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以来 ,对闭经以血瘀辨证为主 ,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32例病人 ,疗效满意。临床资料  32例病人中 ,35~ 40岁 18例 ,30~ 35岁 12例 ,30岁以下 2例 ,均已婚 ,病程长者达 1年 ,短者 3个月 ,已服中西药者 2 2例 ,余者未治。治疗方法 血府逐瘀汤方 :桃仁、红花、川芎、桔梗、枳壳各 10 g,当归、生地黄、牛膝、赤芍各 12 g,柴胡 6 g,甘草 3 g。加减 :气血亏虚者去柴胡、枳壳 ,加黄芪 2 0 g、白术 12 g、茯苓15 g;阴虚内热者加麦冬 12 g、知母 10 g、地骨皮 10 g、白芍12 g;痰湿偏盛者加陈皮、半夏、苍术各 10 g。日 1剂 ,水煎分2次服。…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94年10月~1998年6月,用自拟调冲通经汤治疗闭经51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51例中,年龄在20岁以下者3例,21~30岁者29例,31~40岁者19例;病程在半年之内者10例,半年~1年者28例,1~2年者10例,2年以上者3例;原发性闭经10例,继发性闭经41例。2 治疗方法调冲通经汤基本方:仙茅12g,菟丝子20g,仙灵脾、紫石英(先煎)、当归、赤芍、白芍各15g,川芎、生熟地、桃仁、红花、桂枝、川怀牛膝各10g,生大黄5g,桔梗6g。加减:肝郁气滞者加制香附、广郁金各10g;气虚者去大黄加党参、白术各10g,黄芪15g;痰湿重者加半夏10g,茯苓15g。水煎…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年来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疮疹1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8例患者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0~30岁12例,30~40岁2例,50岁1例,平均年龄21岁;病发部位腰肋部6例,后背部8例,大腿内侧部3例,头部1例。2治疗方法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基本方:生地159、当归10g、桃仁15g、红花10g、柴胡10g、牛膝15g、积壳10g、银花15g、蒲公英30g、甘草6g。加减:疤疹红肿热痛明显的加赤芍,大青叶,丹皮;舌苔黄腻,口苦加龙胆草,白皮;尿黄加黄岑,泽泻;口干加花粉;大便千加大黄;总之随症加减。水煎分早…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96年至今不断总结治疗阳痿的经验,以自拟滋阴起痿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阳痿50例,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诊断已婚男性阳痿的患者作为治疗对象,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47岁,平均年龄为34岁;病程在1年以内者28例,2年者12例,3年者6例,4年者3例,5年者1例。1·2治疗方法1·2·1基本方(滋阴起痿汤)组成熟地30g,何首乌40g,枸杞子20g,山药15g,阳起石(包煎)30g,淫羊藿10g,麻黄1g,黄狗肾粉1g,每晚吞服。1·2·2随证加减腰酸腰困加寄生20g,狗脊10g,焦杜仲10g;双下肢无力、膝软明显,加怀牛膝15g,白芍10g,木瓜10g;失…  相似文献   

5.
1995~1998年,我们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外伤性硬膜下血肿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28例,女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5岁,平均39岁;CT确诊时间3~7d;保守治疗25例,术后引流复发10例;额顶部血肿18例,额颞部10例,颞部7例;神志清18例,原发昏迷经治疗清醒17例;双侧瞳孔不等大4例,视乳头水肿2例,病理征阳性3例;血肿小于20ml21例,20~40ml14例。2 治疗方法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5g,当归18g,红花12g,赤芍12g,柴胡9g,生地黄15g,川芎12g,王不留行15g,穿山甲10g,枳壳6g,桔梗10g,泽泻15g,泽兰12g,琥珀粉3g。积血量多者加茯苓15g,…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86年9月~1990年12月应用自拟祛寒宣痹通络汤治疗坐骨神经痛54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54例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18岁;病程长者5年,短者1月;全部病例均用过激素、抗风湿等西药治疗。治疗期间全部停用西药。 2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川乌6g,细辛6g,全蝎10g,蜈蚣5条,制乳香10g,制没药10g,苍术10g,独活10g,川牛膝15g,当归10g。每日1剂,水煎取200ml,分早晚2次温服。临证加减:气虚者加黄芪30g;肾虚者加淫羊藿15g;湿重者  相似文献   

7.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自1995~1998年应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8例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35~45岁3例,46~60岁9例,61岁以上6例;病程1个月~5年。病因分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原因不明4例。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茯苓15g~30g、桂枝8g~12g、白术8g~15g、甘草6g~10g、制附子(先煎)6g~10g、干姜10g、淫羊藿15g、人参10g。加减:浮肿甚者加防己10g、猪苓10g;痰盛者加瓜蒌  相似文献   

8.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障碍性疾病 ,好发于成年女性 ,常见于经期、妊娠期及更年期 ,影响容貌美观。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 ,取得一定疗效 ,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本组 32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0~ 30岁 9例 ,30~ 40岁 17例 ,40岁以上 6例 ;病程最长为 8a,最短 15 d。2 治疗方法2 .1 中药治疗以六味地黄丸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药为熟地、山药各 2 0 g,山萸肉、丹皮、赤芍、桃仁、红花、柴胡、当归、川芎各 10g,桔梗、甘草各 6 g。随证加减 :偏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 15g;偏肾阳虚者加淡附片 6…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5 4例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男30例 ,女 2 4例 ;年龄 2 0~ 6 2岁 ,平均 36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6年。治疗方法 通络止痛汤组成 :黄芪 15 g、薏苡仁 30 g、独活 10 g、羌活 10 g、秦艽 10 g、桑寄生 15 g、熟附子 6 g、桂枝6 g、丝瓜络 10 g、鸡血藤 15 g、当归 15 g、川芎 8g、木瓜 12 g、茯苓 15 g。水煎服 ,早晚各 1次 ,日 1剂。辨证加减 :寒重者加防风 ,加大桂枝用量 ;有热象者加黄芩 ;湿象重者加重薏苡仁用量 ;腰痛明显者加川续断、杜仲 ;气虚者加重黄芪用量 ;纳差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血瘀者加赤芍…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血府逐瘀汤治疗面部黄褐斑6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全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8例,女52例;年龄16~20岁3例,21~30岁43例,31~40岁10例,41~50岁4例;已婚者48例,未婚者22例:病程3~6个月者3例,1~3年者36例,4~10年者17例,11年以上者4例。 2 治疗方法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  相似文献   

11.
前阴瘙痒症为临床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采用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疗效迅捷。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62例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2例中,未婚者8例,已婚者54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54岁。病程最短者1年以上,最长者达7年。均经妇科检查并作白带涂片镜检,其中诊为滴虫性阴道炎者31例,霉菌性阴道炎者31例。1.2治疗方法:①内治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方:柴胡(醋制)6~12g,香附10~15g,陈皮(醋制)6~10g,白芍12~209,积壳6~10g,龙胆草9~15g,)if$子10~15g。并酌情加用百部以杀虫止痒。每…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用自拟芎蝎汤治疗血管性头痛,自1973年以来治疗178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患者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34例,女144例;年龄12岁~30岁46例,31岁~50岁104例,51~83岁27例;全部病例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9月第7版《实用内科学》的诊断标准确诊。治疗方法基本方:川芎30g,蔓荆子20g,全蝎10g,红花15g,葛根30g,龙胆草6g。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可日服1剂半或2剂,或加蜈蚣9g;伴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0g,竹茹10g,生姜10g;伴头昏头晕者加制首乌15g,枸杞子30g。5天为1疗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囊炎,效果较为理想,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63例,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63例中男28例,女35例;年龄最大者50岁,最小者19岁,其中19~30岁15例,31~40岁28例,41~50岁20例;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1年,其中2~15天者18例,1~6个月者24例,6个月~1年者21例;治疗时间最长者92天,最短者14天。 二、治疗方法 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发热、口苦、溲赤黄者加栀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50例,全部为住院病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者52岁,最大者80岁,其中50~60岁者10例,61~70岁者28例,71~80岁者12例,病程最短者2年,最长者20年,合并高脂血症者18例,高血压者22例,糖尿病者1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都给予消心痛10mg,3次/d,倍他乐克6.25mg,2次/d,卡托普利12.5mg,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d,辛伐他汀10mg,1次/d,睡前服。并用极化液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氯化钾注射液10ml+25%硫酸镁注射液10ml+胰岛素8U+硝酸甘油10mg静脉滴注,1次/d。全部病例均在上述西药治疗1周无效后,加用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川牛膝各9g,川芎、赤芍、桔梗、柴胡、枳壳、炙甘草各6g。临症加减:兼气虚者加党参15g,黄芪20g,兼痰浊者加瓜蒌10g,半夏、陈皮各9g,...  相似文献   

15.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6月 ,笔者用自拟清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 2 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8例中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2 0岁以下 2例 ,2 1~30岁 5例 ,31~ 40岁 11例 ,41~ 5 0岁 6例 ,5 0岁以上 4例。平均年龄 44 .1岁 ;发病时间最短 2天 ,最长 12年。2 治疗方法基本方 :丹参 30 g,姜半夏 10 g,白术 10 g,天麻 10 g,泽泻 2 0 g,石决明 10 g,龙胆草 6 g,栀子 6 g,菊花 10 g,生龙骨15 g,生牡蛎 15 g,甘草 3g。加减 :肝阳亢盛者加大石决明、龙胆草、菊花的用量 ;呕吐者加竹茹、生姜 ;气血虚弱者加生黄芪、党参、当归 ;耳鸣…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50例,全部为住院病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者52岁,最大者80岁,其中50~60岁者10例,61~70岁者28例,71~80岁者12例,病程最短者2年,最长者20年,合并高脂血症者18例,高血压者22例,糖尿病者1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都给予消心痛10mg,3次/d,倍他乐克6.25mg,2次/d,卡托普利12.5mg,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d,辛伐他汀10mg,1次/d,睡前服。并用极化液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氯化钾注射液10ml+25%硫酸镁注射液10ml+胰岛素8U+硝酸甘油10mg静脉滴注,1次/d。全部病例均在上述西药治疗1周无效后,加用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川牛膝各9g,川芎、赤芍、桔梗、柴胡、枳壳、炙甘草各6g。临症加减:兼气虚者加党参15g,黄芪20g,兼痰浊者加瓜蒌10g,半夏、陈皮各9g,...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50例,全部为住院病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者52岁,最大者80岁,其中50~60岁者10例,61~70岁者28例,71~80岁者12例,病程最短者2年,最长者20年,合并高脂血症者18例,高血压者22例,糖尿病者1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都给予消心痛10mg,3次/d,倍他乐克6.25mg,2次/d,卡托普利12.5mg,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d,辛伐他汀10mg,1次/d,睡前服。并用极化液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氯化钾注射液10ml+25%硫酸镁注射液10ml+胰岛素8U+硝酸甘油10mg静脉滴注,1次/d。全部病例均在上述西药治疗1周无效后,加用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川牛膝各9g,川芎、赤芍、桔梗、柴胡、枳壳、炙甘草各6g。临症加减:兼气虚者加党参15g,黄芪20g,兼痰浊者加瓜蒌10g,半夏、陈皮各9g,...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本组坐骨神经痛患者 78例。其中 2 5岁~ 4 0岁 19例 ;4 1岁~ 6 0岁 4 9例 ;6 1岁以上 10例。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1周。2 治疗方法自拟坐痛方 :地龙 10g ,全蝎 6 g ,蜈蚣 2条 ,当归 2 0 g,防已12 g ,川芎 15 g ,独活 15g,丹参 2 0 g ,细辛 6 g ,防风 2 0g ,桂枝 10 g,威灵仙 10 g。加减 :继发于急性劳损者 ,加桃仁 10g ,红花 10 g,乳香 6 g ;继发于腰椎骨质增生者 ,加白芍 30~ 5 0g ,木瓜 10 g ,继发于腰椎间盘脱出者 ,加“躯体悬吊术” ;继发于慢性腰肌劳损者 ,加局部热敷。“躯体悬吊术” ,即用布带经患者两腋下将其头上脚…  相似文献   

19.
乌头汤加味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济芳 《国医论坛》1999,14(3):12-12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是一种神经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我们按中医痹证用张仲景乌头汤加味治疗本病1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至一股资料本组15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8岁~46岁,平均37岁;病程2个月~2年。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生川乌10g,白芍309,麻黄10g,木瓜209,川牛膝18g,细辛3g,黄茂309,五加皮10g,炒酸枣仁309,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去核)。随证加减:疼痛剧烈者,重用乌头至15g~209,酌加制乳香、制没药;麻木不仁明显者,酌加当归、红花、鸡血藤、全蝎、三七等;…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治疗方法很多 ,但收效速度缓慢。通过临床观察 ,内服中药 ,结合针灸、按摩疗法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6 0例 ,其中男 37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小 11岁 ,最大 5 5岁 ;发病 7天以内 43例 ,15~ 30天以内 17例。2 方药与治法2.1 中药治疗 :用大秦艽汤加减 ,当归 15 g、熟地 12 g、川芎10 g、赤芍 9g、秦艽 10 g、僵蚕 6 g、葛根 10 g、桑叶 6 g、鸡血藤12 g。水煎服 ,日 1剂。加减 :气虚者加黄芪 30 g;兼寒者加荆芥 10 g、羌活 10 g、白芷 10 g以散寒 ;兼热者加金银花 15 g、连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