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SHEL模式的实施与成效。方法:医院于2018年1月开始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实施SHEL模式,并就SHEL模式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进行比较,明确SHEL模式在药品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SHEL模式实施后高危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SHEL模式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在显著降低高危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的同时,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精神科门诊的工作性质特殊,精神药品用量大,尤其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频率较高。精神药品属于高危药品,如果管理不当就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文章对精神科门诊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门诊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病历管理问题、专用处方开具问题、处方用量不规范问题,此外还有与药库、药房对接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做好流程改进工作,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严格把控发药环节管理,确保处方规范性,提升药品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药房拆零药品管理。方法:根据工作实践和头脑风暴,对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药房拆零药品管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结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管理制度是保障安全有效用药的有效措施。结论:重视并规范拆零药品管理,对于保证拆零药品质量,降低用药安全隐患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SHEL模式在门诊药房当中对于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的效果展开分析和总结。方法:随机择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门诊药房正式施行SHEL模式之前设定为常规组;再择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门诊药房施行SHEL模式之后设为实施组。对照两组出现高危药品错误事件的情况,并做以总结。结果: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常规组在门诊药房当中出现高危药品管理失误事件的次数达到32次(占到全年总发药次数0.1450%);实施组出现高危药品管理失误事件的次数达到2次(占到全年总发药次数0.009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疗机构门诊药房进行发药工作的过程当中,科学且合理地使用SHEL模式对高危药品予以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发生高危药品发药失误事件的隐患,保障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避免出现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当中实施PDCA管理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济南市济钢医院门诊药房中2个不同时间段的高危药品进行分组,实施PDCA管理之前(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行常规管理模式的高危药品为对照组(n=168),实施PDCA管理之后(2017年12月至2018至11月)的高危药品为观察组(n=168),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分析并总结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结果:观察组的管理流程、专人专管、药品专用标识、药品专册登记、药品专区存放、管理有效期限、管理定量标准、控制不良事件发生、高危药品的管理平均分合计分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门诊的药房当中,针对其中的高危药品进行PDCA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效果,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门诊药品管理中的主要差错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门诊药房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后的2017例次药品发放作为观察组,并将前一年度的常规药房管理的2023例次药品发放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药品管理中的差错事件,总结其主要引发原因,并分析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药品发放中差错事件总发生率为1.1%,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发药品发放差错的主要原因包括单人配发、药物摆放及医师疏忽等原因。结论:门诊药房中差错事件的主要原因多为药师工作量较大而形成的工作疏忽所致,应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可显著抑制发放差错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危药品在住院药房的管理进行规范,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方法:分析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分析,通过比较国内外先进管理制度,结合医院管理实践设置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药房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结果:通过对药房高危药品用药管理制度的改善,高危药品用错率由之前的15例减少到0例,高危药品过期现象由之前的5个减少到0个,高危药品放置错误现象由10例减少到0例,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采取规范化管理措施管理药房高危药品后,有效地提高了高危药品用药的安全性,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对药房高危药品与医院用药的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通过随机选取医院药房未实施高危药品管理时的100例高危药品使用案例作为临床研究的对照,为实施前;并将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后的100例使用案例作为研究的实施后。将实施前后案例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提高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的重要性。结果:实施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后,药房内高危药品的使用流程更加规范化,高危药品的使用错误率较未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前有明显下降;高危药品的放置、过期药品的处理、药品的及时补充方面也较未实施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前更规范化;同时,药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P0.01)。结论: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的实施,提高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加强对用药安全的重视,有助于减少临床用药的错误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规范门诊药房的管理。方法:查找门诊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运用"5S"管理加强门诊药房的管理,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和职责。结论:实施"5S"管理措施后,改善门诊药房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药品过期和药品账务不符合率明显减少。有效提高了门诊药房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强门诊药房药事管理对降低药患纠纷事件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门诊药房就诊1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医院门诊药房发生药患纠纷事件的数量;通过提高工作人员能力、加强药品质量监督、加强药患交流等方法加强门诊药房管理后,随机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医院在门诊药房进行就诊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对发生门诊药房药患纠纷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加强门诊药房药事管理对降低药患纠纷事件的意义。结果:观察组药患纠纷的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加强门诊药房药事管理,能够降低药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有效期存在的缺陷及管理改进方法。方法:研究中对医院门诊药房进行介绍,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药品有限期缺陷情况较为严重,指出背后根源,寻找相应策略,实现规范化管理。分析药房规范化管理后和规范化管理前药品有效期中差错率发生情况;规范化管理后和规范化管理前药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结果:药房规范化管理后和规范化管理前药品有效期中差错率发生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经过规范化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大幅度提升,相对管理前有差异(P0.05)。结论:医院应该严格把关药品的各个环节,实行有效期管理,可以改善目前状况,降低成本,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药品数量管理的措施;方法: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对门诊药房药品进行数量化管理;结果:通过对各方面的工作的管理可以使门诊药房药品管理工作越来越有效;结论:完善的药品数量管理方法是门诊药房药品管理有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安全质量管理理念作为指导,探讨优化门诊药房冷藏药品管理的具体策略。方法:主要运用观察法、定性分析法、实践法等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分析门诊药房冷藏药品管理工作。结果: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门诊药房冷藏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借助于"安全""质量"两大抓手来开展冷藏药品管理,冷藏药品管理的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结论: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门诊药房冷藏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应重点从增强安全质量管理意识、规范冷藏药品管理流程、以质量管理为导向强化门诊药房内部管理、加大门诊药房冷藏药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力度、建立完善的门诊药房冷藏药品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为医院门诊药房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医院门诊药房开展合理用药咨询的效果。方法:2017年7~12月未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在医院门诊取药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对照组;2018年1~6月医院门诊药房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在医院门诊取药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调查两组患者药品知识掌握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品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药房开展合理用药咨询,能够加强患者对药品相关知识的掌握,降低患者用药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内科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ABC分类法的实施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7月开始实施ABC分类法,比较ABC分类法实施前(2018年1~6月)与实施后(2018年7~12月)医院内科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问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施后高危药品贮存不当、药物混淆、标识不规范、过期失效、基数不符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科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ABC分类法的实施效果较好,该管理方法的使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用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品管圈应用于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品管圈应用于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管理中,分析药品调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适宜的解决措施并落实。结果:经过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调剂调配差错率下降55.34%,同时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数与活动前相比减少了22.42%。结论:通过将品管圈应用于药房药学服务品质化管理中,不仅有利于降低调剂调配差错率,而且还有利于减少不合理处方数量,同时可以有效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CU高危药品静脉输注时存在的常见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发生的96例ICU患者因高危药品静脉输注引发的安全问题,分析导致安全问题发生的药品种类、原因以及患者信息等,查找原因并制定防范对策。结果:导致ICU高危药品静脉输注安全问题的前三位药物是缩血管类药物、高渗性液体和高浓度电解质类药物,分别占22.9%、18.8%和16.7%,危害最严重的则是1例胰岛素所致的患者低血糖死亡。结论:ICU应用高危药品较多,在静脉输注时如果未做好安全管理措施极易引发风险事件,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防范,提高患者的用药和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科病区实施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医院产科病区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期间实施常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进行高危药品管理,为实施前。选择2018年医院产科病区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前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高危药品管理,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抽检高危药品50份,比较实施前后在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考核问卷,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于高危药品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后药品基数不符、存放不当、无标识或标识不清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后药品过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高危用药知识、风险意识评分与总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规范化高危药品管理能够提高产科病区护士对高危药品的掌握情况,保证高危药品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探究门诊药房药品调剂与药品管理的有效方法,有效提高药房工作质量。针对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和药品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经验,对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和药品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针对性提出防范对策。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工作出现差错情况较多,应加强相关管理工作,提高门诊药师专业素质,加强药师责任心培养,可有效改善门诊药房工作质量,减少调剂差错,保障患者能够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药房管理数据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从全面且综合角度分析现阶段药品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可应用的解决措施,为实施后。2018年2月~2019年1月药房管理数据,应用常规药品管理方法,为实施前。评价指标为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及药房部门满意度,共涉及220例患者及18名药房工作人员。结果:实施前药房部门满意率低于实施后(P<0.05);实施前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管理方法可从专业角度抓住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效率高,提升效果明显,在药品管理中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