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俊  韩顺良  刘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05-2606
目的:评价外伤性胃肠道破裂X线平片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胃肠道破裂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CT检出隔下游气体征24例;腹脏内游离积液征28例;肠壁区域性水肿增厚模糊20例;肠壁外或肠壁间积气征22例;胃肠壁周围肠系膜密度增高模糊,呈液体渗透征12例.X线平片与CT对隔下游气体检出率分别为28.1%和78.1%,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和CT对腹腔少量积液的检出率分别为71.9%和78.1%,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外伤性胃肠道破裂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刚  张勤慧 《江苏医药》2012,38(22):2727-2728
目的 探讨X线平片和CT影像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爆裂型骨折68例(92处骨折),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平片和CT扫描.对照分析X线平片和CT影像检出结果、检查时间.结果 68例(92处)脊柱爆裂型骨折中,X线平片骨折细节检出率低于CT影像检出率(51.1%vs.97.8%)(P<0.05);X线平片检查时间较CT影像检查时间短[(2.4±0.6)min vs.(8.2±1.1) min](P<0.05).结论 对于脊柱爆裂型骨折,X线平片可先作为影像诊断的基础,对难以确定的骨折细节及椎管受累等情况,应结合CT影像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楼国威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57-2459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在急性早期胃肠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急性早期胃肠道穿孔患者3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和腹部X线片检查,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以及影像表现.结果 X线检查准确率为63.2%,螺旋CT检查准确率为89.5%,螺旋CT扫描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8,P<0.01).X线平片对少量游离气体及非膈下积气如腹膜后、小网膜囊等部位显示较差,螺旋CT则具有明显优势,且能做出较准确的定位和病因诊断.结论 螺旋CT较立位腹部平片能更早、更准确地发现腹腔少量游离气体,在诊断早期胃肠道穿孔中准确率较高,而且能为定位诊断和病因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X线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68例肋骨骨折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以及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68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共检出骨折156处,单根骨折22例,多根骨折46例.多层螺旋CT检查对骨折的检出率为94.87%(148/156)、对单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100...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9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前均行腹部平片和CT扫描检查,分析其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29例中腹内游离气体验出率,X线平片为69.0%,CT为89.7%,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CT对胃肠道穿孔病因诊断符合率为86.2%。结论:CT在胃、肠道穿孔及其病因和并发症的诊断中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于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64-3265
目的:评价X线、CT与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早期征象.方法:对45例临床疑诊为ANFH的患者进行X线平片、CT与MRI检查,并做对照观察,并与同期临床症状比较.结果:45例经X线检查诊断为ANFH 32例;经CT扫描诊断为ANFH 40例;均经磁共振扫描证实为ANFH 45例,其中10例为早期病变.统计结果表明,ANFH的X线、CT、MRI表现之间敏感性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X线平片难以显示ANFH的早期表现,MRI不仅能发现其早期病变,且能反应病变的确切范围和程度,对早期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福端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66-2467
目的 比较食管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食管癌患者分别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食管癌诊断符合率为66.0%,表现为黏膜破裂、增粗、迂曲、充盈缺损、龛影、局限性管壁发僵或有钡剂滞留、管腔狭窄、管壁蠕动消失、黏膜紊乱、软组织以及腔内型的巨大充盈缺损而近端管腔增宽等;CT检查诊断食管癌符合率为88.0%,CT表现为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肿瘤向周围组织侵犯、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等.结论 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于食管早期黏膜病变及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CT对判断食管癌外侵程度准确性高;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可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部影像学检查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肼患者行胸部X线检查、常规CT扫描及高分辨CT(HRCT)扫描,观察影像表现与临床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IPF影像表现呈毛玻璃状,斑片状阴影,网状或网状结节影,蜂窝状影等。与病理资料对比,HRCT诊断准确率为100%,常规CT为68.1%,胸部X线为31.3%。结论 胸部影像学检查在IPF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尤以HRCT扫描,是目前IPF无创性检查中最精确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广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77-1979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X线、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灵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31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均行胸部正侧位X线和CT平扫,其中7例行增强CT扫描,21例行MRI平扫,其中3例增强扫描.分析纵隔型肺癌MRI、X线及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诊断灵敏性.结果 31例患者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13例.纵隔型肺癌胸部X片的共同表现为纵隔明显增宽,气管受压移位变形;CT显示肿块边缘不规则,外缘呈分叶、毛刺状,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MRI的影像学特征除了CT表现外则可较准确显示肿块侵及胸膜、胸壁和胸椎.X线临床诊断诊断灵敏度为88%,MRI为100%,CT为100%;MRI和CT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x2=12.251,P<0.05).结论 纵隔型肺癌临床诊断极易出现误诊,将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结合可增加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X线与CT扫描应用于急性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近期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胃肠道穿孔病例36例,入院时均行螺旋CT、X线检查,依据急诊剖腹探查术后结论判断两种影像学诊断的特点.结果 急性胃肠道穿孔的CT扫描影像学特征为胃、十二指肠壁出现增厚,或肝脾周围存在游离积液,周围脂肪间隙不清晰,肝上间隙能够发现新月形积气样的密度影,恶性肿瘤可发现占位性病变.CT扫描诊断符合率达94.4%,显著高于X线透视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的敏感度、特异性均较高,较腹部X线平片诊断急性胃肠道穿孔具有明显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X线与CT诊断胸壁结核的价值。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胸壁结核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CT栓查,观察患者的CT和X线影像特征。比较2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率和淋巴肿大检出率。结果34例患者X线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情况;CT表现为肋骨旁软组织肿块,其边缘密度较高,中央密度低,增强扫描时可有肿块边缘的强化。CT还能发现较小的胸壁肿块,并可辅助诊断患者是否有淋巴肿大。胸部CT的诊断率、淋巴肿大检出率均高于胸部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壁结核的X线和CT表现有较大差异,CT是诊断胸壁结核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30个病变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CT扫描及MRI影像学情况。结果 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的检出率远高于X线平片与CT扫描(P<0.01)。结论 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扫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胸部X线检查在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价两种方法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640例符合标准的受检者随机分为CT扫描组和X线检查组,每组320例,CT扫描组给予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X线检查组给予胸部X线检查.对2组高危人群的肺癌检出率、诊断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T扫描组检测可疑肺癌者54例,检出率为16.9%,经病理检查确诊44例,其中假阴性4例,诊断敏感性为90.9%(40/44),阳性预测值为74.1%(40/54),阴性预测值为98.5%(262/266).X线检查组检查可疑肺癌者29例,检出率为9.1%;经病理检查确诊36例,其中假阴性11例,诊断敏感性为69.4%(25/36),阳性预测值为86.2%(25/29),阴性预测值为96.2%(280/291).CT扫描组可疑肺癌的检出率和敏感性均高于X线检查组,但阳性预测值低于X线检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胸部X线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早期肺癌的筛选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显著降低晚期肺癌的诊断数量,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进一步降低被检者肺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分析CT和X线诊断肺结核的临床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30例研究对象进行肺部CT和X线扫描,将两组获得的肺结核诊断结果进行比照分析.结果 CT对肺结核的确诊率为100%,明显高于X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对肺结核的检测率高,对临床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吴涛  曹新生  贺才标 《中国当代医药》2013,(35):100-101,103
目的 探讨钼靶X线技术联合CT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钼靶X线、CT扫描检查,对比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结果 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47例,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83.9%.钼靶X线特点,星芒状边缘的肿块阴影41例,乳腺结构紊乱、浸润阴影11例,肿块内有钙化47例;伴有导管增粗5例,异常血管阴影9例,厚皮症8例,乳头内陷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6例.CT扫描诊断乳腺癌52例,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92.8%.CT扫描主要表现为高密度肿块阴影,边缘毛刺,肿块伴沙粒状钙化44例,肿块不伴有钙化12例;肿块与皮肤或深层肌肉粘连,厚皮症8例,乳头内陷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1例,5例增强扫描,病灶CT值明显升高.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准确率为98.2%.结论 钼靶X线技术联合CT扫描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与CT对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CT扫描和X线平片诊断,对比其诊断准确率。结果46例肺结核患者中,X线平片诊断正确率为67.4%(31/46);CT扫描诊断正确率为97.8%(45/46)。X线平片确诊率明显低于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2,P〈0.01)。结论CT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特异性,在肺结核诊断的中较X线平片具有明显优势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应用中应正确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价值,优势互补、合理应用,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诊断消化道穿孔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志强  王威  段鹏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55-165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5例消化道穿孔的CT表现.结果 35例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3例;腹部外伤致消化道穿孔9例,其中空肠破裂4例、结肠破裂3例;急性阑尾炎并穿孔3例.CT主要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31例,腹、盆腔积液21例,腹膜炎改变30例,胃肠道壁改变13例,局部包块9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能更早、更准确地诊断消化道穿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髋臼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照组行X线平片.比较两组检出率、对髋臼移位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及检查前耗时.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成人下肺叶结核胸部放射线检查的诊断方法与影像学表现。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我所收治的肺下叶结核患者8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用CT平扫与X线检查,分析患者影像学表现,对比CT平扫与X线检查的结果。结果通过X线扫描与CT平扫,60例患者发病部位于右肺下叶26例(43.3%),左肺下叶19例(31.7%),双肺下叶15例(25.0%),其中右肺下叶结核发病率最高。经CT扫描空洞、卫星灶、钙化与支气管扩张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与X线检查表现多样化。结论 CT平扫精确率高于X线检查,临床上采用CT平扫成人肺下叶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降低误诊率,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X线胸片和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活检确认为中央型肺癌的3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其X线胸片及CT扫描结果的诊断效果。结果X线诊断出肺癌18例,准确率为58.1%(18/31),CT诊断出肺癌28例,准确率为90-3%(28/31);CT诊断中央型肺癌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X线检出支气管腔内18例(58.1%)、肺门区肿块17例(54.8%)、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19.4%),CT扫描分别检出25例(80.6%)、24例(77.4%)、15例(48.4%)。CT扫描对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描述更灵敏准确,显著优于X线胸片(P〈0.05)。结论X线胸片和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都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是CT扫描诊断更准确、更灵敏,对病变细节显示更高,对中央型肺癌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