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胆是蛇体内贮存胆汁的胆囊。一般的蛇胆都可以入药,但以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五步蛇、黑鼎锦蛇、银环蛇、三索锦蛇等的蛇胆为佳。蛇胆能祛风除湿、清热明目、解毒,可治肝热目赤、肺热咳嗽、胃热疼痛、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痔疮、皮肤热毒等,如用蛇胆治外痔,蛇胆汁以麻油调涂患处,每日1次。对于未溃的疖痈、腮腺炎,淋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有不少喜食“生猛”的人往往在杀蛇后取胆生吞,或用蛇胆汁混合白酒饮服,这些人虽知蛇胆是良药,但这种服用方法却隐藏着诸多危险。 蛇胆是蛇体内贮存胆汁的胆囊。一般的蛇胆都可以入药,以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五步蛇、眼镜王蛇等的蛇胆为佳。蛇胆的功效能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可治肝热目赤、肺热咳嗽、胃热疼痛、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痔疮、皮肤热毒等。如用蛇胆治外痔,蛇胆汁以麻油调涂患处,每日一次。对于未溃的疖痛、腮腺炎、淋巴结肿大等,涂用蛇胆汁有明显的消肿止痛作用。对疥疮、癣、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常涂蛇胆汁…  相似文献   

3.
蛇胆是蛇体内贮存胆汁的胆囊.一般的蛇胆都可以入药,但以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五步蛇、黑鼎锦蛇、银环蛇、三索锦蛇等的蛇胆为佳.  相似文献   

4.
<正>湖北成宁阿刘我父亲身体不太好,经常咳嗽服用止咳药,有人说蛇胆川贝液效果好,可他服用后效果不好,请问这药还能让他服用吗?蛇胆川贝液由三蛇胆汁、杂蛇胆汁、川贝母、杏仁水、蜂蜜、薄荷脑组成,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之功效。咳嗽可分热咳和寒咳。由肺热造成的反复咳嗽还会有口干、痰少、黏稠、色黄、咽痛等表现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宜选用蛇胆川贝液止咳化痰。因为川贝母性味苦、甘、凉,入肺经,有清热散结、润肺之功,蛇胆汁可清热解  相似文献   

5.
朋友胖胖中年得子,全家上下乐开了花,胖胖为庆贺儿子百天,在市内某大酒店大宴宾朋并夸下海口请大家吃山珍海味。岂料天有不测风云,宴席中一人因生饮蛇胆酒送医院紧急抢救却不治身亡。蛇胆是蛇体内贮存胆汁的胆囊。一般的蛇胆都可以入药,以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五步蛇、眼镜王蛇、黑鼎锦蛇、银环蛇、三索锦蛇等的蛇胆为佳。蛇胆功效能祛风除湿、清热明目、解毒。可治肝热目赤、肺热咳嗽、胃热疼痛、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痔疮、皮  相似文献   

6.
林欣 《自我保健》2013,(10):53-53
大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咳嗽了就去买点“川贝”,方便、好暍,而且有效。但是,市面上含川贝有3。多种,如“川贝止咳糖浆”、“牛黄蛇胆川贝液”、“蛇胆川贝液”、“治咳川贝琵琶露”等,都可以服用吗?  相似文献   

7.
按照《湖北省药品标准》90版蛇胆川贝枇杷膏中蛇胆汁的鉴别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其鉴别效果极不明显 ,为了寻找一种更为明显有效的鉴别方法 ,本实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薄层色谱法鉴别蛇胆汁实验1.1.1 目的 考察薄层色谱法鉴别蛇胆汁的效果1.1.2 药品 蛇胆川贝批杷膏 (以下简称蛇膏 ,由武汉康乐制药厂提供 ,规格 10 0 m l/瓶 )分别加水 10 0 ml摇匀 ,按照《湖北省药品标准》90版 (以下简称省标 90 )用醋酸乙酯 (80∶ 40∶ 40∶ 2 0 )提取后的水液用正丁醇液 (4 0∶ 2 0∶ 2 0 )提取3次 ,再水洗 3次 ,每次用水 2 0 m …  相似文献   

8.
吃蛇的遐想     
日前 ,我到津城一家有名的火锅城赴宴 ,目睹服务人员从笼子里取出一条活脱脱的蛇 ,约1米长。那人用锋利的刀在蛇头下割开条口 ,顺势剥下皮 ,然后 ,切腹挤出亮绿色的胆汁 ,切块 ,入锅。胆汁与酒同下 ,蛇肉涮着吃。可是我怎么也不敢吃 ,因为小时候读童话 ,蛇总是以骇人的凶相出现 ,一种先入为主的意识 ,使我至今对蛇无好感 ,以至有一次患咳嗽 ,医生在处方上写了“蛇胆川贝液” ,我都没敢到药房去取。其实北方并不盛产蛇 ,然而近些年却非要将蛇引做筵席间的上品 ,我有些茫然。后来一联想 ,也许是岭南文化北上的缘故吧。读古籍 ,西汉淮南王刘安…  相似文献   

9.
鱼胆中毒临床上碰到较多,但蛇胆中毒还是比较少见。蛇胆具有行气化痰、搜风明目和平肝熄风的功效,最新报道蛇胆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经常服用可达到外病内治的目的。但生吞蛇胆或饮现配的胆汁酒具有一定危险.严重的可引起急性肾衰甚至死亡。近几年来。我科对5例蛇胆中毒的患者进行了血液透析.并配合护肝等对症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食蛇胆蛇血已成为一种时尚。按传统说法,蛇血有清凉、解毒、明目的作用,蛇胆可滋阴、凉血,也可以明目。相信这种时尚的兴起与传统的养生保健观念有关。然而,浙医大附属邵逸夫医院发现世界首例鞭节舌虫病的消息无疑给喜欢生食蛇胆蛇血的人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1.
蛇,全身是宝。蛇皮可纠^药、制革、出口;蛇胆可以治多种疾病;蛇肉除了药用,还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蛇毒昂贵,被称为“液态黄金”而胜过黄金,能治疑难杂症。而蛇最大价值并不在此,而在于在自然界中维持生态平衡的重大作用。蛇以鼠类为主食,是老鼠的天敌。蛇类的存在,客观上起着帮助人类消灭鼠害,保护人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吃药是治病最常用的方法。许多药物,特别是中药,目前还不能做成针剂,如小儿奇应丸、婴儿素、蛇胆川贝散等。况且良药苦口,大多数口服药都味苦或有出较难闻的气味,小儿不易接受。所以,给宝宝喂药令家长们十分挠头。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美食的国家。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讲究食物的营养保健作用。在众多的膳食中,蛇肉可谓独树一帜,青睐有加。笔者自幼经常跟随家父捕蛇为餐,对蛇的习性、蛇肉的食用价值,可谓有所体验。蛇是一种爬行动物,种类繁多,浑身是宝,可以食用,可以药用。 以蛇入药,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和明代的《本草纲目》均有记载。蛇胆有清凉明目、驱风祛湿、止咳化痰等功用;蛇蜕,中药叫龙衣,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杀虫、明目退翳等功能;蛇皮可用于治牙痛和滋补…  相似文献   

14.
猪胆汁调入雄黄粉9克成糊状,涂抹患处,可治头癣。猪胆一枚切开取汁,青黛30克泡胆汁中烘干研末,日服3次,一次1克。能治气管炎、百日咳等症。新鲜猪胆汁100毫升,加入绿豆粉1斤,混合搅拌。成人每次6~9克,儿童每次0.9克,日服3次。能治肠炎、痢疾。将羊胆汁从肛门灌入,可使大便秘塞  相似文献   

15.
权威发布     
中成药有了零售限价 北京市物价局规定,从8月5日起,包括板蓝根颗粒、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颗粒、益肝灵片、蛇胆川贝胶囊在内的3种列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中成药实行最高零售价格限价。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外治带状疱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中 《医药与保健》2003,11(2):50-50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其为“缠腰火丹”、“串腰龙”、“蛇串疮”等,以皮肤出现集簇疱疹并伴剧烈疼痛为特点。采用中成药外治有良效,今介绍如下。 南通蛇药片方法:取蛇药片8~10片压碎,用适量温水或白酒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1~2次,同时口服蛇药片。 冰硼散 本品能减轻肿胀疼痛,促使疱疹收敛。方法:取冰硼散适量,与凡士林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1次,连用1周。 六神丸有资料介绍,用六神丸敷治带状疱疹,3天左右即可见效。方法:取六神丸30粒研细,加入复方大青叶注射液10毫升调匀,涂患处,以全部淹浸疱疹及皮损为度,疱疹结痂后停用,亦可用六神丸调食醋,涂敷患处,每日3~4次。  相似文献   

17.
<正>生病吃药时,医生常会嘱咐患者不该吃哪些食物,否则会破坏药效,甚至加重病情,俗称忌口,"忌辛辣"就是其中之一。清热药服用清热中药和中成药,如抗病毒口服液、蛇胆川贝枇杷膏、清开灵胶囊时,要忌吃辛辣食物,否则会降低疗效。因为清热的药物主要用于  相似文献   

18.
<正>产品我们的核心价值——产品质量,将使绿叶成为一个伟大的品牌。保护您的生命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的存在是对您的生命做出的最庄严的承诺。蛇胆陈皮胶囊2009版国家医保目录甲类产品,国家中药保护广品。成份:蛇胆汁、陈皮(蒸)。功能王治:理气化痰,祛风和胃。用于痰浊阻肺,胃失和降,咳嗽、呕逆。  相似文献   

19.
品尝“蛇餐”,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享受。蛇的肉味鲜美,又具滋补强壮作用,广东人最为偏爱,街头蛇餐馆随处可见,且认为蛇愈毒愈有营养价值,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做蛇馔方为佳肴;无毒蛇则视之为劣品。广州人对蛇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有炒、炖、烩、浸酒,乃至生吞蛇胆,啜饮蛇血。时下,高级饭店、宾馆、餐厅精心研制蛇肴不下四、五十种菜品,比如“菊花龙虎烩”、“银湖鲜蛇脯”、“五彩炒蛇丝”、“烧凤肝蛇片”等皆为名菜,每款数百至千余元。而最驰名的要数“龙虎凤大烩”,这是由三种剧毒蛇,配上老猫、母鸡烹制而成的滋补名菜;广州人吃…  相似文献   

20.
便秘小妙招     
便秘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饮食过于精细,嗜食辛辣,饮食失调,缺少运动,过度疲劳等,均可影响胃肠功能而发生便秘,下面介绍几则非药物疗法,有明显治疗效果。1、青菜汁煮沸后温服,治便秘。2、红萝卜捣汁兑糖调服。3、韭菜叶捣汁1杯兑绍兴酒服下,治慢性便秘。4、韭菜子适量,炒熟研成末,每次3克吞服,每日3次,可治老年人肠麻痹、无力、大便不通。5、猪心1个,柏子仁50克,加水炖熟调味食用,分早晚两次吃完,可治慢性便秘。6、猪苦胆1枚,醋30毫升,将胆汁注入醋中,灌肠,治肠热燥便秘。便秘小妙招@老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