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很多治则、治法和治疗手段都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推拿在治未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推拿治未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经后世不断发展,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历来重视预防 ,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 ,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己乱治未乱。”孔子也曾说 :“夫唯病病 ,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 ,以其病病。”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预防医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治未病”的意义更加重要。未病先防就是“治未病”的一个主要的内容 ,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 ,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春发陈、秋容平、冬闭藏”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强调了应摄生保养于患病之先。而保养应注意饮食起…  相似文献   

3.
《内经》治未病与延缓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老和抗衰老医学是21世纪最前沿的医学研究之一,“治未病”思想将在延缓衰老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兹简述如下:1“治未病”与延缓衰老的联系治未病与抗衰老,二者都是21世纪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课题之一。“治未病”是中医药奉献给人类先进而超前的思维,引领着医学事业的发展,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的治病原则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前人用“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来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医学理念在21世纪的今天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笔者就近年来“治未病”理论及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浅述《伤寒论》中的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我国医学理论体系中一种重要的预防疾病的思想,最早提出于《黄帝内经》。而后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未病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挥。本文阐述了“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含义,还有“治未病”的理论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其针灸法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防病保健的意识也逐步提高。祖国医学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思想正日益受到重视。针灸法在“治未病”方面有特殊作用,由于针灸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针灸法“治未病”的作用及临床研究,对针灸法“治未病”辨证选穴的思想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7.
《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系统阐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理论,并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重要预防医学思想。《内经》“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内经》提出,主要通过重视养生、防邪入侵与药物预防来做到未病先防,为预防医学奠定了基础。 1.重视养生:养生又称摄生,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理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文献的挖掘与整理、临床循证医学的验证、借助现代医学手段等方法,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敏  刘忠达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561-563
随着医学发展的逐渐深入,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出现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地给健康下了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传统中医“治未病”思想恰好契合于当前这种健康理念。“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传变。本文就中医“治未病”思想,追溯其源流,综述其现代研究及应用进展,以期为现代中医治未病事业作抛砖引玉之用。1理论研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理论是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首次提出的,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治未病”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健康观,是防治结合的健康模式。随着21世纪健康医学模式的提出,中医“治未病”理论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它系统地阐述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问题,而且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重要预防医学思想。《内经》“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就是在身体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内经》主要通过养生、防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者”谓“圣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人”、“上工”是具有高度修养的医学理论家和临床家。《内经》反复论证“治未病”的重要性 ,体现善治未病的医生是高级医生。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医学思想 ,直至现在卫生工作的主要方针还是“预防为主”(即“治未病”) ;未来卫生工作的主要目标更是“预防为主”。这是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必然 ,也是人们文化素质提高、精神文明程度增强的追求。建议中医学界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医疗实践活动中 ,突出中医学特色 ,加强“治未病”研究 ,再现中医学风采 ,再领医学风骚。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理论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完善,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这些理论在肝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名老中医吴耀南教授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肝病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本文从此三方面介绍吴耀南教授运用“治未病”理论治疗肝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前贤所谓“治未病”,一指防病于未然,二指既病之后防其变。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是祖国医学的特色之一。“治未病”思想贯穿于防病治病的全过程,是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方法。笔者多年来临床运用“治未病”法治疗多种疑难杂证取得满意效果,今列举几则。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理论在整体护理实践的运用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掌握中医“治未病”的文化理念,指导临床护理人员积极运用精神调摄法、饮食调理法、运动保健法及重视起居调理等健康教育内容,延伸和拓展“治未病”理论在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治未病”理论的广泛运用有助于保健新医学模式下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地研究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现代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三个环节,从“治未病”入手来阐述HIV/AIDS的三级预防,在“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既病防变”三个方面对HIV/AIDS的防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代表着中医学特色与精髓的重要学说,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体现了中医在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防重于治”的特色,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被奉为医者之最高境界。1“治未病”学说“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四  相似文献   

18.
朱金星  李洵  林娜 《光明中医》2012,27(3):431-433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强调“未病而治”的预防医学思想,贯穿于养生、防病理论的始终.汉代张仲景根据“治未病”的思想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已病防传的治则,并指导于临床,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反复强调“上工必须治未病”[1],“上工治未病”既体现了医学以追求人类健康为目的的本质,又反映了医生的境界.该理论在中医各学科中均有广泛的内涵和外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已成为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会对个人,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笔者不揣浅陋,仅将“治未病”的理论及其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应用阐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这一学术思想,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出的,两千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医疗和理论研究。从“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来看,我国古代医家不但重视了治疗学的研究,而且很重视预防医学的研究。用“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要  相似文献   

20.
从“治未病”探讨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健康医学有宏观层面的共识,把“治未病”理论纳入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策略中,在诊断和干预手段方面都具有一定价值。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探讨其不足之处,结合“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从体质辨证、干预手段两方面分析“治未病”理论在综合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优势,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