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胎心监护是应用电子胎心监护仪将胎宫缩压力及心率曲线波形描记下来供临床分析,是胎儿宫内状况正确评估的主要检测手段。胎心监护仪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型产科监护工具,如今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产前和生产时胎儿情况的监测,是监测胎儿宫内安危的重要手段[1]。了解胎心音是否正常及  相似文献   

2.
胎心监护是产科监护宫内胎儿情况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在各个产科医院已普及.它能不断地随时观察胎心率基线变化,辨别胎心率与宫缩及胎动的关系,随时发现脐带受压,能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评估胎儿安危,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本文对我科接诊的500例产妇孕期胎心监护方法及其结果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杜丽群 《医学综述》2013,19(12):2163-2165
胎心监护是监测胎儿宫内情况的检查之一,临床应用广泛,可实时反映胎儿生物物理活动情况,目前对其临床意义的理解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并无统一的标准。虽然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了胎心监护,但许多医师尤其是基层医院医师仍不能很好地对其监护曲线进行解读。对胎心监护的时机、指征以及胎心监护曲线结果分析等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提高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水平,使异常情况能尽早获得积极处理,更好地避免不必要的阴道助产及剖宫产。  相似文献   

4.
产时监护对预防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龙勤 《广西医学》2005,27(9):1411-1412
胎儿宫内缺氧是围产儿死亡和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随着围产监测手段的不断提高,电子胎心监护更是监测胎儿宫内情况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对496例产妇分娩期进行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情况,有效地提高了产程中对胎儿窘迫的防护,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胎心监护可以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诊断胎儿的储备能力和健康情况,它在高危妊娠处理中已成为判断胎儿宫内状况和决定分娩方式的主要证据。我院对孕妇常规进行产前胎心监护,及时发现高危胎儿,采取积极措施,降低了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97例高危妊娠的胎心监护图形,总结其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时监护胎儿胎心的效果和对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于笔者单位待产的产妇4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进行产时持续胎心监护,对照组用胎儿多普勒诊断仪测胎心音。分娩过程中详细观察、记录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同时根据胎儿、新生儿情况进行对应护理。结果通过不同的胎心监护方法观察组中发现胎儿宫内窘迫40例,发生新生儿窒息4例;对照组中发现胎儿宫内窘迫15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2例,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产时持续胎心监护,能更准确地监测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准确判断胎儿宫内窘迫,根据胎儿情况及时给予护理,特别是对产妇心理护理,提高胎儿监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该院待产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分别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产时持续胎心监护和胎儿多普勒诊断仪测试胎心音。对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同时依据胎儿和新生儿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研究证明,产时持续胎心监护有利于提高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诊断概率,便于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此外,在对产妇进行持续胎心监护时,医护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缓解产妇的恐慌情绪,在进行胎心监护的同时密切关注产妇情况,提高护理质量。观察组患者中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例数分别为20例和2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例数分别为7例和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持续胎心监护能提高胎儿宫内情况监测的准确率,有效判断胎儿是否出现宫内窘迫,并根据胎儿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有利于提高胎心监护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周一萍 《吉林医学》2011,(9):1800-1800
目的:探讨胎心监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价值,分析妊娠晚期胎心监护情况与预后相关性。方法:胎儿电子监护仪对80例羊水过少者进行监测,主要观察胎心无负荷试验、基线、胎心率情况。结果:80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产妇中,出现胎心监护异常的为14例,发生率为17.5%,其中晚期减速5例,胎监混合型4例,胎心基线异常5例。同时妊娠晚期羊水量越少,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越高,胎心监护异常与羊水过少具有相关性。结论:胎心监护能了解提高胎儿宫内羊水过少状态,从而提高其诊断正确率,与胎儿预后也有很强的相关性,能为临床及时采取措施纠正胎儿宫内羊水过少状态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胎儿电子胎心监护是监测胎儿宫内情况的重要手段,产时胎心监护对胎儿结局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住院生产的258例病例分析,探讨产时胎心监护-即第一产程胎心监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胎心监护是临床监测胎儿宫内缺氧及其程度,了解胎儿耐受力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孕37周以上者,正确及时的胎心监护,准确分析胎儿宫内情况,对于确定终止妊娠时间及方式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总结了1206例孕产妇胎心监护情况,并对临床处理方式及新生儿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产科1998年1~12月孕妇1206例,年龄23~38岁。孕周)42周者54例,B超提示羊水较少者78例,胎盘成熟度达巨度者185例(其中达皿级超过1周者59例)。1.2方法孕妇排空膀胜,取手卧位,采用国产HTR-01型胎心监护仪,…  相似文献   

11.
胎心电子监护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探头收集信号,使胎心率(FHR)与子宫收缩(VC)呈曲线形式显示在屏幕上,本文通过应用胎心电子监护仪对4895例孕妇进行全产程连续性监护的临床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应用胎心电子监护仪,提高了胎儿窘迫的检出率,及时采取宫内复苏措施,纠正子宫内缺氧状况,改善了胎儿宫内环境,对不能纠正的可及时施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有效地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了新生儿生存质量;减少了剖宫产率。连续的电子胎心监护,是临床筛选胎儿宫内缺氧的重要手段,能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及早处理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12.
332例足月妊娠胎儿监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厚勤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1):1303-1304
胎心电子监护目前已成为围产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临床进行胎儿宫内情况监测、产时监护、胎儿预后判断提供了良好的参数依据。现就我院2000年2月~2001年7月间进行胎心监护的332例足月妊娠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S/D值与新生儿窒息相关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及监测脐动脉血流S/D值对100例孕晚期孕妇进行胎儿宫内监测.结果:胎心监护和脐动脉血流S/D值与新生儿窒息有相关性,其中胎心监护与其相关性更大.结论:胎心监护与脐动脉血流S/D值联合监测可提高胎儿宫内缺氧状态的诊断率,为临床及时纠正宫内缺氧和胎儿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胎儿电子监护可以预测胎盘功能,胎儿宫内生活状况,以便早期诊断宫内缺氧,及时拟定治疗及分娩方案。本文收集了自1989年9月—1991年9月二年间本科所做333人次胎心监护结果,分析探讨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状况预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健儿  韦雪梅 《吉林医学》2012,33(17):3623-3624
目的:探索胎心监护和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早期准确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指导进行宫内复苏,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收集我院住院分娩孕妇1 200例,行分娩全程胎心监护,胎心监护分析分为胎心监护正常组和胎心监护异常组。结果:胎心监护异常组中胎粪吸入综合征和新生儿窒息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全程胎心监护可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率,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处理措施,改善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1984年11月至1985年5月对本院168例高危孕妇进行206次产前监护试验。报导临床产前诊断、监护仪诊断和产后临床诊断的对比结果。重点讨论了胎心率基线变异的异常及变化型胎心率减速的临床意义。认为胎心率基线变异异常对胎盘功能不足、胎儿宫内缺氧以及变化型胎心率减速对脐带异常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胎儿电子监护对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指导产科处理、减少围产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实用意义。最后提出,胎儿电子监护出现异常图型时,临床上还应注意排除胎儿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产时胎心监护后的临床效果并对产时胎心监护进行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待产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诊断仪监测胎儿心率,观察组进行产时持续胎心监护并进行临床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现胎儿宫内窘迫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25,P0.01),且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6.65,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61,P0.05)。结论: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可及时准确判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情况并通过对症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产妇在胎心监护时进行护理可提高对胎儿的监护质量,值得在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滕平  郭永  禹志霞  王春霞 《医学综述》2008,14(21):3335-333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和脑、脐动脉血流监测对预测胎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孕37~42周孕妇用胎心监护仪监护,无反应型者再用彩超检测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S/D)值,并对胎儿宫内窘迫者的NST、S/D值、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和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胎心监护、脐血流与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缺陷,各项监测指标均正常者表示胎儿宫内情况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均异常者提示胎儿宫内情况危急,需引起高度重视,应采取积极的措施。结论胎心监护、脐血流与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联合应用可弥补单纯胎心监护、脐血流、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足,产后正确诊断新生儿窒息,降低假阳性率及盲目剖宫产率,正确预测胎儿宫内安危及胎儿预后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赵秀萍 《包头医学》2009,33(2):101-101
目的:目前常用的胎心监护仪主要是通过观察胎心率的变化与胎动和宫缩关系来判断胎儿在宫内的情况。方法:NST(无负荷试验)作为产前监护以来,因其简单、安全、有效,现已成为产前首选的胎心监护方法之一。结果:NST反应型表示胎儿良好。如无突然变化,胎儿一周内健康;NST无反应型多表示胎儿在宫内有不同程度缺氧。结论:准确揭示宫内胎儿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2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使用产科胎心监护系统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对照组为既往未行胎心监护产妇200例进行对比,观察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33例,新生儿窒息 10例;对照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11例,新生儿窒息 28例;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常规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可以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