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脑出血术后住院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6分、抗生素使用≥3种、年龄≥60岁、使用呼吸机≥2 d、吸入性肺炎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术后出现院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部感染会增加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病死率,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以减少脑出血患者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甘燕玲 《天津护理》2012,(5):346-347
近年来,院内感染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问题更加严重,明显高于普通病房[1]。因此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十分重要。现就重症监护室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院内感染定义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795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95例中,发生院内感染110例,发生率为13.84%,发生部位以手术切口最多,占52.73%,其次分别为呼吸道、腹腔、泌尿系,分别占24.55%、14.55%、12.73%。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等因素相关。结论充分认识到腹部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作出护理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院内感染[1]是当前医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我科是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是患者常见并发症.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检查操作等多种原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我科对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院内感染的管理,预防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部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795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95例中,发生院内感染110例,发生率为13.84%,发生部位以手术切口最多,占52.73%,其次分别为呼吸道、腹腔、泌尿系,分别占24.55%、14.55%、12.73%.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等因素相关.结论 充分认识到腹部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作出护理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院内感染是患者入院前未感染,而是在住院后获得医源性的感染,这些症状一般在入院48h后出现,特别是接受机械通气、入侵性操作的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更大。入院患者感染的早期诊断对于ICU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随着抗生素应用增加,多重耐药菌随之出现,导致ICU院内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因此,为了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建立控制院内感染的完整可行计划以及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控制ICU院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中心ICU院内感染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多种因素,我们对院内感染进行了2年的连续监测。在恶性肿瘤3533例中,发生院内感染Z13例,感染率为6.00%,感染例次数为228例,总感染率为6.49%。主要感染部位是术后伤口和下呼吸道,其构成比分别为36.85%和22.81%,共检出病原菌28株,主要为肠杆菌和绿脓杆菌。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现将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特征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 2 0 0 3年神经外科收治的 112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 ,对其中 2 9例院内肺部感染者与同期未发生院内肺部感染者进行对照 ,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本组院内肺部感染率为 2 5 .89% ,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常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死率为34.4 8% ( 10 / 2 9例 ) ,预后较未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差 ( 7.2 3% ,6 / 83例 ,P<0 .0 1)。结论 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 ,减少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监测病原体、合理选用抗生素、加强呼吸和营养支持等 ,均有利于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探讨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874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连续病例监测、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74例患者中共有45例出现了院内感染,感染率高达5.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为冬春季节发病、年龄>60岁、吸烟饮酒生活史、糖尿病史、住院时间>20天、昏迷、应用广谱抗生素、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概率较大,引发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而复杂,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控制2型糖尿病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针对2型糖尿病院内感染因素,加强对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控制血糖、指导和督促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和糖尿病足预防等方面进行基础护理指导;对我院近三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共580例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发生院内感染43例,年感染率分别为9.4%、8.7%和5.5%,呈逐年下降趋势,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会2型糖尿病院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宁波戒毒研究中心戒毒病房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进行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戒毒病房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60例院内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病原菌构成、危险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期内院内感染发病率为8.82%。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海洛因依赖患者年龄、毒品(海洛因)使用量、吸毒方式和年限、脱毒方法等为戒毒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建立完善的戒毒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针对危险因素和高危海洛因依赖患者采取积极的综合管理及防控措施是控制戒毒病房海洛因依赖患者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产科病区剖宫产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提出控制措施,为临床防控产妇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剖宫产术后5例感染病例,从病例基本情况、手术相关因素、感染主要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等方面对感染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研究时间内,产科剖宫产术后院内感染5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4.46%,较同年前期及去年同期均有突然增高趋势;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监测结果,5例术后感染患者未发现有共同的感染源及传播途径,排除医院感染暴发,属于医院感染,为患者自身携带的条件致病菌所引起的内源性感染。结论 剖宫产术后感染与切口感染与患者自身免疫力、基础疾病、术前准备、手术时间、围术期用药、环境的清洁消毒、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等多因素相关。这提示我们要持续加强围术期管理,认真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积极做好预防控制,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银华 《天津护理》2005,13(4):243-244
神经外科患者具有病情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多、手术创伤大等特点,发生院内感染机会多。调查显示脑出血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为15.8%,明显高于全国院内感染的平均水平8%。一旦发生感染控制相对困难,因此,认真分析研究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力的护理措施,使发病率降到最低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对血液净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力求更好地降低血液净化感染发生几率。方法:将本院2014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血液净化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当中,针对研究对象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当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共63例;感染部位方面: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有18例;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有15例;消化系统感染的患者有12例;循环系统感染的患者有10例;血管通路以及其他感染的患者有8例;研究发现,患者年龄>60岁、血液净化时间>1年、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20 d、患者本身伴有心力衰竭以及患血白蛋白<30 g/L及静脉插管等都是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总体来看,导致血液净化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而规范操作流程,患者配合本身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治疗,能更好提升患者免疫能力,对于整体预防效果的不断提升乃至后期的交叉感染避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和相应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早产儿705例,采用每月调查表和回顾性分析方法,翻阅患儿病历,统一填写表格,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引起院内感染的部位及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院内感染早产儿共15例。院内感染率为2.13%(15/705)。早产儿院内感染分布情况: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胃肠道、口腔、皮肤、眼部等部位感染。影响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卫生,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技术不到位以及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引起。结论:呼吸系统及胃肠道部位是早产儿院内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应加强以上部位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新生儿病房管理,加强保护性隔离,加强导管护理对预防和控制早产儿院内感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121例腹部术后院内感染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3.9%,其中以腹部切口感染率最高,达57.0%.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导管时间、术前营养状况及是否伴有慢性疾病等.结论 护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责任心与职业道德感及改进护理方法是有效减低腹部手术后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与术后医院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有关的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引起外科医务人员的重视,控制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院内感染患者做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的方法选择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手术患者做为对照组,对抗菌药物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与院内感染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是否合理、抗菌药物是否联用、术前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级别、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种类数和天数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种类数过多、使用天数过长为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控制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滥用现状,特别是控制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种类、天数,对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ICU是危重病人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场所。由于其收治病人的特殊性,ICU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院内感染可导致病人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资源极大浪费等诸多弊端。因此,如何有效控制ICU院内感染也得到极大的关注。现将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控制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叶枫  吴瑾  余燕子 《医学临床研究》2016,(10):1955-1957
[目的]分析宫腔镜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3150例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单因素筛选与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宫腔镜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2例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02%(32/3150),感染类型主要为子宫肌炎(37.50%)、盆腔炎(28.12%),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和真菌为主,分别占60.98%、31.71%和7.32%.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宫腔镜手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炎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等级、合并慢性疾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炎症、手术时间越长、手术等级越高(Ⅳ级)、合并慢性疾病是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合并炎症、手术时间越长、手术等级越高、合并慢性疾病可增加宫腔镜手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因素 ,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 12 0例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有关院内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 ,登记记录 ,综合分析。结果 :2 5例患者发生了 32例次院内感染 ,其主要因素与昏迷、卧床、住院时间长、各种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关。结论 :健全预防院内感染的制度和措施、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改善营养状况等措施可有效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