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模型大鼠骨骼肌中PTEN/Akt/FoxO1信号通路变化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该通路的影响,探讨该通路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诱发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及NMES治疗肌萎缩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电刺激组,每组8只大鼠。将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电刺激组大鼠置于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实验舱内,维持舱内O2浓度为 9%~11%,CO2浓度为5.5%~6.5%,对照组大鼠则置于对照舱内吸入常压空气,其他条件相同,每天造模8 h,每周造模7 d,持续4周。于第3,4周每日舱内造模结束后,将电刺激组大鼠固定后予以30 min、100 Hz电刺激双后肢治疗,假刺激组大鼠仅固定30 min,未给予电刺激干预。于造模4周后取各组大鼠腓肠肌组织,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并计算各组大鼠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腓肠肌中PTEN、p-Akt、Akt及FoxO1蛋白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减小(P<0.05),Akt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TEN和FoxO1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刺激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增大(P<0.05),Akt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PTEN和FoxO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 结论 NMES能通过调节PTEN/Akt/FoxO1信号通路诱导骨骼肌肌纤维蛋白合成,从而改善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模型大鼠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去铁胺对大鼠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表达及对模拟高原低氧环境下肺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两部分,(1)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腹腔注射去铁胺(DFX)200mg/kg后,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在各个时相点(0、2、4、8、24h)检测肺组织HIF-1α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2)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常氧对照组(N),急性低氧对照组(H0),急性低氧组(H1),DFX处理组(DFX0),DFX处理+急性低氧组(DFX1)。各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测定N、H0、DFX0组肺组织HIF-1α mRNA,观察N、H1、DFX1组肺显微及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肺组织一氧化氮浓度及Na+-K+-ATP酶活性。结果:(1)大鼠腹腔注射DFX后肺组织未表达HIF-1α蛋白质,对照组(0h)大鼠肺组织少量表达HIF-1α mRNA,2h后开始升高,4h达峰值(P<0.01),以后逐渐下降,24h后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2)大鼠腹腔注射DFX200mg/kg,1次/d,5d后,DFX0组HIF-1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0和N组(P<0.01)。(3)经模拟海拔6000m急性低氧24h后,H1组肺组织NO浓度和Na+-K+-ATP酶活性低于N组(P<0.01),而DFX1较H1组明显升高(P<0.01)。(4)经模拟海拔6000m急性低氧24h后,H1组肺出现明显的间质性水肿,而DFX1组则水肿明显减轻。结论:DFX可以促进大鼠肺组织表达HIF-1α mRNA;间断腹腔注射DFX可以减轻大鼠低氧性肺间质水肿并提升肺组织NO浓度和Na+-K+-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脑红蛋白(Ngb)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以及电针治疗组,选用改良双侧CCA阻断法(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3天和针刺治疗结束后,使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水平,Tunel法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并检测各组海马中的ATP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Ngb和HIF-1α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p53RFPmRNA、NgbmRNA、HIF-1α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受损,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Ngb水平应激性升高(P<0.05),HIF-1α表达水平增高(P<0.05);较模型组,针刺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凋亡情况显著改善,ATP浓度增加,p53RFPmRNA下将,Ngb和HIF-1α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针刺可以通过增加海马区Ngb和HIF-1α的表达水平,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从而改善血管痴呆模型动物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低氧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增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细胞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8h组、低氧12h组、低氧24h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IF-1α核转位现象。【结果】①相对于对照组,低氧8h组、低氧12h组和低氧24h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并且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下降,各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HIF-1α mRNA和蛋白在对照组有少量的表达,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其表达增加(P<0.05);③相对于对照组,低氧组细胞内HIF-1α的表达增加,并且向核内转移,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核内HIF-1α逐渐增多。【结论】低氧可通过影响HIF-1α的表达和调节其活性而达到抑制U937细胞株增殖的作用。HIF-1α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在白血病细胞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可能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氧时小鼠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5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低氧与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实验用雄性昆明小鼠,分为低氧组与对照组,低氧仓浓度分别为10%、7%、5%.低氧时间分别为3天、6天、9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在低氧条件下肺组织中的HIF-1α、P53和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低氧组HIF-1α、P53和VEGF蛋白表达均增加,并且随低氧时间的延长及低氧浓度的降低而增强,而对照组HIF-1α无表达,P53和VEGF有少量表达(P<0.05);低氧组的MVD也高于对照组;P53,VEGF表达与MVD均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9、0.730与0.691).结论:HIF-1α/VEGF通路在低氧致小鼠肺组织血管新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53基因的失活可能经HIF-1α/VEGF通路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大鼠脑出血模型探讨脑出血期间脑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时程和分布特征及中药干预对脑出血后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9只体重250—300g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Nath改良法建立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脑出血组、中药(脑血通)干预组,另设生理盐水和正常组作为对照。分别于造模后第6h、24h、72h、第7天,利用Bederson等的3级标准评定动物的神经系统功能,然后分别处死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的表达。结果:正常脑组织和生理盐水组无HIF-1α的表达。脑出血后第6小时同侧基底核血肿区周围出现HIF-1α表达增加,至第72小时达高峰,第7天明显下降。与单纯脑出血组比较,中药干预后可以使上述各时间点HIF-1α表达较脑出血组减少,在第24h、72h、7d有显著性意义(P<0.01),神经功能障碍体征改善在第72h、第5天时间点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HIF-1α的表达明显上调,并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的继发性损伤过程;中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有效地抑制脑出血后HIF-1α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对大鼠腓肠肌中的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在骨骼肌低氧适应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3-12在广州体育学院完成,实验动物选择雄性SD 2月龄大鼠80只,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常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低氧安静组、低氧运动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模型,低氧安静组、低氧运动组每天置减压帐篷内23 h,并在减压帐篷内进行跑台训练1 h,跑台速度设定为25 m/min.常氧运动组大鼠训练同前两组.低氧安静组不运动,其余条件与低氧运动组一致.所有实验动物分批(每次4只)于实验开始后第3,7,10,14天用30g/L戊巴比妥钠麻醉,迅速完整切除左侧腓肠肌,称重后取1 g肌肉组织制作成肌肉悬浆以备用.运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化芯片技术检测法测定大鼠腓肠肌中的低氧诱导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3只动物因不能完成实验而被淘汰,77只大鼠数据有效,进入最后统计的数据每组为4只.①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分子量Mr为120 167,表明其存在源后修饰.常氧安静组及低氧安静组实验后第3天未检测到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常氧运动组表达量低于低氧运动组,差异有显著性[(6.27&;#177;1.58),(14.69&;#177;1.34),P<0.001 ].②常氧安静组实验后第7天仍未检测到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常氧运动组表达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低氧安静组可以检测到表达,低氧运动组表达量增加,低氧运动组与常氧运动组及低氧安静组有明显差异[(20.13&;#177;0.85),(4.81&;#177;0.69),(2.27&;#177;0.61),P<0.001].③常氧安静组实验后第10天仍未检测到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常氧运动组表达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低氧安静组可以检测到表达,低氧运动组表达量增加,低氧运动组与正常氧运动组及低氧安静组有明显差异[(26.23&;#177;0.84),(3.76&;#177;0.63),(3.65&;#177;0.73),P<0.001].④正常氧安静组实验后第14天仍未检测到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正常氧运动组表达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低氧安静组可以检测到表达,低氧运动组表达量增加,低氧运动组与常氧运动组及低氧安静组有明显差异[(29.54&;#177;0.61),(1.29&;#177;0.35),(13.47&;#177;0.62),P<0.001].⑤低氧诱导因子的含量与低氧程度、时间以及运动均有交互作用,在本实验设计的低氧条件下,低氧时间越长,同时给予适当的运动训练的大鼠骨骼肌中含量最高.结论:低氧条件下适当运动可以通过增加低氧诱导因子的表达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骨骼肌的低氧适应能力,起到保护骨骼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人白血病细胞K56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低氧模拟剂CoCl2模拟低氧环境。实验分为量-效关系组和时-效关系组,前者CoCl2取0、50、100及150μmol/L4个浓度点,培养72小时进行检测;后者则在CoCl2取100μmol/L浓度的基础上,选取0、24、48和72小时4个时间点进行检测。gen干预实验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CoCl2150μmol/L组;③CoCl2150μmol/L加gen50μmol/L组;④CoCl2150μmol/L加gen100μmol/L;组⑤CoCl2150μmol/L加gen200μmol/L组,培养72小时检测。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CoCl2诱导K562细胞HIF-1α蛋白的表达增加,并呈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关系(p〈0.01);而对HIF-1α 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gen呈明显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oCl2诱导的K562细胞HIF-1α蛋白表达(p〈0.01),对K562细胞HIF-1α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CoCl2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K562细胞HIF-1α蛋白的表达,无论常氧还是在CoCl2诱导下,HIF-1α mRNA呈组成型表达;gen可抑制CoCl2诱导的K562细胞HIF-1α的表达,这种抑制作用与mRNA水平无关,主要在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低氧及低氧联合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并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其中的作用.方法: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低氧对照组(HC)、低氧联合运动组(H T,n=8)、低氧+二甲基亚砜(DMSO)组(HC+D)、低氧+HIF-1 α抑制剂YC-1组(HC+Y)、低氧联合运动+DMSO组(HT+D)和低氧联合运动+HIF-1α抑制剂YC-1组(HT+Y).低氧干预为常压低氧帐篷,模拟11.3%氧浓度.运动干预为低氧帐篷内53% VO2m.跑台训练,1h/d.HIF-1α抑制剂组采用YC-1腹腔注射,4mg&g,1次/d.DMSO组注射等体积1%DMSO.上述干预均持续4周.结果:HC组与NC组比较,线粒体膜电位、ATP合成活力显著降低(P<0.05),活性氧族(ROS)生成速率、PINK1、Parkin、Bnip3和HIF-1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HT组与HC组比较,线粒体膜电位、ATP合成活力、Parkin、Bnip3和HIF-1α表达显著升高(P<0.05),ROS生成速率和PINK1表达显著降低(P<0.05).YC-1干预HC和HT组,均造成线粒体膜电位、ATP合成活力、Bnip3和HIF-1α表达显著降低(P<0.05),ROS生成速率和PINK1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低氧联合运动可通过HIF-1α途径促进了低氧诱导的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机制,从而提高骨骼肌线粒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氧培养条件下小鼠胎肝间质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α)的表达情况,了解造血间质细胞在低氧环境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孕14.5d小鼠胚胎肝细胞进行贴壁培养及传代。生长至次融合状态的第5代细胞在950mL/LN2和50mL/LCO2混合气条件下培养,持续通以缺氧混合气0(对照组),2,4,8,16,32h,在37℃培养。在合适时间下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其HIF-1α基因表达。结果:在常氧压下培养的胎肝间质细胞中,HIF-1αmRNA及其蛋白水平均较低;而低氧培养则可显著提高胎肝间质细胞HIF-1α基因的mRNA及其蛋白水平。HIF-1αmRNA在低氧培养2h时即显著增高,8h时达到高峰水平,PCR产物HIF-1与β-actin信号比从对照组(3.85±1.98)%增加到(60.28±13.4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IF-1α蛋白在低氧培养4h时显著增高,16h时达到高峰水平,Western检测HIF-1与β-actin信号从对照组(3.86±1.98)%增加到(29.46±8.7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低氧可诱导HIF-1α在小鼠胎肝间质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在体外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向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分化的影响,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EPC,电穿孔技术转染HIF-1α质粒至EPC,计算转染效率,RT-PCR方法测定HIF-1α、HIF-1β及HIF-1α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在质粒转染前后含量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在常氧下HIF-1α蛋白在HIF-1α质粒转染前后不同时点蛋白表达情况,细胞膜表面抗原决定簇流式细胞术测定FITC-CD31^+EPCs/EC在未转染组、pEGFP空质粒或HIF-1α质粒转染组转染3-10天后的组间差异,光镜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及分化程度.结果表明:EPC获得后经电穿孔转染,质粒转染效率约20%;RT-PCR示HIF-1α mRNA在常氧中有表达,并在HIF-1α过表达组合量增加(P<0.05);其下游靶基因VEGF在HIF-1α过表达组表达上调(P<0.05);HIF-1β表达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常氧下HIF-1α蛋白无表达,转染HIF-1α质粒12小时后HIF-1α蛋白表达阳性,转染24小时后蛋白表达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电穿孔转染HIF-1α质粒使CD31+细胞的百分比增加(P<0.05).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未转染及pEGFP空质粒转染组细胞在培养6天后呈集落样散在分布,培养14天后贴壁细胞部分呈梭样;穿孔转染的HIF-1α质粒组细胞于培养6天后集落周边分化出梭样贴壁细胞,培养14天后呈梭样,或铺路石样牢固贴壁.结论:HIF-1α质粒能有效地用于基因干扰治疗,有助于EPC向EC分化,为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体内诱导血管新生、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更广阔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在低氧抑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正常氧(20% O2)和低氧(1% O2)中培养PDLCs细胞48 h,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12、24与48 h时p53与HIF-1α的表达水平;小干扰RNA(Si-HIF1α)转染PDLCs,验证敲低HIF-1α表达后p53水平变化;进一步通过小干扰RNA(Si-p53)转染PDLCs,检测低氧下PDLCs中p53表达水平,比较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成骨标志物ALP、I型胶原(COL1)、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的mRNA表达量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相比正常氧培养后HIF-1α/GAPDH蛋白比值0.309±0.052,PDLCs在低氧培养12、24、48 h后HIF-1α/GAPDH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为0.801±0.049、0.881±0.037与0.936±0.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01、9.041、9.704,P=0.002、0.0008、0.0006);同时p53/GAPDH蛋白比值分别为0.463±0.036、0.612±0.040与0.858±0.034,相较常氧的0.233±0.035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95、7.140、12.84,P=0.010、0.002、0.0002)。Si-HIF1α转染PDLCs并在低氧培养后,HIF1α-Si1、Si2转染组比阴性NC-Si组的HIF-1α在蛋白水平分别下降64.57%与59.94%,在mRNA水平分别下降66.67%、6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蛋白=9.326、6.985,P蛋白=0.0007、0.002;tRNA=5.319、5.015,PRNA=0.006、0.008);同时p53在蛋白水平分别下降36.47%与38.41%,在mRNA水平分别下降33.43%、3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蛋白=4.645、4.135,P蛋白=0.011、0.029;tRNA=4.373、3.912,PRNA=0.012、0.017)。PDLCs经p53-Si1、Si2转染后p53蛋白表达较NC-Si阴性组分别下降56.41%与5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94、6.621,P=0.0012、0.0027),但HIF-1α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7、1.391,P=0.308、0.237)。将PDLCs转染p53-siRNA后继续在低氧培养48 h,p53-Si1、Si2组中PDLCs的ALP活性较NC-Si组升高2.05倍与2.17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89、4.346,P=0.008、0.012);成骨标志物ALP的mRNA水平分别升高2.14倍与2.05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23、4.078,P=0.006、0.015);COL1的mRNA水平分别升高2.86倍与3.03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6、6.89,P=0.002、0.002);RUNX2的mRNA水平分别升高3.41倍与3.71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5、12.21,P=0.001、0.0003)。 结论低氧可上调HIF-1α与p53表达,进而抑制PDLCs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10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血必净组于CLP后2、12、24、36、48、60 h经阴茎背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4 ml/kg,其余各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CLP后6、12、24、72 h分别活杀大鼠取肝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HIF-1α和iNOS的蛋白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和iNOS的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LP后6 h HIF-1α和iNOS蛋白表达均迅速升高,其中HIF-1α蛋白表达24 h升高幅度最明显,iNOS蛋白表达12 h达高峰,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至72 h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必净治疗组HIF-1α、iNOS 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CLP后12、24、72 h HIF-1α、iNOS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CLP后6 h HIF-1α、iNOS mRNA表达开始升高,12 h均达高峰,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至72 h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血必净注射液能显著抑制肝组织HIF-1α、iNOS mRNA表达升高,CLP后6、12、24、72 h肝组织HIF-1α、iNOS 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脓毒症大鼠HIF-1α及其靶基因i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皮层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HO-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动物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西洛他唑组,选取9周(n=10)时间点,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皮层HIF-1α和HO-I蛋白的表达。结果 2VO组和西洛他唑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程均显著增加,但西洛他唑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显著优于2VO组;2VO组和西洛他唑组大鼠皮层HIF-1α和HO-1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西洛他唑组两种蛋白的表达均较2VO组明显降低。结论西洛他唑可提高缺血脑组织细胞内氧浓度,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对慢性脑缺血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很多研究发现,在脑缺氧损伤区域核因子k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呈正相关.因此,作者大胆假设,核因子kB是否处于低氧诱导因子1α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通路上并起桥接作用.目的:以低氧诱导因子1α修饰的神经干细胞为载体,观察核因子kB在低氧诱导因子1α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通路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12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材料:新生24 h内的Wistar大鼠,雌雄不拘.方法:扩增腺病毒载体低氧诱导因子1α-绿色荧光蛋白后转染神经干细胞,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绿色荧光蛋白及空载体Ad-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分别提取基因转染后神经干细胞、空载体转染神经干细胞、正常神经干细胞蛋白.然后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中按50,150,300 μmol/L浓度梯度加入核因子KB特异性抑制剂二硫氨基甲酸酞吡咯烷,Westem Blot法检测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神经干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核因子kB的表达;给予梯浓度核因子kB特异性抑制剂后神经干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腺病毒低氧诱导因子1α-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后基因表达强弱与MOI及转染时间有关;转染低氧诱导因子1α-绿色荧光蛋白后的神经干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核因子kB的表达呈正相关;给予梯浓度核因子kB特异性抑制剂后腺病毒低氧诱导因子1α-绿色荧光蛋白修饰的神经干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呈抑制剂浓度依赖性下调,各浓度组之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核因子kB位于低氧诱导因子1α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信号通路上并起桥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大鼠应激性溃疡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浸水-束缚应激(WRS)方法建立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依据不同浸水时间,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0h(正常对照)组、2h(W2)组、4h(W4)组、6h(W6)组、8h(W8)组、12h(W12)组、16h(W16)组,每组各6例,通过测定各组大鼠应激后胃液pH值、胃黏膜血流量(GMBF)、胃黏膜损伤指数(Guth评分),观察胃黏膜肉眼大体观,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探究HIF-1α在大鼠应激性溃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水浸应激后胃液pH值、GMBF明显降低(P<0.01)、Guth评分逐渐增加(P<0.01),水浸应激8h均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胃液pH值、GMBF逐渐升高,Guth评分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浸水时间延长,HIF-1α、VEGF表达增加(P<0.05),浸水8h时间点达到高峰(P<0.05)。与W8组比较,W12、W16组HIF-1α、VEGF表达分别有所下降(P<0.05);与W6组比较,W12、W16组HIF-1α、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溃疡发生发展中,胃黏膜缺血缺氧损伤越严重,HIF-1α、VEGF表达量增加,以促进黏膜新生血管生成,促使机体适应并改善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是否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是否增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素(SYN)-微管相关蛋白2(MAP2)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方法 选用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安慰刺激组和电刺激组,每组大鼠30只。安慰刺激组和电刺激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3组大鼠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再分为治疗3、7、14 d 3个亚组,每组10只大鼠。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开始,电刺激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假手术组和安慰刺激组给予假刺激,每日1次,每次30 min。功能性电刺激3、7和14 d后,应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3组大鼠处死后,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DN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SYN和MAP2蛋白的表达。 结果 功能性电刺激14 d后,定位导航测试的第3、4、5天,安慰刺激组的逃逸潜伏期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P<0.05);第6天的空间探索测试结果显示,安慰刺激组的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短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P<0.05)。治疗3 d后,安慰刺激组海马CA1区BDNF mRNA的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7 d后,安慰刺激组海马CA1区BDNF mRNA的含量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安慰刺激组海马CA1区BDNF mRNA的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7、14 d后,安慰刺激组的MAP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P<0.05)。治疗7 d后,安慰刺激组的SYN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14 d后,安慰刺激组的SYN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P<0.05)。 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上调BDNF-SYN-MAP2通路中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认知功能恢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手段探讨40%Ⅲ度烫伤对大鼠肾脏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tion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后1,6,12,24,48,96h组,制作大鼠40%总体表面积(totalbodysurfacearea,TBSA)Ⅲ度烫伤模型,伤后取肾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alyses,RT-PCR)法检测HIF-1αmRNA表达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HIF-1α蛋白水平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HIF-1α定位定量表达研究。结果:正常大鼠肾脏组织HIF-1αmRNA及蛋白有一定水平的表达,HIF-1α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大鼠40%Ⅲ度烫伤后1,6,12h肾脏组织HIF-1αmRNA水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3.578~5.554,P<0.01);伤后24hHIF-1αmRNA水平有所恢复,仍低于正常水平(t=3.127,P<0.01),HIF-1α蛋白表达降到最低水平(t=6.145,P<0.01);伤后48hHIF-1α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t=3.578,P<0.01),HIF-1α蛋白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伤后96hHIF-1αmRNA,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水平(t=3.358~4.124,P<0.01)。结论:大鼠40%Ⅲ度TBSA烫伤后96h内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HIF-1α蛋白表达结果趋势一  相似文献   

19.
20.
低氧诱导因子及其低氧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s inducible factor,HIF)是介导哺乳动物细胞适应低氧状况的核转录因子,由α和β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其中α亚基受氧调节,是调节HIF活性的功能亚单位。目前已知HIF-1α的氧调节途径主要包括两种:常氧下VHL蛋白与氧依赖降解结构域羟化的Pro-564.结合,介导HIF-1α的常氧下的泛素降解;常氧下天冬胺酰羟化酶使酶使HIF-1αAsp-803羟基化,抑制其募集共刺激因子p300/CBP的作用。从而抑制其转录活性。此外,还包括PAS结构蛋白抑制因子等低氧调节途径。深入研究HIF的低氧调节机制,有利于认识缺血缺氧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