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医家传承、创新历代中医特别是张锡纯胸中大气(宗气)理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在病机研究及临床治疗以中医宗气理论作为指导的医学流派——中医宗气学派。中医宗气学派临证善于使用调补大气治则:“调”即调节大气的气机,若大气郁滞者,通行之,通行即是要排除大气运行之障碍,如内舍于脏腑经络的瘀血、痰饮、滞气及其他内外邪气;“补”即补益大气,依其生成来源与布散动力,主要有补益肺、脾、肾精气及补益心、肝、肾阳气两端。大气虚损者以补益为主,若伴微邪,辅之以调;大气上逆者以调节为主,若伴气虚,辅之以补;大气下陷、涣散、郁滞者,调补结合。百病皆生于气也,笔者作为中医宗气学派传承人,运用调补大气治疗大法治疗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肾膀胱,以及全身肢体经络、气血津液的虚实夹杂性慢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方家选教授认为哮喘病发生与患者宗气亏虚关系密切,治疗哮喘应在辨清发作期与缓解期、虚实寒热的基础上,补益宗气与祛邪利气并举。发作期治疗当以祛邪利气为主,兼补宗气;缓解期治疗当以补益宗气为主,兼以化痰平喘。在寒热虚实辨证的基础上,将哮喘病急性发作期分为寒性哮喘、热性哮喘、外寒内热及肾不纳气4个基本证型,缓解期分为宗气亏虚、元气亏虚2个基本证型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19)
此文首先概述宗气理论,然后探讨中医药治疗硬皮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此文将该病进程归纳为“宗气亏虚、宗气痹阻、宗气下陷”3个阶段,既包含各阶段的特点,又相互关联、逐层递进。治疗以“调补宗气”为大法,“调”即通调,包含调和营卫、祛痰逐饮、化瘀通络;“补”即补益,包含补肺气以护肌表,补脾气以培土生金,补元气以升阳举陷。宗气“调、补”兼施,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4.
经络之气即神气,基于中医卫气与神气理论,笔者认为重症肌无力病机在于大气亏虚(以卫气为主)、神气失养及大气郁滞(以卫气郁滞为主)、神气不通,即卫气虚滞、神气不达,治当以调补卫气,通络达神。“调”即调节,即是要调畅卫气的气机,卫气郁滞者,需排除阻碍卫气运行的障碍,如内舍于脏腑经络的湿热、痰湿、滞气、瘀血或其他内外邪气;“补”即补益卫气,其方法主要有补益肺气、脾气、肾气3种。卫气亏虚重在于补,辅之以调;卫气郁滞重用调法,辅以补法,卫气虚滞并重者则调补结合。卫气得补得调,神气得以温养护卫。久病入络,重症肌无力多有络脉瘀滞之象,为加强通络之力,临床可选用一些擅入络脉药物协助通络,使神气达于肌肉,肌肉则能动作。  相似文献   

5.
宗气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宗气总司心肺功能,燮理气血关系,有贯心脉而行呼吸之功,对人体心搏之产生及延续、气血之渗灌及流行具有调控作用。因此,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病机可责之宗气失常,不守其位,可相应治以调补宗气。宗气亏虚是PAF发病基础,当补其虚损、通其滞塞;宗气郁滞是PAF发病关键,当折其偏胜、散郁导滞;宗气下陷致PAF病势危重,当补益宗气、升阳举陷。与此同时,治疗PAF还应配合应用养心安神之品,补调兼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调补气血、燮理阴阳法是王治强教授论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学术思想.其结合脉理、体质学等学说,认为胸痹心痛证候分型虽复杂繁多,但要牢记宗气不足、营卫亏虚、津血失常、运行不利、痹阻心脉之病机,临床提出气虚血瘀之证多见.治法宗燮理阴阳、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补五脏、疏理气血的整体观念,体现了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的特点.胸痹论证,重视气血、脏腑论治,提倡补、和、通法,视补气活血为具体大法,从补益宗气、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着手,组方遵取寒温调阴阳、苦辛调升降、补虚顾虚实的原则,创制了行而有效的方剂心痛宁口服液(人参、黄芪、丹参、川芎、当归、三七、蒲黄、水蛭、桂枝、白芍等),用于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的范畴.尉中民教授认为胸痹的发生责之于虚与滞,虚即元真之气不充盈,滞即脉道不畅达,脏腑归因于心脾,心脾两虚贯穿疾病始终.尉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强调补益脏腑精气、畅达气血通道是治疗胸痹的关键,提出虚者补之使之通,滞者调之使之畅,佐以养心宁神、安定君主之官的治疗原则.结合...  相似文献   

8.
胸痹气虚血瘀证病机是阳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庞敏治疗原则为,发作期以活血化瘀为主,缓解期以益气温阳为主,应补中寓通,通中寓补,通补兼施,不可妄补、猛攻。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是活血化瘀、泄浊豁痰、温阳益气、益气养阴等,其中活血化瘀法被广泛运用.本文认为,宗气不足,无力推动营血运行则血脉瘀滞,气血不通,而心胸憋闷疼痛;又因无以行呼吸而“喘息咳唾,短气”,从而发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因而,开宣肺气和补益脾气,从而调补宗气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老为"臣"字门中医儿科第五代传人,他汲取经典中"扶阳"思想精髓,结合儿童"稚阳稚阴,易虚易实"这一生理、病理特点,在临证治疗小儿脾胃气虚时,应先扶后补;治疗小儿阴虚证时,须阴中潜化,毋遏脾胃之阳;治疗肺系疾病调其气机、适其寒温、理其虚实,尤其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提出"宣肺而不耗气,通腑而不伤正",缓解期哮喘属肺虚者,补肺不若健脾,虚则补其母,在健脾的同时适当补肾,补肾又重在温肾;麻疹既易伤阴,气血亦同时受耗,后期虚热频生,补益气血应着重补脾胃之气;五迟皆肾气不足,治疗此病宜先天之肾气和后天之脾气同补,补后天意在资养先天;慢性紫癜常因脾常不足当从脾(补益脾气为主)治之;病后调理"食补"多以"清补"为主,以利人体阳气恢复。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其临床表现有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汗出,甚至昏厥。这些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的“心痛”病相似。包括了“胸痹”、“真心痛”、“久心痛”等。“心痛”病的辨证施治有本虚标实两个方面。在疼痛发作期,病情急,宜治标,以通为主,多以活血化瘀、芳香温通法为治;缓解期宜治本,以补为主,当详辨其病情,视心、肝、脾、肾阴阳之偏盛,气血之郁滞情况而调之。但气滞血瘀,痰浊闭阻经脉,经脉不通是“心痛”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应考虑活血化瘀,调畅气血,疏通经脉,方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粟胜勇教授认为,虚不受补之证主要责之于经络不通,包括因虚致经络不通、因"邪气凑"致经络不通、因补益不当加重经络不通,故临床实践中强调应先调气活血祛瘀以通经络,然后补益。临床中辨证选取具有调气活血作用的腧穴,灵活使用电针疗法、刺络拔罐疗法等先调气活血通络,然后采用艾条灸联合艾炷灸以补虚,治疗过程中注重以神调气、调补脾肾等。  相似文献   

13.
从宗气虚论治胸痹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笔者从宗气内虚立论,以补气法为主,适当配伍养阴、健脾、温肾、行气、活血、化痰之药,治疗胸痹论,取得了满意效果,论述如下:1 宗气虚致痹之病机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  相似文献   

14.
宗气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气理论始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有阐述与发挥。宗气乃水谷精气与呼吸清气相和而成,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协调心肺功能。导师杨明会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认为凡胸中之疾患辨证为气虚者均以调补宗气施治,通过培补后天脾胃以达到调补宗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多应用皮质激素、干扰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临床病程易反复或进展性加重。孟毅教授勤求岐黄之术,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实践经验,依据中医药急治标缓治本、标本兼治的原则辨证施治,强调疾病动态治疗,提出"三步走"疗法,即"第一步急性发作期治疗以祛邪为主,第二步转复期治疗注重固护脾胃,第三步缓解期治疗以补益肝肾为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胸痹病位在心,与脾胃紧密相关,心与脾胃位置相邻,生化相因,五行相系,主因是正气亏虚,寒、痰、湿、瘀是主要病理因素,治疗方法以健运中气补益宗气、补益脾胃充营养血、芳香醒脾运化湿浊、健脾化痰温阳通痹、温中健脾散寒通痹、调节升降通畅气机,保持脾胃功能健旺,对胸痹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总结王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证经验。根据病机特点,将儿童哮喘分为发作期、缓解期及稳定期进行辨治。认为发作期以风、瘀实邪为主,治当祛风活血以止哮,予平哮汤加减,佐以止哮平喘之品;缓解期以正虚邪恋为主,予泻肺降气以定喘、补脾强肾以化痰,常用泻肺方、化痰方加减;稳定期则以肾元不足、痰气内伏为主,予益气除痰以固本,选固防汤加减。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发病有寒邪与寒体两端,病性为本虚标实,治疗发作期当祛风化痰、降逆通窍,缓解期以扶正为主,兼清余邪;补益肺脾肾及通鼻窍贯穿治疗全程;结合鼻部检查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基于古代医案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研究古代医案中调补宗气的用药规律。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古代医案进行筛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6例医案,共计96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高达274次。通过对核心药物的使用规律进行分析可知,古代医案中用于调补宗气的前4位高频药物依次为茯苓、熟地黄、当归、甘草。结论:古代医家在调补宗气时,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和苦三种药味为主,归经稍侧重于肾经,功效以补虚为主。  相似文献   

20.
淋证是肾内科常见疾病,王耀光教授根据其肾虚与湿热蕴结下焦的发病机制、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采用实则清利、虚则补益、通补兼施的治疗大法,急性发作期方用自拟通淋汤以突出祛邪,缓解期方用巩堤丸以扶正为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