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联合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行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并通过活检或手术取材送病理.结果 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等,联合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4.7%,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联合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与病理类型及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15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病例资料。结果 15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中,良性病变54例(占36.0%),其中:宫颈息肉29例(占良性病变53.7%),子宫内膜息肉7例(占良性病变13.0%),黏膜下子宫肌瘤10例(占良性病变18.5%),宫颈肌瘤8例(占良性病变14.8%);老年性阴道炎35例(占23.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0例(占26.7%),其中:单纯型增生25例(占功血62.5%),萎缩性子宫内膜9例(占功血22.5%),复杂型增生6例(占功血15.0%);恶性肿瘤21例(占14.0%),包括:子宫内膜癌11例(占恶性肿瘤52.4%),宫颈癌5例(占恶性肿瘤23.8%),卵巢癌4例(占恶性肿瘤19.0%),输卵管癌1例(占恶性肿瘤4.8%)。恶性病变绝经年限较良性病变绝经年限明显延长,有显著性差异;恶性病变的出血时间较良性病变的出血时间长,有显著性差异。良性病变可给予非手术对症治疗或小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在本院或转院手术治疗。结论要重视并预防妇女的绝经后阴道流血,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绝经年限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高。对这一高危年龄段妇女进行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何洁仪  罗一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46-1947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采用宫腔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宫腔镜检查病理确诊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是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95.6%,其次为子宫内膜癌。绝经年限、阴道出血时间与恶性肿瘤关系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腔镜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6.6%。结论:用宫腔镜协助下刮宫是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诊断子宫内膜癌、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是目前一种妇科诊治宫内病变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绝经后经阴道超声(TVS)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内膜厚度≥5 mm)且无症状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宫腔镜检查和(或)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分析阴道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疾病类型,阴道超声检查影像改变情况及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68例患者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增生4例,子宫内膜息肉46例,黏膜下肌瘤10例,子宫内膜炎4例,子宫内膜癌2例,其他2例。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增生2例,子宫内膜息肉13例,黏膜下肌瘤1例,子宫内膜炎1例,子宫内膜癌1例,其他1例。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增生4例,子宫内膜息肉38例,黏膜下肌瘤10例,子宫内膜炎4例,子宫内膜癌2例,其他1例。子宫内膜息肉阴道超声检查影像表现为单纯内膜增厚或合并宫腔异常回声都占绝大多数,分别为52.2%、37.0%;子宫内膜癌均为50.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后均经手术后子宫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其中1例阴道超声提示内膜增厚6 mm, 1例阴道超声提示宫腔混合回声。结论 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阻力指数(RI)的影像特点。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炎及正常子宫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RI〉0.4 9例,占33.3%;RI≤0.4 18例,占66.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分析内膜的血流特征,有助于对绝经后阴道流血妇女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吴金芳 《河北医药》2001,23(8):586-587
目的: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3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因良性疾患引起出血占58.20%,非器质性疾病占32.08%、恶性肿瘤占9.70%。子宫内膜病理分析;增生性反应25例、分泌反应3例、萎缩性4例、破碎宫内膜和经期内膜11例。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为主,随着绝经后出血时年龄增加,绝经年期的延长,发生恶性肿瘤危险性也随之上升。诊刮中宫腔深度>8.5cm发生恶性肿瘤可能性上升。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虽以良性病变为主,但恶性肿瘤仍占有一定比例,同时随着绝经后出血时年龄增长,绝经年期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增加,必须重视绝经后阴道出血。  相似文献   

7.
周广杰 《首都医药》2012,(24):25-26
目的分析绝经后子宫出血(postmenopausal uterus bleeding,PMB)的病因,探讨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96例,行宫腔镜检查术,检查后常规刮宫或直视下定位取材送病理检查,分析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癌。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阳性预测值为96.55%(84/87),子宫恶性肿瘤阳性预测值为83.33%(5/6)。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达90.04%。结论宫腔镜检查术是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的最有效的方法,结合病理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38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8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中,非器质性病变47例,占12.18%。良性病变288例,占74.61%。恶性病变51例,占13.21%。患者>60岁,流血距绝经时间>10年,子宫内膜厚度>7mm,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及患者流血量、出血时间、年龄等与良恶性的关系.方法 对11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病理切片、宫颈活检、诊刮、B超等进行分析研究,从中了解恶性病的发病率.结果 全组110例中,恶性肿瘤31例,占28.2%.宫颈癌最多,共19例,占恶性肿癌61.3%,占全组17.3%;子宫内膜癌次之,共10例,占恶性肿瘤32.3%,占全组9.1%.其他2例.良性病变79例,占71.8%.其他良性病变:老年性阴道炎5例,子宫肌瘤3例,尿道肉阜2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1例.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随年龄增高恶性肿瘤增多.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应积极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及早排除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绝经后宫腔出血的病因,分析绝经后阴道流血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分析316例绝经后宫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性疾病192例,占60.75%,功能失调子宫出血38例,占12.0%宫内节育器30例,占9.49%,子宫肌瘤15例,占4.7%,恶性肿瘤41例,占12.97%。患者年龄>60岁、流血距绝经时间>10年、子宫内膜厚度>7mm者,恶性肿恶瘤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疾病,以感染性疾病最多。随年龄增长,绝经时间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本院门诊收治的134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疾病,分别采用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对本组134例女性患者复诊,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阴道超声绝经妇女子宫内膜疾病总检出率为61.9%,其中内膜炎的检出率为42.9%.内膜息肉的检出率为58.6%,内膜癌的检出率为36.4%,内膜增生的检出率为69.8%,黏膜下肌瘤的检出率为80.0%;宫腔镜绝经妇女子宫内膜疾病总检出率为91.0%,其中内膜炎的检出率为85.7%.内膜息肉的检出率为93.1%,内膜癌的检出率为81.8%,内膜增生的检出率为90.7%,黏膜下肌瘤的检出率为93.3%.两组方法不同内膜疾病的检出率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方法能够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疾病的检出率,方法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2005-06~2008-12检查的49例内膜增厚(≥5mm)但无阴道出血、排液等症状的绝经后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并对照病理结果,总结各类子宫内膜病变的特点。结果49例患者中,内膜癌、内膜增生、内膜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4.1%、26.5%和12.2%,正常萎缩内膜占30.6%。结论不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依然要引起临床重视,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纤维宫腔镜对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对异常子宫出血的绝经期妇女156例进行纤维官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分析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结果表明,子宫内膜萎缩为其主要出血原因,计66例,占42.3%;其次为子宫内良性占位(27例,占17.3%)和子宫内膜增生(26例,占16.7%);再次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以及节育器异常。子宫内膜萎缩和增生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5%和79.3%;子宫内良性占位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结论:纤维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官腔镜在诊治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门诊就诊的4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灶针对性地进行诊刮,摘除或电切。组织物送病理检查。结果非器质性病变(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殖期改变或单纯性增生)导致的出血,共23例占48.94%;良性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及粘膜下肌瘤)导致的出血,共20例占42.55%;子宫内膜癌即恶性病变导致的出血4例占8.51%。结论由于官腔镜的高度准确性与病人的可接受性,门诊的诊断性官腔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最佳选择,是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的可靠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阴道B超探查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的子宫内膜情况,排除妇科恶性疾病的可能,尤其是子宫内膜癌。方法 对3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先用阴道B超探查其子宫内膜情况,根据检查结果 进一步行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结果 子宫内膜癌3例,不典型增生2例,良性内膜增生9例,萎缩性子宫内膜改变16例。结论 阴道B超检查为绝经后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流血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中,38.3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感染,31.67%子宫内膜息肉,23.33%单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67%子宫内膜癌;60岁以下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占3.57%,60岁以上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占13.8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绝经年限15年以下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占3.37%,绝经年限15年以上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占23.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5)。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流血病因主要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感染,其次子宫内膜病变,多数为良性病变和非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等;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出现恶性病变的概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表现,分析其与流行病学及病理的相关性,以期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阴道不规则出血和绝经后出血的患者98例(经诊刮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病变),经腹超声检查,分析其二维图像,与病理对照,并总结其流行病学规律。结果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子宫内膜癌88.9%,粘膜下肌瘤95.6%,子宫内膜息肉86.9%,内膜良性增生94.1%。结论子宫内膜病变各自具备一定声像特征,超声检查可较准确的预测阴道不规则出血和绝经后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规律,能够进一步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81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生殖系统炎性病变引起的绝经后流血占67.98%,生殖系统肿瘤占14.76%,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13.31%。子宫内膜病理显示萎缩性内膜占48.44%,依其次为增生期、分泌期内膜。恶性肿瘤中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恶性肿瘤为主,并且阴道流血发生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者,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主要因素是生殖系统炎性病变,其次生殖系统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分析。方法 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诊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320例,进行常规妇科检查、B超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宫腔镜下行分段诊刮、宫颈活检,了解造成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发疾病及所占比例。结果 32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经系统检查后明确诊断,其中良性疾病227例,占总病例数70.93%;非器质性疾病58例,占总病例数18.12%;恶性肿瘤20例,占总病例数6.25%。结论对于绝经后阴道出血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绝经后妇女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了解阴道、宫颈、子宫、子宫内膜、卵巢情况,早期发现病变,防范疾病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3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因良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占55.00%,非器质性疾病占28.33%,恶性肿瘤占16.67%。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破碎子宫内膜38例,增生期子宫内膜45例,萎缩型子宫内膜6例,分泌期子宫内膜6例,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及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引起的出血20例(占5.36%)。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宫体癌为主。患者出血时年龄(〉58岁),绝经年限(〉10年)及子宫增大,宫腔深(〉8cm),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应注重常规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