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硬核性白内障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7例。甲组行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乙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段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视力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3个月,甲组患者的视力恢复率(96.49%)高于乙组(78.33%),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硬核性白内障的治疗中,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能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7,(5):636-638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对患者进行视力、角膜散光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程度、视力水平、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具有疗效好、经济、安全、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有利于患者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4):340-342
目的:观察无缝线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防盲工程中白内障患者102例102眼,根据患者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51眼,采用无缝线改良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对照组51例51眼,行有缝线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分别观察术后1 d、1周、1个月裸眼视力,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值和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后1 d、1周和1个月,观察组的裸眼视力和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角膜水肿、后囊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少,观察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无缝线改良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裸眼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适合在基层防盲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朱清明 《吉林医学》2015,(7):1345-1346
目的:对小切口手法碎核应用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超声乳化摘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手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2周以及术后2月的裸眼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后囊破裂、红膜损伤、角膜水肿以及前房渗出等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第3天与第7天角膜水肿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手术临床效果好,创伤小,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愈合较快,并且后囊破裂率低,是常用的硬核白内障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劈核小切口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102例(120眼)硬核白内障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58眼)]及对照组[52例(62眼)],观察组行手法劈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手术。结果两组术后1周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术后第1天大多数有轻度角膜水肿,术后1周均减轻或消退。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手法劈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方法相对安全,多练习容易掌握,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95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实验组予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达到0.5~1.0患者(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1.01%)(P〈0.05);实验组术后1d、1周角膜散光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中并发后囊膜破裂发生率、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少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在治疗硬核性白内障方面优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相似文献   

7.
宋丽萍 《海南医学》2012,23(19):70-71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法对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硬核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89例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47例,65眼)和对照组(42例,56眼),实验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碎核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前房深度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视力恢复以及眼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术对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治疗效果肯定,可避免角膜内皮细胞的降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2例(15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SICS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PHACO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比分析并发症及术后1 d和1周的裸眼视力情况.结果 术后1 d及1周的裸眼视力手法小切口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处理硬核白内障时手法小切口摘除术的疗效与超声乳化术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其医疗成本明显低于超声乳化术,应成为扶贫扫盲活动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而观察组则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散光度比较无差异(P 0.05);术后,观察组的散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视力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硬核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152例(15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一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比分析并发症及术后1d和1w的裸眼视力情况; 结果 术后1d及1周的裸眼视力手法小切口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扫盲活动中,处理硬核白内障时手法小切口摘除术的疗效与超声乳化术相比无明显差异,医疗成本明显优于超声乳化术,应成为扶贫扫盲活动中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碎核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d、术后1周的裸眼视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具有并发症小,安全性高的优点,较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127例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角膜水肿分级、术后角膜散光值、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结果:由Ridit检验可知,观察组角膜水肿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角膜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比,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分级明显更优,视力更高。  相似文献   

13.
罗文山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78-1079
目的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核法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11例(149眼)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碎核术,实验组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核法,观察术后视力恢复、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平均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稳定眼压效果和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对照组8.11%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核法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术后视力恢复和稳定眼压,在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和降低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对术式继续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隧道刀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硬核白内障娩核中的应用,比较隧道刀夹持娩核和碎核娩核两种手术方法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将Ⅳ级以上硬核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8例(71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36眼),对照组34例(35眼)。治疗组采取隧道刀夹持娩核,对照组采取碎核娩核。结果 治疗组术后视力恢复迅速,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为29只眼(80.5%)。对照组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为20只眼(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治疗组31只眼,对照组为23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治疗组为(2 687.23±216)个/mm2;对照组为(2 423.15±314)个/mm2,术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隧道刀夹持娩核法可以减少角膜内皮损伤,安全性好,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玉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30-30,32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硬核白内障患者48例(62眼),其中26例3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2例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视力无差别(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低于超声乳化组(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并发症少,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106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小切口组)和传统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传统组)。小切口组给予小切口碎核白内障摘除术,传统组给予传统娩核摘除术治疗。结果小切口组在第一天、第二周、第一个月及第三个月时裸眼视力恢复情况与传统组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在术后1年裸眼视力≥0.6者为85.19%,传统组为80.7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54眼切口均愈合良好,术中、术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1眼,术后发生角膜内皮水肿7眼,眼压增高1眼;传统组患者术中、术后囊破裂2例,术后发生角膜内皮水肿6眼,两组均未发生角膜失代偿、人工晶状体或晶状体碎块落入玻璃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疗效等同于传统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4 年1 月-2016 年1 月确诊并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患者112 例(125 眼),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 例(63 眼)和观察组56 例(62 眼),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观察记录术后裸眼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术后1 d 观察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 周、1 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周、1 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周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周、1 个月两组六角形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临床效果好,能提高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对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70例作为研究资料,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期间,通过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分别实施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d两组视力和散光度均改善,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好,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视力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42%、11.42%,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选择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配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治疗,可促使患者视力尽快恢复,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切口劈核法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78眼)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39眼)。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散光程度、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术前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视力水平较术前均显著改善 (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和8周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术前2组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散光度术后1周均明显升高,8周后均呈下降趋势(P<0.01和P<0.05);术后同时期2组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4%,低于对照组的48.72%(P<0.05);2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考虑视力水平、散光程度、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老年性硬核白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硬核白内障患者8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1周、3个月视力水平与术后散光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