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次性鼻氧管弹性固定带固定胃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留置胃管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固定胃管,试验组使用鼻氧管弹性固定带方法固定胃管。分析两种胃管固定方法的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异常(受损或过敏)情况,患者担心脱管情况和舒适情况。结果:鼻氧管弹性固定带固定胃管的方法意外脱管率低,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过敏和患者担心脱管的心理负担明显降低。结论:鼻氧管弹性固定带固定胃管的方法可有效地固定胃管,减少了意外脱管率,减轻皮肤异常,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患者担心脱管的心理负担,增加了患者舒适度且取材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棉线绳改良法 “三点一侧”胃管固定应用在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2014年5 月~2014 年10月本科室收治的53例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定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选取2014 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留置胃管的61 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棉线绳改良法三点一侧胃管固定,比较改进前后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的情况。结果 采用棉线绳改良法三点一侧胃管固定后,观察组患者胃管脱管发生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49%,两组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棉线绳改良法三点一侧胃管固定,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患者舒适、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可有效降低胃管脱管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置管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的固定方法,预防非计划性移位、脱管,减少护理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为临床胃管的固定方法提供新依据。[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留置胃管的100例病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胃管固定方法,即用布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两侧和面颊部再加系棉绳挂于耳郭上或枕后;观察组采用自制的活结系于单侧鼻导管固定留置胃管;观察两组留置胃管的移位、脱管率、病人的舒适度、胃管固定处皮肤刺激程度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胃管固定方法稳固性、舒适度、皮肤刺激程度及病人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制的活结系于单侧鼻导管固定留置胃管,能够稳定的固定胃管,病人舒适度高,可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拔管,提高了病人留置胃管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同时避免了常规用胶布固定引起的皮肤瘙痒甚至皮肤过敏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种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额头固定组和改良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传统法、额头固定法和改良固定法进行置管固定,对3组方法的脱管原因(患者自拔、咳嗽或喷嚏、患者自行翻身、胶布松脱等)、脱管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及留置效果(对皮肤、咽部刺激,舒适度、脱管等)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因不同原因造成的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和额头固定组、胃管留置时间长于传统组和额头固定组、胃管留置效果优于传统组和额头固定组(均P<0.05)。结论改良固定法可有效地增加胃管的牢固性,防止胃管脱出,增加患者舒适度,有效地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口式胃管固定扣在喉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确诊为喉癌并行喉切除术的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04)和对照组(n=122),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胶布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口式胃管固定扣固定,均固定至拔管,比较两组患者的脱管率及其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在脱管发生率和舒适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卡口式胃管固定扣应用于喉切除术后留置胃管的固定能有效降低意外脱管率,使用舒适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固定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3例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61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棉线绳改良法三点一侧固定胃管,比较两组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局部皮肤受损率及平均日护理工时情况。结果采用棉线绳改良法固定胃管后,观察组患者胃管脱管率、局部皮肤受损率、平均日护理工时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棉线绳改良法三点一侧固定胃管,可有效降低胃管脱管发生率、粘胶布局部皮肤受损率、减少平均日护理工时,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置管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临床留置鼻胃管传统固定的方法,脱管率较高,试图用一种新型材料固定鼻胃管,以期取得良好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科留置鼻胃管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新型材料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并对两组脱管率及固定处皮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固定方法脱管率和固定处皮肤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型材料固定鼻胃管,护士操作简单,粘贴牢固,避免了系带对皮肤的剪切力,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皮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不同胃管固定方法对食管癌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将234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留置胃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1组74例,传统2组79例,实验组81例。传统1组采用3M丝绸胶布固定胃管;传统2组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实验组采用“工”字形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观察3组胃管留置过程中胃管发生移位和脱出情况。结果实验组胃管移位和脱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1组和2组(均P〈0.05);胃管脱出后,传统1组和2组分别有2例和1例发生吻合口瘘,实验组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方法能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是一种较好的胃管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化作业程序在脑卒中护理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科留置尿管、胃管共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固定导管,实验组实施导管固定标准化作业程序流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种方法在脱管、移位、局部皮肤症状、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施导管固定标准化作业程序流程管理模式脱管率、移位率低,局部皮肤损伤小,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管固定标准化作业程序可有效固定脑卒中患者常用留置管道(尿管、胃管),减少脱管、移位,对局部皮肤损伤小,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更易接受,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制带孔止血带固定法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带孔止血带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胶布固定。观察并比较2组固定方法的脱管发生率、胃管引流不畅发生率、固定材料更换率、患者皮肤刺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脱管发生率、胃管引流不畅发生率、固定材料更换率、患者皮肤刺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带孔止血带固定胃管的方法优于传统胶布固定法,且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经济实用、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臧玉志  赵蕊  吕秀英  张丽华 《护理研究》2011,25(22):2023-2024
[目的]为病人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胃管固定方法,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方法]将150例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绷带组和改良组,分别采用传统法、绷带固定法和改良固定法,比较3组脱管发生率、脱管原因、胃管留置时间和留置效果。[结果]改良组脱管发生率、脱管原因、胃管留置时间和留置效果方面均优于传统组和绷带组,更易被病人接受。[结论]改良固定法可有效地增加胃管的牢固性,防止胃管脱出,降低脱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病人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胃管固定方法,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方法]将150例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绷带组和改良组,分别采用传统法、绷带固定法和改良固定法,比较3组脱管发生率、脱管原因、胃管留置时间和留置效果。[结果]改良组脱管发生率、脱管原因、胃管留置时间和留置效果方面均优于传统组和绷带组,更易被病人接受。[结论]改良固定法可有效地增加胃管的牢固性,防止胃管脱出,降低脱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返类"指标管理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脱管和重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0月我科收治的留置胃管患儿244例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儿120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患儿12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护理。观察组采用"重返类"指标管理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脱管率、非计划重置率。结果观察组非计划脱管率、重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重返类"指标对留置胃管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非计划脱管率和重置率,是一种较好的护理管理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与新的固定方法(绷带挂耳法)差异,选择既牢固又简单易行的方法,减少病人意外脱管率,解除病人留置胃管带来的心理负担,消除胶布对固定胃管处皮肤的刺激,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护士工作量和病人痛苦.方法 分析比较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对照组,60例)与新固定方法(实验组,60例)的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情况、病人担心脱管的心理负担及拔管时间.结果 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发生率、病人的心理负担状况2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新的固定方法固定牢固、取材方便、简单易行,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留置鼻胆管最佳的固定方法,降低脱管率.方法 选用2010年1月至12月96例留置鼻胆管病人,使用两种方法固定鼻胆管,改良组选用扁带加胶布双重固定鼻胆管,传统组用胶布固定鼻胆管于面部和颊部.两组观察记录脱管情况、病人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用改良法固定鼻胆管发生脱管率明显低于用传统方法固定,病人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升高.结论 传统的鼻胆管固定方法较易引起鼻胆管脱出或移位,使用改良后的固定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脱管率,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头面颈部及呼吸道烧伤患者因进食障碍需要留置胃管,用传统的胃管固定法容易造成脱管或拔管。脱管或拔管后反复插管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护士带来了额外的工作量。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本院烧伤整形科应用一次性鼻氧管固定带用于胃管固定,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申小侠  徐凤铃 《全科护理》2014,12(8):731-732
[目的]探讨更有效、更安全、更舒适的胃管固定方式。[方法]将80例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传统方法、改良固定法固定胃管,比较两组脱管发生率和病人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脱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舒适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固定法既能有效增加胃管的牢固性,又能减轻病人的不舒适感,整体效果优于传统的胃管固定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管固定新方法在ICU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3月ICU收治的86例进行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试验组采用新型胃管固定装置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胶布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胃管脱管、固定胃管时间、留置时间、患者舒适度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胃管脱管、留置时间、患者舒适度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固定胃管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管固定新方法能够提高胃管固定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管固定方法改良的效果。方法对60例留置胃管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改良方法固定,对两组胃管固定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改良留置胃管固定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固定时胃管滑出的概率明显降低。结论改良留置胃管固定方法比常规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品管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目标值,分析影响意外脱管因素,针对原因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包括排查原因加强护理、改良固定方法、调整胃管留置长度、制作操作流程、适当肢体约束。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本院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由活动前32%降低至1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