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磁共振检查技术相关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HI技术是一种较新的能快速、安全、准确地对病人进行辅助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它的出现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其技术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人们一般仅看重磁共振技术在辅助疾病诊断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其对检查的承受者病人或志愿者的影响。从MRI检查的局限性入手,探讨了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处理好利益冲突问题及保护病人隐私权,并注意病人安全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声技术,通过分析超声影像学检查的图像特征,探究应用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超声影像学检查,并将超声诊断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超声影像学检查的图像特征及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分析本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可以发现,超声影像学检查对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最为准确,其次为破裂型异位妊娠。超声影像学检查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5%,误诊率为5%。结论:超声影像学检查可以迅速地为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诊断疾病,有部分人群在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有"肺结节".于是,烦恼也随之而生,肺结节到底是不是肺癌、需不需要手术等问题,往往令人寝食难安.其实,肺结节很常见,大多数都是良性的,并不可怕.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位于腹膜后肾周筋膜内,属于内分泌器官,肾上腺疾病引起肾上腺功能紊乱,临床表现肾上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因其周围有脂肪组织,影像学上可以清楚地显示肾上腺疾病,可以提供重要的影像学的形态依据,尤为临床所重视。影像学检查以CT和MRI为优,腹膜后造影自应用CT作为肾上腺疾病的检查后早也被淘汰,B超也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胰腺炎的发病率较过去增多,发病形式亦有变化,作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现部分临床及生化表现典型病例在影像学上却表现为阴性,在此对其报告给同行,以引起重视;方法临床收集到的19例均做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尿淀粉酶测定和B超、CT、MRI检查,排除胰腺外疾病可能;结果 19例影像学表现阴性患者经按胰腺炎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急性胰腺炎影像学表现阴性病例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B超和CT都是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如何选用这些检查手段才能做到既经济又有效,每个临床医生都应该胸中有数。现就这两种影像学工具在对腹部疾病检查中各自的优缺点作一比较。1总体比较1.ICT的优势(1)CT和B超看到的都是组织器官的断面图像,但就一个视野来讲,CT包容的范围大,这对于了解脏器之间或脏器与新生物之间的关系比较有利。(2)器官内的密度差别可用CT值来定量表述,而B超只能用强回声、力强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来粗略地表述。(3)X线束能够很容易地穿透骨路、脂肪和气体,因此CT检查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超声则…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脑梗死的诊断与预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是指既往无脑卒中病史,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而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或在尸检时却发现脑实质内有梗死病灶的存在,亦虽有脑卒中,但影像学发现了非责任区的病灶,所以有人又将其称之为静止性脑梗死,CT/MRI等神经影像学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使SBI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近年Corea等进行大宗正常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可影响患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生命.随着C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显地提高了脑梗死的诊断水平,但头颅影像学检查不能区分脑梗  相似文献   

9.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原发性闭合性脑损伤,常引起脑功能障碍、严重者致残甚至死亡。其临床表现往往较重且缺乏特异性,尤其是在早期,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DAI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但目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未能及时发现或发现了却低估了DAI,相信随着医学的进步,医学影像检查新技术、新方法的飞速发展,对DAI的影像学认识有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王骏 《求医问药》2008,(4):35-36
在临床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做影像学检查,有的病人可一次顺利地完成各项检查,而有的病人做一项检查就要来回跑几趟。由此可见,做影像学检查确实有些讲究。那么,病人做影像学检查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呢?一、要去除拍摄部位的异物当你打算做影像学检查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以及区别良性乳腺疾病中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方法:通过比较钼靶、超声作为对乳腺癌的基本筛查手段,CT、磁共振显像、正电子发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ET)、PET-CT定位与进一步补充检查的优劣来为乳腺影像学检查提供指导。结果: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综合影像学检查方法将成为今后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向。结论:多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劣,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影像学检查基本程序设计在学员临床学习中的作用。对87名实习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实际考评,了解学员对影像学检查基本程序的掌握情况,结果掌握优良16%,一般48%,差36%。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了影像学检查基本程序并进行专题讲座。掌握优良72%,一般28%。作者认为,影像学检查基本程序设计作用明显,可提高实习学员合理使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和实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医学影像学正在飞速发展,为临床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但是我们也面临不断追踪新技术前沿.不断购买新设备而又很快过时的形势。为了摆脱上述被动局面,医学图像后处理应该是影像学科发展的中心环节。医学图像后处理是指在完成医学影像学检查之后,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的发现源于神经影像学发展,CT问世使之得到认识,MRI的应用对其了解得到深入。所谓“无症状性脑梗死”是指无脑卒中病史,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而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却发现脑梗死病灶;或虽有脑卒中,但影像学发现了非责任病灶,所以又称之为静止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现就56例有不同危险因素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子宫位于盆腔,前有膀胱,后有直肠,周围还有小肠等,妇科检查医生是凭触觉来判断子宫的情况,对其内部结构却无法了解.CT、MRI等检查由于费用高不能常规应用,超声检查目前是妇产科医生最依赖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灰阶超声检查,不仅能显示子宫病变的部位、大小,还能对病变的病理性质进行初步区分,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系统的断层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病理、解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及其分支、属支解剖比较复杂,存在一定变异。临床上,门静脉异常多继发于肝脏病变而形成门静脉高压、癌栓及血栓等。断层影像(US、CT、MRI)检查可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异常的病理、解剖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完整的影像学信息。本文结合断层解剖基础,综述了近几年门静脉系统断层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进展,以及各种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与解剖、病理基础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声学造影与其他影像技术并驾齐驱。其中常规超声更是成为肝脏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以及最有效、最可靠地确诊和筛选许多妇科实质性脏器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除此以外,常规超声还可有效评估心血管功能。介入超声能更安全、有效、准确地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治疗某些疾病。声学造影可与CT相媲美,使普通病变更清晰,使常规无法显示的病变和小的病变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影像学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对比研究。方法:对2000—10—2002—01具有完整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TNM)的食管癌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食管影像学检查可用于术前食管癌分期,影像T与病理T经Kappa检验两种分期无差异,有较好的一致性。影像N与病理N经差异性卡方检验,两种分期有差异性,一致性较差。结论:目前应用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评估食管癌术前分期,有较大的临床使用价值。但诊断淋巴结转移尚存在不足。寻找更有效的淋巴结转移诊断技术是提高食管癌木前分期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影像学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常用的超声诊断、CT诊断和X线诊断等影像学检查的使用范围、检测理论及操作方法等进行研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影像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恶性肿瘤在我国已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肿瘤标记物检查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除临床征象及影像学检查手段外,由肿瘤标记物筛查出癌症,也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目前许多健康体检机构已将肿瘤标记物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如何正确运用这一手段,既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又不被它所误导,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即介绍一些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并对如何正确应用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