的还把自己称作乙肝转阴“专家”,用极普通的药材制成”特效”药向全国发售,欺骗百姓收揽病人钱财。  相似文献   

17.
毛筠  小艾 《中国健康月刊》2005,(10):142-143
由重庆一家媒体组织的“十大不健康消费行为”评选活动日前揭晓了投票结果,“学生攀比消费”、“打着开会的名义,公款外出度假”、“吸烟成性”列前三位。专家呼吁消费者应树立健康消费理念。其他消费恶习依次为“大吃大喝,暴饮暴食”、“滥用保健药”、“迷信消费”、“盲目减肥,不注重健康“、“滥食野生动物”、“大把花钱择校”、“贪图便宜,仅凭价格购物”。  相似文献   

18.
有些老年人常常容易出现眼睛红肿涩痛、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及舌尖糜烂疼痛等,民间俗称为“上火”。祖国医学把这些病理表现称为“火性炎上”,而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目赤肿痛谓之“肝火”,咽喉肿痛谓之“肺火”,牙龈肿痛称为“胃火”,口舌生疤称为“心火”等。老年人为何易“上火”呢?体质上的原因祖国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老年人正气虚弱,各种病邪容易侵入机体,滞留体内,“郁而化火”;加之老年人易于出现阴液亏虚,阴虚火旺,因此老年人的“上火”,往往是“虚火”。“实火”一起…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中医古籍论述防治疾病的重要法则和策略之一,出自《内经》“上工治未病”、“上工救其萌芽”。“上工”,古称医术高明的上等医生。周代《周礼》考核医生及评定等级,以医疗质量来衡量,“十全为上”,每治疗十个病人,十个病人全部治愈,即疗效达到“百分之百”定为“上工”,即上等级别的医生。“上工治未病”,是讲上工对待人体健康与疾病,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发生。“上工救其萌芽”,对已有疾病发生(包括“亚健康状态”),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疾病萌芽状态”及“既病防变”,预防疾病发展,防止致残。  相似文献   

20.
医院面临"技术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生部卡的就是临床准入 今年三月份,卫生部发出了一个临床叫停大部分“血液疗法”的通知。通知说,我国部分地区的医疗机构通过采集患者血液,进行“补磁”、“吸附”、“充氧”、“射频”、“净化”、“加药”等处理,或采用物理方法在患者血管内直接处理血液的办法,对患者进行所谓的“血液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