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分析.方法 对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骨科手术患者应用全自动血液回收机自体输血,将处理后的血液回输给患者.结果 通过回收式自体输血,139例患者避免了异体血的输入,41例患者在手术中由于出血过多等原因给予异体红细胞补充血液.患者血液检测及其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 在骨科手术中对患者进行回收式自体输血,不仅解决了血库血源短缺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给患者进行异体输血所带来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
<正> 择期手术自体输血又称自体血库,是自体输血的方法之一(以下简称自体输血)。术前数天,分次采一定量的自体血液置冰箱保存,手术中或手术结束时输回体内。是一种很实用的备血方法。近年来,我们应用自体输血124例,采血及输血后无不良反应,术后恢复顺利,效果好。临床资料本组男79例,女45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7岁。普外手术82例,骨科手木12例,泌尿外科手术16例,妇科手术14例。术前5天内采血2次者2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在骨抖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19例骨科择期手术需要输血的患,手术开始前采集自体血液400-600ml,同对输入等量血浆代用品血定安(Gelofusine)和乳醢林格氏液,所采血液干手术结束前回输.同时观察采血前后及术后病人血液动力学、血液有形成分、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19例骨抖手术患均安全地完成手术.无不良反应。结论 术前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可以满足骨科择期手术患的输血需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2例(A组),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方法行血液保护,与未用此方法的相同手术患者32例(B组)对比,观察其血液保护效果。结果:采用控制性降压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使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减少,对异体血的需要大大减少,输血费用相对更低。结论:控制性降压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于骨科大手术安全、有效、可靠、经济,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5.
骨科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常需输血。但手术中输异体血的风险较大。自体血液回输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能够避免和减少输异体血,而自体血液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选择8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探讨自体血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的应用效果及对病人围手术期血液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在成人颅脑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8例患者采用了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另外8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二组患者所需的同种异体输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的Hb,HCT,PLT恢复情况,以及抗生素与应用时间与用量。结果 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组在全麻气管内插管下,采用血液稀释,贮存手术出血量为500~1200ml。自体输血量平均为(600±193)ml,同时PLT恢复快。抗生素应用时间及用量明显少于同种异体输血组。结论 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和可行的,可以明显减少异体血的输入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自体血液回收回输与同种异体输血对外科手术患者康复的对比性研究。方法择取42例患者ASAⅡ~Ⅲ级,年龄19~68岁,随机分为自体血回收输血组(n1)及同种异体输血组(n2)。n1组用京精医疗公司生产的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21例患者手术区失血进行自体回收及回输,n2组输同种异体血(添加剂红细胞)并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进行检验。观察所得数据以-x±s表示组间以方差分析、自体血回输患者恢复状况和输血并发症。结果n1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n2组,且n1组无输血并发症。结论自体血液回收输血是安全的且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正>自体血回输是指采集患者自己的血液或术中的失血再回输给本人的方法。自体血回输主要分为3种方法:贮血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回收式自身输血。本文将主要讨论回收式自身输血在骨科手术如脊柱侧弯、腰椎滑脱、胸腰椎骨折、骨盆骨折等手术中的运用与护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1年我院一共完成自体血回输166例,包括脊柱侧弯8例,腰椎滑脱66例,胸腰椎骨折64例,骨盆骨折等创伤手术28例,年龄12~72岁,其中Rh阴性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Rh(D)阴性待手术患者应用储存式自体输血,观察采血后与回输后的血液指标变化与效果。方法依据临床医生估计术中失血量及患者身体状况,分数次抽取相应的血量,选用蛙跳式采血,手术日期选择在末次采血后第3~7d,结合患者术中出血情况于术中或术后24h回输。比较患者采血前与回输后患者的血液指标变化。结果 25例应用储存式自体输血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自体血在术中、术后均全部回输给患者,未使用异体血。血液指标水平在采血前与回输血后相差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Rh(D)阴性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不仅有助于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治疗,而且能够避免输血传染病的传播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王清云  徐涛  陶黎岚 《淮海医药》2005,23(6):453-454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的方法,避免输血引起的疾病传播及输注异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方法对38例择期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自体血液急性稀释性自身输血。结果自体血液稀释的患者血液稀释前后Hb、RBC、Hct、PLT、TP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体血液急性稀释性输血方法可行,既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又大量节约了库血。适用于临床手术输血,方便易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中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入院治疗的胃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44例患者,将手术过程中异体输全血400 mL的22例患者为异体输血组(对照组);将手术前22例患者切皮放血400 mL,为自体输血组,同时等量输入羟乙基淀粉,术中患者再输回自体血,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血常规变化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自体输血组患者输血1 h至术后24 h Hct及Hb较异体输血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PT及APTT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且在输血前后均发生延长同时PLT和FIB发生减少(P0.05)。结论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郭文英 《天津医药》1998,26(6):378-380
自体输血是指将病人血液或血液成分采集后再输回病人自身体内,主要适用于需输血的手术,或用于供血不配合、严重输血反应、稀有血型预防同种免疫抗体及避免因输血的疾病传播等,本文主要讨论前者。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贮血自身输血,可减少同种血应用的并发症,可以明显节省库血。为了尽可能避免输血传播疾病,临床与实验  相似文献   

13.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寻求缓解血源紧张的途径。方法对本院2010年1至5月期间手术患者自体血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患者术前及输入自体血1、5d后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情况,统计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量及血费等。从多个方面对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Hb、Hct、输血1 d后Plt较输血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均在中国人群相应指标正常范围左右,可维持机体正常需要,输血5 d后Plt恢复到输血前(术前)水平(P〉0.05)。结论对于择期手术且估计术中失血量不会太大(〈1 000 ml)的患者而言,储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有条件的医院应在择期手术患者中加快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术前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的方法及在成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4例患者采用了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另外4 3例作为对照.比较了二组患者所需的同种异体输血量,术后不同时间H6、HCT、Pit的恢复情况,以及抗生素与应用时间与用量.结果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组在全麻诱导下,采用血液稀释,贮存自体血量平均为627ml,同种异体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Pit恢复速度快,抗生素应用时间及量明显少于同种异体输血组.结论血液稀释自体输血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可以明显减少同种异体血的输入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魏钢  雷开键 《重庆医药》2009,38(14):1785-1785,1787
目的探讨肿瘤手术中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患者的影响。方法76例身体状况好、需要手术输血的肿瘤患者,自体输血患者46例,其中预存式输血(PABD)40例,稀释性自体输血(AHD)6例。异体输血患者30例。观察输血前后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变化以及输血反应。结果自体输血前后,患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异体输血组相比.自体输血组手术中出血量减少、输血后血红蛋白含量高、输血后发热及皮疹较少。结论身体状况良好的肿瘤患者手术时,自体输血有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课题探讨自体血回收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进行自体血回收再输注的31例患者(观察组)和同一时间段收治的术中输注异体血的35例患者(对照组)纳入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回输血液前后的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回输血液后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RBC、Hb较回输血液前减少,但与回输血液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回输血液后RBC、Hb较回输血液前减少,PLT较回输血液前增多,与回输血液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血回收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对患者血常规产生的影响小,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336例全髋关节置换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过程的细节处理,探讨如何使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运用达到最佳临床效果,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应用万东BW-8100A血液回收仪采用手动模式,注重细节处理好手术野出血及术后引流血液后回输给患者.观察自体血液回输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自体血回输前后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氧分压(PaO2)、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情况.结果 336名患者共收集自体血150 192 ml,自体血回输后患者均未出现溶血、细菌感染、肺栓塞及其他不良反应,术后恢复好.患者自体血回输前后的WBC、PLT、PT较术前无明显变化,HB、PaO2、HCT较术前有降低(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进行回收式自体输血时注重细节处理,能减少并发症及异体血的输注,细节处理的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脑膜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脑膜瘤切除手术患者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脑膜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Ⅰ组(血液稀释组,n=20)和Ⅱ组(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全麻气管插管,Ⅰ组术前进行等容血液稀释。比较两组患者输异体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变化。结果Ⅰ组12例患者未输异体血,8例输异体血200~400ml,Ⅱ组每例患者均需异体血输入,输血量400800ml。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使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明显减少异体输血或不输异体血。  相似文献   

19.
燕备战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9):47-47,49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手术前后的身体状况,探讨自体输血在心外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2003年20名心外科Rh(D)阴性患者进行自体输血,术前分别采血200—800ml,检查患者采血前后厦输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结果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输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安全、经济,对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的方法及在成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4例患者采用了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另外43例作为对照。比较了二组患者所需的同种异体输血量,术后不同时间H_6、HCT、Pit的恢复情况,以及抗生素与应用时间与用量。结果 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组在全麻诱导下,采用血液稀释,贮存自体血量平均为627ml,同种异体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Pit恢复速度快,抗生素应用时间及量明显少于同种异体输血组。结论 血液稀释自体输血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可以明显减少同种异体血的输入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