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Ki-67、p16和p5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链霉素-生物素(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27例结肠癌进行Ki-67、p16和p53的检测。结果:结肠癌Ki-67、p16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8%、47.2%和54.3%。Ki-67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无关(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0.05);p53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肠癌中Ki-67蛋白和p16、p53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结肠癌中Ki-67表达的上调与其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16和p53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术前联合检测Ki-67、p16和p53在结肠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对指导手术决策,以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21WAF1和p53蛋白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以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50例宫颈鳞癌和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p21WAF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42.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3.33%(P〈0.05);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67%(P〈0.05)。p21WAF1与p53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结论 p21WAF1蛋白的低表达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21WAF1、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鉴定乳腺癌的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WAF1、P53及PCNA在30例乳腺癌组织与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与正常的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有明显的异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21WAF1、P53及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63.33%与70.00%。p21WAF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与组织分级无显著相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与肿瘤组织分级无关(P〉0.05)。PCNA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p21WAF1、P53及PCNA蛋白的表达变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SCT表现特征与p21WAF1、p16INK4、PCNA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螺旋CT(SCT)表现特征与癌细胞中p21WAF1、p16INK4及PCNA表达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对39例(共41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患者,观察每个病灶SCT表现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包膜的形成、侵袭危险性及强化类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p21WAF1、p16INK4、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评价SCT表现特征与这3种蛋白之间的关系. 结果 SCT图像上HCC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分别与p21蛋白、p16蛋白及PCNA有相关性(P<0.05),HCC包膜形成与p21蛋白、p16蛋白及PCNA无相关性(P>0.05). 结论根据HCC的SCT表现特征(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推测p21WAF1、p16INK4及PCNA表达情况,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CT表现、病理与其肿瘤Ki-67抗原、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病例的术前CT扫描.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i-67、p53表达情况,并与肺癌CT表现、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鳞癌的Ki-67抗原阳性百分率高于腺癌.腺癌、鳞癌的p53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的分化程度与Ki-67抗原阳性百分率及p53表达强度之间有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599和r=-0.507.有深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瘤体直径≥3.0 cm、增强CT值≥20 HU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癌,其Ki-67抗原阳性百分率、p53表达强度较高.有空泡征或毛玻璃征的肺癌,其Ki-67抗原阳性百分率较低,其p53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气相、空洞或钙化的肺癌,其Ki-67抗原阳性百分率及p53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阳性的肺癌,其Ki-67抗原阳性百分率高于阴性者.结论周围型肺癌CT表现与肿瘤Ki-67抗原、p53表达相结合,对评价肿瘤增殖活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Ki-67和p53蛋白在肾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6例肾癌组织进行Ki-67和p53蛋白检测。结果在肾癌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1%和39.4%。Ki-67表达与肾细胞癌分级、分期相关(P<0.05),与肾癌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p53表达与肾癌的病理类型、分级、分期无关(P>0.05)。结论 Ki-67表达水平随着肾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而p53表达在肾癌生物学行为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CC SCT表现特征与癌细胞中p21^WAF1、p16^INK4、Rb表达的关系。方法:对39例(41例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例,观察每个癌灶的SCT表现特征:肿瘤的大小、包膜、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和肝硬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p21^WAF1、p16^INK4、Rb的表达情况。分析评价SCT表现 特征与这三种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SCT图像上HCC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分别与p21蛋白、p16蛋白表达之间有相关性(P<0.05),HCC包膜形成状态和癌灶周围组织有无肝硬化与p21蛋白、p16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HCC SCT表现特征与Rb蛋白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的SCT表现与p21^WAF1、p16^INK4表达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根据HCC的SCT表现特征(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p21^WAF1、p16^INK4表达情况,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p53,p16,PCNA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53,p16,PCNA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62例食管癌标本进行p53,p16,PCNA蛋白测定。结果62例食管癌中,p53,PCNA蛋白阳性表达均为71.0%(44/62),p16缺失率48.4%(30/62)。p16缺失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1)。而p53,PCNA蛋白同时表达56.5%(35/62),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1)。结论食管癌p53,PCNA蛋白同时表达及p16缺失可视为危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yclin D1、PCNA、Ki-67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与喉癌复发的关系,并评价其对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58~1999年喉癌手术病例574例,术后随访3年,确诊术后复发56例;正常喉对照标本39例.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芯片标本进行染色.结果 Cyclin D1、PCNA、Ki-67在喉癌组织及正常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喉癌组织的表达强于正常喉组织(P<0.01),在喉癌复发组强于未复发组(P<0.01),与喉癌复发呈正相关.结论 Cyclin D1、PCNA、Ki-67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估计喉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分析,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0例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的表达及分布。结果p53、rasp21及C-myc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1.7%、40.0%、66.7%;胃癌旁正常黏膜七皮的阳性率分别为1.6%、13.3%、15.0%,与肿瘤区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rasp21及Cmyc在肿瘤区与肿瘤移行区、癌旁正常黏膜区染色强度比较有差异(P〈0.05)。p53及C-myc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即分化越差,其阳性表达越高。结论p53、rasp21及C-myc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及Gmyc在肿瘤分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组织学形态以及Ki-67、p53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将54例浅表性膀胱癌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复习肿瘤组织学形态并根据1998年WHO/ISUP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和p53的表达并比较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的差异。结果在平均32个月的随访中,28例复发,占52%,其中5例为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移行细胞瘤,14例为低级别乳头状瘤,9例为高级别乳头状瘤。而26例无复发肿瘤中4例为乳头状瘤,12例为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移行细胞瘤,8例为低别乳头状瘤,2例为高级别乳头状瘤。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复发率为29.4%(5/17),低级别和高级别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率分别为63.6%(14/22)和81.8%(9/11),而乳头状瘤无一例复发。Ki-67和p53阳性率在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别,复发组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在乳头状瘤病例中,Ki-67和p53联合表达的病例复发率明显高于无联合表达者(P〈0.01)。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与组织学有关,Ki-67、p53阳性表达尤其是联合阳性表达对判断膀胱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培晓  张庆  张力  张慧  陈虹  黄丽虹 《武警医学》2015,26(6):558-562
 目的 探讨MLH1与p53在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感染相关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原位肝移植手术术后HBV相关性HCC伴肝硬化患者238例,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LH1与p53的表达情况,并以25例正常肝组织和良性肝病组作为对照。结果 MLH1在肝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31.09%(74/238),在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26.05%(62/238),良性肝病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48.00%(12/25),各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MLH1基因的表达与患者肝移植术前AFP含量(r=0.221,P=0.001)及术后的复发(r=-0.159,P=0.014)有相关性,与HCC组织病理学Edmondson分级(P=0.060)及TNM分期(P=0.065)有相关趋势。p53在肝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47.06%(112/238),在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0.84%(2/238),良性肝病对照组均为阴性,p53蛋白的表达在癌组织中明显高于其在癌旁及良性肝病中的表达(P=0.000);p53表达情况与患者肝移植术前AFP含量有相关性(r=0.172,P=0.008),与血管侵犯(P=0.053)及肿瘤数量(P=0.051)有相关趋势。结论 MLH1蛋白表达下调可能与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及术后的复发有关,且MLH1与p53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NA-143-3p与Ki-67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外科切除后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胶质瘤标本120例为研究组,另收集同期因脑外伤获取的正常脑组织标本40例为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iRNA-143-3p、Ki-67在人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iRNA-143-3p、Ki-67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脑组织中miRNA-143-3p与Ki-67均为阴性表达。高级别胶质瘤中miRNA-143-3p与Ki-67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143-3p与Ki-67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呈正相关(r=0.964,P<0.05)。结论 miRNA-143-3p可有效反映胶质瘤的病变程度,并且miRNA-143-3p与Ki-67联合检测可反映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可能成为胶质瘤生物标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组织因子(TF)和p5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结直肠癌标本中TF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4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19例(44.2%)TF表达阳性,21例(48.8%)p53蛋白表达阳性;TF表达阳性者中78.9%(15/19)淋巴结转移阳性,p53蛋白表达阳性者中85.7%(18/21)淋巴结转移阳性,两者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0.414和0.588,P〈O.01);p53蛋白阳性表达组TF阳性率为66.7%(14/21),而p53蛋白阴性表达组TF阳性率为22.7%(5/22),二者呈正相关(r=0.442,P=0.003)。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TF和p53蛋白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密切相关,TF的表达与p53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6、p53、Ki67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子宫颈先天性移行区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子宫颈先天性移行区、20例子宫颈尖锐湿疣、2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20例健康体检者宫颈黏膜组织中P16、p53、Ki67及HPV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P16、p53、Ki67及HPV检测在子宫颈先天性移行区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P16、p53、Ki67在正常宫颈黏膜组织及子宫颈先天性移行区中均仅见少量散在细胞核着色,阳性率<5%,可视作阴性表达。HPV在正常宫颈黏膜组织及子宫颈先天性移行区中均无阳性表达。但P16、p53、Ki67及HPV在子宫颈尖锐湿疣、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并且表达强度和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不断升高。结论 P16、p53、Ki67及HPV四者联合检测在子宫颈先天性移行区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d-1、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8例导管内癌、15例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Id-1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Id-1和Cyclin D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及导管内癌(P〈0.05);Id-1蛋白阳性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Cyclin D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正相关(P〈0.05);Id-1与Cyclin D1阳性表达正相关(P〈0.05)。Id-1和Cyclin D1同时阳性表达与生存期相关(P〈0.05)。结论:Id-1和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Id-1和Cyclin D1可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囊实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PNETs)的 CT 和病理特征与 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 CPNETs 患者的资料,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9例肿瘤标本的 Ki-67表达,分析 CT 表现与 Ki-67之间的关系。结果19例患者共检出20个病灶,18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十二指肠、胰腺各1个病灶。肿块直径1.8~10.0 cm 不等。高分化CPNETs(Ki-67<3%)6例;中等分化 CPNETs(Ki-67为3%~20%)8例;低分化 CPNETs(Ki-67>20%)5例。肿瘤 Ki-67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 >0.05)。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直径、对周围血管的累及、胰管扩张、肿大淋巴结及远隔转移呈正相关(P <0.05)。随 Ki-67表达增高肿瘤趋向不规整分叶状形态,同时肿瘤囊壁趋向不规则、壁结节多见(P <0.01)。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囊性比例呈负相关(P <0.05)。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血供无相关性(P >0.05)。结论CPNETs 的部分CT 特征和 Ki-67的表达相关,这些特征有助于间接反映 CPNETs 的分级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是新近发现的候选抑癌基因,其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与p53基因的相关性也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研究检测胃癌及相应正常组织中RASSF1A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分析RASSF1A与p53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Her-2和Ki-67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燕 《临床军医杂志》2009,37(5):787-789
目的探讨Her-2和Ki-6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蛋白和Ki-67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结果结肠癌Her-2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3%和74.8%。Her-2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肠癌中Her-2蛋白和Ki-67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Her-2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肠癌中Ki-67表达的上调与其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er-2和Ki-6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对指导临床治疗以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研究进展期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肿瘤组织分化及p53、P-糖蛋白(P-gp)表达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66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上腹部多层CT常规及双期增强检查,观察内容包括肿瘤部位、最大直径、胃壁浸润厚度、双期强化率、淋巴结转移等.术后标本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采用常规HE染色确定组织分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P-gp在胃癌中表达.比较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组织分化及p53、P-gp在胃癌表达间的关系.结果 73.1%(19/26)均匀强化的胃癌为高/中分化腺癌,75%(30/40)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为低分化腺癌,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T双期增强的强化率与胃癌组织分化无关(P>0.05);p53、P-gp在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P<0.05).p53阳性表达还与动脉期强化率、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胃壁浸润厚度、门静脉期强化率无关(P>0.05);而P-gp表达与门静脉期强化率有关(P=0.005),与动脉期强化率、胃壁浸润厚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胃癌不同的强化方式和双期强化率反映了胃癌的不同组织分化和p53、P-gp阳性表达,提示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及p53、P-gp表达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