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目的:针对SHEL模式在门诊药房当中对于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的效果展开分析和总结。方法:随机择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门诊药房正式施行SHEL模式之前设定为常规组;再择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门诊药房施行SHEL模式之后设为实施组。对照两组出现高危药品错误事件的情况,并做以总结。结果: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常规组在门诊药房当中出现高危药品管理失误事件的次数达到32次(占到全年总发药次数0.1450%);实施组出现高危药品管理失误事件的次数达到2次(占到全年总发药次数0.009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疗机构门诊药房进行发药工作的过程当中,科学且合理地使用SHEL模式对高危药品予以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发生高危药品发药失误事件的隐患,保障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避免出现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SHEL模式对以往发生的护理差错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结果:SHEL模式实施后用药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了,护士安全用药行为合格率显著提高了。结论:应用SHEL模式分析和管理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制定相关措施,可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在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2015年统计上报的78例次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不当事件,分析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对高危药品进行科学分类,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展情况构建科学管理模式,加强门诊药房对高危药品的管理,降低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不当发生率。结果:56例次高危药品管理不当因摆放混乱工作人员拿错所致;13例次高危药品管理不当因高危药品与常规药品差异不明显所致;7例次高危药品管理不当因存货药架标识不清所致;2例次高危药品管理不当因药品管理制度不完善所致。结论:深入分析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能有效降低高危药品管理不当发生率,提高门诊药房对高危药品管理的重视,促进药品管理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门诊药品管理中的主要差错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门诊药房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后的2017例次药品发放作为观察组,并将前一年度的常规药房管理的2023例次药品发放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药品管理中的差错事件,总结其主要引发原因,并分析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药品发放中差错事件总发生率为1.1%,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发药品发放差错的主要原因包括单人配发、药物摆放及医师疏忽等原因。结论:门诊药房中差错事件的主要原因多为药师工作量较大而形成的工作疏忽所致,应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可显著抑制发放差错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品编码定位及相似药品管理在病区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实施药品编码定位及相似药品管理前和2016年1月~2017年1月实施药品编码定位及相似药品管理后病区药物管理情况,分析药品编码定位及相似药品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施后病区药房发药高峰期调配处方数量明显高于实施前;平均每小时调配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病区药房处方调配总差错率明显低于实施管理前;药房药品盘存时间明显短于实施管理前;药房实习生熟悉药品摆放位置时间也明显短于实施管理前(P0.05)。结论:药品编码定位及相似药品管理应用于病区病房管理中,能显著提升药师工作效率,降低调配差错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基层医院药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乐清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药房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分析药房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药品质量管理情况,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门诊药房进行品管圈活动后每周平均药品调剂差错件数为12.2件,明显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每周平均药品调剂差错件数41.3件,目标达成率为91.5%,进步率为70.5%;且进行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各项能力评分项目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基层医院药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降低了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件数,提高了药房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药房管理数据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从全面且综合角度分析现阶段药品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可应用的解决措施,为实施后。2018年2月~2019年1月药房管理数据,应用常规药品管理方法,为实施前。评价指标为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及药房部门满意度,共涉及220例患者及18名药房工作人员。结果:实施前药房部门满意率低于实施后(P<0.05);实施前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管理方法可从专业角度抓住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效率高,提升效果明显,在药品管理中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JCI标准在门诊西药房调配差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和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在门诊西药房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并在药品的调配中实施PDCA循环。比较这些措施实施前后门诊西药房调配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门诊西药房调配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JCI标准在门诊西药房调配差错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显著降低门诊西药房调配差错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JCI标准能够促进药品的规范化管理,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SHEL模式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研究对象为急诊科全体护士,自2017年起在急诊科实施SHEL管理模式,2016年仍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实施SHEL模式前后急诊科护理差错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SHEL模式前后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SHEL模式后,急诊科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实施SHEL模式后,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89.4%上升到了98.5%(P0.05)。结论:将SHEL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方法:医院2018年7~12月门诊药房未实施SHEL模式为实施前;2019年1~6月医院门诊药房实行SHEL模式之后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的患者满意度情况,并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后医院门诊药房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投诉率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SHEL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差错率。方法:运用SHEL模式对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2年386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出现的转运差错事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统计对比实施前后的转运人员的行为规范性及意外情况发生率。结果:实施SHEL模式后,转运护理人员的物品准备、通知目的科室、转运方式、约束患者、转运交接等行为规范性得到明显改善,输液管脱落、呼吸困难、设备仪器故障、供氧中断等意外情况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应用SHEL模式全面分析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采取管理措施,对改善转运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性和减少意外情况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PDCA循环应用在住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与用药安全中的效果。方法:医院住院药房自2019年8月起实施PDCA循环管理,2019年4~7月为实施前,2019年8~11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药品质量、破损、更换厂家及近效期等发生率,与实施前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剂型差错、品种差错及漏发等发生率,与实施前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药房当中应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药房人员可以更好、更高效地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物,使住院药房的药品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住院药房的调剂流程也可以更加规范,管理效果明显,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医院病区药房药品货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015年7月~2017年5月期间医院病区药房药品货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比较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改进措施实施前)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改进措施实施后)医院病区药房的处方调剂差错发生情况及完成药房管理单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结果:实施后医院病区药房的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完成药房管理单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品货位管理是病区药房药品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药品货位管理能有效预防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提高病区药品管理的工作效率,对维护药品安全、用药安全及患者安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科高危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医院急诊科药房自2017年1月起开始对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分别于安全管理实施前(2016年)、实施后(2017年)实施前后内分别抽取120例急诊科患者,比较安全管理实施前后实施前后内急诊科患者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在药品差错事件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急诊科患者的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在输液不良事件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急诊科患者的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在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实施(P0.05)。结论:在急诊科高危药品管理中开展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高危药品差错事件和输液不良事件,确保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及其临床使用时的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急诊科药品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药房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医院药房在2018年实施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的创新管理(实施后),与2017年实施的常规药房管理(实施前)进行比较分析;实施前后管理中分别选择3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比较实施前后药房管理效果差异。结果:实施前药房管理质量评分、药师满意度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低于实施后;实施前药房差错发生率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在药房管理过程中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的创新管理效果显著,减少差错现象,提高管理质量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应用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的效果。方法:医院从2017年1月开始在西药房对药品进行合理分类,同时实施药品监管制度,以实施后一年时间为限,比较实施后的一年和实施前的一年西药房管理质量。结果:研究通过合理分类西药房中的药品,同时注重做好药品的监督管理,结果显示,实施后药房工作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进措施实施前(P0.05);另外实施改进措施后患者对药房服务质量满意度为明显高于改进措施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应用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能够提升西药房管理质量,减少药房工作差错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住院部药房药品调配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药房药品的合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7月医院住院部药房的药品调配情况,将此阶段作为对照组,于2016年8月~2017年2月在医院住院部药房开展QCC,将此阶段作为观察组,评估活动目标达成情况,并比较QCC开展前后住院部药房的药品调配差错事件发生率及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的药品调配差错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可降低药品调配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对住院部药房的药品调配管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目视管理在医院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医院药房实施目视管理,从区域划分、岗位分配、流程调动、药品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按照目视管理原则进行管理方案调整,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药房管理工作中的差错事件及管理质量评分。结果:2017年药房管理工作中的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03%,显著低于2016年的3.47%(P0.05);2017年药房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2016年(P0.05)。结论:将目视管理应用于医院药房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了药房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率,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标准化应对方案。结果: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数由改善措施实施前的966件,降低至改善措施实施后的437件,改善率达到54.76%,达标率为103.80%。通过比较发现实施品管圈后差错率显著降低。结论:在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工作中实施品管圈,可明显提高发药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分级管理措施在急诊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急诊科于2018年1月起在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实施临床分级管理措施,分别于临床分级管理措施应用前(2017年)、应用后(2018年)两个时间段内随机抽取急诊科药物治疗患者各200例,比较临床分级管理措施应用前后的急诊科高危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后急诊科高危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较临床分级管理措施应用前降低(P0.05)。应用后急诊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质量评分较临床分级管理措施应用前增高(P0.05)。应用后患者总满意率较应用前更高(P0.05)。结论:临床分级管理措施应用于急诊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可有效减少高危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提高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急诊科用药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