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口服金天格胶囊联合可塑形胸腰支具治疗老年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先行手法复位胸腰骨折,然后用可塑形胸腰支具对患者过伸位固定,口服金天格胶囊3个月,治疗前后拍床旁正、侧位X线片,观察椎体复位情况。测量治疗前后胸腰椎骨折后Cobb角。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骨折压缩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抬高约1/3,Cobb角治疗前平均26°,治疗后10°。用药前后腰痛VAS评分对比,用药前VAS评分平均8.9分,用药后VAS评分3.6分,结论口服金天格胶囊联合可塑形胸腰支具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临床起到很好的疗效,是一种简便,经济,无创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胸腔镜前路微创矫形术与传统前路矫形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患者意愿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采用胸腔镜下前路微创矫形术,B组采用传统前路矫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Cobb角等。结果A组手术时间(225.6±30.8)min、住院时间(2.7±0.8)d均短于B组[(365.4±23.8)min、(4.8±1.2)d](t=3.26、3.78,均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8.6%明显低于B组的20.0%(X^2=3.45,P〈0.05),患者满意率(97.1%)及总有效率(97.1%)均高于B组(80.0%、85.75%)(X^2=2.85、3.01,均P〈0.05),Cobb角(14.2±5.4)。小于B组(23.4±5.6)。(t=2.97,P〈0.05)。结论经胸腔镜前路微创矫形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效果较传统前路矫形术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后,布带悬吊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口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布带悬吊,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同时按骨折三期分治原则配合口服中药治疗,6—8周后带腰背支具下床挺腰活动,在X线片上测量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1—2年,42例症状及阳性体症基本消失,脊柱稳定性及活动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0.48%。压缩椎体前缘高度有明显提高(P〈0.05),脊柱后凸Cobb角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综合治疗不但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并能维持脊柱稳定性,并可有效防止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方法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进行治疗,分别以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治疗效果、脊柱后凸Cobb's角度及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为(2.69±1.05)分,治疗前为(7.98±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状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Cobb’s角度为(5.1±0.1)°,明显优于治疗前的(27.3±0.5)°,同时患者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可有效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脊手法配合三维牵引及矫形支具(三法联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AIS)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20年 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 76例 AI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38例。对照组采用三维牵引及矫形支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整脊手法进行治疗;治疗 3个月,察治疗前后病人 Cobb角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用力肺活量( FVC)、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MVV)的变观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的 Cobb角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治疗后 Cobb角为( 7.93±2.15)°,对照组治疗后 Cobb角为(12.05±3.45)°,观察组治疗后 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病人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 84.21%(32/3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60.53%(2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后 FVC、FEV1、 MVV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三法联合治疗 AIS,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入院的采用保守治疗的无神经损伤症状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21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3年,比较保守治疗前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3、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的椎体复位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为(1.89±0.53)分,明显低于治疗前(5.27±1.59)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3年,在随访过程中患者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11例经治疗后无痛或偶有微痛,10例恢复原有工作状态。结论采用体位复位和腰背支具非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虽然不能长期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但可获得较好的整体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程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65-66,69
目的分析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以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治疗6个月后矫正丢失度及治疗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结果两组的治疗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治疗6个月后矫正丢失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相对高度、术后即刻矫正度、治疗6个月后矫正丢失度的伤椎前后缘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方伟 《安徽医药》2015,(8):1575-1576
目的:探讨小切口克氏针有限内固定和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Bolher 角、Gissane 角、术后 AOFAS 评分及并发症。结果小切口组治疗前 Bolher 角为(6.32±4.68)°,Gissane 角为(84.68±12.13)°,治疗后 Bolher 角为(35.12±4.33)°,Gissane 角为(127.96±5.21)°;对照组治疗前Bolher 角为(6.14±4.47)°,Gissane 角为(84.26±11.47)°,治疗后 Bolher 角为(36.07±3.98)°,Gissane 角为(128.30±6.77)°。两组治疗前后 Bolher 角及 Gissane 角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Bolher 角及 Gissane 角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 <0.05)。小切口组优15足(48.4%),良11足(35.5%),可4足(12.9%),差1足(3.2%),优良率为83.9%;对照组优14足(46.7%),良11足(36.7%),可4足(13.3%),差1足(3.3%),优良率为83.4%。两组治疗后 AOFAS 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切口组骨折足外侧皮肤麻木3例(9.7%),切口感染1例(3.2%);对照组骨折足外侧皮肤麻木7例(23.3%),骨折再移位1例(3.3%),切口感染3例(10.0%),距下关节炎1例(3.3%),腓肠神经损伤1例(3.3%)。两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切口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操作简单、损伤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少,较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呼吸衰竭采用纤支镜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对6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组,30例行纤支镜肺泡灌洗并深部取痰培养,30例常规治疗,统计疗效,对比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21±1.98)和(9.32±3.54)d(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1和8例,(P〈0.05);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2.48±3.31)和(20.56±4.25)d(P〈0.01);两组呼吸机治疗费用分别为(6252±2576)和(11184±4248)元(P〈0.01);使用抗生素的费用分别为(5649±2324)和(9156±1543)元(P〈0.01);总住院费用分别为(17488±2936)和(32336±4550)元(P〈0.01)。结论纤支镜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严重呼吸衰竭,能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低住院费用,增加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脊柱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脊柱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2.61%,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椎体前高、Cobb角以及椎管占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高、Cobb角以及椎管占位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脊柱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椎体前、Cobb角以及椎管占位程度等指标改善修复效果更显著,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1月对荔湾区8351名7~15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凸普查,应用脊柱侧凸两检法(体检、X线照片),体检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到医院照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采用Cobb法测量,Cobb角≥10°诊断为脊柱侧凸。结果一检阳性结果 175名(2.1%),二检阳性为85名(1.02%),男性31名,女性54名,男∶女患病率比为1∶1.76,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81名,占95.3%,先天性侧凸3名,神经肌肉源性1名。结论荔湾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发病率为1.02%,通过普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时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椎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2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对椎间盘行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成功,无一例术后感染、断钉或者断棒等情况的发生。术前、术后腰椎前凸角度分别为(17.5±2.1)°、(24.3±3.2)°,术后5个月随访为(27.7±3.1)°;术前、术后Cobb角度分别为(38.4±1.9)°、(27.1±2.9)°,术后5个月随访为(26.3±2.1)°;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0.05)。患者JOA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11.3±1.1)分、(23.6±1.5)分;ODI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48.8±2.6)分、(24.5±1.8)分,术前、术后JOA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魏力今  刘艺明 《安徽医药》2011,15(9):1097-1099
目的 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65例共78个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刘志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24-2926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神经功能、内固定并发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术后伤椎高度[(90.4±9.8)%]较治疗前[(56.7±7.9)%]明显增加(t=9.3,P<0.05);Cobb角术后[(7.9±2.9)°]较治疗前[(28.4±3.8)°]明显减小(t=14.9,P<0.05);神经功能等级明显改善(A级由2例变成1例;B级由5例变成1例;C级由4例变成2例;D级由1例变成6例;E级增加至2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14-2915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本组患儿30例,在全麻下经脊柱后路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手术配合.结果:30例患者均矫正,术前Cobb's角平均76.8度,术后23.6度,平均矫正53.2%.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前节 OCT观察不同方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情况.方法 对采用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虹膜夹持人工晶体植入及人工晶体悬吊术四种不同方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分别行前节 OCT检查,观察前房角宽度.结果 A组 (n=20)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 33.53°±3.79°,颞侧前房角宽度为 34.01°±3.65°,B组 (n=12)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 32.63°±3.39°,颞侧前房角宽度为 32.19°±3.01°,C组 (n=14)虹膜夹持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 32.19°±3.99°,颞侧前房角宽度为 32.85°±3.70°,D组 (n=10)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 32.73°±3.08°,颞侧前房角宽度为 33.15°±2.99°,四者相比,鼻侧方差 0.405,P值0.750,颞侧方差 0.429,P值 0.733,鼻侧、颞侧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四种不同方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节 OCT观察的前房角宽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骨水泥椎体成形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治疗方案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采用AF系统固定治疗,B组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方案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前两组脊柱畸形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显示B组的脊柱畸形角度为(6.7±1.2)°、明显小于A组的(9.6±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值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两组的Frankel分值均明显改善,分别为(3.8±1.3)、(3.1±1.5)分,以B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是临床首选的手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后路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刮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优化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后路伤椎置钉组30例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30例,分别进行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及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治疗前及随访末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随访期间比较术后矫正率、后凸Cobb角、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椎管占位情况、内因定失败率。结果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术中出血量、凸Cobb角、术后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败率、椎管占位分别为(1245±221)ml比(873±145)ml,(10.4±6.7)°比(20.8±8.3)°,(97.6±1.8)%比(82.5±5.4)%,(44.3±2.3)%比(28.5±2.2)%.(1.4±1.1)%比(9.6±2.8)%,(4.1±1.1)%比(11.7±2.6)%,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伤椎置钉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同定能提高胸腰椎骨折复位质址,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并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且可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俞雷均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46-2449
目的 探讨单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77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单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单侧PKP组)以及双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双侧PKP组)。对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椎体高度、椎体后凸角、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6d,6周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PVP组由术前的(8.47±1.42)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5±0.83)分(t=5.24,P〈0.05)及术后6周的(2.89±0.82)分(t=4.82,P〈0.05);单侧PKP组由术前的(8.52±1.20)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1±0.78)分(t=5.93,P〈0.05)及术后6周的(2.04±0.75)分(t=2.05,P〈0.05);双侧PKP组则由术前的(8.44±1.24)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4±0.82)分(t=6.29,P〈0.05)及术后6周的(2.02±0.71)分(t=3.14,P〈0.05);但6周时PVP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单侧/双侧PKP组(t单侧PKP=5.19,t双侧PKP=6.82,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以及后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恢复,其中PVP组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8.19±1.32)mm恢复至术后(20.17±1.66)mm(t=7.53,P〈0.0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23.62±0.71)mm恢复至术后(24.07±0.60)mm(t=6.18,P〈0.05),后凸角由术前(10.26±1.60)“恢复至术后(5.40±0.92)。(t=4.92,P〈0.05);单侧PKP组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9.17±1.12)mm恢复至术后(21.60±1.02)mm(t=5.51,P〈0.0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22.31±0.92)mm恢复至术后(24.98±0.30)mnl(t=6.25,P〈0.05),后凸角由术前(10.55±1.48)。.恢复至术后(5.28±0.43)。(t=5.44,P〈0.05);双侧PKP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