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肾损伤误诊病例的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利于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5月~2006年8月我院收治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肾损伤患儿误诊为肾炎或肾病等临床表现,尿常规及肾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6例疑诊为肾炎或肾病的患儿中主要症状为眼睑浮肿11例(42.3%)、血尿5例(19.2%)、蛋白尿3例(11.5%)、一过性尿素氮升高1例(3.8%)、肾脏B超改变6例(23.0%),所有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等治疗7~10d后,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23例指标均恢复正常,3例自动出院未检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常见且多样,可累及多种器官,预后不一。尤其出现血尿、蛋白尿者易误诊为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以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探讨其病情被误诊的原因。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主要表现为发热(49例)、咽峡炎(48例)和淋巴结肿大(45例)等。在这5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有32例(61.54%)患儿的病情被误诊,其中有20例(62.5%)患儿的病情被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有6例(18.75%)患儿的病情被误诊为急性肾炎,有4例(12.5%)患儿的病情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有2例(6.25%)患儿的病情被误诊为川畸病。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临床医生在对此病患儿的病情进行诊断时需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认真进行分析,若无法确诊,应对其进行多次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此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以便及早确诊,减少误诊。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月本社区儿科住院的8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16例,支气管肺炎12例,病毒性脑炎3例,淋巴结炎5例,风湿热1例;误诊率44.6%。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并不困难,而它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常以严重并发症或其他系统的症状为首发症,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4.
尹晓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139-139,142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利于尽早诊断及治疗,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8年1月~2009年9月收治的15例确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儿中男11例(73.3%),〈3岁4例(26.7%),〉3岁11例(73.3%)。15例患儿均有发热、咽峡炎(100%),淋巴结肿大12例(80.0%),肝脾肿大6例(40.O%),皮疹3例(20.0%),眼睑水肿4例(26.7%),咳嗽3例(20.0%)。15例患儿血白细胞均有升高,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血清EBV—VCAIgM均阳性,12例(80.O%)患儿有肝功能受损。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男孩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全身多个系统均可受累,以肝功能受损为主;综合分析、动态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加深认识,及早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的损害,及早诊治。方法对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伴肝功能损害30例(62.5%),经用更昔洛韦、病毒唑、护肝等治疗,治愈40例(83.3%),好转7例(14.6%),自动出院1例(2%)。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提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常规及时行肝功能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增强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症状发热35例,咽峡炎32例,淋巴结肿大32例,肝肿大25例,脾肿大21例;少见症状眼脸浮肿4例,鼻塞、呼吸困难3例;合并心、肝功能受损。14例误诊病例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7例,淋巴结炎、急性胃炎各2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合理的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文章分析了一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急性颈部淋巴结炎的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最多见,另外皮疹8例,眼睑水肿1例,白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在第2周升高明显,肝功能损害11例,心肌酶学改变3例,尿常规异常7例。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复杂多变,部分病例不典型,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9.
冉亚林 《重庆医学》2012,41(13):1330-1331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于该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9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患儿治愈出院,16例患儿好转出院。误诊率为30.43%。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多数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儿中发热及咽峡炎(89.47%)、肝肿大(55.26%)、脾肿大(52.63%)、淋巴结肿大(84.21%)、异常淋巴细胞等于或超过10%(100%)。合并症中肝功能损害最常见,肝功能异常占57.86%,肝功能损害以酶学改变为主。早期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结论对婴幼儿出现持续发热伴化脓性扁桃体炎且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尤其肝功能损害应注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感染相关性淋巴或淋巴样腺体组织反应性改变和多器官功能受损。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详细了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减少误诊率。方法:对本院2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既有相对集中,也有多样性。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漏诊、误诊,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检查方法与治疗方法,以此减少临床误诊,改善患儿预后。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3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30例患儿临床表现。结果:30例患儿中,无发热4例,持续发热4 d以上26例,平均发热时间为(7.33±2.31)d,发热最高体温41℃。28例(93.33%)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个月,18例(60.00%)肝脏增大,12例(40.00%)脾脏增大;13例(43.33%)眼睑浮肿,17例(56.67%)双侧扁桃体有白色分泌物,11例(36.67%)鼻塞,1例(3.33%)胸腔积液,2例(6.67%)伴有血尿,2例(6.67%)双下肢水肿,1例(3.33%)黄疸,2例(6.67%)红色斑丘疹。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经过治疗,28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在临床上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很容易出现误诊,充分认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可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64例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特点,从减少临床漏诊与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16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发生于7岁以下儿童133例(占81.1%),并发症发生率达79.3%,尤以肝脏损坏最常见.眼睑水肿发生率23.8%,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并发症累及2个或2个以上系统占23.2%,而发生中枢系统并发症或多器官系统损坏者预后不良.88.9%以上病例见变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是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结论:尽管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本病并发症常见且多样,可累及多种器官、系统.因此,提高对本病并发症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11月我科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误诊情况。结果:误诊时间4~14d,经多次实验室检查确诊。结论: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仔细的体格检查,反复多次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动态的观察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及临床体征,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 对我院儿科199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资料,诊疗经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误诊,14例入院3天确诊,误诊率达62.1%,误诊时间长达4-10天.其中11例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为川崎病,2例为颈部淋巴结炎,4例为支气管炎,3例转院后上级医院确诊.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表现不典型,临床缺乏特异性,故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6.
周爱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606-607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9月我院确诊的6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6个月-6岁占79.69%.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61例(95.31%),鼻塞31例(48.44%),咽峡炎58例(90.63%),肝肿大52例(81.25%),脾肿大51例(79.69%),淋巴结肿大53例(82.81%),皮疹35例(54.69%),眼睑水肿17例(26.56%)。3岁以下鼻塞、眼睑水肿、打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岁-14岁,年长儿合并多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婴幼儿。实验室检查结果:82.81%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10%.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提高对本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侯永琴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134-135
目的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2005~2009年我院儿科收治的6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分析。结果68例患儿男46例,女22例,男女比例为2.09:1.0,本病各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3~7岁儿童(占53%),全年均有发病,以秋末冬初为多,临床表现多样,发热(100%)、咽峡炎(82.3%)、淋巴结肿大(79.4%)、肝大(69.0%)、脾大(60.3%)、皮疹(11.7%)、眼睑浮肿(19.1%)、鼻塞(22.0%),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在20%~62%,EB—IgM抗体均阳性,肝功能异常(97.1%),心肌酶升高(66.2%),骨穿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结论本病是全身性多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与体征变化多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减少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18.
岳毅勇 《当代医学》2013,(25):81-82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10月收入的4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儿中被误诊3例,均被及时纠正;经过治疗后,38例治愈,6例好转,1例转院治疗。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及时确诊,正确治疗后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李志娟  包瑛  黄惠梅  唐筠  张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3):4134-4137
目的 探讨肾病水平蛋白尿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儿的临床特点、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确诊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肾病水平蛋白尿并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1例患儿(肾病水平蛋白尿组)的诊治资料,选择同期80例非肾病水平蛋白尿患儿(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的诊治资料,总结肾病水平蛋白尿组肾脏病理检查特点,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肾病水平蛋白尿组患儿肾脏病理光镜检查显示均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9例(42.9%)有新月体形成,但比例均<10.0%;电镜检查显示上皮下“驼峰”样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1例电子致密物沉积较多。免疫荧光检查显示仅9例(42.9%)有C3沉积(≥++)而无IgG沉积,2例伴明显的IgG沉积(≥++)。肾病水平蛋白尿组肉眼血尿发生率、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高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清蛋白水平、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阳性率低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P<0.05)。肾病水平蛋白尿组患儿除了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外,6例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均未使用激素治疗。肾病水平蛋白尿组肉眼血尿消失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及补体恢复时间长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P<0.05)。结论  肾病水平蛋白尿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儿AKI发生率更高,近期预后良好,仅少数遗留镜下血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提高诊断率.方法:对收治的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增高,也可见肝脾肿大、眼睑浮肿、皮疹、黄疸、鼻阻等症.误诊10例,误诊率27.78%.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多样,早期易误诊,在基层医院查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有助诊断,且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