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腋淋巴结转移非常罕见,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2岁,于25个月前在我院行胃远端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胃之低分化腺癌,胃周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行化疗。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2003年7月底因上腹部烧灼样不适诊断为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术后半年内正规化疗6周期。2005年8月再次出现中上腹部隐痛,伴纳差、消瘦、乏力,大便不易解出、次数增多、量少,9月初胃镜检查示残胃炎伴糜烂,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入院后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5岁。1984年2月因左乳腺外上象限肿物在外院诊断为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病灶大小约4 cm×5 cm×4 cm,为乳腺低分化腺癌,腋窝淋巴结阴性,病理分期pT2N0M0。术后给与胸壁、内乳及锁骨上下野放疗,D_T50 Gy/25次,未行化疗。2006年11月发现右乳腺肿物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就诊。查体: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3 cm×  相似文献   

4.
1例多重癌 (胃癌、结肠癌、直肠癌 )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 ,6 8岁。 1998年 2月因纳差、上腹痛 2个月查胃镜诊断为胃癌。行毕Ⅱ式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 :胃窦部低分化腺癌 ,侵及深肌层 ,伴胃小弯、胃大弯淋巴结转移。1999年 9月因下腹及会阴部疼痛 6个月 ,行硬管乙状结肠镜检查示 :直肠距肛门 6~ 10cm处肠壁菜花样肿物。活检病理 :高分化腺癌。其后又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又见结肠肝曲肠壁粘膜不规则隆起。活检病理 :中~高分化腺癌。复查胃镜示残胃吻合口炎 ,活检病理 :粘膜慢性炎症。给予FU FA方案 (醛氢叶酸、氟脲嘧啶 )化疗二周期 ,…  相似文献   

5.
我院 1989~ 1997年 8年间共收治女性胃癌患者 138例 ,经病理证实卵巢转移 8例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38岁。因下腹肿块、腹水 2个月于 1989年 1月 2日入我院妇科 ,术前经CEA、血清紫色反应、腹部B超等检查诊断为卵巢转移癌。术前给予化疗 1周期 ,于 1989年 1月 1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胃小弯癌肿2cm× 3cm ,左、右侧卵巢癌肿分别为 7cm× 8cm× 9cm及6cm× 7cm× 8cm ,伴腹水 5 0 0ml。行胃癌根治术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 :胃低分化腺癌 ,卵巢转移性低分化腺癌。术后给予数周期…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3岁,于1999年6月25日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胃体小弯侧溃疡型低分化腺癌。诊断为:胃体低分化腺癌四期(TNM)。于术后2周开始化学治疗。在随后的8个月的时间里共行8个周期化疗。前3个周期用CFEP方案,共用甲酰四氢叶酸钙(CF)3.0 g,5-氟尿嘧啶(5-FU)7.5 g,顺铂(DDP)300 mg,表阿霉素(E-ADM)180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例 1:男 ,5 0岁。患者于 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 ,呈阵发性 ,无恶心、呕吐。行胃镜检查并活检示胃低分化腺癌 ,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小点状高密度影 ,分布均匀 ,诊断为胃癌并双肺转移 ,行FEPC方案化疗 3个周期 ,化疗期间复查胸片仍无变化 ,重新询问病史 ,有矿山井下作业接尘史 10年 ,考虑双肺病灶为矽肺结节表现。于 1996年 8月 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胃低分化腺癌。术后 3年仍健在。例 2 :女 ,6 2岁。患者于 1周前在当地县医院行胸部CT扫描发现右上肺野有 5cm× 5cm分叶状肿块 ,中…  相似文献   

8.
顺铂致过敏性休克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加某,女性,42岁,住院号10741,因胃癌术后半年。上腹胀痛20余日之主诉于1995年10月26日入院。缘于半年前胃镜诊断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胃体窦部低分化腺癌,半月后痊愈出院。近20日感食后饱胀,上腹部疼痛并向背部放散。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查体:一般情况可,皮肤、枯膜、巩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及皮下出血点,  相似文献   

9.
三原发癌1例     
1病案摘要患者,女,48岁。2005年4月因腹痛、腹泻、乏力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发现升结肠占位性病变。4月6日于山东大学附属二院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管状腺癌。术后因贫血不能纠正,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2005年5月9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胃肠道乳腺转移性小叶癌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22年8月收治的1例以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乳腺转移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81岁女性, 因排便习惯改变3年余, 腹痛伴腹胀、呕吐、大便未解4 d入院就诊。经CT、内镜检查为升结肠肝区占位, 肠镜病理活组织检查提示可疑低分化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后病理结合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乳腺经典型小叶癌转移。术后复查超声提示右乳低回声伴钙化, 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4a-4b类, 行右乳象限切除术及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中冷冻及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术后出院随访11个月, 身体状况尚可。结论胃肠道乳腺转移性小叶癌罕见且容易误诊, 日常乳腺癌筛查、乳腺癌病史及基于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病理学检查对此类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胃癌子宫颈转移十分罕见,我院收治1例胃癌术后7年宫颈转移患者,报告如下。女性,54岁。阴道内出现无色分泌物半年于1996年9月25日入院。患者于1989年6月在外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慢性胃溃疡恶变,粘液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术后曾化疗1周期(具体...  相似文献   

12.
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55岁。因胃和横结肠双重原发性癌根治术后6年,发现腹腔内软组织占位20天,血尿1天入院。2004年7月20日患者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根治性横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远端胃大部分)溃疡型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浸润浅肌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3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半年,2003年10月行胃镜检杳,活组织病理检查病理示:胃窦癌.于2003年10月10日行胃窦癌根治术,术中见:近胃窦部约1.5cm×1.0 cm大小的溃疡性病灶,未侵及浆膜层,胃周淋巴结无肿大,盆腔、大肠、小肠、肝脏均未见转移灶.遂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伴部分印戒细胞癌,肿瘤浸润至浆膜外脂肪组织.胃大弯淋巴结0/3(+),胃小弯淋巴结1/10(+),上下切端未见癌组织残留.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8岁。1993年5月诊断为直肠癌,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病理诊断:中分化腺癌,分期T_3N_2M_0。术后曾行化疗两个疗程。1994年2月因感腰骶部疼痛不适,同时伴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而再次入院,查体无重要阳性体征,盆腔B超,CT亦无阳性发现。经一般治疗两月,上述症状未能缓解。4月6日用Seldinger法行双侧髂  相似文献   

15.
三原发性癌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案摘要 患者男 ,6 6岁 ,1 992年 5月因间歇性发热、腰痛伴肉眼血尿 ,初诊为右肾癌 ,在我院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右肾透明细胞癌 ,周围组织未见转移。术后给予化疗及放疗 ,病情稳定 ,定期随访无复发。 1 998年7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在我院行CT及膀胱镜检查 ,诊断为膀胱癌 ,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为膀胱粘膜移行上皮细胞癌 ,用噻替哌行膀胱灌注化疗及生物治疗。 2 0 0 0年 9月复查未见复发。 2 0 0 1年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症状 ,行胸部和头颅CT、全身骨显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病理活检报告为低分化腺癌 ,诊断为右肺腺癌 (…  相似文献   

16.
1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53岁。2003年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在当地医院行胃镜示:胃小弯中-高分化腺癌。于2003年10月23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胃小弯侧,大小约3 cm×4 cm,质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周围淋巴结无肿大。术后病理报告:胃小弯溃疡型中-高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64岁。因“上腹部不适伴反酸、恶心20d”于2002年7月1日入住当地医院。行纤维内窥镜检查见:胃窦部不规则隆起,黏膜呈结节状红肿,质脆,伴浅表糜烂,表面附少许白苔,窦部明显狭窄,扩张欠佳。取组织作病理为:低分化腺癌。7月7日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大体见胃组织9cm×3cm,一侧壁厚约2cm×1cm,质脆,灰白色,胃周大网膜见3枚淋巴结,直径0.2cm~0.6cm。镜下见癌细胞大小不等,深染,核分裂象多见,弥漫性,有的构成腺管状,浸润全层,3个淋巴结见2个有腺管状癌细胞浸润。术后诊断为胃窦部低分化腺癌,分期T3N1M0,Ⅲa期。2002年8月10日至11月…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65岁。于2009年1月17日行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右半结肠弥漫性浸润型低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部分为印戒细胞癌,淋巴结未见癌转移,病理分期DukesB期。KRAS基因检测为野生型。患者术后二十余天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4岁。2004年6月因右颈包块3年余诊为甲状腺癌,8月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及右颈淋巴结廓清术,术后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及低分化腺癌。同年底出现左腋下淋巴结肿大,PET检查诊为转移癌后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乳头状癌。2005年3月患者右颈肩、腋下、胸背部大片皮肤变红,继之出现暗红色结节状肿物,呈弥漫性生长,伴刺痛感,于皮肤结节处钳取活组织病理为迁徙性乳头状癌。4月入院治疗。查体:右颈肩、腋下、胸背部大片皮肤色红,有多枚结节状肿物,部分相互融合成片状,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无破溃,无触痛。诊断为甲状腺癌皮肤转移。因为受累皮肤…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5岁。1980年8月因右乳无痛性包块20余天入院。临床诊断为乳腺癌,行右乳根治术。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伴管状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一疗程。 1984年5月发现左乳无痛性包块,直径约0.5Cm,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左乳粘液腺癌。随即行左乳改良根治术,术中及病理检查均未见肿瘤残留,腋下无淋巴结转移。同年10月,又行双侧卵巢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