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采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2月收治的8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我院进行规范性rt-PA静脉溶栓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m RS量表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并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6个月后,85例ACI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良好73例,占85.88%,预后不良12例,占14.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可能受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的影响(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6h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6h是ACI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以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替普酶(rt-PA)用于静脉溶栓对伴应激性高血糖(SHG)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于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以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CI伴SHG患者104例,其中54例采用标准剂量治疗(标准组),50例采用低剂量治疗(低量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静脉溶栓7 d后神经损伤状态、糖代谢功能、凝血功能、预后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 d后,两组神经损伤程度、糖代谢功能水平、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7 d预后良好率及90 d良好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低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标准组(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联合常规治疗方案对ACI伴SHG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凝血及糖代谢功能,患者近远期预后均较好,但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小窝蛋白-1(caveolin-1)、微小RNA-146a(miR-146a)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选择rt-PA治疗后发生HT的104例ACI患者为HT组,另选择同期接受rt-PA静脉治疗后未发生HT的536例ACI患者为非HT组。比较两组血浆caveolin-1、miR-146a水平的差异;Pearson法分析HT组血浆caveolin-1与miR-146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caveolin-1、miR-146a对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HT的影响因素。【结果】HT组血浆caveolin-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HT组(P<0.05),miR-146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HT组(P<0.05)。HT组血浆miR-146a与caveolin-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38,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miR-146a、caveolin-1预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878,miR-146a联合caveolin-1预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AUC为0.93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房颤病史、心源性栓塞、溶栓前NIHSS评分高、发病至溶栓时间长、溶栓前血糖水平高、溶栓后2 h收缩压高以及血浆caveolin-1表达水平高、miR-146a表达水平低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浆caveolin-1、miR-146a异常表达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能够用于预测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ACI患者9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与人尿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影响因素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和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溶栓治疗方法不同,将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均治疗14d。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4d时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14d,两组血清GFAP、MC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可降低ACI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365-2366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ACI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MMP-2、MMP-9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MP-2、MMP-9水平较低(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ACI,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MMP-2、MMP-9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金纳多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ACI患者8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金纳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SF-36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纳多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用于ACI患者,可降低NIHSS评分,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碱性磷酸酶(ALP)及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106例,溶栓治疗3个月后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情况并分组,其中mRS>2分为预后不良组,mRS≤2分为好转组。依据预后是否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划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对比AC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前后Hcy、ALP及NT-proBNP水平,分析不同预后情况Hcy、ALP及NT-proBNP水平,对比预后不良患者中非出血组与出血组Hcy、ALP及NT-proBN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cy、ALP及NT-proBNP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I患者治疗前Hcy、ALP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静脉溶栓治疗后(P<0.05);预后不良组Hcy、ALP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好转组(P<0.05);出血组Hcy、ALP及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出血组(P<0.05)。ACI静脉溶栓治疗后Hcy、A...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方法我院收治的172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阿托伐他汀钙+rt-PA静脉溶栓治疗,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预后(mRS评分),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前后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治疗总好转率为90. 12%; 172例脑梗死患者中预后不良者占40. 12%,预后良好者占59. 88%;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吸烟史、脑梗死体积、治疗后收缩压、发病至治疗起始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脑梗死体积、治疗后收缩压、发病至治疗起始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是影响阿托伐他汀钙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明确,可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患者脑梗死体积、治疗后收缩压、发病至治疗起始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可能是影响阿托伐他汀钙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的差异性。方法 对134例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梗死类型分为前循环组85例,后循环组49例,统计溶栓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早期症状改善率、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以及病死率,评估前后循环溶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溶栓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后循环组低于前循环组(P<0.05)。结论 与前循环梗死比较, 后循环脑梗死虽然病程差,但及时接受阿普酶静脉溶栓能明显获益,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预测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7例)与预后不良组(23例).对比两组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青年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2例青年脑卒中(年龄≤45岁)患者,入院后均接受rt-PA治疗,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好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02例患者均完成90 d临床随访,其中预后良好组55例,占53.92%(55/102);预后不良组47例,占46.08%(47/102)。2组文化程度、溶栓前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家族遗传史、血尿酸水平、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溶栓前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家族遗传史、血尿酸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是青年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青年卒中患者预后不良与文化程度较低,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尿酸水平较高,有家族遗传,溶栓前NIHSS评分较高有关系,应当引起临床重视,及早采取针对性对策,最大限度改善青年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负荷与轻型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后3月不良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161例轻型ACI患者的资料。研究的临床变量包括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及血液学和MR参数。轻型ACI定义为基线NIHSS≤7分,3月不良预后定义为改良Rankin评分≥3分。CSVD负荷包括脑白质高信号(WMHs)、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CMBs)和扩大的周围血管间隙。根据头颅MR影像评价CSVD总体负荷,根据Fazekas分级量表评估WMHs严重程度。  结果  161例患者中男性117例(72.7%),3月不良预后患者为29例(18.0%)。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IHSS、房颤、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WMHs和CMBs与急性轻型ACI静脉溶栓后3月不良预后有关(P < 0.05)。分别将WMHs及CMBs进入两个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模型1中,基线NIHSS(OR=1.601, 95% CI: 1.203~2.130, P=0.001)、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OR=2.658, 95% CI: 1.013~6.978, P=0.047)和WMHs(OR=1.449, 95% CI: 1.033~2.031, P=0.032)与轻型ACI静脉溶栓后3月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模型2中,基线NIHSS(OR=1.650, 95% CI: 1.232~2.210, P=0.001),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OR=3.732, 95% CI=1.435~9.702, P=0.007)和CMBs(OR=1.242, 95% CI: 1.062~1.452, P=0.007)与轻型ACI静脉溶栓后3月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结论  WMHs和CMBs是轻型ACI静脉溶栓后3月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mRS量表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7 d、90 d的疗效。结果:房颤组男性人数、起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均低于非房颤组,首次收缩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溶栓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7 d疗效、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与非房颤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后90 d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并根据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安全性及发病90 d时的病死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后,有8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其中,5例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病后90 d,共有5例患者死亡;预后良好组患者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史、溶栓前NIHSS评分、起病至治疗时间、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血糖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27、5.126、2.715、4.249、3.918,χ2=7.868,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溶栓治疗后出现不良预后与糖尿病史(OR=1.567)、溶栓前NIHSS评分(OR=1.916)、溶栓前收缩压(OR=1.269)、溶栓前血糖(OR=2.206)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近期预后与其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糖代谢异常、血压异常等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应对这些高危因素给予准确的识别和有效的干预,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褪黑素、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水平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ACI患者136例,对治疗后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根据改良Rankin评分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与预后不良组(86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各组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患者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8、0.5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褪黑素和CCCK-18水平升高是影响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血清褪黑素、CCCK-18及联合检测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58、0.945。结论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升高与ACI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血清褪黑素、CCCK-18对判断ACI患者的预后状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前后凝血及血小板指标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探讨与病情转归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54例,检测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的凝血及血小板指标,包括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原(PL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vWF:A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A)、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Ⅹ,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及静脉溶栓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24 h凝血及血小板指标的变化;轻型卒中(NIHSS评分≤5分)和重型卒中(NIHSS评分≥6分)2组患者溶栓前各项指标变化;溶栓后24 h的NIHSS评分升高组及降低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溶栓后24 h跟溶栓前相比,PT、APTT、MPV增高,FIB、PLG、vWF:Ag、vWF:A、凝血因子Ⅷ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卒中和轻型卒中2组患者相比,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时NIHSS评分升高组和NIHSS评分降低组相比,PLG明显降低,vWF:Ag、vWF: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24 h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功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均有较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以上指标进行观察能辅助预后和评估出血转化,对指导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改善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1-2019-01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85例AIS患者,根据rt-PA治疗7 d后NIHSS评分较溶栓前的差值分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组(ΔNIHSS≥4分)和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ΔNIHSS<4分),比较两组基本信息、血液生化指标和入院时NIHSS评分等。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来可能影响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NIHSS评分较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和骨桥蛋白水平高是影响神经功能改善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90 d后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对患者情况分别评定。其中85例患者中,预后不良者为14例,预后良好者71例,后者的骨桥蛋白显著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可能可以作为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任丘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日至2017年12月30日连续入院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 252例,按患者发病1年随访时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 912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40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冠心病史、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形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文化程度、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胱抑素C、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是发病1年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及关注预后不良人群,采取积极预防,可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