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减轻婴幼儿先心术后喉头水肿的疗效。方法将220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气管插管前以及拔管前10 min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气管插管前以及拔除气管插管前15 min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喉头水肿的程度及血糖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喉头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术后出现高血糖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用于减轻婴幼儿先心术后喉头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空气压缩驱动雾化吸入对早产儿机械通气后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新生儿科85例机械通气后喉损伤的早产儿,随机分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撤机拔管后予布地奈德混悬液空气压缩驱动雾化,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及琥珀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喉梗阻症状消失时间、动脉血气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吸气性凹陷时间和声嘶(喘鸣)消失时间为(2.00±0.95)d和(2.15±1.20)d,短于对照组的(2.51±1.32)d和(2.85±1.6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气促消失时间为(2.56±1.74)d,短于对照组的(2.90±1.84)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拔管后及24h动脉血气监测均大致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期间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空气压缩驱动雾化吸入能更好改善早产儿机械通气后喉梗阻临床症状,稳定患儿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对早产儿机械通气后喉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于气管插管患者撤机后咽喉疼痛缓解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0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和观察组52例(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2组患者雾化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及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价布地奈德雾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撤机后24 h内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6%VS 60%,P<0.05),撤机后观察组患者1 h,6 h和24 h雾化后咽喉疼痛评分(VAS)较对照组降低(P值均小于0.01)。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缓解ICU气管插管患者撤机后咽喉部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全麻气管插管患儿拔管后呼吸道感染雾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联合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咽喉疼痛情况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联合组发热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拔管后2 h、12 h、24 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呼吸道感染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加速缓解患儿症状,降低患儿咽喉疼痛度,且患儿家长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插管后预防应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抑制肉芽组织生长,以降低气管狭窄的发生率。方法重症监护室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成人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拔除气管插管及撤呼吸机后(气管切开者)雾化布地奈德,2次/d;对照组:撤机后雾化0.9%氯化钠溶液4 ml,2次/d。2组疗程均为15 d。分别于拔管后1个月、6个月行气管镜检查,比较2组气管气管狭窄的发病率。结果拔除气管插管后,立即行气管镜检查,2组均有2例发现有小溃疡形成,试验组继续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2例患者均未出现喘憋等症状,1个月后复查,气促指数评分分为0级,气管镜检查,溃疡已愈合,继续雾化布地奈德2个月,未发现气管溃疡及气管狭窄。对照组2例患者继续给予0.9%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1个月后复查,气促指数评分为1级,气管镜检查,发现小的肉芽组织,气管1级狭窄,为30%,予冷冻治疗后继续观察,拔管后2个月复查,气促指数评分为1级,气管镜检查,发现肉芽组织,气管1级狭窄,为20%,再次处理肉芽后,继续给予0.9%氯化钠溶液雾化入,再次复查仍有肉芽组织生长,反复予介入治疗。最终肉芽组织消失。试验组气管狭窄的发病率为0,对照组气管狭窄发病率为6.7%。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抑制肉芽组织生长,降低气管狭窄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对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效果评价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布地奈德组,每组60例.布地奈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组在布地奈德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进行雾化吸入,疗程为7 d.观察2组患者临床指标(观察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肺部湿啰音、咳嗽、气促、发热消退时间;治疗前后呼吸、心率变化;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动脉血气[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炎性介质水平[白介素(IL-2)、IL-6、IL-10水平],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结果 联合组肺部湿啰音、咳嗽、气促、发热消失时间,吸氧、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布地奈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呼吸、心率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联合组呼吸、心率较布地奈德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且联合组高于布地奈德组(P<0.05).布地奈德组治疗后PaCO2高于治疗前,且高于联合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IL-2水平高于治疗前,IL-6和IL-10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IL-2水平高于布地奈德组,IL-6和IL-10水平低于布地奈德组(P<0.05).联合组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布地奈德组(P<0.05).结论 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可以减少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心率、呼吸恢复正常,有效提高PaO2水平,减少炎性反应,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吸入普米克治疗气管插管所致喉头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吸入普米克治疗气管插管所致喉头水肿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重症监护室上机治疗后,符合撤机标准的5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用局部喷雾肾上腺素与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防治喉头水肿,治疗组用吸入普米克。对两组患儿的喉鸣、气促的持续时间及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的喘鸣或声嘶、气促消退时间及PaO2、PaC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普米克防治气管插管所致喉头水肿,可以替代传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AECOPD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7d后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气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绝对值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AECOPD效果显著,优于单用沙丁胺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3%氯化钠联合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外循环术后气道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撤除呼吸机后发生气道痉挛喘息的患儿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予雾化吸入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观察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后雾化吸入3%氯化钠,观察比较2组症状缓解时间,雾化吸入前后呼吸、心率、血气分析PCO2、PO2、CICU滞留时间、再插管接呼吸机或无创CPAP患儿例数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气促缓解、喘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的时间、CICU滞留时间、再插管接呼吸机或无创CPAP患儿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后PCO2〈50mm Hg患儿例数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后2组患儿呼吸、心率、血压、氧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氯化钠联合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气道痉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64例,2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阿斯利康有限公司生产)雾化吸入,每天2次;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阿斯利康有限公司生产)+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用4~7d。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呼吸急促、喘鸣音、肺部湿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和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见效快,疗效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并经气管导管单体位(仰卧位)一次性快速滴注猪肺磷脂注射液200mg/kg。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的改变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经HFOV治疗1h后氧分压明显上升为(71.2±13.6)minHg(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为(50.9±8.9)mmHg(P〈0.01),氧合指数迅速下降为5.9±2.6(P〈0.05),A—aDO2上升为(0.44±0.12)mmHg(P〈0.05)。治疗3、6、12、24h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A-aD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OV早期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塞式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ARDS(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病例是2017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4例ARDS新生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52例采纳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通气)治疗,实验组52例采纳NIPPV+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比两组呼吸机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呼吸机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3 d后PaCO2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3 d后PH以及PaO2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85%,2/52)明显低于参照组(21.15%,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布地奈德雾化可有效缩短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通气(HFOV)治疗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婴幼儿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患儿分为A、B两组。A组(治疗组)12例,采用高频通气治疗,B组(对照组)12例采用常频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A、B两组病例,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OI)的变化及临床症状:血性泡沫痰的变化。结果 A组治疗后的PaO2、PaCO2、SaO2、OI明显改善。P均<0.05,且A组治疗后呼吸机辅助时间、PaO2、PaCO2改善时间、血性泡沫痰吸收时间均较B组短、且气胸发生率低,提示A组在改善通气、氧合、血性泡沫痰吸收、肺水肿清除方面明显优于B组。结论 HFOV用于婴幼儿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疗效显著、肯定、安全性好,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新型机械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用于胸腔镜手术实现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选择单肺通气行胸腔镜手术患者50例,完全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支气管阻塞导管组(B组)各25例.B组经单腔气管导管插入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实现单肺通气,A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记录指标:①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 min、60 min的PaO2、PaCO2、pH、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AW)、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②插管和定位时间;③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暴露程度;④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情况.结果 ①2组PaO2、PaCO2、pH、PET CO2、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后30 min、60 min的PAW A组分别为(22.1±2.0)cm H2O(1 cm H2O =0.098 kPa)、(21.7±1.8)cm H2O,明显高于B组(18.1±2.1)cm H2O、(18.2 ±2.1)cm H2O(P <0.05);②A组的插管和定位时间分别为(2.8±0.7)min、(4.2±1.6) min,较B组[(1.0±0.3)min、(1.1 ±0.2)min]明显长(P<0.05);③单肺通气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率分别为44.0% (11/25)、48.0%(12/25),较B组[16.0%(4/25)、24.0%( 6/25)]明显升高(P<0.05).结论 双腔支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的应用均安全、有效,应用支气管阻塞导管插管和定位方便快捷,可降低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适应证范围内的胸腔镜手术中可以优先选用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重度呼吸衰竭的较佳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老年医院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导致中重度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85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1(28例)、观察组2(28例)和对照组(2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持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1给予3h无创机械通气与1h鼻导管吸氧交替治疗,观察组2给予2h无创机械通气与2h鼻导管吸氧交替治疗,均观察72 h.治疗前和治疗4、12、24、48、72 h均行血气分析检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治疗前3组间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12、24、48和72 h,3组患者上述各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酸碱度为(7.27±0.04)、(7.30±0.04)、(7.33±0.03)、(7.37±0.04)、(7.39±0.04)比(7.22±0.04),动脉血氧分压为(58±8)、(64±8)、(70±7)、(74±7)、(80±7)mmHg(1 mmHg=0.133 kPa)比(48±6)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75±6)、(70±6)、(64±7)、(58±7)、(51±6)mmHg比(82 ±7) mmHg;观察组2:酸碱度为(7.25±0.03)、(7.30±0.03)、(7.33±0.03)、(7.36±0.03)、(7.38±0.04)比(7.22±0.04),动脉血氧分压为(57±8)、(63±8)、(63±7)、(73±7)、(79±7)mmHg比(48±5)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为(76±6)、(71±5)、(65±6)、(59±7)、(52±6) mmHg比(83±7)mmHg;对照组:酸碱度为(7.26±0.04)、(7.30±0.04)、(7.34±0.04)、(7.37±0.04)、(7.39±0.03)比(7.21±0.04),动脉血氧分压为(60±9)、(65±8)、(71±7)、(75±7)、(80±7)mmHg比(48±6)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为(76±6)、(70±5)、(63±6)、(57 ±7)、(50±6)mmHg比(83±6)mmHg;均P<0.01].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32例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加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HR、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SaO2、PaCO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后,32例患者中28例病情好转,4例死亡.通气1 h后RR由(33.6±7.8)次/min 降至(21.3±3.2)次/min(P<0.05),HR由(117.8±17.5)次/min降至(86.7±10.5)次/min(P<0.05),MAP由(96.4±5.2)mm Hg降至(83.9±7.8)mm Hg(P<0.05).通气前及通气后1 h查血气,SaO2由(75.8±8.6)%升高至(95.6±3.7)%(P<0.01),PaO2由(49.8±8.7)mm Hg升高至(85.3±6.1)mm Hg(P<0.01),pH、PaCO2无显著变化.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 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120 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0.25 mg/kg 和 PS 100 mg/kg 混合液 雾化吸入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 1 采用 PS 100 mg/kg 气管插管内滴入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 2 采用 PS 100 mg/kg 雾化 吸入联合机械通气治疗。 检测三组患儿呼吸机平均气道压力( MAP)、 氧合指数(OI)、血气分析 pH 值、氧分压(Pa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磷脂转运蛋白(PLTP)的含量,比较三组患儿拔 管时间、需氧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高血糖、动脉导管未闭( PDA)、脑室内出血(IVH)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BPD 发生例数和死亡例数。 结果:治疗后三组患儿 PaO2、PaCO2 及 p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 MAP、O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儿 MIF 和 PLT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试验组 MIF 含量在各时间点均低于两个 对照组, PLTP 含量在各时间点均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两个对照组比较,BPD 发生率、拔管 时间、需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儿病死率、高血糖、PDA、IVH 和 ROP 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有 BPD 患病高风险的早产儿,早期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 PS 可降低 BPD 的发 生率,达到早期预防的效果,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24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兆青  王立娟  唐伟伟 《安徽医药》2010,14(10):1168-116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救治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价值。方法对24例急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药物同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和(或)有创机械通气),记录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呼吸(R)、心率(HR)、血气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在机械通气2 h小时后呼吸(R)、心率(HR)下降,氧分压(PaO2)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机械通气前后,这些数值显著变化(P〈0.01)。20例救治成功,仅1例死于急性肺水肿。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水肿的重要手段,把握时机及时应用,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106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早期机械通气组。比较三组通气前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及GCS评分、LIS评分、ALI指数变化。结果三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59.34%、64.26%和70.67%,其中早期机械通气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早期机械通气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机械通气组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改善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