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直肠癌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对照组直接接受根治性前切除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意外损伤发生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观察盆腔局部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意外损伤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局部复发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6.00%VS 62.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前切除手术安全可靠,可显著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根据所行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18例。试验组采取根治性手术,对照组采取姑息性手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后采取根治性手术,明显减少患者复发率,疗效确切,显著提高患者预后质量;患者在行根治性手术时,保证在临床各项条件范围内实施,才能保证根治性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乳腺癌手术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选取100例2008年1月~2011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前是否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被给予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指导试验组患者术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统计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3年后转移率,分析乳腺癌手术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试验组患者的康复时间(15.6±4.5)d显著优于对照组(21.9±6.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优于对照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3年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率(4.00%)高于对照组(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缩短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少,3年后转移率无显著差别,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宫颈癌术前运用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的37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以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的4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术后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无瘤生存时间和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宫颈癌患者术前运用新辅助化疗对该病治疗可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后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可降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比较局部晚期直肠癌手术联合术前、术后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手术联合放化疗的Ⅱ~Ⅲ期直肠癌(T3~4/N+)患者,其中术前放化疗(术前放疗组)36例,术后放化疗(术后放疗组)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放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4%,术后放疗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疗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7%和86.1%,局部复发率为2.8%;术后放疗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8.1%和88.7%,局部复发率为1.8%。术后放疗组1、3年生存率高于术前放疗组,局部复发率低于术前放疗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直肠癌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有局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术后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7.
陶志伟  田卫群 《江西医药》2013,(10):851-853
目的:探讨术前放疗在肢体滑膜肉瘤保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8年5月在我院行保肢手术治疗的92例肢体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前、术后放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复发率、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保肢率、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放疗远期疗效优于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远期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根治性患者300例,开放组170例,腹腔镜组130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开放组行传统的开腹手术,并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根治性(即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治疗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18~56个月的随访,记录统计患者远端转移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结果平均随访33个月,发现患者死亡共44例,腹腔镜组患者死亡20例,开放组患者死亡24例;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短远远少于开放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别不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9%、6.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远端转移率分别为14.6%、13.5%,这两项指标差别不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而远期疗效与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效果相当,所以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紫杉醇复合顺铂联合胸腔镜手术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5-01~2017-01收治的13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试验组65例.两组均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术前行紫杉醇复合顺铂治疗,对照组术前行依托泊苷复合顺铂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围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且患者均已完成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其生存周期.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紫杉醇复合顺铂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存周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癌根治性术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口腔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口腔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行局部病灶切除术、58例行口腔癌根治性手术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评价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淋巴结清扫组患者术后1年、3年生存率为77.59%、63.79%,病灶切除组患者术后第1年、3年生存率为75%、60.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淋巴结清扫组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3.45%、5.71%,较病灶切除组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癌根治性手术加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口腔癌的具有很好的效果,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复发率和转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效果.方法 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0例.开腹组患者采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胃肠道蠕动时间、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肠梗阻发生情况、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 腹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PP1R3mRNA基因突变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53例直肠癌癌肿组织、第一枚淋巴结和复发/转移灶中PPP1R3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有62%(33/53)的直肠癌组织中出现PPP1R3mRNA基因的异常,而正常对照结肠壁组织无PPP1R3mRNA基因的异常。依据术后病理所确定的淋巴结有无转移状态,有淋巴结转移者PPP1R3mRNA基因突变率为66%(23/35),比无淋巴结转移者异常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PP1R3mRNA基因异常率与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癌肿的形态及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癌肿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转移组织中PPP1R3mRNA基因异常率更高。结论直肠癌PPP1R3mRNA基因异常与癌细胞的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无等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相关,术前可用于判断直肠癌的局部浸润状况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无、术后用于预测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可能起到一定的判断作用,特别是对Ⅱ期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胃癌肝转移患者化疗治疗后,经多学科诊疗(MDT)评估为临床缓解,行转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胃癌肝转移患者10例,采用化疗2~8个周期,术前MDT评估肿瘤分期,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统计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淋巴结转移率,观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年4月。结果 胃癌肝转移患者7例化疗后获得降期,降期率为70%(7/10)。胃癌肝转移化疗后增强CT下的T分期准确率为70%(7/10),N分期的准确率为50%(5/10)。MDT评估疗效的有效缓解率与病理学评估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8例患者行治愈性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食道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治愈性远端胃大部切除+D2淋巴结清扫+近端胃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全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食道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胃癌肝转移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22.40±11.19)枚,其中阳性淋巴结转移率33.04(74/224)。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0.1 min、7.9 d及115.0 mL。9例为R0切除,1例为R1切除。10例全部治愈,无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0(10~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5.0(5~31)个月。结论 胃癌肝转移患者以MDT指导临床评估及术前化疗为基础转化后行根治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患者中采取术前新辅助化学治疗(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80例宫颈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术后病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70.58±15.75)min、术后住院时间(15.32±5.87)d短于对照组的(191.45±18.47)min、(18.47±6.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70.42±30.56)ml少于对照组的(480.56±36.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7.50%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肌层浸润率22.50%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脉管癌栓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切缘转移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应用于宫颈癌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提升手术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江勇 《安徽医药》2017,21(4):676-678
目的 探讨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病人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荧光法组(病人采用荧光法寻找前哨淋巴结)、美蓝组(采用美蓝染色寻找前哨淋巴结),各35例,若病人前哨淋巴结病检阳性则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种方法检出前哨淋巴结的准确性.结果 荧光法组共发现成功检出31例前哨淋巴结病人,检出率88.57%,其中4例病人未发现发光淋巴结,美蓝组共成功检出23例前哨淋巴结病人,检出率65.71%,荧光法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高于美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组与美蓝组检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组共检出前哨淋巴结82枚,其中16例病人43枚淋巴结阳性,阳性率52.43%,美蓝组共检出前哨淋巴结65枚,其中11例病人23枚淋巴结阳性,阳性率35.38%,荧光法组的前哨淋巴结肿瘤转移阳性率高于美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组漏诊率5.55%低于美蓝组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86,P=0.016<0.05).结论 荧光法在乳腺癌SLNB检查中检出率明显高于美蓝染色,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治疗。方法采用以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对67例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1~2个疗程,临床观察有效后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新辅助化疗和对照组的近期疗效情况。结果 67例术前新辅助化疗肿块妇科检查完全消退14例,肿块缩小达3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5.7%。新辅助化疗后,癌灶周边及癌灶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肿瘤直径有明显的缩小,阴道浸润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均低于直接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化疗组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单纯手术组,其中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初治的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可增加手术机会,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减少复发与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预后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对直肠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对13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侧方清扫组81例,行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包括上方、侧方淋巴结清扫);传统清扫组51例,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结果侧方清扫组和传统清扫组患者病理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清扫并不明显增加手术的并发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侧方清扫组较传统清扫组能明显改善预后(P〈0.05)。结论对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较常规扩大根治术可提高生存率,但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具有临床府用价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各种病理因素和术后肝转移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康复与随访提供实证性参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从2002年2月~2012年1月185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详细回顾患者病历,并采用门诊复查、信件了解情况和电话访问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考察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185例患者中肝转移20例,无肝转移165例,转移率为10.8%。肝转移与否与Dukes分期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并且可排除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因素的无关性。因此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术后的随访和康复都有重大意义,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肥大细胞三种亚型对结直肠癌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发现肥大细胞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石蜡标本40例作为试验组,术前未放疗或化疗;另取20例正常大肠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技术对试验组做连续切片进行染色,观察2组中各亚型构成比是否有差异.计算出40例结直肠癌患者切片中各亚型的总平均计数值,与试验组每张切片相对应的平均计数值进行比较,观察肥大细胞各亚型的数量与性别、癌的分化程度、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时间的关系,并总结肥大细胞三种亚型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结果 TIM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石蜡标本有不同程度的浸润,2组的在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计数组和低计数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1%、59.3%和82.9%、7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肿瘤组织中,肥大细的浸润是对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造成影响的不良因素,后续多因素分析得出,对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无瘤生存时间而言,浸润肥大细胞为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IM与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相关,循环肿瘤细胞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所以可借助对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去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预后进行预测,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胃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AGC)手术中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最佳时同.方法:对2003年2月~2007年3月收治的AGC手术中,将亚甲蓝-丝裂霉素溶液在癌灶周边浆膜侧分3~5点浆膜下注射.分别在5~10 min及2~4.9 min两个时间段切取SLN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常规HE染色病理检查阴性,则加作免疫组化检查.比较两组SLN的数量,阳性发现及其与分站的关系.将人组的55例AGC按SLNB时间分为SLNB-组(5~10 min切取SLN)及SLNB二组(2~4.9 min切取SLN).结果:(1)SLNB一组30例均有SLN发现,共找到SLN78枚,平均每例2.6枚,SLNB二组25例有15例发现SLN,共找到SLN16枚,平均每例0.64枚,P<0.05.(2)SLNB一组.78枚SLN中肿瘤转移共66枚,7枚免疫组化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阳性率84.6%.30例中有28例SLN转移,转移病例阳性率93.3%.SLNB二组16枚SIN中肿瘤转移共13枚,淋巴结转移阳性率81.3%.25例中有11例SLN转移,转移病例阳性率44%,两组转移SLN比较P>0.05,转移病例比较P<0.01.(3)SLN与淋巴结站组的关系分别是SLNB一组N1 60枚(76.9%)、N2 15枚(19.2%)、N3 3枚(3.8%),转移SLN数目与淋巴结分站的关系依此为N1 58枚(87.8%)、N2 5枚(7.5%)、N3 3枚(4.5%),SLNB二组1 15枚(93.7%)、N2 1枚(6.3%)、N3 0枚,转移SLN数目与淋巴结分站的关系依此为N1 2枚(923%)、N2 1枚(7.7%)、N3 0枚,组间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5.绪论:(1)用亚甲蓝一丝裂霉素溶液作为示踪剂进行SLNB,5~10 min切取的SLN数目多、阳性率高,对手术的指导价值大;(2)当手术中SLN出现在第三站时,及时改行扩大手术可望提高手术根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